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三年多,DC宇宙的金字招牌「神奇女俠」升級回歸。
《神奇女俠1984》成為了2020年國內唯一一部超級英雄電影。
對於許多DC或者期待加朵回歸的影迷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而《神奇女俠1984》還有一點極為吸引人的地方。
就是除了沿用上一部的女性導演派蒂·傑金斯繼續執導影片外,也使其更多的參與了編劇工作。
就觀影的感受而言,確實是好萊塢超級英雄電影裡難得一見的對女性情感刻畫的極為細膩的影片。
不得不說,「神奇女俠」系列絕對是DC宇宙中最重要的作品。
因為塑造了極為完美的女性形象黛安娜,有一種說法,「神奇女俠」和蓋爾·加朵互相成就。
雖然第一部對我來說,劇情上還是有些偏弱,但是必需承認加朵那種充滿神性和力量感的美麗確實是無人能及。
而在《神奇女俠1984》中加朵的顏值依然如初。
影片以小黛安娜在天堂島上的一場闖關試煉為開篇,整個競技場氣勢恢宏。
黛安娜的原型來自於希臘諸神的化身,所以,整個視覺上再現了那一時期金碧輝煌的建築風貌,充滿了藝術之美。
這一部分真的太適合IMAX觀影了,特別的燃。
雖然最終小黛安娜以失敗告終,但是卻從側面再一次刻畫出她堅毅的性格。
然後,故事來到了非常有寓意的1984年。
那個喬治·歐威爾筆下的《1984》,也是美國剛剛經歷了第二次石油危機的時候。
有意思的是,最重要的反派人物麥克斯·洛德最開始的野心正是來自於對石油的操控。
後來,當他獲得了極為重要的能力時,最開始念念不忘汲取財富的方式依然是想用得來的能力去換取石油開採地。
這個反派人物可以說是非常典型的DC反派人物了——被欺辱與被侮辱的童年。
在現實生活中飽受了不公正的待遇,長期的被忽略、被輕視,致使他身上偏執、貪婪的一面得以放大。
但與之前那些反派完全不同的地方在於,麥克斯·洛德雖然是個反派,但他的身上還是有很明顯的軟肋,也就是他的兒子。
直到最後,這樣一個看似癲狂的反面人物,竟然也會因為兒子的出現而找回了自己人性中最為柔軟的一面。
這樣一種設置,使得整個影片的走向變得光明、變得溫暖了。
這個反派人物,不再只是一個符號、一個工具性的人物,反而有血有肉,似乎也沒有那麼可恨了。
與麥克斯·洛德相似,第二個反派人物豹女芭芭拉·密涅瓦原本是個考古學家。
與黛安娜共同供職於一家博物館,為人膽小、怯弱、自卑,雖然有很高的學識,但是在人群中毫無存在感。
相比麥克斯·洛德來說,芭芭拉這個人物真的更像人群中的大多數,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在工作與生活中毫無存在感。
當沒有一個對比對象的時候,芭芭拉可以安然的釋放自己的善良,安於自己的身份,但是當黛安娜出現時——一個站在人群中就發光的人。
很少有人能夠做到心裡不失衡,所以她用自己最珍貴之物換取了與黛安娜相當的能力,她的「黑化」同樣體現了人性的複雜性。
關於這個角色,有些遺憾的地方就是影片中沒有交待清楚她最後是否放棄豹女的身份,對於不了解漫畫的人可能會有些困惑。
不過,作為在電影中進行了改編的反派人物,在情節上還是很順滑的。
總之,《神奇女俠1984》的反派人物真的非常有層次感,不只是那種簡單的善惡之爭下的邪惡載體。
而是有很豐富的成長線,根據電影結尾的指向,豹女自己的故事線在漫畫的基礎上,是完全有可能影視化的。
除了人物的出色,電影在情感的刻畫上也是非常細膩的。
是的,史蒂夫一點不違和的回來了,基於情節上的安置是完全合理的。
而黛安娜在感情上的始終如一,以及在個人小愛和肩負的責任之間的掙扎和取捨都能讓人產生強烈的共情,在超級英雄電影裡慣有的大場面打鬥之外。
《神奇女俠1984》多了些許柔和的敘事性的情節,它甚至讓整部電影不那麼爆米花了。
除了金鷹戰甲下英姿颯爽的女俠黛安娜外,還有一個躲避世人,故步自封,對史蒂夫矢志不渝的默默溫情的女人黛安娜,是神性與人性交織為一體的超級英雄。
在這部電影中,相信大眾對黛安娜的喜歡只會有增無減。
縱觀整部電影,劇本層面真的算是非常豐富了,而且還很自洽。
其中,給到我的最大驚喜就是麥克斯·洛德的選擇,這是推動整個故事進展的核心。
看過的電影人應該知道這次反轉是支撐電影後半部分情節邏輯的支柱,這點設置的極為巧妙。
規避掉了許多超級英雄電影的故事線過於簡單且單一的問題,融入了一些含而不露的歷史性話題,只留給有心人的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