作者:屠牛者密特拉
「摩天大樓最大的用處是什麼?帶動經濟發展,抬升地價,美化城市形象?
都不是。摩天大樓最大的用處是,判斷當天的空氣霧霾能見度。」
這是天津人對當地117大廈的調侃。
根據世界高層建築與都市人居學會(CTBUH)的研究報告,截至2020年9月,中國共有「未完成」和「暫停施工」的摩天大樓81幢,共有66幢樓「爛尾」。
作為基建狂魔,我們是全球摩天大樓總量最多的國家,但同時也可能是全球爛尾大樓最多的國家。
中國能突破經濟學上的「摩天大樓詛咒」嗎?
01
前段時間,黑龍江省住建廳、發改委聯合下發《關於切實加強城市與建築風貌管理工作的通知》,禁建500米以上的高層建築,嚴格限制250米以上建築。
納尼?黑龍江這種地方,居然還要建摩天大樓?!
查了下,好傢夥,2020年7月前哈爾濱規劃及預備300米級別建築1座,200米級別建築5座,100米級別建築14座。
黑龍江「限高令」一下來,有些項目就要慎重考慮進度了。放眼到全國,各地在建的高樓,都在實際操作中不碰觸「500米紅線」,原本規劃中的樓層紛紛削減到500米以下。
成都的熊貓大廈從規劃中的677米降到了488米,南京江北第一高樓從600米降至498米,福州的世貿108大廈從518米降到了448米,西安的中國國際絲路中心從501米降到了498米……
過去,我們去一個新的城市旅遊,摩天大樓是熱門景點,到了上海要去看金茂大廈、上海中心,到了廣州要去看東西塔。
未來,中國以後很可能不會再出現這類規模的摩天大樓。
從感性上來說,城市的天際線少了高樓的點綴,似乎有些缺乏美感。從理性上來講,「限高令」是非常正確的決定。
你知道金茂大廈的保安費、清潔費、電費、設施維修費等日常維護要花多少錢嗎?
一天100萬元人民幣。
摩天大樓容積率爆表、造價高昂,維護成本高,超過 300 米的建築所需的維護成本就已超過節約土地帶來的經濟價值,所以金茂大廈的日常管理維護費非常高。
從經濟上看,現在正處於下行通道。就算沒有疫情,被清算的企業也比十年前多了。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壯大速度,就跟我們的人口出生率一樣乏力。所以,高樓的效益並不高。
據戴德梁行提供的數據:2020年上半年,北上深三個城市的寫字樓空置率分別為16.2%、20.9%、25.4%,一線城市的空置率都這麼高了,更何況二三線城市。
摩天大樓建築老化之後,改造費用特別高昂。十層、二十層普通的建築老化後,可以直接爆破,拆遷另建新房,一百層的高層建築怎麼「點火」?
綜合考慮下來,歐洲發達地區就很少建摩天大樓了,感覺這玩意性價比不是很高。只有像香港、新加坡這類人口稠密、土地稀缺的地方,實在沒辦法,才大力建高樓。
高密度建築、讓人透不過氣的香港,圖源:德國攝影師Michael Wolf
02
中國過去二十年裡興建高樓,主要推動力來自於地方上。
《中國新聞周刊》報導,「中國不少城市為了刺激企業投資摩天大樓,不僅在土地出讓上往往列明該地塊建築不得低於固定高度,還會『配送』住宅土地;有的還會列明,建築物超過300米的,150米以上部分不計土地出讓價款。這些行政優惠使得原本不划算的摩天大樓投資,突然之間看起來變得划算。」
各城市的超高層建設高度你追我趕,陷入了惡性競爭。有的建築明明不需要那麼高,但是為了把其他城市比下去,強行「拔高」了。
比如武漢綠地中心,要當全國第一,本來設計高度606米。但是632米高的上海中心項目出現後,武漢只能排第2位,不甘心,於是綠地中心又把高度提到636米。
中國各地修建高樓,基本呈現出一個規律:經濟實力越落後的城市,表現得就越賣力。
北京在1980/90年代修建高樓熱之後,很少再興建摩天大樓了。目前,北京擁有200米以上超高層建築僅24座,遠遠少於其他城市,排名全國第15位。
「準一線」城市當中,杭州擁有200米以上高樓也是24座。長三角無錫、蘇州等發達地區,建造的摩天大樓也不多。
圖源:山水聊
而經濟落後的城市,大興土木,竭力建造更多、更高的大樓。2020年中國摩天大樓(200米以上)的城市排行,瀋陽排第六,天津排第七,這兩座城市近年發展如何,大家有目共睹。
更驚人的是西部城市,南寧排第10,貴陽排第12。
貴陽真是一個奇特的存在。2019年貴陽的GDP總量是4039.6億元,排在全國第56,就這樣一個被群山環繞的貧窮省會,誓要打造成為「摩天山城」。
圖源:高樓迷論壇
還有南寧,如果把高樓排名標準把放寬到100米以上,那麼南寧的排名位居全國第四,僅次於香港,深圳和上海,可以說是非常好的踐行了魔幻現實主義。
南寧擁有100米以上的高層建築數量達到180個,比美國的邁阿密,舊金山,洛杉磯還要多。
2019年南寧的GDP只有4506億,經濟實力甚至不如深圳的一個龍崗區,然而這個城市的野心,一點也不比紐約曼哈頓弱。
03
我完全能理解落後城市急切趕超的心理,但是經濟問題並不能靠建設面子工程來解決。
2019年第四季度全國城市甲級寫字樓空置率排名當中,南寧甲級寫字樓的空置率高達54.3%,大部分寫字樓都是沒人辦公。
摩天大樓的投資風險高,面臨空置化、租金回報率過低眾多情況。這還算是好的,有些摩天大樓建設開開停停,多方博弈,甚至最後爛尾。
根據世界高層建築與都市人居學會(CTBUH)的研究報告,截至2020年9月,中國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摩天大樓總量最多的國家。與此同時,中國共有「未完成」和「暫停施工」的摩天大樓81幢,共有66幢樓「爛尾」。
圖源:騰訊財經
武漢綠地中心原本想成為中國第一高樓,沒想到半路遇到航空限制。這個項目位於武漢市南邊,剛修建的時候,當地飛機航線在北邊,沒有航空限高要求,但是後來,武漢的航空系統發展,南邊也通了航線,帶來了限高的問題。
綠地中心只能從規劃的636米削減到475米。也正是從那時起, 500米建設高度成為國內摩天大樓一條看不見的「紅線」。
降低高度後,原本衝著「中國第一高樓」名頭入駐的商家,紛紛取消合作。大樓高度的縮水,導致了資產價值縮水,接著開發商的資金鍊斷裂,最終陷入停工整改的地步。
可以說,該犯的錯,武漢綠地全都犯了個遍,完全可以當作中國建造史的反面教材。
理想中的綠地中心
實際中的綠地中心 圖源:驢媽媽
遲至這個月的15日,這個華中之巔臨江面玻璃幕牆才正式到頂!比預想中晚了好幾年。不過,這還算好的。
摩天大樓的建設周期長,很容易受外部環境的影響,一旦資金沒能及時跟上,或者政策出現變化,就可能要「裸奔」了。
有的爛尾樓停工之後,徹底死得悄無聲息。
也有的爛尾樓停工之後,突然又復活過來,青島雙子星項目1992年開工,中間經歷19年停工,2011年突然復工,項目重新掛牌,起死回生。
還有的爛尾樓停工之後,傳言不斷,嚷嚷要復工,卻沒有實際行動,北方某明星城市的X大廈,經歷了停工、復工、再停工,堪稱詐屍型爛尾樓,這座大廈曾經是設計界的驕傲,拿下12項世界紀錄,結果命運多舛,迄今還沒竣工。
摩天大樓原本是要做24小時永不落幕的城市名片,結果在有的地方,卻成了永不落幕的城市牛皮癬。
從經濟效益上,爛尾樓造成的損失不計其數。我剛剛說的那棟詐屍型爛尾樓,耗費了400億的重金,而中國地鐵平均每公裡的造價約為7、8億元。400億足以修50公裡,於當地再造一條地鐵1號線了(42千米長)。
04
其實,摩天大樓與經濟衰退有著密切的聯繫。
經濟學界有「摩天大樓詛咒」的說法,首先提出這一看法的是德意志銀行研究主管勞倫斯,他認為摩天大樓立項之時,是經濟過熱時期;而摩天大樓建成之日,即是經濟衰退之時。
歷史上,許多大樓的建設都驗證了這一預言。
1930年和1931年克萊斯勒大廈和帝國大廈先後建成,美國隨後迎來了經濟大蕭條;
1998年吉隆坡雙封塔完工,隨後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
2004年臺北 101 大廈完工,臺灣地區陷入衰退。
圖源:每天聽見吳曉波
「摩天大樓詛咒」是對是錯,不好說。但中國的二三線城市,確實該停止造樓熱了。
南方某省目前在建的全省第一高樓「XX廣場」,計劃耗資約300億元,而2020年該省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僅為7342萬元。
蓋樓的錢,是扶貧資金的420倍。把這些錢拿來搞農村扶貧、公立教育不香嗎?
在今天這種中美脫鉤、國內外局勢劇烈變化的大環境下,還是務實一些好。
摩天大樓就是直立的地鐵,城市每多一座爛尾樓,中國就要失去一條地鐵線啊。
今年4月27日,住建部、國家發改委發布通知對摩天大樓進行規範:
1、一般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築。因特殊情況確需建設的,需上報住建部、發改委覆核,未通過論證、審查或覆核的不得建設。
2、嚴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建築。確需建設的,由省級住建部門會同有關部門進行審查,並報住建部備案。
中央對地方上的攀比風氣及時踩剎車,這對於經濟健康發展具有莫大的意義。
一座城市的偉大,從來不在於它的樓有多高,而是當地的人民有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