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藍字「每晚一本書」關注我們哦!
▣ 作者丨廿一
▣ 主播丨齊默
▼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生活中,我們與不同的人在一起,就會受到不同的影響。
但是,有這麼一種人,我們應該選擇遠離,那就是總是喜歡釋放負能量的人。
因為,你若和負能量的人在一起,他們不是抱怨生活的不如意,就是吐槽別人的不是。
在這樣的人眼裡,看什麼事情都不順眼,哪怕是一件令人開心愉快的事情,也能找出負能量。
所以,只有遠離負能量的人,懂得珍惜生活中的小確幸,我們的生活才會充滿力量。
1
作家李尚龍曾說:「負能量是在鞭笞別人的不好,責罵社會的不公。
正能量是在講完後告訴你,即使再苦,我依舊可以通過努力去改變一些。」
我深以為然,那些充滿負能量的人,看待世界的角度,永遠都是消極的。
而這種消極情緒也往往會影響著一個人的行為能力。
曾經聽過這麼一則故事:
古時候,有兩個書生一道上京趕考。
兩人走在路上,沒過多久,恰巧遇到了一戶人家在辦喪事,還與送葬的隊伍相撞而走。
所以,兩人都看到一口又黑又大的棺材。
那時候的人,又比較封建迷信,任誰遇到這樣的事情,都會自認倒黴。
頓時,其中一個趕考的人心裡立馬涼了半截,心想才出門沒多久,便遇到這樣觸黴頭的事情,這次趕考八成又黃了。
於是他一路上都低頭不語,心情沮喪,到了場更是是手腳發涼,文章也寫的亂七八糟的。
果不其然,最後名落孫山。
而另外一個人卻恰恰相反,他想著,此次進京趕考,出門就看見棺材。
棺材棺材,不就是升官又發財嗎?看來這次一定是升官又發財。
這樣想著,他一路性情舒暢,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樂呵樂呵的。
到了考場感覺才思泉湧,寫起文章來氣勢濤濤,沒想到就真的高中了。
其實,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不好的事情,也會產生負面的情緒。
關鍵是在你在面對這些負面情緒時,你會怎麼去處理。
而一個總是釋放負能量的人,不僅僅會影響著自身的各種行為,同時,這種負能量也會影響身邊的人。
所以,要是你身邊也有這麼充滿負能量的人,趁早遠離得好。
2
在一次聚會中,我認識了朋友阿影。
剛開始,我覺得阿影是一個很文靜的人,笑起來讓人覺得很乾淨舒服。
再加上我們又是同行,所以我們共同話題就比較多,也很聊的來。
於是,我們互相加了微信,有事沒事的都會聊聊天,有空的時候也會約出來一起吃個飯。
可當我相處久了才發現,阿影是一個特別「喪」的人。
因為是同行的關係,所以她特別喜歡跟我抱怨一些工作上的事情。
開始,我以為她只是把我當成好朋友,又是同行,只是向我吐一下在工作中遇到的苦水而已。
可沒想到是,這一發便不可收拾了。
接下來就是,每天一下班,我幾乎都會準時的收到阿影的信息:
「好煩啊,新媒體這個行業可真不是人呆的,今天又要加班了。」
「今天真是氣死了,明明什麼都不懂的領導,總是會跑過來對我們的工作指手畫腳,真不想在這幹下去了。」
「這星期明明我的數據是最好的,沒受到表揚就算了,還被領導批了一頓,工資低還得受氣。」
……
在面對她的這些吐槽,我也認真的幫她分析過,可她又總是以各種各樣的理由反駁了。
久而久之,我也不免會受到她的影響,對工作產生了一種不良的情緒,也消沉了一段時間。
好在,最後我還是擺脫了這種消極的情緒,重新投入到工作中去。
我也終於明白,阿影其實並不是真的有多討厭現在的工作,而是她只是一個比較喜歡傳遞負能量的人。
在和她相處的那段時間,似乎從來都沒有聽到她喜歡過一件事情,相反,她總是愛抱怨這抱怨那的。
慢慢的,對於她的這種釋放負能量的行為,我不再去理會。
因為我明白,靠近一個負能量的人,你也會變得像他一樣,總是訴說自己的悲慘遭遇,總是在抱怨中生活。
這樣不僅不會的得到別人的同情,反而會徒增厭惡。
3
霍金說:「如果你患有殘疾,這也許不是你的錯,但抱怨社會,或指望他人的憐憫,毫無益處。
一個人要有積極地態度,要最大限度地利用現狀。」
我想,一個人的人生,最大的悲哀,那便是用釋放負能量的方式去獲得他人的憐憫。
而去靠近一個正能量的人,你的人生才會充滿光和溫暖。
所以,請遠離身邊釋放負能量的人,去靠近那些給你正能量的人!
— END —
*廿一丨每晚一本書(ID:yitiaobao)原創專欄作者。一個佛系青年。
*每晚一本書丨每晚讓思維充充電,做一個有內涵的人。
*圖片來源丨網絡。
在看的話點個在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