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一提起食物中毒很多人總會誤以為只有一些陌生野生植物才會引發中毒,其實不然,一些我們日常熟悉的傳統蔬果類食物,比如黃花菜、大豆、扁豆、蠶豆、芒果、西紅柿、馬鈴薯、芋頭等傳統蔬果類食物,若食用不當,同樣容易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特色花卉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徐曄春20日接受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專訪時指出,華南地區常見有毒植物,包括蔬果類有毒植物、園林栽培有毒植物、郊野有毒植物等類型。其中蔬果類食物如果對其特性了解不足,也很容易引起中毒,嚴重甚至會導致死亡,千萬不可小覷。
警惕果蔬類植物食用不當致中毒
徐曄春指出,目前發生的食物(植物含有的有毒物質)中毒,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果蔬類食用不當:如菜豆沒有充分煮熟而導致中毒,這類中毒所佔比例較高;二是誤食:如把大毒的鉤吻當成金銀花食用、把蘇鐵果實當成可食用堅果煲湯而造成中毒;三是藥用:藥用過量或烹飪食物時加入有毒植物(如烏頭);四是人為投毒:植物性投毒佔有的比例極少。
數據顯示,每年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發布的年度全國食物中毒事件情況通報中,食物中毒大多發生在集體食堂、家庭或飲食服務單位,其中動植物中毒約佔三分之一以上。從2013年至2017年間,全國食物中毒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毒人數、死亡人數,分別為全國食物中毒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152、160、169、348起;中毒人數5559、5657、5926、7389起;死亡人數109、110、121、140人;2018前三季度全國食物中毒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237起,中毒6581人,死亡79例。
請認準下列常見蔬果類有毒植物
容易引起中毒甚至死亡的果蔬究竟有哪些呢?根據徐曄春多年研究歸納,最常見蔬果類有毒植物包括黃花菜、萱草、木薯、守宮木、扁豆、菜豆、蠶豆、大豆、黧豆、白背菜、紫背菜、杧果、西紅柿、馬鈴薯、魚腥草、木竹子、芋、蕨菜等等,必須謹慎處理食用。
黃花菜(學名 Hemerocallis citrina)別名金針菜。花果期5-9月。廣東有野生。花食用。如鮮食,必須炒熟。鮮花含有多種生物鹼,會引起腹瀉等中毒現象。一個成年人如果一次食入鮮黃花菜50-100克即可引起中毒。花經過蒸、曬,加工成乾菜可去毒。
萱草(學名 Hemerocallis fulva)別名野金針。花期6-8月;果期8-9月。廣東野外常見。花可食用,但口感遠不如金針菜,處理同黃花菜。
木薯(學名 Manihot esculenta)別名木番薯。花期9-11月。廣東常見栽培。塊根含氰酸毒素,需經漂浸及加熱處理後方可食用,一些低毒品種,如麵包木薯、華南124,剝去皮層後,便可除毒;以枝、葉淡綠色或紫紅色分為兩大品系,前者毒性較低。
守宮木(學名 Sauropus androgynus)別名天綠香、樹仔菜。花期4-7月;果期7-12月。廣東常見栽培。嫩葉多用於煲湯。據研究,守宮木毒性可能與罌粟鹼有關,過量或長期食用或生食均可造成蓄積性中毒,導致肺功能障礙。
扁豆(學名 Lablab purpureus),花期4-12月。廣東有栽培。嫩莢作蔬食,扁豆中毒是由於扁豆中含有紅細胞凝集素、皂苷等天然等毒素,如食用時沒有煮熟會導致中毒,對胃腸黏膜有強烈刺激作用,引起反應,有溶血作用,偶見死亡病例。
菜豆(學名 Phaseolus vulgaris)別名豆角、花架豆。花期春夏。廣東基本無栽培,市場的菜豆來源於北方。嫩莢供蔬食,食用需煮熟。
蠶豆(學名 Vicia faba),花期4-5月,果期5-6月。廣東有栽培。少部分幼兒進食蠶豆、蠶豆製品或者接觸蠶豆花粉後導致的急性溶血性貧血、黃疸、血紅蛋白尿等急性血管內溶血症狀,甚至抽搐、休克、急性腎功能衰竭等併發症,若不及時治療,可危及患者生命。蠶豆病(G6PD缺乏症,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與食用蠶豆量多少無關,發病率南高北低。
大豆(豆漿)(學名 Glycine max)別名黃豆。花期6-7月;果期7-9月。廣東有栽培。含有皂苷毒素等,中毒主要是製作的豆漿沒有煮熟。中毒會出現頭暈、腹痛、腹瀉、發熱等症。值得注意的是,將豆漿加熱至80℃左右時,皂苷毒素受熱膨脹,形成「假沸」現象,此時皂苷毒素等有毒害成分並沒有完全破壞,如果飲用即會引起中毒,通常在食用0.5-1小時後即可發病,主要出現胃腸炎症狀。
黧豆(學名 Mucuna pruriens var. utilis)別名狗爪豆、虎爪豆。花期10月;果期11月。廣東有野生,民間栽培較多。本種的嫩莢和種子有毒,但經水煮或水中浸泡一晝夜後,可供蔬食。含有貓豆毒苷,中毒後出現頭暈、頭痛、全身無力、四肢麻木、瞳孔縮小、抽搐等症,嚴重可致死。
白背菜(學名 Gynura divaricata)別名白背三七、白鳳菜、白子菜。花果期8-10月。廣東有野生,民間常見栽培。具有肝毒性吡咯西啶生物鹼,可致蓄積性中毒。
紫背菜(學名 Gynura bicolor)別名紅鳳菜。花果期5-10月。廣東有野生,民間常見栽培。具有肝毒性吡咯西啶生物鹼,同白背菜。
杧果(學名 Mangifera indica)別名芒果。花期2-4月;果期6-7月。廣東有野生,常見栽培。不完全成熟的芒果含有醛酸,對皮膚黏膜有一定刺激作用,可引起過敏反應。
西紅柿(學名 Lycopersicon esculentum)別名番茄。花果期夏秋季。廣東有栽培。青西紅柿含有龍葵素,食用後會導致噁心、乏力、嘔吐、頭暈等症,食用宜炒熟。
馬鈴薯(學名 Solanum tuberosum)別名土豆、陽芋。花期夏季。塊莖富含澱粉,供食用。廣東有栽培。剛抽出的芽條及果實中有豐富的龍葵鹼,經過日曬的馬鈴薯如果發現發芽或皮肉呈黑綠色,不要食用。
魚腥草(學名 Houttuynia cordata)別名蕺菜。花期4-7月。廣東野外常見,民間有栽培。嫩根莖可食,常作蔬菜或調味品。含有馬兜鈴內醯胺,可能有腎毒性,但有待研究。
木竹子(學名 Garcinia multiflora)別名多花山竹子。花期6-8月;果期11-12月。廣東有野生。果實及樹皮有小毒,服用過量引起噁心等症狀。
芋(學名 Colocasia esculenta)別名芋頭。花期2-4月或8-9月。廣東常見栽培。塊莖可食,需去皮煮熟,生食有刺痛,導致聽力障礙和頭痛。隔餐芋頭可產生的亞硝酸鹽引起中毒。芋頭花有毒。
蕨菜是可食用蕨類的統稱,廣東有野生。蕨類中主要含有「原蕨苷」,牛羊食後可轉移到奶中,經過處理後可大大降低,經常食用的人致癌風險極大。
專家檔案
徐曄春,研究員。從事花卉文化、園林植物分類研究、花卉栽培、示範推廣及產業化開發等工作。
現任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特色花卉研究室主任,兼任廣東花卉雜誌社有限公司總經理、《花卉》雜誌副主編。
主編有《4000種觀賞植物原色圖鑑》、《觀葉觀果植物1000種經典圖鑑》等園藝相關著作70餘部,發表科普文章200餘篇,建有「花卉圖片信息網」(www.fpcn.net)及踏花行花卉論壇(www.tahua.net)等公益網站。
【來源:大洋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