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時間,姐妹花記者對我市餐飲浪費現象進行觀察,並報導了一些值得借鑑的做法。之後,有好幾位讀者致電姐妹花記者,稱經濟開發區黃城裡村有一家自助的快餐店,雖名為自助,但剩菜率可以說幾乎為零。
據稱,這家店開店6年,如今菜品單價漲了5倍,可顧客還是絡繹不絕,雖為快餐店,但其人均價格幾乎可以和城區一些現炒菜餐館相提並論。這家快餐店緣何能如此受到市民的青睞?又是如何制止餐飲浪費的?
18日,姐妹花記者專程來到這家店,看看這家店究竟做得怎麼樣。
稱重計價5.98元/兩
姐妹花記者一餐花了28元
中午11時左右,記者來到位於黃城裡村這家名為「周邊客」的快餐店。
在服務員的引導下,記者來到取菜區,發現在取盤子的邊上不僅有引導洗手的標識,還裝有手部酒精消毒機,和其他客人一樣,姐妹花記者清洗完雙手以後自覺戴上了一次性手套,開始自助選菜。
姐妹花記者數了一下,當天中午,一共有24個菜:全葷8個,半葷4個,素菜12個,幾乎包含了雞鴨魚肉蝦各個種類。值得一提的是,這家店的葷素菜都是同價的。
姐妹花記者舀了三勺甜豆,一大勺水煮魚、三隻蝦、三塊雞米花、三顆花甲夾肉和少許黴乾菜肉,端到計價處,把盤子一放,屏幕顯示:淨重4.68兩,價格為27.99元。
記者一行共兩人,另一位男士比記者多取了一些,計價顯示淨重6.56兩,價格為39.229元。
姐妹花記者掏出手機掃碼支付後,便和同伴上樓用餐。
在二樓用餐區,記者看到,用餐人數參差不齊,最少的1人用餐,最多的有七八人同桌就餐。就餐人群既有帶著孩子來就餐的年輕夫妻,也有單位團餐,甚至還有一桌是商務接待。
觀察42人只有9人有剩菜
商務宴請用餐也喜歡來這裡
為了驗證讀者們所說的「剩菜幾乎為零」,姐妹花記者在就餐區觀察了20分鐘,在所見範圍內,一共有老老少少、 男男女女共42人在二樓用餐,大多數顧客就餐完畢只剩下了骨頭、魚刺和蝦殼,真正意義上有剩菜的人數只有9人。
姐妹花記者上前與收桌的服務員打招呼,表示想要看一看收剩菜的垃圾桶,只見垃圾桶套著黑色垃圾袋,幾乎看不到什麼。
在這家店吃飯的客人真的都能自覺做到光碟嗎?姐妹花記者找到了快餐店的負責人徐之波。
在表明來意後,徐之波笑著打開「眾食安」手機APP,隨機給記者展示一則廢棄物登記,上面顯示時間為7月15日,接受單位是永康偉明餐廚再生資源有限公司,廢棄物處置量中,泔水一欄為50公斤,下面還配有現場處理的圖片。按照徐之波提供的日均400人的客流數據,除去裡面剩下的骨頭、洗菜時摘掉的菜葉等,這裡每位客人剩菜量幾乎為零。
「喜歡吃什麼拿什麼,想吃多少拿多少,成年人幾乎都能估好食量,造成的浪費自然就少了。」徐之波還笑言,「剩下一塊豆腐也是錢啊!畢竟價格在那裡,很多人會更注意不浪費。」
的確,姐妹花記者發現,稱重計價的方式讓很多市民下手更「輕」,這一點和之前在其他自助餐廳看到的情況截然不同。
有趣的是,這樣的自助快餐竟還有一定的商務宴請群體。
「我在附近做保溫杯生意,有時客戶來我都帶他們在這裡用餐,環境不輸酒店,菜也好吃,不用擺闊也不用應付酒局。」採訪中,一位正在宴請客人的市民表示。
記者 | 胡錦
編輯 | 盧嘉樂
以上為永康日報原創作品,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