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之前我在文章裡提到過,我喜歡《琅琊榜》是因為它表達的東西都很純粹。尤其是當我看到長林王那一身浩然正氣,讓人從心底裡尊重的人格魅力,胸中就會湧現出這句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長林王作為梁王的義兄,他始終克己復禮,恪守本分。
他戎馬一生、軍功無數,卻安分守己。即便威名赫赫,功高蓋主,但不忘初心,謹遵「武臣不得幹政」的戒律,從不插手朝廷政務。
即便自己讓蕭平旌破了大同府沉船案,回京後也是立刻移交相關部門,不再過問。即便這個陰謀差點讓自己失去了大兒子蕭平章,他也不因此去幹涉審案流程,以此來洩自己的私恨。
我們常說,一個人攀登高位時,必然事事親力親為、力求完美,憑藉自己的努力。可是一旦當他擁有了一定的權勢,做到了一定的位置,就可能出現一些不該有的思想。
想想看,我們多少高官不都是跌在不斷膨脹的野心之上嗎?
權力是個很玄妙的東西。你越擁有它,就越想擁有更多。於是,無法保持「初心」的人,就會鋌而走險,做一些無法挽回的事。
就像劇中蕭平章的親爹路原。因為禁不住誘惑而做出了錯誤的選擇。
庭生為了守住自己的初心,時時檢視。他最終能拍著胸脯說,他自認他一生守住了對先生的諾言,不曾迷失。
勿忘初心。這並不是說來那麼簡單。人,往往會在得到中迷失,不斷地得到可能會帶來不斷的迷失。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強大自己的內心,躬身自省,靜思己過。
不要放過任何一個貪念,否則,你的下場可能會很不好看。
他說,長林之重,在於保境安民。
他所有的決定,都是為了他這個使命。在明知道國喪期間不可動武,在明知道這會被人抓住把柄,長林王府可能會就此傾覆之際,他依然遵從了心中這個使命。
我們的忠,不是忠於表面,忠於形式,而是忠於內心,忠於我們希望的那個國家。
即便用自己的傾覆來換邊境十年太平,我也願意。
什麼是真正的忠誠?
不是天天守在你的身邊,大聲叫喊著我的忠心;
不是為了所謂的忠誠,就束住手腳,不敢說真話;
不是為了固守我的權位,就置邊境軍民的生命於不顧。
我的忠誠,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內心,卻絕不是為了僅僅遵循你一個人,一個還沒有長大、還不懂得國家朝政、被別人掌控的未成年人。
可惜,現實中,多少人,他們的忠誠,只忠誠於他們的官位。他們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可能置幾萬人民的生活於不顧;他們為了政績,根本就不去管百姓的死活;甚至為了討好上級,做一些他們自己都不齒的事情。
做這些的時候,問過自己的內心嗎?還記得自己最初的使命嗎?
不忘初心,才能牢記使命;牢記使命,才能不忘初心。
長林王一身浩然正氣,感染著身邊每一個人。
蕭平章,他收養的長子,在國家危難之際,置自己的性命於不顧,執意上戰場,最後戰死沙場。
蕭平旌,他的親生兒子,在皇命到來之際,卻不理聖旨。振臂高呼,此刻,我們謹遵長林軍令。此戰之後,有什麼後果,我一力承擔!
這就是長林風骨的傳承。
怨氣積壓的元啟,自己都說,每當去過長林王府,就會動搖。那不是他心神不定,而是因為他會不自覺被長林王身上的人格魅力吸引。
也是因為他身上還存有善念和良知。
其實,即便是壞事做盡的人,他們身上也還存有一絲善念和良知,在正義之氣的引導下,他們會自慚形穢,自覺反思。
我相信,即便是濮陽纓,在看到蕭平章不顧自己的生命去為弟弟取解藥時,心裡也閃過剎那間的善。
可惜壞人做久了,麻木了,他硬生生把自己的善壓制下去了。
以前,我們常常說要學習某人的精神,可很多時候,我們卻把它當成了一種形式。當有一天他真的站到你的面前,你會發現,根本用不著刻意,他身上散發出來的氣質和魅力,就足以讓你心甘情願地對他信服。
其實,這也是我做社群和分享的原因。你只看一個人的文字,可能會覺得他的生活離你遙不可以。社群能拉近我們的距離,近距離感受正能量,才能帶給你不一樣的感受。
好吧,這不是廣告。
長林風骨,雖然是編劇虛構,卻也給我們提供了一種情懷。身為一名基層公務員,我也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做好人民的公僕。
謹此此文,與所有的公務員們自勉。
喜歡文章請轉發,
喜歡作者請點個關注!
如果有什麼想法歡迎直接留言聊
更多《琅琊榜》系列劇評:
劇情急轉!網友:胡歌之後再無梅長蘇,黃曉明之後再無長林世子
我被蕭平章蒙淺雪夫婦圈了粉,賺足了眼淚,網友:這才是嫁給愛情
琅琊榜2你們的劉昊然哥哥燃爆了,平旌拒接聖旨,霸氣行軍!
細品《琅琊榜1》劇評系列5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