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美國的大選似乎已成定局,選舉人團投票的結果顯示,拜登獲306票,以絕對優勢獲勝。
另一邊川普卻沒有放棄,各種挑戰人智商和常識的動作層出不窮。
可是目前看來,他的一系列操作不僅沒有什麼作用,還可以說是「反向操作」。
按照計劃,拜登只需要等到1月20日搬家到白宮,準備上班。但是一切沒有那麼簡單,對比看看兩個目前還能稱之為「對手」的人物,似乎都是難上加難。
若拜登順利上臺,將面對川普遺留下來的「難題」。首先是一場即將每天繼續奪走成千上萬性命的流行病,還有一場使數百萬人失業的經濟危機,這兩大挑戰都拜川普所賜。
此外,他上任後迫切需要解決掉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可能關乎他的職業生涯長短,可能影響美國人民乃至世界群眾的未來,那就是「他的前任的命運」。
那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川普似乎身體力行地教給了拜登方法——法律。
自2015年首次登上政治舞臺以來,川普一直在考驗和扭曲美國的政治體系,將其推向崩潰的邊緣,同時將國際關係也拉入谷底。
現在,他的離任將迫使華盛頓面對另一個在美國歷史上很少被問到的問題:前總統應該被起訴嗎?
其實,川普的身上一直被扣著「調查」的帽子,只因為在任期間總統的「豁免權」。
前聯邦調查局局長羅伯特穆勒完成對俄羅斯與2016年川普競選活動之間聯繫的調查時,他的報告列出了川普可能刑事妨礙司法的許多例子,但指出美國司法部的一項政策禁止起訴在任總統。
真到了1月20日中午,川普褪去了「金鐘罩」,之前的種種麻煩也會被擺上檯面。
此外,對於川普過去4年的所作所為,美國民眾給出了這樣一份「成績單」:在職期間,顛覆了82個環境保護條令,放縱疫情導致數十萬人失去生命,參觀了自己的房子417次……
算然部分數字我們無從證實,但是事件確實真實存在。
當這一份成績單放在了制裁的法院上,真正意義上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了,不知道這些罪過應該匹配怎樣的法令,接受怎樣的處罰。
《每日郵報》報導,拜登曾在採訪中表示:「我不會像這位總統一樣,利用司法部作為我的工具。」意思是不會調查川普。
可在採訪過去一個多月後,川普的妻子、女兒卻受到了法院傳訊,川普將在試圖扭轉他在選舉中的失敗後離任,同時也浪費了拜登最後的「仁慈」。
對於拜登而言,為了平民憤,為了自己的政策能有效開展,上任後的「起訴」川普與否,也成了關鍵。
這樣來看,對於川普來說他只能贏,因為他「輸不起」。
有人認為,1960年的大選,夏威夷普選票本來也是尼克森領先,選舉人團也投票了,最後卻還是被約翰甘迺迪拿了,而且川普好像還有「辦法」。
第一個辦法:利用法案做文章。很明顯,川普的上訴之路十分坎坷,吃了不少閉門羹。可依然有人覺得能找尋到出路。比如說,幻想彭斯能夠依靠憲法第十二修正案推翻搖擺州的選舉人團投票。
在1月6日,彭斯副總統主持選舉人票唱票的時候,如果有任何議員對任何一州的選舉人票有異議的話,這樣這些有人搗亂的搖擺州選舉人票就會被宣布無效。
這樣雙方的候選人都不夠270票,於是由眾議院按各州在眾議院的席位,一州一票選出總統,那樣川普可以贏得總統。
可是事實上是,如果彭斯要推翻選舉人團投票結果,或者不履行驗票義務的話,雙方就連複選的資格都無法獲得。如果是這樣的話,兩邊的總統都選不出來,到了1月20號,將由眾議院議長佩羅西代理總統。很明顯和彭斯配合這條路是指望不上了。
第二個辦法:發動軍事壓制讓各搖擺州重新投票?
據《紐約時報》報導,川普在18日舉行的一次會議上不僅當眾暴怒爭吵,還問出了"部署美軍推翻選舉結果是否可行"這樣的問題。不得不說真是無計可施"想跳牆"了,幾乎同時國防部以假日為由停止了於拜登團隊的交接工作。
確實在他在任期間有權利動用軍力,可能也會達到他推翻大選的目的。可這麼做的結果是,全國甚至全球性的暴亂,大量的軍力財力投入等等巨大的負荷,以權謀私,舍小取大而已。
另一方面,動用武裝,無疑是全盤否認了大選制度,換句話說,只是"搬了石頭砸自己的腳"。這麼一番折騰,就算重新投票,用美國人民對抗美國人民,票選結果也可想而知。
很明顯這個辦法也只是在給自己的"成績單"上加上一條:"叛民罪"。川普"難了"。
與其說是鬥爭,現在的川普或許更多是自保行為,但似乎辦法越來越少,舒適的退休生活也越來越遙遠。
拜登在面對川普的胡言亂語時似乎還挺平靜,一是自己確實還沒有入主白宮,二是可能覺得不用斤斤計較。還有一種可能,其實背地裡已經準備了一份川普的「成績單」。
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到時候,川普或許面臨的就不只是拜登一人的審判而是全世界的,沒有了庇護,這位「前總統」是真的無計可施了!
最後總結一下吧:
轟轟烈烈「想長住」,尋尋覓覓不得路。川普不想被起訴,拜登想了想說「不」。
大江東去不一定是風流人物,也可能是大勢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