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7人組合,武當七俠比全真七子強太多了?

2020-12-22 歷史小迷弟V

金庸先生的作品中有很多有趣的組合,如玄冥二老,明教四大法王,這些組合當中實力有強有弱,強如少林三渡,在《倚天》中是王者級別的存在,就連集5大神功於一體的明教教主張無忌也無可奈何,弱如鬼門龍王沙通天的徒弟黃河四鬼,連剛出道的郭靖都打不過。不過金庸筆下有兩個特別相似的組合:全真七子與武當七俠,他們都有一個非常強勁的師父,都屬於道教,都是七人組合,但是給我們的感覺明顯是武當七俠的整體實力要高於全真七子,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讓我們一探究竟。

全真七子是《射鵰英雄傳》中全真教的第二代弟子,他們的師父是擁有天下第一名號的中神通王重陽,還有一個後期武功堪稱天下第一的師叔老頑童周伯通,王重陽知道他們七人各自的實力並不強勁,便創建天罡北鬥陣,全真七子使用該陣法來對抗東邪黃藥師和西毒歐陽鋒完全不落下風。到《神鵰》時期該陣法已經演變成98人的北鬥大陣了。在《射鵰》中,全真七子似乎沒有贏過什麼人,七子中屬長春子丘處機的武功最高,使用天罡北鬥陣對戰黃藥師的時候沒有穩贏,還被歐陽鋒偷襲打死了譚處端。在華山絕頂的時候,丘處機遇到彭連虎等人,顫抖一番也沒有打敗他們,最終被路過的老頑童周伯通馴服,讓丘處機押解他們回重陽宮,所以整個《射鵰》時期,全真七子給我們的感覺是他們的實力很弱。

全真七子

武當七俠是《倚天屠龍記》中武當派的第二代弟子,他們的師父是武當派的開山祖師張三丰,在整個《倚天》一書中,張三丰絕對是第一的存在,跟他同時期的高手們都已死絕,武林中全是關於他的傳說。武當七俠中的宋遠橋和俞蓮舟前期的武力值都不遜於其他門派的掌門(少林除外),後期在研習了太極拳和太極劍後,七俠的武功更是突飛猛進,在《倚天》結束時,俞蓮舟的武功估計已經是江湖上僅次於老張、小張、少林三渡和黃衫女的人物了,武功已經遠遠超出明教的光明左使楊逍了,況且俞蓮舟還自創了虎爪絕戶手。而殷梨亭自學習太極劍後,武功更是不亞於其他門派的掌門了。張三丰為七俠創建的真武七截陣,如果七俠聯手使出則相當於當世64位一流高手同時出手,可是金庸先生沒有給機會讓七俠使用該陣法。

武當七俠

雖然都有一個天下第一的師父,但是給我們的感覺是:武當七俠的整體及個人實力遠遠要強於全真七子,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們探討,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跟隨師父學習的時間

全真七子跟隨王重陽學習的時間並不長,王重陽前期一直致力於抗金,然而在抗金大業上並沒有什麼成就感,後來就到終南山的活死人墓修行,後來他走出活死人墓,開始傳教,此時距他去世也就3年多的時間,就在這3年之間王重陽先後收了馬鈺等七位徒弟,所以七位徒弟跟隨王重陽修行練武的時間最多也就3年,而且此時的七個人都已過了學武的最佳時期,在武學修為上自然不會有很大的作為。

王重陽

反觀武當七俠,每一個人都是張三丰精挑細選的人物,我們無法得知七人跟從張三丰的具體時間,但是從七人的名字上我們我們可以大膽推測他們七人跟隨張三丰的時候年齡並不是很大,七人的名字很有詩意,有一說法是七人的名字組合起來正好是當年張三丰遇見郭襄的場景。七俠中的前五位都是張三丰親傳武功,而殷梨亭和莫聲谷由於年齡小就由師兄代傳武功了。同時張三丰活的時間超級長,有足夠的時間來教導弟子們。

(二)個人的見識

全真七子當中除了丘處機和馬鈺在江湖上走動的多之外,其他人大多經常待在全真教,對於江湖上的事雖有耳聞,但畢竟不如常年在江湖上行走的人,而且全真七子中除丘處機和馬鈺外,其他的人都較為迂腐。因為迂腐,他們反對楊過和小龍女的師徒戀;因為迂腐,他們反對程瑤迦和陸冠英的結合,再加上他們七個人的武功確實不怎麼高,所以經常被黃藥師和歐陽鋒稱為「七個老雜毛」。

丘處機

武當七俠雖然也屬道教人士,但是他們常年在江湖上行走,對武林中所發事情的見解自然不同,加上張三丰的教導,他們每個人的身上都具有一股俠氣。宋遠橋更是武林中的謙謙君子,是真君子;俞蓮舟雖然話不多但是心誠且狠,而狠只是針對於敵人。其他幾個人也都是光明磊落,俠肝義膽。所以在個人的行為及見解上就感覺武當七俠要強於全真七子。

(三)師父的教學理念

王重陽創立全真教的初衷就導致了全真七子必然不會成為武林中出類拔萃的人物,王重陽認為光大全真教的根本不在於武功,而在於道法。這從以下幾件事可以看出:全真教最厲害的武功莫過於王重陽的先天功了,然而七人誰也不會,王重陽只教給了他們最基礎的入門功夫;周伯通跟隨王重陽多年,也沒學到什麼厲害的武功,反而是自己創出了空明拳和左右互搏之術;王重陽去世後,掌教之位傳給了道法最高的馬鈺而非武功最高的丘處機。所以這就導致七子的武功也就處於中下水平,連練錯武功的梅超風都打不過。

而張三丰的教學理念就不同了,武當派自張三丰創立到成為武林中僅次於少林的第二大派,也就短短幾十年的時間,他是以武立派,在教授徒弟上面也是因材施教,根據他們不同的資質教授不同的武功,而且張三丰教授徒弟也很用心,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兒子來教,非常的疼愛他們。知道俞岱巖殘廢后非常痛心,半夜起來寫王羲之的《喪亂帖》;看到張翠山回來,喜不自禁,眼淚都要流下來了。他對徒弟的愛摻不得半點假。在教育徒弟時他嚴格教育,及時引導。老二俞蓮舟創出的虎爪絕戶手過於陰毒,張三丰及時引導,告誡他不到萬不得已決不能使用。同時張三丰的為人也不迂腐,這樣教出來的徒弟怎麼可能迂腐呢。張翠山從冰火島回來時告訴張三丰自己已經和魔教的殷素素結婚時,張三丰說出了「正邪二字,原本難分」的至理名言。

張三丰

所以綜合以上的分析,張三丰調教出來的七位弟子的個人及整體實力明顯要強於王重陽的七位徒弟。但是全真七子在歷史上各個都是開宗立派的人物,丹陽子馬鈺創建了全真遇仙派、長真子譚處端創建了全真南無派、長生子劉處玄創建了全真隨山派、長春子丘處機創建了全真龍門派、玉陽子王處一創建了全真嵛山派、廣寧子郝大通創建了全真華山派、清靜散人孫不二創建了全真清淨派。丘處機更是不遠萬裡拜見成吉思汗,勸說成吉思汗減少殺戮,做到了一言止殺。

相關焦點

  • 金庸武俠小說的最強組合,武當七俠和全真七子,誰更強
    在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裡,擁有很多高手的多人組合。其中最知名的就是,江南七怪、全真七子、武當七俠這三個七人組合。江南七怪七人武功不強,全真七子的丘處機幾乎一個人,就單挑了江南七怪。但江南七怪培養出了郭靖這樣的大英雄,這是誰也比不了的。
  • 都是七人組合,神鵰中的全真七子,能否敵得過倚天中的武當七俠
    金庸武俠射鵰三部曲中,七人組合有三個,為何這些組合的人數非得是七個?有以下幾種說法:1、作者金庸家中,兄弟姐妹剛剛好七人。2、古代神話中,七這個數字除了對應北鬥七星,同時神話中也不乏有七人組合,例如七仙女,七大聖等等。
  • 金庸武俠中的全真七子和武當七俠,哪個組合更加厲害?
    金庸先生好像對「七」這個數字情有獨鍾,像武當七俠、全真七子、江南七怪、桃谷七(6)仙等等,甚至還有洪「七」公。對於七字組合當中,在武學上最負盛名的非全真七子和武當七俠莫屬了。全真七子從最開始的天罡北鬥陣再到北鬥大陣,再到七星聚會,就「射鵰」和「神鵰」中的聲勢來看,恐怕沒人能蓋得過他們。
  • 當全真七子遇到武當七俠
    王處一被武當七俠圍攻,本自不敵;好在俞蓮舟等只想問個就裡,不下殺手;王處一仗著輕功精絕,且戰且走,上得終南山,直到重陽宮來,氣息悠長,劍法不亂,殷梨亭等也暗贊「玉陽子當真了得」。只聽得殿內丘處機喝道:「王師弟,布天罡北鬥!」原來全真六子早已迎候在此。王處一一揮袍袖,拂開莫聲谷長劍,左腳已跨進門檻,身子一縱,已在「玉衡」位盤膝坐下,馬鈺等六人也均坐定。
  • 武當七俠VS全真七子
    武當七俠中,宋遠橋可以跟白眉鷹王對拼掌力而不落下風;謝遜認為,宋遠橋早已經是武林的第一流人物。至於俞蓮舟等人,也都是可以獨當一面的狠角色,這麼說吧,武當七俠中最傑出的幾位,其水平放到其他門派都夠做掌門了。而全真七子……對不起要我去笑一會。就算他們中間武功最高的丘處機,放在武林中是個什麼水平?
  • 單論武功,全真七子和武當七俠究竟有多大差距?有兩個決定性因素
    誠然在道教文化中「七」這個數字有著自身的文化屬性,可是這兩組七人組合在各個方面卻有著很大的差距。相信說到這裡,很多資深的金迷就已經猜到我說的是誰了。沒錯,就是全真派的王重陽旗下的「全真七子」和武當派的張三丰旗下的「武當七俠」。我們今天就從武功修為這個角度入手,仔細分析一下這兩個組合的差異,以及造成如此差異的背後原因,讓大家在茶餘飯後多一個談資。
  • 金庸筆下的七人組合:七怪、七子、七俠都比不上這「七朵金花」
    在金庸武俠世界裡,七是一個神奇的數字,門派幫會組合常以七人作為一個組合,而且這些門派在金庸小說裡特別喜歡七打一,以多勝少,我們就來看看~第一個肯定是江南七怪了,為什麼?名氣大。要說江南七怪,重情重義,因為丘處機的誓言,遠赴北漠指導郭靖,要說郭靖後來的大俠情懷,有很大是受七人的影響。至於「江南七怪」的武功,不學也罷,上一秒還在怒吼著「我要殺了你」,而接下來的一秒則變成了「要殺要剮悉聽尊便」。
  • 射鵰三部曲:檢查江南七怪,所有真七子,武當七俠
    所以,當時也叫「江南七俠」,整個江南都算過了,沒有白費!事實上七個柯鎮惡和朱聰之間的武功水平有很大差距,可以認為是準一級大師,柯鎮惡的暗器和朱聰的盜賊和捕手都是意想不到的,比如邱楚基、梅超風、歐陽克都遭受了傷害。
  • 黃藥師戰平天罡北鬥陣,若是對上武當七俠,能否破解真武七截陣?
    有朋友問,黃藥師能打平全真七子的「天罡北鬥陣」,若是對上武當七俠的「真武七截陣」,結局如何?能不能打過?黃藥師是金庸先生筆下的絕頂高手之一,一代宗師,桃花島奇門武學派系創始人。如果黃藥師像王重陽那樣開宗立派,廣收門徒,他桃花島一派,也能成為江湖上數一數二的門派。要怪就怪他脾氣太臭,幾個徒弟全被他親手毀了。
  • 王重陽武功天下第一,為何全真七子武功不強?答案藏在周伯通身上
    其曾創立了全真教,在道教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王重陽的弟子,第一代門徒只有七個,為全真七子。全真七子的實力如何?只能說是武林中的一流高手,但是不屬於頂級高手,尤其是在四絕中的東邪黃藥師、西毒歐陽鋒眼中:全真七子個個草包。問題隨之而來,為何王重陽為天下五絕之首,武功曾經天下第一,教出來的弟子,卻被四絕所小覷呢?
  • 武當七俠為啥經常把事情搞砸?原來金庸另有安排!
    武當七俠總體來說,在正派人物中算是不錯的了。他們正義感滿滿,始終是武林的正義擔當。六大派圍攻光明頂,當殷天正完敗,明教一敗塗地之時,唯有武當諸俠敢站出來為明教受傷的高手說句公道話。他們德行操守極高,從未乾過一件有虧江湖道德的事。
  • 金庸武俠小說中最強的十大組合,強強組合才是最厲害的!
    6、全真七子——《射鵰英雄傳》"全真七子"是金庸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裡面的組合,他們七人分別是:馬鈺、丘處機、譚處端、王處一、郝大通、劉處玄和孫不二。全真七子是王重陽的徒弟,但似乎都沒有王重陽五分之一的水平。丘處機在《射鵰英雄傳》前期還是很厲害,可是後期總被五絕打得落花流水。如果是單槍匹馬,全真七子就不咋地了,屬於江湖上的二流水平,打不過梅超風陳玄風。如果全真七子一起出馬,架起「天罡北鬥陣」,是可以跟五絕一拼的。但是這個陣法要求人必須齊,少了一個都不行,陣法就無法發揮威力。
  • 張三丰與郭襄平輩論交,為何武當七俠輩分反而比滅絕師太低?
    比如郭靖、周伯通、耶律齊、全真七子等人,他們之間的輩分就非常亂,都是各論各的,不能一概而論。《倚天屠龍記》中,張三丰只比郭襄小几歲,是以二人以平輩論交,但張三丰的徒弟武當七俠,與郭襄的徒孫滅絕師太之間,卻不能沿用上一代的輩分。
  • 為何「武當七俠」大部分人沒有孩子?
    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在《倚天屠龍記》中有明確的回答:武當七俠之首的宋遠橋,在江湖上聲望很高,從《倚天屠龍記》中的各種事件就能看出,他的身份要比其他小門派的掌門還要高,因此武當很多事情都是由他來打理。
  • 武當派6大神功,兩個居然不是張三丰所創,包括排名第1的
    武當派6大神功,兩個居然不是張三丰所創,包括排名第1的金庸小說中有兩大門派並稱為江湖的「泰山北鬥」,一個是少林,一個是武當。相比於少林派的源遠流長,武當派是後來居上。少林武功中出眾的有易筋經、金剛護體神功、少林七十二絕技等,個個都震古爍今。少林的武功幾乎貫穿於整個金庸小說。
  • 江南七怪武功不是最強,卻最讓人敬佩,他們身上有這三個高貴品質
    金庸武俠射鵰三部曲中,各有一個七人組合,《倚天屠龍記》中有「武當七俠」、《神鵰俠侶》中有「全真七子」、《射鵰英雄傳》中則有「江南七怪」,在各自的武林背景中,江南七怪在所處的時代中,實力並不是最強,有人認為江南七怪的武功不入流,七怪合起來,在丘處機之下,甚至比不過瞎了的梅超風。
  • 射鵰英雄傳:教出「七個廢物」的王重陽,教學能力有這麼差嗎?
    天下第一大派、玄門武學正宗全真派的開派祖師?"活死人墓"的原主人?直男癌晚期、林朝英一生的勁敵兼遺憾?不遜於任何一門絕學的"先天功"創造者?但除了這些,他還是"全真七子"的師父、周伯通的師兄,但無論是"五絕"一生的敵人歐陽鋒、亦或是亦正亦邪的黃藥師、剛正不阿的洪七公都覺得王重陽的武功雖好,但教學能力很差!那麼王重陽的教學水平真的很差嗎?
  • 《倚天屠龍記》中,武當七俠武功什麼水平,為何有人說稀鬆平常?
    以空見的武學修為,他的判斷比張翠山準確的多,如果宋遠橋武功比謝遜強,空見還有必要強出頭管武當派的事兒嗎?如果謝遜想殺的不是宋遠橋而是張三丰,空見才懶得管呢,因為他知道張三丰武功比謝遜高太多了。 可以看出,在這一階段,武當七俠武功的確算不上江湖頂尖,要知道,像謝遜武功這麼高的或者比謝遜高的,當時江湖上還有一大波人。
  • 金庸武俠世界裡的十大組合
    賊漢子和賊婆娘陰陽兩隔,賊婆娘一無所有的苦熬歲月,既要逃避師傅的懲罰,又得面對仇家的追殺,一個曾經年華似水的姑娘惶惶如喪家之犬,實在讓人惋惜。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為了自己的利益犧牲無辜者,否則就會有無窮的災難降臨到自己身上,這是這對苦命鴛鴦組合悲慘下場的重要原因。4.全真七子武力指數:4星經典指數:4星綜合指數:4星
  • 真實的武當七俠
    對武當派描寫得最為詳細的,莫過於金庸的小說《倚天屠龍記》。關於武當七俠的真實性,金庸寫道:「據舊籍載,張三丰之七名弟子為宋遠橋、俞蓮舟、俞岱巖、張松溪、張翠山、殷利亨、莫聲谷七人。殷利亨之名當取義於《易經》『元亨利貞』,但與其餘六人不類,茲就其形似而改名為『梨亭』。」但是這本「舊籍」到底是哪一本書,金庸沒有交待。有的說是《太極拳勢圖解》裡面有關於七人學藝的故事,說的是宋遠橋、俞蓮舟等七人為友,一起到武當山,尋訪一個名為「夫子李」的高人不遇,卻碰到張三丰,於是拜其為師,習練¨十三式」的太極拳。其實張三丰的弟子只有張松溪、張翠山兩人,而得其真傳者僅張松溪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