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電視劇《知否》的時候,我對電視劇的改編並不算完全滿意。雖然主要劇情都沒有缺少,演員的演技都還在線,但是很多情節都遭到了刪減。當然,電視劇畢竟是有集數限制的,無法再現原著的全部內容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張氏難產,這是《知否》後半部分的重頭戲之一,發生在盛老太太中毒前夕。
張桂芬是英國公獨女,出身高貴,是京城裡數一數二的貴女。新皇登基後,為了拉攏京城裡的重臣,讓京城重臣跟禹州重臣進行聯姻。沈從興是皇后的親弟弟,被賜婚娶了張桂芬。
可是,沈從興對自己的髮妻大鄒氏念念不忘,寵妾滅妻,偏愛大鄒氏的妹妹小鄒氏。在張桂芬臨產之際,小鄒氏起了謀害嫡妻嫡子的主意。
在劇版《知否》裡,張桂芬順利產下了兒子,是得到了盛明蘭的鼎力相助。然而在原著裡,盛明蘭根本沒插上手,張桂芬的情況也沒有那麼兇險。張桂芬難產實際上是她母親英國公夫人設的一個局。
為了扳倒小鄒氏,為了讓鄒家再無法影響到女兒的婚姻,英國公夫人看著女兒婚後受苦卻隱忍不發,直到小鄒氏犯下了大錯才使出了最後的一擊。
英國公夫人是一個十分彪悍的女子,也是一個真正的慈母。她對女兒張桂芬的富養,從來都不是只管經濟那麼簡單。實際上,富養兒女,關鍵不在經濟。
在張桂芬生產之後,英國公夫人跟她好好地溝通了一下。在原著裡,她成功地罵醒了女兒,讓張桂芬變得堅強了起來。
那麼,英國公夫人是如何罵醒自己的女兒的呢?
01 利用女兒慈母之心,讓其意識到作為母親,只有變得強大起來才能保護好孩子。
「我又何必?」張夫人勃然大怒,伸手一指床邊一個媽媽懷裡抱著的嬰兒,大聲道,「你是我們張家的女兒,侯府的正房太太,府裡的奴才居然也敢動手,可見姓鄒的已把手伸到哪裡了?今日他們敢推搡你,明日就敢要了這孩兒的命!」
在沒有生孩子之前,張桂芬也許湊合著過日子,不對未來的生活抱有太大的期許。可是,孩子出生之後,她就有了羈絆。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平安地長大,為了給孩子掙到前程,她就只有剛強起來。女子本柔,為母則剛,這句話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02 勸解女兒跟丈夫和好,讓女兒把命運抓在自己的手裡;
「這次是個極好的機緣,不但除了一半禍患。姑爺此刻必對你心存歉疚,這回他再來瞧你時,你可不許再給冷臉子瞧。為著孩子,你也得服軟,該哭就哭,該說委屈就說委屈,該柔弱就柔弱,把人給我攏住了,聽見沒有!」
張桂芬的婚事是由皇帝欽定的,又有了孩子,想要抽身而去已經是十分困難的了。既然無法離開沈從興,那麼張桂芬的母親只能想辦法讓女兒經營好婚姻。
她不僅教導女兒如何抓住丈夫的心,而且給女兒舉了梁夫人和靜安皇后的例子,「娘當年覲見靜安皇后時,她對我們幾個小姑娘說了句話——不要總說都是命,你不壓在命頭上,命就要壓到你頭上。」
我十分贊同這句話,雖然每個人都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但是我們的命運終歸掌握在我們的手裡。如果我們輕易地向命運妥協,只知道抱怨上蒼不公,只想著得過且過,而不是想辦法拼搏一把去改變這一切的話,那麼我們真的會失去過上好日子的最後一個機會。
03 富養女兒,不光是要讓她經濟富足,還要教會她自信地面對婚姻的磨難。
英國公夫人之所以捨得罵自己最心愛的女兒,是因為她知道,自己跟丈夫終歸無法保護女兒一生,如果女兒再不剛強起來,就無法徹底獲得幸福。她的這一番話是在點醒自己的女兒,讓她明白靠人不如靠己的道理。
很多家長都聽說過一句話,那就是女兒需要富養。可是,你真的知道富養女兒的含義嗎?
富養女兒,不是讓你一味地滿足她的經濟需求,讓她過著奢侈富足的生活。
你不僅需要從物質上富養女兒,開闊她的眼界,也需要從精神上富養女兒。作為父母,你們要激起女兒的自信心,培養女兒面對磨難的勇氣和信心,教導女兒如何去處理好婚姻裡的問題。
真正的富養女兒,是要培養出一個自信、陽光、內心開朗的孩子。被富養長大的姑娘敢於直面人生的磨難,可以獨立地成長,可以自信地活著,而不是時時刻刻需要父母的保護。
END.
今日話題:你對富養女兒這句話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