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影視業的寒冬雪上加霜。
1月31日,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電視製片委員會、演員委員會聯合下發了《關於新冠疫情期間停止影視劇拍攝工作的通知》。
《通知》規定,疫情防控期間,所有影視製作公司、影視劇組及影視演員需暫停影視劇拍攝工作;疫情期間,影視製片從業人員、影視演員有權拒絕拍攝工作。
此前,包括《囧媽》《唐人街探案3》《姜子牙》等7部春節檔電影已經全部撤檔。
隨後,全國大部分影院響應國家政策號召,暫停營業。
而最新的消息是,原定於2月14日情人節及情人節前上映的22部電影,現在也宣布全部撤檔,撤檔電影包括備受矚目的奧斯卡提名影片《小婦人》等。
中國影視業,進一步深陷寒冬。
作為全球第二大的電影市場(實際上,據普華永道估算,2020年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影市場),中國電影產業在遭受如此嚴重的衝擊後,對全球市場產生什麼影響呢?
近日,美國著名媒體《好萊塢報導者》(Hollywood Reporter)就針對這一情況發表了一篇評論,對全球電影市場的損失作出估計。
文中指出,儘管2019年北美票房低迷,收入下滑4%至114億美元,但整個電影業卻會感到安慰,因為去年全球票房總收入達到了425億美元的歷史新高。
如此驚人的全球增長是由於關鍵市場的激增——中國實現了92億美元的銷售額。
然而現在,冠狀病毒爆發,確診人數超10000人,並奪走了200多條生命,電影業正為這難以想像的處境而苦苦掙扎。
在中國,幾乎所有影院都關門大吉,超70000塊熒幕陷入停工狀態。
隨著人們越來越擔心病毒的擴散蔓延,這種疫情造成的經濟損失可能會輻射全球,有可能使2020年全球票房收入減少10億美元至20億美元。
中國,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其公眾活動陷入停頓,其他成長中的娛樂項目(舞臺劇院,電視製作,主題公園和電子競技)也受到打擊。
蘋果執行長蒂姆·庫克(Tim Cook)在1月28日的財報電話會議中稱,由於疫情爆發帶來的「更大的不確定性」,下一個季度營收範圍「將比平常更大」。
到目前為止,電影業的大部分損失都由中國公司承擔。
但是,在中國擁有680多家影院的北美電影公司IMAX,卻跟著中國市場一起舉步維艱。
IMAX公司在香港上市的中國子公司IMAX CHINA (1970.HK),其股價在1日29日收報15.52元,較12日前下跌了17.5%。分析師埃裡克·漢德勒(Eric Handler)指出:「他們的第一季度業績徹底毀了。去年第一季度,他們總收入的一半都來自農曆新年周。」
正如公共衛生專家指出的那樣,在中國農曆新年假期前夕,當成千上萬的人開始從全國各地回鄉探親時,冠狀病毒在這時傳播正是流行病學家最糟糕的噩夢。
對於當地電影業來說,這也是最糟糕的時候。
在過去的十年中,在為期一周的假期(春節)中,看電影已成為中國大眾的首選消遣方式。
2019年2月,中國內地電影市場總票房102.49億人民幣,刷新全球影史單個電影市場單月票房新紀錄,超過了一年前100億元的票房收入。這兩個數字都大大超過了2011年7月北美有史以來最好的一個月(14億美元)。
2019年,農曆新年也迎來了中國首個真正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該電影首日收穫2.98億美元票房,最終賺了6.9億美元。
儘管多方曾預測今年的春節檔要比以往都要強大,但是中國電影業的高管們正紛紛議論,從一月下旬到二月的總票房可能將接近於零。
1月20日開始,冠狀病毒的疫情日益嚴峻,醫務人員開始警告中國民眾避免聚集在人多擁擠的地方。
領頭的製片商們意識到,這種指引可能將用於電影院。
1月23日表示,多家製片商同時表示,將無限期推遲上映其六部最大的農曆新年電影:萬達的《唐人街探案3》,歡喜傳媒的《囧媽》,陳可辛的體育電影《奪冠》,林超賢的9000萬美元動作片《緊急救援》,成龍的《急先鋒》以及動畫片《熊出沒·狂野大陸》 。
所有這些影片都原定於1月25日上映。
根據當地票房諮詢公司Artisan Gateway的數據,那些得以在1月24日至26日開放的電影院總共賺了200萬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假期的前三天就產生了5.07億美元的收入——這是一個假期記錄,在疫情爆發之前,大多數分析師預計今年將被打破。
分析師漢德勒說:「誰知道這種流行病會持續多久?中國實際上是在隔離自己。你也不能責怪他們。」
歡喜傳媒(01003.HK)首先對危機做出了回應,決定在線免費上映其備受期待的喜劇片《囧媽》,不必等待電影院重新開放。
該公司在短短24小時內迅速籤署了流媒體交易,並於1月23日與新興視頻巨頭「字節跳動」籤署了合作協議——該公司正是抖音的母公司。
這家網際網路公司向歡喜傳媒支付了7億港元(合9000萬美元)的一次性費用,雙方同意分攤產生的任何廣告收入。
歡喜傳媒的大膽贈品給業界同仁以及被困家中的粉絲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是,院線方對此並不滿意。包括萬達,博納,大地和盧米埃爾影城在內的中國最大的院線公司籤署了聯合信,聯合抵制歡喜傳媒未來所有發行的影片,並敦促中國電影局介入。
信中說:「這違背了電影業多年來培養的付款和收益模式,正在踐踏和故意破壞電影業和首映模式,並在造成破壞方面起著主導作用。」
歡喜傳媒辯稱,它仍然致力於院線電影模式,但在這個歷史性的糟糕環境中,它只是希望對其粉絲和股東負責。
無論接下來發生什麼,北京的業內人士都相信,更多的美國電影公司應該開始為如何應對疫情做好準備。
2019年,由阿里巴巴引進的《綠皮書》創造了中國最佳影片獲獎者的票房紀錄。在奧斯卡頒獎典禮後不久,該電影在中國獲得了7000萬美元的巨額收入。
鑑於這一成功,今年2月,將有許多獲得獎項的美國影片在中國上演。 《喬喬的異想世界》原定於2月12日首度登場,其次是2月14日上映的《小婦人》,以及由「寡姐」斯嘉麗·詹森主演的《婚姻故事》。
在疫情爆發之前,北京的消息人士稱,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1917》已接近由阿里巴巴爭取到2月檔期。
小羅伯特唐尼主演的《多力特的奇幻冒險》(Dolittle)和《刺蝟索尼克》(Sonic the Hedgehog)也很可能引進。
但如今,幾乎沒有一位中國電影人相信這些合作仍將發生了。
一家北京電影公司的CEO(其公司擁有一部奧斯卡提名電影的中國發行權)告訴《好萊塢報導者》:「沒人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但我們的運作是假設所有原定於2月發行的新電影都將被取消。」
這位高管補充說,如果影片所獲得的獎項離奧斯卡太遠,影片在中國的收入預期可能會急劇下降。
根據疫情的發展態勢,電影片方會更深入地研究發行日曆。迪士尼定於3月27日在中國發行的真人電影《花木蘭》和4月的007電影《No Time to Die》,都有可能延期上映。
觀察家們認為,重啟中國的發行渠道(無論是從現在開始的幾周還是幾個月),比關閉它要困難得多。
另一家中國製片廠的一位高管說,鑑於有至少6部中國大片需要重新定檔,「有太多大片為寥寥可數的周末競爭了。」
分析人士說,一旦新一輪的發行日期需要抽籤決定,預計美國電影會抽到下籤。
你們怎麼看疫情對影視行業的影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