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不了的遠方,回不去的家鄉,電影《被愛》愛在大城,戀在故鄉

2020-09-15 珠思碼跡

電影《回到被愛的每一天》,說的是女主人公艾伶(王佳佳飾)放棄在北京的一切,回到自己的家鄉都江堰,開始新的生活。在北漂的日子裡,艾伶在合租房認識了男友姜和(張譯飾),愛情支撐了他們在北京的生活。無論是在漂泊的北京,還是在回歸的家鄉,愛情都成為了他們的救贖。

對於所有的北漂一族,電影《被愛》多多少少會引起共鳴,都曾經在「留還是不留,回還是不回」中抉擇過。北漂人心中的五味雜陳,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在喧囂的大都市裡,北漂的人們會有一種特殊的情感,憐憫談不上,同情也不是,很難說的上來


愛在大城

大城市裡,愛情是當你在困境中感到孤獨時,溪湧而來的一種迫切需要,有了它,租住的房間裡,生活才有它應有的暖意。年輕時,愛情、事業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一旦哪個疲軟下來,人生似乎講究缺了點什麼。但事實上,大多數人在鋼筋混凝土的建築裡進進出出,擁有的不是讓自己倍感驕傲的事業,而只是一份僅夠生存的工作而已,給他們帶來的安慰的愛情是愛情,但也不只是愛情。

艾伶離開故鄉小城,在偌大的北京尋找一塊立足之地。她在瑜伽中心做教練,租在一個合租房的小房間裡。白天穿得漂漂亮亮,擠著地鐵去上班,晚上拖著疲乏的身體回到小小的房間,吃著快餐或是泡麵,用一臺電腦衝出房間的束縛。在這個大城市裡,人們不一定能獲得自己想要的,或許只是從小城的局限裡,跳到一個視野開闊,但卻依然受困的鐵籠裡而已

姜和也是個北漂,是個冰球教練。艾伶在北京所過的生活是現實使然,但姜和不同,他的父親是個有錢的生意人,他多少算個富二代。只是他三觀純正,有理想、有追求,在北京一切都靠自己打拼。所以他也住在合租房裡,就在艾伶的隔壁。離開父母的孩子,出於自尊心也好,怕他們擔心也罷,無論遇到什麼委屈,都不會輕易和他們傾訴。儘管科技的進步,讓他們可以通過社交媒體找到宣洩出口,但終究替代不了一個可以在身邊給予安慰和理解的人。

艾伶和姜和,此時心境相通,同在一個屋簷下,一面沒有隔音效果的牆,阻擋不了他們對彼此的需要,愛情就這麼來了。在大城市裡生存的危機感和個人的空虛,使他們更需要一個可以朝夕相對的人。


戀在故鄉

故鄉小城,生存的壓力轉變成一眼看到頭的柴米油鹽的瑣碎,愛情是兩個人的甜蜜相守,是想像中該有的悠閒,但現實並非如此。

在困境中走到一起的兩個人,想要安逸自在,想要親近自然,回到故鄉,但又放不下習慣的生活和未來發展的可能性。和所有混跡在鋼鐵牢籠裡的上班族一樣,一方面期盼自己有天能在這混得風生水起,實現自己的理想;另一方面,他們又在想像著逃離大城市的喧囂,返璞歸真

艾伶帶著姜和回到她的家鄉,在那裡他們暫時過上了悠閒的生活。艾伶對家鄉卻有了陌生感,雖然是熟悉的街道和河流,但此時的她還在念想著北京,那裡的一切都在衝擊著她的腦海,她已不是曾經那個腦子空白的小鎮姑娘。她和北京原本就有著距離,現在,她和故鄉也有了距離。

在家鄉,艾伶和姜和像是在度蜜月,他們的感情基礎建立在北京的合租房裡,在共同的大城市夢裡,對安逸小城生活充滿幻想只是因為在那過得不如意,而如果讓他們放棄留在大城市,接受小城生活的定局,他們都還沒有做好放下的準備。


到不了的遠方

都江堰是個小城,面積不大,人口不多,經濟發展速度也沒有網上吹噓的那麼迅猛。不過,這裡有青石板、木板門,有純淨的天色,和多年覆蓋在河岸石頭上的墨色青苔。這裡是艾伶所愛的家鄉,從這裡開始,也從這裡結束。

影片並未具體交代艾伶離開家鄉的原因,不過年輕時候闖一闖,已經成為越來越多欠發達城市的青年的夢想。古語有「父母在,不遠遊」,但「遊必有方」。艾伶選擇來到北京,與家鄉都江堰相比,這是一座繁華而龐大的城市,霓虹燈光比彩虹還耀眼,高樓大廈蹭過雲朵。或許,這裡會成為艾伶所追尋的遠方,因為這裡是摩登都市,走在潮流前線,與國際接軌,能提供更多的工作機會。

曾經也有過無數外地人從這裡起跳,踏進更高的生活水準,現在還有更多的人正在嘗試著複製前輩們的成功之路。就像《甜蜜蜜》裡,李翹和黎小軍從內地來到香港;《不見不散》裡,劉元和李清去了美國,他們都相信,更廣闊的天地就在大城市中。

然而,夢想中的遠方絕對不是到達一個城市這麼簡單,地域遙遠只是第一步,漫長而艱苦的奮鬥過程,才是遠方之所以遙遠的主要原因。

首先最重要要解決的是工作和住房的問題。工作薪資待遇怎麼樣,同事關係如何,領導賞不賞識,有沒有晉升機會等等都要考慮。生活上也要從新開始,在寸土寸金的北京,一開始能有個單間那都是奢侈品,沒有體驗過地下室和上下鋪,都屬於北漂「漂」的純度不高的。

這些事看起來瑣碎,卻也像鞋裡磨腳的沙礫。我們跋涉千裡尋找的這座大都市並不是家,或許,有人就這樣返鄉了,或許,有人還要前往下一個遠方。

所以,愛情成為了所有漂泊者的倚靠。


回不去的家鄉

當穿著馬丁靴、牛仔褂的艾伶回到家鄉,兒時的老屋還在,屋子裡的陳設也沒有變化,連檯燈擺放的位置也與自己從前的習慣一樣,窗臺上的牡丹盛放,是父親天天來照顧著。走出家門,老戲臺還在,舊河堤也還在,時間像是在家鄉從未流淌過一樣。

但曾經熟悉的一切,同時也感覺陌生,陌生的是遊子內心的情感與之格格不入。奮鬥的時光裡,為了學會在外生存,壓縮自己的內心,封閉自己的情感。達到大城市標準線上的那個都市青年,未必是真實的自己,畢竟,隱藏和偽裝,是大城市慣用的生存手段之一。當家鄉的同學用羨慕的口氣稱讚北京繁華、上海洋氣、廣州明媚時,生活的酸楚往往會第一時間湧到眼前。

這樣的情感是相當矛盾的,似乎哪裡都是家鄉,而哪裡又都不像。重新愛上家鄉是酸楚的,這個過程比在北京的酸楚尤甚,而愛情再次成為支撐的全部。

我們不得不回到被愛的每一天,因為除了愛情,我們一無所有。

相關焦點

  • ⊿ 哲青| 「 去不了的叫遠方,回不去的是故鄉 」
    哲學痞子 帶壞勿怪                    △ 《 回不去的故鄉我很喜歡一句話叫:「四方皆是遠方」。這句話,它有孤獨也是豁達,它是苟且也是奮進,它是處於一個看起來不太平衡的平衡點,向前向後都是遠方,向左向右還是遠方,而唯獨我們所站的位置不是遠方。這就是我對剛才那三個問題的答案,沒足夠的「錢懷」去遠方,又無法回到沒有「錢途」的家鄉,所以我們爭的頭破血流去那些大城市找一個機會。
  • 到不了的地方都是遠方,回不去的都是故鄉
    這首《橄欖樹》聽得我內心不在安定,遠方、夢想、故鄉這是很多人沒有辦法都同時擁有得。大部分人應該都是在北上廣漂泊和流浪。「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流浪為了天空飛翔的小鳥為了山間清流的小溪為了寬闊的草原流浪遠方流浪還有還有為了夢中的橄欖樹橄欖樹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流浪遠方流浪」有人說:「我在三十二三歲的時候最迷忙,用世俗的眼光看,我沒工作、沒房子、沒老婆,典型的三無產品,在這樣一個年紀,我的人生簡直是太失敗了。
  • 《蕎麥瘋長》「回不去的故鄉,到不了的遠方」
    年輕總是好的,有做不完的夢、吃不完的零食、愛不完的那個人.,這種情景可能都在你我身上發生過,總有一些原因我們離開家鄉,總有一些原因我們在過年的時候回不去,從沒有想過以前可以每天都吃到媽媽的家常菜,現在只能在記憶中回味。
  • 《蕎麥瘋長》回不去的故鄉 到不了的遠方
    通過徐展雄的剖析自白,我們能感受到他深厚的文字功底,以及他對電影藝術,乃至對生命、死亡等哲學命題的思索和體會感知。製作人藤井樹則表示:「對於年輕人而言,漂泊或許不是一個很好的詞彙,它意味著動蕩且不安穩的生活,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好像提供了一個機會,給年輕人一種希望。希望這部電影能夠儘快讓大家看到,告訴所有年輕人,當你在漂泊的生活中快要堅持不下去了,一定要記得激勵自己最初來到城市的那句』出人頭地』!」
  • 《傑出公民》或許回不去的才是故鄉,到不了的都是遠方
    今天要推薦的這部電影《傑出公民》就是一個關於回歸和逃離的故事。傑出公民,豆瓣8.4分,時長1h59min。40年前,丹尼爾離開了他的家鄉-阿根廷薩拉斯小鎮,來到歐洲追尋自己的作家夢。40年後,丹尼爾終於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殊榮,攀登上了職業的頂峰。
  • 《蕎麥瘋長》上映:有多少人,回不去故鄉,也到不了遠方
    這樣豪言壯語式的承諾,有些可笑,卻也成為了回不去的曾經。來到海城的第一天,秦聲就出車禍死了。那個不知天高地厚的雲蕎,從此沒有了當初的明媚,眼睛裡充滿了憂傷。毫無疑問,雲蕎的人生已經不能再恢復之前的明亮,自己的人生開始像電影一樣充滿了未知,但走向卻不是精彩,而是悲劇。2、李麥——舞蹈為身體注入靈魂,卻無法謀生李麥是一抹鮮紅,像紅玫瑰一般豔麗。她很美,跳舞時尤其如此,她在舞臺上的時候,你很難不注意到她。
  • 回不去的地方叫故鄉,到不了的地方叫遠方
    3.回不去的地方叫故鄉,到不了的地方叫遠方,多少人就這樣,一直在路上4.失戀就像動了一次手術,過一段時間傷口癒合了不疼了,可是傷疤還在。你看到傷疤的時候還是一樣的會痛,因為當時傷的太深。5.雨水研磨著深情,託清風化作相思淚,落座在你的掌心,做你的掌上花,胸前硃砂,只為銘記你我的每一次相遇。
  • 去不了的地方都叫遠方,回不到的地方都叫家鄉
    1.樸樹《平凡之路》作家周國平還說:人生有三次成長,一是發現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的時候,二是發現再怎麼努力,也無能為力的時候,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並去享受平凡的時候。2.許巍《曾經的你》回味一遍,夏洛特煩惱。
  • 到不了的地方叫遠方,而回不去的地方卻是故鄉
    人這輩子,能夠去的地方有很多,而真正能回去的地方卻少之又少。也許我們所謂的長大,就是從離開故鄉的那一刻,不論你是何種原因離開了故鄉,在那一刻我們都將獨自前行,獨自去經歷我們該經歷的人生。而這份因為未知帶來的忐忑和那份對故鄉無比思想的念想,都將在很長一段時間陪伴著我們。
  • 《白雲之下》:到不了的地方是遠方,回不去的地方叫家鄉
    看電影《白雲之下》,突然想到了南拳媽媽《牡丹江》裡的一句歌詞:「到不了的都叫做遠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鄉」。朝克圖一次次離家出走,只為找尋他夢想中的生活,妻子薩如拉則渴望留在草原,因為她更喜歡這種純情的日子。
  • 【鄉愁】回不去的故鄉
    格兄與我同齡,又是同鄉同學,我們還有一起主創《泰順報》的同事情誼,他給我寄來了《停泊在水底的故鄉》,我宛如看到了來自故鄉的他突然給我捎來了20年已久無音信的故鄉的訊息,怎不叫我感慨呢!故鄉對於生於斯長於斯的人來說是衣食父母之邦,而對於遊子它是倦鳥返林的棲息地、精神的家園。一般而言,如果撇開地緣、政治、戰爭等因素,故鄉是人們隨時可以親近、回歸的地方。但是,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的故鄉因為國家建設的需要而被淹沒於水底,成為永遠回不去的地方,他們就是浙江省珊溪水利樞紐庫區的移民,我就是其中之一。
  • 離開叫「家」的地方,是再也回不去的故鄉
    離開叫「家」的地方,是再也回不去的故鄉作者:威言威語01家,是每個人心裡暖暖的地方。名單上的名字,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再也回不去那個叫「家」的地方。那個曾經魂牽夢繞的家,再也回不去了。那個山清水秀的家,再也回不去了。那個親人圍繞的家,再也回不去了。02時光回到六年前,3月8日的那天,還記得發生了什麼嗎?
  • 「愛在家鄉·大城小愛」第七季河南青年相親文化節舉行
    「愛在家鄉·大城小愛」第七季河南青年相親文化節舉行發稿時間:2018-06-05 17:15:00 來源: 中國青年網   中國青年網北京6月5日電(記者 李川 通訊員 陳志峰)近日,由團河南省委、省青聯主辦,騰訊·大豫網承辦的「愛在家鄉·大城小愛」第七季河南青年相親文化節在鄭州舉辦。
  • 電影《布魯克林》——小城青年回不去的家鄉
    電影《布魯克林》中的愛麗斯雖然回到美國,堅守自己的選擇和夢想,觀眾如你我依舊可以感覺到選擇背後,愛麗斯的母親做出的妥協和犧牲。可是於愛麗斯的母親或是現實生活中很多老人而言,家鄉是她的根,她所有的一切(生活方式,圈子,人情往來……)都在這裡,她不可能連根拔起,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過著完全依附子女的生活。
  • 把您對家鄉奉賢的愛寫成歌系列(一)!候選作品有多美,看了你就知道~
    把對奉賢的愛寫進歌裡。去年10月4日,由奉賢區委宣傳部主辦、奉賢區融媒體中心承辦的「我和我的家鄉奉賢」歌詞徵集活動正式啟動,並在「上海奉賢」微信平臺發布了徵集啟事。一時間,引來了奉賢以及全國各地的詞作者積極投稿參與。活動共徵集到歌詞作品249首,奉賢區融媒體中心特邀區文聯的專家評審組對這些作品逐一進行了品評和打分。最後,共有32首歌詞脫穎而出進入候選名單。
  • 回不去的故鄉:從魯迅的魯鎮到羅大佑的鹿港小鎮到今天的武漢三鎮
    在這歲末年初之際,有兩種毒瀰漫在這個東亞的大地:一個是思念家鄉的毒,也叫亙古未變的鄉愁,充滿每一個人的心;一個是像王冠一樣的病毒,侵入了極少數人的肺,卻牽動著億萬人的心。這兩種毒都指向同一個地方——故鄉,即使有的回得去,比如與冠狀病毒無關的;有的回不去,比如被病毒暫時籠罩的武漢三鎮的人們。
  • 我和我的故鄉:回不去的心靈港灣
    離開家鄉已經三十年了,而且已經幾年都沒有回過養我的那片土地。近鄉情更怯,讀到閻海軍主編《崖邊:吾鄉吾民》時就有這種感覺。文中的點點滴滴,把我拉回我的童年,拉回我的故鄉。之後上學就離開了,真的離開了,偶爾回去也只是住幾天,家成了永遠不關門的客棧。唯一可以留下回憶的也就是我的婚禮還是在這裡舉行,我的孩子還是在這裡出生,可這幾十年裡我在這居住的總時長不會超過兩個月,這還能算我的家嗎?也只能叫故鄉了。
  • 回不去的過往,是曾經,到不了的遠方,是曾經.
    清風帶著花香,捲起落在水中的星辰,走過了安靜的庭院,你留下來的餘香薰染了詩和遠方,月光為庭院蒙上了輕紗,輕蕩的流螢在落花中碾成了一地的煙火,淡淡的,薄薄的,是嫁衣。你自歲月來,到此尋曾經,輕輕走,我聽不見你的腳步,靜靜過,我留住了你的粉紅,卻帶不走你的溫柔,隨著風吹亂我的思緒,我在庭中凝望,佇足,天上的明月是一段可寫的詩行;水中的星辰是一片可撈的璀璨,而你,卻是我回不去的曾經。
  • 《大城小愛》讓我重新相信愛
    《大城小愛》是王力宏演唱的歌曲,王力宏、陳鎮川填詞,王力宏譜曲,收錄在王力宏2005年12月30日發行的專輯《蓋世英雄》中,亦是其代表作之一。王力宏常在紐約、臺北兩大城市來回奔波,他覺得在大都市裡生活的人,想維持一段簡單但長遠的感情很不容易,有感而發創作出了這首《大城小愛》。
  • 《傑出公民》:回不去的叫作故鄉
    從2009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謎一樣的雙眼》,到2015年的《蠻荒故事》,再到2016年的《傑出公民》,西班牙語電影以知微見著的獨特切入點,用一個個荒誕諷刺卻精彩絕倫的故事反應出深層次的社會問題。這些充滿著黑色幽默的影片也讓我們明白了喜劇的至高境界,不是裝瘋賣傻、哈哈大笑,而是自黑式的詼諧和內涵深刻的思考意圖齊頭並進所製造出的那種啼笑皆非、笑中有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