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內參導讀:為什麼國內很多節目抄不到羅PD節目精髓,因為明星和製作人之間的默契和熟悉度是很難培養的,而且國內藝人也鮮少有徹底放下偶像包袱的精神。
來源:指尖綜藝榜
文/木子
韓國大神羅英石新節目《姜食堂》,會是國內高度參考的又一個綜藝樣本嗎?
最近,豆瓣上有一檔新綜藝得分9.5,當然不是央視的國寶節目,而是一檔新韓綜《姜食堂》,翻看節目背後的製作人,原來是出自韓國綜藝大神羅英石PD(也有音譯為羅英錫)之手,難怪有此高分成績。
縱觀國內不少綜藝節目,能夠在豆瓣獲得9分+成績的,寥寥無幾。但這位韓國綜藝製作人的節目,幾乎都是高分好評。
眾所周知,羅英石在韓國素有大神PD、鬼才PD之稱,善於在平凡生活中捕捉真實暖心的細節,形成了鮮明的個人風格。去年,他被評為韓國演藝圈最有影響力人物第四名,僅位於宋仲基、《太陽的後裔》編劇金恩淑、國民MC劉在石之後,足見他在韓國娛樂圈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另外,筆者需要詳細說一下,韓國綜藝中所謂的PD,其實有點類似於國內將製作人和導演合二為一的一個職位,並且擁有極大的決定權,在一檔綜藝節目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具體來說,從這檔綜藝節目的想法概念開始,到具體落實孵化,整個過程都由PD進行把關和決定,在某種程度上,他(或她)直接決定了這檔節目最後的品相和成色。
那麼,實質性問題來了,這位被韓國人奉為綜藝之神的羅PD,到底有哪些過人之處呢?接下來,筆者就一一道來。
他才是慢綜藝的「鼻祖」
國內所謂的「慢綜藝」只是抄了一個皮毛
2017年,無疑是國內「慢綜藝」集中爆發的一年,從年初《嚮往的生活》開始,到年中的《中餐廳》,以及四季度扎堆的「房子」綜藝,《親愛的·客棧》、《漂亮的房子》、《青春旅社》,以及目前剛剛開播的《三個院子》,今年的慢綜藝們總算是都悉數登場了。
想想這幾檔慢綜藝的口碑,最好的大概也就是年初的《嚮往的生活》了,畢竟佔了播出上的先機。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嚮往的生活》這檔節目中,有太多羅英石2014年製作的《三時三餐》的影子,說得不客氣一些,算是「高仿版」。
當然,還有《中餐廳》vs《尹食堂》,羅PD還曾回應過這件事,「其實,抄襲更難。我們的版權不貴,還可以提供詳細的服務。」一句輕描淡寫,卻著實打臉。
翻看羅英石入行這些年做過的經典綜藝,不難發現,幾乎都有中國版,當然有的是買了版權的,有的則是高度「借鑑」,甚至有人玩笑稱,他的節目養活了半個芒果臺。
具體梳理一下羅英石PD做過的綜藝節目:
(一)2007年—2012年:《兩天一夜》(韓國KBS)
(二)2013年—2016年:「花樣」系列(韓國tvN)
1、《花樣爺爺·歐洲篇》、《花樣爺爺·臺灣篇》、《花樣爺爺·西班牙篇》、《花樣爺爺·希臘篇》;
2、《花樣姐姐·歐洲篇》;
3、《花樣青春·秘魯》、《花樣青春·寮國》、《花樣青春·冰島》、《花樣青春·非洲》;
(三)2014年—2017年:「三時三餐」系列(韓國tvN)
1、《三時三餐·農村篇》;
2、《三時三餐·漁村篇》、《三時三餐之高敞篇》;
3、《三時三餐·海洋牧場》;
(四)2015年—2017年:「新西遊記」系列(韓國tvN)
《新西遊記1》、《新西遊記2》、《新西遊記3》、《新西遊記4》;
(五)2017年其他新節目:(韓國tvN)
《新婚日記》、《尹食堂》、《記住了也無用的神秘雜學詞典》、《姜食堂》。
講真,雖然國內不少節目也算是做到了高度還原,但如果你觀看過原版節目,自然會覺得高低立判。
主要原因還是,羅英石綜藝的個人化風格太過鮮明,難以複製,也可以說不能批量化生產,甚至不能說是一種標準的節目模式,更像是他自己內心的一種情感表達。
從他的節目中看到更多的是一種不急不慢、娓娓道來的自在狀態,用溫潤如玉的文人氣質形容他,倒是還蠻貼切的,反觀國內借鑑版本都顯得有點著急,不少都是火速上馬的項目,也可以理解。
大神的綜藝難複製
但這幾點製作技巧卻可以借鑑
其實,羅英石PD綜藝的成功率還是很高的,他還曾坦言是自己運氣好。但如果從想法到落地仔細地分析一下他的綜藝,你就會發現,他的成功好像遠沒有那麼輕描淡寫般地容易。
如果說,非要總結一下他的綜藝製作規律,那筆者就拋磚引玉,先來談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當然也是結合他自己出版的《反正競賽還很長》書裡的一些表述作為參考。
第一,「真實+開心」是節目內核。從《兩天一夜》開始,到花樣系列,以及最新節目《姜食堂》,這些節目最想跟觀眾表達的就是開心和溫暖,無論是一幫爺爺去旅行,還是一群姐姐去旅行,亦或是開一家餐廳,節目中最常見的是微笑,傳遞的還是溫暖。正如羅PD自己認為的那樣,其實內核相同,但就外在形式而已,每次都換湯不換藥地改變一點點,就可以產生不一樣的結果和效果。
第二,和藝人成為好友,節目中呈現他們最真實的狀態。不難發現,在羅英石綜藝中,明星嘉賓是高度重合的,也是他綜藝的一大特色,因為彼此熟悉,在錄製節目中,雙方配合很默契,可以出來最好的效果,甚至之前不用去「埋雷」刺激明星反應,他們已達成了很高的配合度。
比如說,從《兩天一夜》到《新西遊記》,以及《新西遊記》番外的《姜食堂》,幾檔節目中都保留了不少兩天一夜的明星嘉賓,如姜虎東、李勝基、李秀根、殷志源等。
另外,還有如下嘉賓們:
李瑞鎮:《花樣爺爺》——《三時三餐》——《尹食堂》
尹汝貞:《花樣姐姐》——《尹食堂》
安宰賢:《新婚日記》——《新西遊記》、《姜食堂》
所以,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國內很多節目抄不到羅PD節目精髓,因為明星和製作人之間的默契和熟悉度是很難培養的,而且國內藝人也鮮少有徹底放下偶像包袱的精神。
第三,不開會,就發呆。羅英石喜歡和專業人士開會聊節目,這樣可以讓他獲得新節目的靈感,同時也是他自己獨特的休息方式。而他的會議稱為「遊樂園會議」,準確說這是一種開放式的腦力激蕩會議,不需要之前做什麼準備,也沒有具體的流程,大家在一起聊天,這個話題聊不下去,就換其他,在不斷聊天的過程中進行想法的碰撞,雖然這種辦法效率不是很高,但羅英石覺得命中率會很高。
第四,不是有一顆想紅的心,出鏡是為了增加真實感。不難發現,羅英石PD在其節目中的出鏡率是相當的高,尤其是在旅行系列節目中,他之所以會高頻出鏡,一方面確實有突發狀況需要節目組解決。另一方面,羅英石認為,要觀眾喜歡看這個節目,必須呈現出整個工作團隊都在旅行的感覺,讓觀眾產生更真實的感覺,好像真的是跟著明星和製作團隊一起旅行似的。
第五,什麼才是「好節目」?羅英石眼中的好的節目,必須滿足三個條件:第一是創新,其次要有趣,最後更要有意義。但問題是,這三個元素,所佔的比重不完全一樣。在這三者之中,最重要的、最優先的元素就是「必須是創新的」。至少要有一個小地方是新的,觀眾才會開始感興趣。
總之,目前看來《姜食堂》的中國版應該不會在今年出現了,但也不保準國人敬業的高效率,或許是明年。不過,顯然這檔節目是不容易被複製的,首先是要上哪裡找那麼多好用且容易出效果的綜藝人呢?這也是為什麼《新西遊記》播到第四季,依舊沒有國內高仿版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