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對國外教育模式的追求,或者為了實現留學過渡,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讓孩子就讀國際學校,但很多家長心中都有一個這樣的疑問:應該選擇什麼時間轉入國際學校?這個「入學最佳時機」的問題擺在面前,讓許多家長糾結不已。
過來人家長普遍接受三種觀點:
觀點一:越小越好。主要考慮孩子的語言接受能力,因為5-12歲是孩子大腦語言區域開發的第二個黃金時期,也是學習外語的關鍵時期,此時接受第二外語可能會和母語一樣流利。
觀點二:建議在10歲左右。小學高年級階段轉學,主要是考慮孩子的中文語言語法的積澱和在公立學校對孩子學習習慣的嚴格要求。觀點三:高中轉學。選擇高中讀國際學校主要是不想讓孩子經歷「高考地獄」,讀完國際高中後直接出國,國際高中是為去國外留學過渡。而且相比從小入讀國際學校來說,高中3或4年花費較小。
三立教育從家庭成本、孩子英語能力培養以及對國際教育的適應能力等方面進行不同時間進入國際教育的優劣勢對比:
如果在幼升小階段進入國際教育:孩子可以從小進入並提前適應國際學校的教育模式。小班化教學方式讓每個孩子得到的關注度都很高。豐富的課外活動有利於充分發揮孩子的特長,激發興趣。從小入學國際學校,未來自然會選擇出國留學。但是這時候入學,意味著成本會比較高,從幼兒園到高中大概需要幾百萬學費。
是否要在小升初階段入學,家長需要仔細考慮以下幾點:
如果孩子在體制內學校教育下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那麼進入國際學校後,配合國際學校的教學模式,會比較佔優勢。學習成本也沒有小學入學那麼大。但如果孩子的英語基礎不夠好,初中入學學習會比較吃力,面臨的學習壓力也比較大。這個階段需要孩子有良好的英語閱讀和寫作能力。
在高中階段轉入國際學校,說明:孩子有較強的獨立能力和語言能力,也能較快地適應國際學校的教學模式,並發展自己的個性。這個階段入學成本是最低的。但因為沒有從小就接觸國際教學,不能表達地道的英語,會影響申請大學時候的GPA。
總的來說,三立教育覺得不同年齡段入讀國際學校都各有其優劣勢,需要根據家庭的實際情況,基於孩子自身的發展特點和學習能力、未來的發展方向等因素綜合評定,適當諮詢專業顧問老師的意見,從中選中合適的國際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