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於昆明市區螺峰山下的翠湖公園是昆明人最愛去的地方了。一年四季,哪有一處地方能夠如同昆明這般擁有四季如春的溫柔。翠湖公園自然也是一年四季受到當地人和遊客的歡迎。
曾經的翠湖公園是滇池的一部分,史稱為菜海子,直到民國年間,翠湖地段水位下降,才闢為公園。如今的翠湖公園可是昆明一大勝景,春有櫻花、夏綻荷花、秋冬來自西伯利亞的紅嘴海鷗帶來新的生機。
翠湖公園東西橫臥唐堤,南北貫穿阮堤,雙堤十字交叉將湖面分成四景五大區。中間為湖心島,東為水月軒,南為九曲橋,西坐海心亭,北為九龍池。可謂一步一景,景觀各成一派,卻又款款相連。
清晨的翠湖公園總有老年人遛彎,鍛鍊身體,園中綠植花開,空氣清新,鶯歌燕語。慢慢散步,快快跑步都是相得益彰。午後的翠湖公園逐漸熱鬧起來,春夏之際,在園中尋找一抹春色,綻放的春花,正是久居而出的市民最想見的昆明春景。
沿著金字翠湖匾額的大牌樓進入公園,先是通過一道景牆,來到水月軒中賞花。水月軒建於清光緒三十一年,由今建水人蔣楦在此鑿池築樓,種植海棠,開設了昆明第一家照相館。後又在此開設了第一家售票電影院。30年代後這裡有成為國民黨辦公區,幸而時至今日水月軒又成了那個春日裡海棠綻放供遊人觀賞留影的好地方,似乎又重回了清朝時期的光景。
翠湖的中心有一處觀魚樓,是公園內最主要的一處景觀。亭臺水榭的園林建築布局,坐落於翠湖中央,遊人漫步在連廊之上,賞花觀魚,豈不樂哉。午後的遊人慵懶的坐臥在水亭之中,顧不得形象素質,只是愜意享受這翠湖公園中的悠然自得,如同自由歡脫的魚兒一樣,偷得片刻歡愉。
觀魚樓始建於清道光十五年,由雲貴總督阮雲捐建。極具江南風韻的水榭曲橋建築,歷經多次修築,至今留存兩座三層八角琉璃亭。在充滿江南韻味的古樓水廊之上觀魚又是別樣的一番享受。
繞過觀魚樓,繼續西行是一座兩層重簷四方亭,名為海心亭。海心亭始建於清康熙三十一年,兩側對聯「百畝碧漪經雨洗,四堤綠柳任風梳」,這是登上海心亭所見之風景,寫盡了昆明春城的風雨春色。
最後在繞出翠湖公園之時,不要忘了進到滇春苑,賞賞春城茶花。門額之上「霞燦鷗祥」題字,正是此處風景寫照。茶花如荼,海鷗振翅翱翔,一副「霞燦鷗翔」的景象。兩側是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楊慎的《望江南》中的詩句「海上千枝光照水,城西千裡暖紅霞」。詩句中的「海」字便是指翠湖菜海子。
海鷗與少女、海鷗與茶花都是昆明絕美的城市名片。而在這小小的翠湖公園之中卻皆得以賞鑑。所以說來到昆明如果不來這翠湖公園走一走,又怎能知道昆明最美的景色在此已是展現得淋漓盡致。茶花、海棠、紅嘴鷗與江南建築,歷史歲月與昆明人的老生活在翠湖一隅盡情書寫著風光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