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時代背景在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的電視劇

2021-01-18 濤濤的情感故事

這是一部時代背景在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的電視劇,更多時間放在了80年代裡。講一群無所事事只知道一天到晚打架、泡妞、扯淡的年輕人的愛恨情仇、潮起潮落以及換著打炮的故事。他們一起長在北京四合院,從童年就是玩伴,講義氣,為哥們玩命,客氣的讓自己的女人給彼此玩,有一口飯也扒一半給對方吃。那時候人們的自行車是清一色的黑色,全部穿著軍綠色的大衣戴著軍綠色的雷鋒帽,中間還有一顆五角星。男女無一例外,大家互相逗彼此玩,哈哈大笑,不亦樂乎從遠遠看去就像還沒開玩的掃雷界面一樣,雷同,可能這詞就是這麼出來的。女人沒有太多想法,只要男人能帶她去莫斯科餐廳吃一頓飯,吃一頓好的還會說一句那多奢,多脫離群眾啊,會侃,青春年少,那就可以了。騎一輛非常不時尚和隔壁大叔一樣的自行車就能把到妹子,坐在你後面摟著你和你說說身邊遇到的事,那時候還有很多忌諱,不談政治,人們以窮為榮,發誓前先說一句我向毛主席保證,之後就肯定是真誠的話語,根正苗紅的人講話都能響亮。就是在70年代,那麼荒誕的年代,它對那非常黑色的幾年幾乎隻字不提,有的就是他們一群大概18歲的哥們之前玩鬧。打架時撩起袖子朝別人喊:我讓你一條腿,我他媽讓你欲哭無淚,誰都別攔我啊,孫子攔我。

後來到80年代四人幫粉碎,改革開放,舞臺從首都搬到了廣州。幾個夥伴先到廣州,有了電視和影碟,四四方方跟盒子一樣,在家裡一放,隔壁鄰居全部聞聲趕來。一家人一家人的趕來,直到把北京還不貴的客廳全部塞滿,坐成一排笑呵呵的看,看到一半一個大媽喊道:我說這電影有帶色的嗎?主人家喊道:你想什麼呢,這不是帶色的嗎!大媽笑嘻嘻說:我說帶那種色的。主人家對著大媽的兒子喊道:你他媽怎麼教育你媽的。後來夥伴們陸續來到這裡,看著拔地而起的高樓互相看看對方嘖嘖稱讚這時代的發展。後來一群愣頭青毫無經驗開始倒賣家電賠個精光,遇到各種事。進監獄聽獄友編造捕風捉影的致富秘籍,再次受挫。

電視劇是06年上的,那時候文章還喜歡劉海,白百合還沒失戀,陳羽凡也還沒找到老婆,佟大為依舊細皮嫩肉。我看過挺多文章的作品,但這部電視劇第一集別人就告訴你文章掛了。非常感人的是他是一個人和三十幾個打手肉搏死掉的。外面下起了雨,他滿身是傷一直喊著,為了勝利向我開炮,有我在就有陣地在!很多人都說他是這部電視劇裡最美好的角色,專一,善良沒心機。不像方言,上玩李白玲後就愛理不理。當高洋問起李白玲怎麼樣的時候,隨口一句:棒,像只大海豹。當喬喬抱著他非常認真的說:我能聽到你的心跳的時候,他無所謂的笑笑說,這不是心跳,這是肝顫。夏紅的仗義和美麗,喬喬的單純和義無反顧,馮褲子的猥瑣,譚麗的風韻,王匡林的侃,李白玲、高晉、徐遜一個個人有血有肉。

很明顯這肯定不是我們的青春,我們不可能經歷改革開放初期去淘金這種十分刺激的事情,我們迷茫的像殼裡的受精卵一樣。我們也不可能經歷女孩為你不顧生死,傻到把家底全部當了給你做生意;為了好看點追求時髦燙了80年代第一個捲髮的時候男人說難看死了看到你就想到婊子的時候你去拿起剪刀心甘情願的剪掉;毫無緣由把你打的嘴角全是血的時候你會歇斯底裡的喊我可以為你去死,我永遠不會恨你的;在男人一直虐待她讓她滾,窮困潦倒沒飯吃叫的時候說我去給你們弄吃的,然後當雞拉了一個嫖客,拿了錢買完飯回來男人說看到你就想吐的時候你說那我出去你吃完我再進來。我們的青春的女孩看偶像劇長大,偶像劇是什麼,偶像劇是富二代的泡妞日記,摘星星、搞月亮、睡一晚、天一亮、孩子已經在醞釀、心一急、送醫院、又去尋覓另一半,偶像劇裡唯一的煩惱就是情敵來了。我們青春裡的女孩看的眾多高富帥白富美的相親,一個一個沒任何缺點。看完勵志電影開始流眼淚,第二天又忘了自己是誰。價值觀扯淡的讓我百思不得其解。

我的青春也一樣,他們有一群經歷過生死的好夥伴,而我們發現自己身邊的人在說完有事找哥們的時候就徹底沒什麼事了。想到這裡我心一酸,淚水就流成了河,是的,往事只能回味了。而我非常遺憾的發現我已經非常健忘,有時候腦子想著操你媽說出來竟然是那你真不錯,我會漸漸忘記很多很多東西,和你一樣,青春的歲月像條河,流著流著就成了渾湯了。他們還圍在一起唱歌,勾肩搭背一起唱到:這些個哥們們都是血統高貴的,這些個哥們們都是好樣的,昨天我們還歡聚在一起,今天就折進了海澱分局;這個小妹本是屬於我的,我進了學習班就被人搶了去,昨天我們還歡聚在一起,今天就不知道飛到哪裡

相關焦點

  • 70.80年代TVB最好看的電視劇,這兩部劇當之無愧,滿滿的回憶
    《大時代》以20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的香港為背景,透過兩個家庭的兩代情仇,展現人性、名利的糾纏,也透過電視劇,讓我看到當時香港社會的狀況。影片從香港60年代開始講到90年代近30年來的香港的風雲變幻,60年代警匪勾結,貪汙成風,華商總會成立,股票市場瘋狂,魚翅撈飯的浮華,廉政公署設立,1973年股災,故事具有真實的時代的背景,同時也通過角色的視角,把底層市民的艱辛生活展現出來,如今看來更具時代質感。
  • 評價最高的十部年代劇推薦有哪些 反映70到90年代電視劇介紹
    反映70到90年代電視劇有哪些  1、《父母愛情》(9.3分)  2、《大江大河》 (8.9分)  3、《生活有點甜》(8.6分)  4、《下海》(8.1分)  5、《相愛十年》(8.0分)  6、《劇場》(8.0分)  7、《師傅》(8.0分)  8、《正陽門下小女人》
  • 70、80、90年代:回不去的時光,帶不走的舊夢
    對於70、80、90年代的人來說,童年裡沒有迪士尼,沒有長隆歡樂世界。食品印鐵製罐買來的吃完裡面的餅乾又拿來儲存食品穿的是綠軍裝及黃或藍色的土布褂子1976年的結婚證70年代,結婚講究"三大件",加上"一響"即收音機,稱之為"三轉一響"很多人都不陌生,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上海牌手錶名噪一時那時候家裡都有這樣的夫妻老照片那時的小學語文課本
  • 為何80、90年代背景的青春劇更受歡迎?
    不同時代創作的青春題材電視劇忠實地記錄著中國青年一代的點滴變化,生動展現著時代的飛速變遷。
  • 70-80年代經典電視劇有你心目中那部嗎?
    反而,在以前的那些並非高清的電視劇,人們還會看上好幾遍,往往偏偏那個時候容易製造經典,那些經典記憶七八十年代物質匱乏,黑白電視機的出現,讓我們頗感貧瘠的娛樂生活有了很多的生氣。所以80年代的電視劇深深烙在我們的記憶裡。雖然作品不多,可幾乎每部都是經典!
  • 電視劇《生於70年代》,給壓不垮的七零後的讚歌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到百家號「娛樂待花開」的主場時間,今天小編給大家到來一部最新上映的電視劇,小夥伴們不用再為看什麼而發愁了哦,電視劇《生於70年代》是由新生代實力小生李佳航和氣質女星姚笛聯袂主演,尚未播出就已經引起了網友們的廣泛關注,而這部電視劇也是極為少見的以70年代那個百廢俱興、遍地機遇的改革開放時期為切入點
  • 【回憶】隨70年代前後成長的經典電視劇
    隨70年代前後成長的經典電視劇--1.《西遊記》中國電視劇的經典多了也不用說這又是一部絕對經典。
  • 80年代經典電視劇,每一部都是80 90的永恆回憶。
    是由中央電視臺、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出品的一部25集古裝神話劇。由楊潔執導,戴英祿,楊潔,鄒憶青共同編劇,六小齡童、徐少華、遲重瑞、汪粵、馬德華、閆懷禮等主演,李世宏、李揚、張雲明、裡坡等擔任主要配音。[1]該劇講述的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僧輔保大唐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經,師徒四人一路搶灘涉險,降妖伏怪,歷經八十一難,取回真經,終修正果的故事。
  • 80年代初珍貴的香港電影新浪潮導演訪問
    不久前在臉書上看到影友分享一部80年代初在英國電視紀錄片,叫《HongKong cinema:Film as a way of life》。影片在1983年英國電視臺channel 4播出。影片記錄了80年代初繁榮的香港影市,鬧市戲院林立,充滿香港特色的宣傳海報,火爆的午夜場。
  • 中國類似上世紀80年代末的日本嗎?
    不同之處  中國目前也不完全和20世紀80年代的日本相同。在某些方面更類似於日本的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初。  首先,自1978年以來,儘管經濟迅速增長,但中國的人均GDP仍僅略高於6000美元,相當於1977年的日本。
  • 香港80、90年代經典年代劇,你看過幾部
    年代劇一向很受歡迎。因為劇集的故事處於特定的時期,我們在觀看時,既能產生強烈的代入感,又能重溫昔日的情懷,感受世事的滄桑,品味人間的冷暖……80、90年代的港劇中,有不少口碑很好的經典年代劇,故事精彩,情節豐滿,演員們的演技和顏值雙在線。下面這些電視劇,你看過幾部呢?
  • 復古相冊 | 46 張二十世紀 70 年代末的紐約街景彩色照片
    今次分享的 46 張彩色照片均來自美國攝影師 Frank Florian,他用相機記錄下了 20 世紀 70 年代末的紐約日常街景。確切的說,這組珍貴的彩色照片拍攝於 1978 年-1980 年之間。上世紀 70 年代至 80 年代初期,實際上是紐約城十分黑暗和蕭條的時期。走在街上的女性要時刻擔心自己的錢包被搶走;計程車搶劫案時有發生;每當發生常有的大規模停電時,就會爆發商店搶劫案;紐約地鐵幾乎被塗鴉覆蓋...
  • 【記憶】這些70和80年代瞬間,是否勾起了你的記憶?
    70年代的「辮子車」曾是上海一道獨特的風景,速度慢吞吞、起步時發出「嗡嗡」的聲音。70年代「辮子車」70年代的第一百貨所售商品從毛筆到消防水管,備齊了16種尺寸的保溫瓶,提供水龍頭和各種尺寸的墊片……商品貨源豐富,客流源源不斷。
  • 為什麼說電視劇《生於70年代》的播出,是生逢其時?
    電視劇《生於70年代》是由彥小追、慄心博執導,李佳航、姚笛、王莘迪、薛芊芊等人主演的一部集勵志、青春、偶像、家庭等元素於一體的都市情感劇。故事圍繞在同一個大院裡長大的三位鐵哥們的友情、愛情、親情和事業展開。
  • 《公開課》—80年代Breaking歷史
    在上一篇關於70年代Breaking歷史的文章中我們提到,Breaking在70年代末的布朗克斯被看作是「過時」的東西。當然,還是有一些人在繼續跳舞,但人們的目光已經轉向Disco。多虧像Rock Steady Crew和New York City Breakers的努力,Breaking才得以獲得重生並且被傳播至更多地方,所以80年代可以看作是Breaking的文藝復興。除了經典的Kangol帽子、Cazal 607眼鏡、印有隊伍名稱的T恤、運動套裝和Adidas球鞋(「貝殼鞋」)之外,還有許多這個時代的標誌等待著我們去一一了解。
  • 【爆料】70、80、90年代,結婚帳單大對比!
    不同年代對結婚的要求也不同從磚瓦房到精裝房從「三大件」到有車有房時代在變換結婚成本也在不斷改變……回想過去的那些年代當時的結婚帳單實在是樸素良心得多~70年代初期,總體生活平淡,雖然沒有如今的豪宅、豪華汽車,但70年代的生活毫無壓力,70年代初大米國家供應價憑糧票0.15元左右,市場黑市價約0.5元。
  • 八九十年代群星閃耀的TVB,誰是才是各個時期真正的「一哥」?
    70年代鄭少秋:鄭少秋是TVB70年代當之無愧的第一小生,比劉松仁還要稍勝一籌,從71年為無線拍的第一部電視劇《冷暖親情》算起,70年代鄭少秋為TVB拍了30多部電視劇,平均每年3部半,數量驚人。鄭少秋主演的武俠劇更是無線電視臺的必殺技,不僅在香港,在內地、臺灣和其他華語地區,都有極高的收視。
  • 盤點一下上世紀80年代火遍全國的電視劇
    上世紀80年代,正是改革開放之初。我們國家猶如一所封閉的房屋突然打開窗子,種種新鮮事物接踵而至,讓我們應接不暇。80年代前期在農村,電視尚沒有普及,村裡基本只有一兩臺電視。我們那時追電視劇往往挖空心思,絞盡腦汁。在窗外偷看,趟水過河去鄰村,這些都做過。
  • 50年代女裝,60年代女裝,70年代女裝,80年代女裝,變化太大了!
    50年代女裝,60年代女裝,70年代女裝,80年代女裝,變化太大了! 1. 50年代女裝:50年代女裝流行代表簡樸的布拉吉連衣裙,是前蘇聯女子的日常服裝,寬鬆的短袖,褶皺裙與圓領連身衣相連,後系腰帶。後來因為中蘇關係惡化,就將「布拉吉」名稱改為「連衣裙」。
  • 60年代孫道臨王心剛 70年代張連文達式常 那80年代哪些男星最帥?
    說起影視圈的帥氣男星,我想不同年代的觀眾,都有不同的選擇。比如60年代,大家最喜歡的銀幕帥哥,一定是孫道臨、王心剛等,而到了70年代,張連文、達式常又開始走紅。那麼到了80年代,又有哪些男明星憑藉帥氣的外形和出色的演技而成為一代人心中的偶像呢?咱們先說60年代。那時候人們的內心其實真的更加質樸純真——熱愛讀書,喜歡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