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裡,把微博當朋友圈的於正又發話了。
隔空吐槽金世佳是傻憨憨,愛當默默無聞的藝術家,白瞎了一身的好演技。
他發出靈魂質問:流量它不香嗎?再不紅你就老了!
之所以如此「恨鐵不成鋼」地勸導金世佳,嘗試學會「識時務者為俊傑」,
原因在於《河神2》的開播。
在於正眼裡,所謂代替李現出演小河神的金世佳,
他的演技被觀眾嚴重低估了。
眾所周知,國產續作幾乎都會挨罵,鮮少能夠免俗。
這是一條不成文的鐵律。
特別是,更換核心演員的劇,風險就更大了。
觀眾會拿著放大鏡,用200%的火眼金睛,去對比現主演與原主演的差別。
感覺就像現任與前任之前的battle。
好比三年前的爆款網劇《河神》,三年後重新回歸,結果未開播就爭議不斷。
主要原因,在於主演被替換。
從靠此劇驚豔亮相的李現,換成了《愛情公寓》喜劇片裡,沙雕陸展博。
要知道,當初《河神》大爆,不僅只是劇組本身製作精良,更是李現演繹得到位。
小河神郭得友,後腦勺留著小辮髮,痞裡痞氣中又帶著正經,
嬉笑怒罵,皆有靈性,展示出一個江湖氣息的少年郎,
活生生被李現勾勒進觀眾心裡。
反觀金世佳,經典角色陸展博下,容易給人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
是憨憨,是沙雕,是搞笑,
是與原版郭得友不一路數的河神。
所以《河神2》裡,金世佳為了不至於成為李現的替代品,
特意蓄起了小鬍子,少年搖身一變,成道行高深的「大叔」,
江湖靈氣少了幾分,氣質也偏向穩重靠譜,
但金世佳骨子裡的喜感,真的沒法隱藏。
感覺像小河神長大了,可又覺得成長的小河神,又不該是如此模樣。
這種變化無疑是巨大的。
說實話,兩個版本的郭得友,都是好河神。
分開看,各有各的好。
李現突出的是少年心性,無畏無懼立天地,皮中有正,重點在「靈」。
金世佳演繹的是赤子之心,歷經沉浮,瓜熟亦是最初兒郎,重點在「真」。
非要把李現版本,生搬硬套在金世佳身上去點評,顯然對後者不公平。
可對真愛劇粉來說,誰都喜歡原汁原味,哪個地方變了,就不是原來的那個。
要人完全區別對待,顯然也是強人所難。
這是《河神2》無法改變的先天劣勢。
關於金世佳版的《河神2》。
有個網友是這麼點評的:「總覺得少點內味兒」。
究竟是什麼味?
少了點東方神秘味。
在《河神》裡,郭得友有一門祖傳秘技,叫點菸辨冤。
在死者身邊點燃一根煙,隨著煙起霧動,人就會進入一個異度空間,
與死者面對面,看到對方死亡時的徵兆,有助於找尋真相。
雖演得是怪力亂神,但人也給出科學依據:過敏性神經激勵症。
總結下來就是:
吸入煙霧後感官放大,變得敏感敏銳,能洞察遺漏掉的蛛絲馬跡,順勢推導出命案真相。
可以說, 這個經典橋段,幾乎伴隨每個命案的發生。
簡直是《河神》裡的招牌場景。
但,《河神2》裡,獨門秘技被削弱了。
如果說,點菸辨冤是放大感官,找尋真相。
那新增角色裡,美女醫生有個獨門秘技:銀鈴封,
就是封閉感官,讓人陷入無限夢境,帶著點西方秘籍的味道。
總之,就是克制主角獨特光環的存在。
當所謂的獨門秘技,走向井噴式的普遍存在,那這個設定就不夠香了。
想想第一季裡,為了突出東方詭異怪談的效果,
常常會聽到郭得友強調要講規矩:
拜師講究的是尊師重道,下水的人吃魚不翻面,
吃飯不能坐灶神正前方,對鬼神要常懷敬畏之心……
劇中層層鋪開的線索,從來不是一上來就強烈暗示誰會是真兇。
異度空間中,常出現的泥娃娃和紙錢,都在暗示真相,強調一種神秘的氛圍。
這種塑造是很成功的,對風土民俗的細節把控到位。
獨屬東方的傳說怪談,看起來就顯得熟悉有意思。
反觀《河神2》,很多細節經不起推敲,劇情演進也變得有些隨意化。
即便大場景依然有風俗風情在,比如拜河大典,氣勢宏大,
每個命案的怪事更多,給予感官刺激,
可在細枝末節中,就能直觀感受到本土味的減弱。
當郭得友不再重申,各種稀奇古怪的道上規矩,甚至於控制不住情緒對師傅吼叫,
原作經典濃厚的江湖味,在續作裡不再自然,成了刻意演出來的東西。
那就不能怪觀眾喊珠玉在前,不夠香了。
看得出來,導演很想在《河神2》裡有所創新突破。
比起第一部,專注於郭得友組隊闖關的戲碼,第二部著重刻畫,每個人物的動態發展。
最直接的效果,就是丁卯身邊出現的各種新人。
其中重點對象,就是理療美女醫生。
丁卯在和肖蘭蘭在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況下,開始和美女醫生有著曖昧不清的關係,
有網友吐槽:丁卯逐漸張銘恩化。(原因你懂的)
明明是去找美女醫生辦案,卻又心裡有鬼的說謊說在辦公室。
言行不一的做作行為,惹得肖蘭蘭抱怨為什麼要撒謊。
就連青梅竹馬的顧影和郭得友,也從小清新的純純愛戀,
轉眼間,變成由郭得友主導下,油膩的曖昧,
油成這樣,也沒捅破,也是逐漸張銘恩化。
無法理解,好好的一部懸疑劇,怎麼就逐漸走向國產狗血戀愛的戲碼。
更別提,《河神2》後續各種人設鋪開,幾乎都是圍繞丁卯這個角色演進。
我也並不是主角唯粉,可篇幅安排得比例失調,
以至於我一度懷疑,自己打開的是《河神2之丁卯傳》。
劇集群像層次沒處理好,變成了主角邊緣化的亂象。
郭得友,這個名義上的男主,淪為名號下的背景板。
小河神,實慘。
摸著良心講,對比下來,私心偏向第一部。
這無關乎,金世佳與李現演技的比拼,
而是前後兩部,在講好故事的能力上,顯然前作更勝一籌。
總的來說,《河神2》的演繹,亮點是有,卻不到驚豔的程度。
如果單獨把《河神2》當一部網劇來看,確實不錯。
只是先入為主,珠玉在前。
觀眾期待值拔高后落空,就不免有些失望了。
Ps:講真,郭得友這名,我總感覺自己會手癌打成郭德綱。
溜了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