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4月11日凌晨,年僅45歲的王小波悄無聲息地離開人世,被人發現的時候,他的頭抵著房間的牆壁,牆面上殘留著一道道齒痕。妻子李銀河當時正在國外做學術交流,突聞噩耗,悲痛欲絕,急匆匆地趕了回來。
25歲時,王小波遇到了在《光明日報》做編輯的李銀河。李銀河因為當時在朋友中傳閱的《綠毛水怪》手稿而愛上王小波,二人的思想境界與文學造詣都很高,說出的情話也往往很動人。
兩人第一次見面,王小波就開口直說:「你有朋友沒?你看我怎麼樣。」這樣的開場白著實令李銀河驚訝不已,此後王小波就開始追求李銀河。
「一想到你,我這張醜臉上就泛起微笑。」這或許就是王小波當時內心狂熱的思念和對自己外貌醜陋的一種調侃了。
1980年1月21日,王小波與李銀河結婚,婚後,李銀河去遠方出差,他就一個人默默地盼著她回來。一米八幾的黑臉漢子竟然把對愛人的思念的難過的像一個吊死在旗杆上的貓。
後來李銀河去美國留學,王小波在後面也追隨而去美國讀研究生,在此期間,王小波閱讀了大量的書。
他與李銀河之間是一種精神戀愛,沒有子嗣,就像李銀河所說:「我起初懷疑,一對不完美的人的戀愛能是美的嗎?後來的事證明,兩顆相愛的心在一起可以是美的。」
王小波對李銀河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靜下來想你,覺得一切都美好的不可思議,以前我不知道愛情這美好。愛到深處這麼美好。真不想讓任何人來管我們。誰也管不著,和誰都無關。告訴你,一想到你,我這張醜臉就泛起微笑。」
正是王小波文字裡的坦誠和率真感動了李銀河。王小波是一個正真的極客,在科學蒙蔽的時代,他就開始寫程序了,他的文字也充滿了科學精神。我看過王小波的書,為其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折服。他的文字,從來是一開頭就催人深思。
妻子曾經勸他加入作協,以後發表作品方便些,可被他當即拒絕。因為他不想被束縛,他想要更多的自由,按自己的意願寫作,才能夠寫出內心深處渴望的東西。
作家麥家說:「王小波是一個靠思考在寫作的人,我對他非常崇敬。」王小波的文字真實而富有力量,總能引人深思。
古人常說:「是金子總會發光」。王小波離世後1個月,出版社就開展了王小波《時代三部曲》研討會,參會的有中國作協領導、批評家、著名媒體人、導演、小說家等,一時人潮湧動。
2001年,王小波離世4年,他的《時代三部曲》加印10多次,印數約20萬冊,異常火爆,一時間,洛陽紙貴,再次出現在王小波作品身上。
可王小波生前,他作品《黃金時代》因為鋪天蓋地的性愛描寫,被列為禁書,幾經周折,才賣出寥寥數冊,銷量十分慘澹。隨著越來越多人看過他作品,都把他當做神一樣對待。
王小波妻子李銀河曾追憶:「小波真是幸運,斯人已去,卻留下這些文字令我們哭,令我們笑,令我們沉思,令我們反省。他的文學成就還是讓文學史家去評論吧,我看中的只是他給我帶來的當下的快樂。」
王小波這三部作品,確實有著驚人的魔力:於荒誕中見真實,於嬉皮中含智識,於細節處藏譏諷,於平常處見機鋒,汪洋恣意又收放自如,男女通吃又自成一體。
高曉松說:王小波在我讀過的白話文作家中絕對排第一,甩開第二名好幾條街,他是我心裡神一般的存在。
魯豫說:一開始看《黃金時代》,我惱羞成怒,我早幹嘛去了。可現在想,可能是那個時間段剛剛好,如果早一點讀,不知道我會不會把陳清揚和王二當小黃書一樣讀。
就連習慣了用鼻子看人的王碩,談到王小波,也低下了他驕傲的頭顱,恭敬地說:王小波比我牛,要是他還活著,我不如他。
「世人皆醉我獨醒」這就是王小波,如果你也想追求清醒、刺激和自由,不妨看看王小波,每一次總是會找到不一樣的感覺。
原價143元的《黑鐵時代》《黃金時代》《白銀時代》,現價89元,一頓飯錢卻能邂逅一個有趣的靈魂,體味別種人生!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得正版書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