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12月份,上映了很多精彩的電影。太多人都把年底的黑馬作品押寶在了《緊急救援》身上,畢竟何超賢的前兩部作品都給網友極度的保障。
而劉德華的《拆彈專家2》其實並沒有讓很多人抱有希望,畢竟它的第一部也只能算是小有火花。
不過從目前來看,網友不看好的反而是目前最叫座的。電影僅僅上映不到一周,票房已經近4.8億,突破5億輕而易舉。
顯然觀眾對於《拆彈專家2》的反饋大多是正面的。電影在豆瓣上8分的高分成績,也證明了這一點。
不過雖然電影超越了第一部,也超越了其他院線的熱門電影,但是電影中其實還是存在一些不可忽略的漏洞。
比如神通廣大的潘乘風能夠把核彈運到香港有些不現實,但是他在電影中的狀態卻顯得沒有那麼有背景,反而更像是一個普通人。
而在劇情上,其實《拆彈專家2》也有不太考究的地方。
人物設定,轉換地過於輕易
對於一部好電影來說,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用人物弧光,不論是從好到壞,還是從壞到好,人物有轉變才會有看點。
《拆彈專家》第一部的時候,就因為男主始終偉光正的形象栽了跟頭,而在第二部中也迅速成長,讓劉德華飾演了一個更為複雜的角色。
但是仔細想來,電影中潘乘風的轉變都有些過於輕易和生硬。首先他是一個英雄人物,面對自己失去的左腿他從未消極地對待,但是面對上級將他調入文職的局面,他卻失去理智。面對朋友甚至女友,都產生了極端的情緒反應。
潘乘風是沒有做錯什麼,但是他身邊的人也沒有做錯任何事,所以潘乘風對他們的脾氣觀眾可以理解,但是卻不合理。
另外後期潘乘風的轉變也有些過於迅速,面對龐玲的謊言,潘乘風起先是接受的,但是當知道龐玲欺騙自己之後他又選擇了摘下追蹤定位手錶回歸恐怖分子的陣營。
但是沒過多久,潘乘風再次倒戈,因為他看到自己昔日的戰友死在了恐怖分子的槍下(此時潘乘風還未恢復記憶)。
幾次衝擊,分別是「無法回到前線」、「得知自己是臥底」、「得知被龐玲欺騙」、「看到警察喪命」,從幾次讓他轉變的事件來看,還算是合理。
只是太過頻繁和迅速,尤其是後面的轉換,實在是太過倉促,有了幾分為了轉變和轉變的感覺。
專業細節,有所欠缺
讓筆者不太能理解的是,其實潘乘風一出場就是一名相當專業的拆彈專家,他們經歷了多年的訓練,才有走上前線的機會。
面對幾次危機,潘乘風都是警覺細心的。但是這樣的他,怎麼可能看到小貓咪被關在微波爐裡時,卻沒有任何的懷疑。
所以從這個環節來看,推鍋給小貓咪其實顯得潘乘風還不夠警覺。這個時候的他四肢健全都出現了問題,後來警隊對他想去前線的要求再三駁回也不是沒有理由。
除此之外,潘乘風失去左腿之後,憑藉著堅韌的耐力回到了體能最佳的狀態,他超過了警隊的標準,甚至比普通人都要敏捷。
但是在街上的那一段被追擊的跑酷就有點扯了,怎麼說也是殘疾人,但是自己以前的同事卻連他的尾巴根都沒摸到,豈不是側面了證明其他人的廢物屬性。
還有一些不夠專業的地方,就是恐怖分子狙擊的那部分情節,當時董卓文被要挾是救隊友還是拆炸彈,但是身後的同事其實已經挨了很多槍,可那麼多專業的反恐精英,卻找不到恐怖分子的大概方位。最後還是董卓文的提醒,警隊才發現了狙擊手躲藏的地方。
從劇情上的種種細節來看,電影其實有很多無法說服觀眾的地方,比較嚴重的就是潘乘風沒有意識到小貓咪的危險,畢竟就算是沒有小貓咪,微波爐易爆炸也是常識,何況是在這種報復心理已經到了極端變態的人的家中。
雖有缺點,但是瑕不掩瑜
每部電影其實都會有讓觀眾不滿意的地方,《拆彈炸彈2》也很難做到十全十美,讓每位觀眾都滿意。不過在筆者看來,這部電影確實有著8分的水準,因為除了部分情節上的問題之外,其他部分還是比較完整和合理的。
劇情上沒有太大的BUG,人設上也更加真實複雜,特效以及文戲、武戲都時刻在線,這些種種的優點已經完全掩蓋了這部電影中小小的瑕疵。
劇中最讓筆者感到驚喜的其實是倪妮以及劉德華。其實在大多數的香港電影中,女性角色都是被忽視的角色,看很多港片就會發現,女演員在電影往往充當著花瓶的作用,只要足夠沒就算是發揮到了自己的極致。
但是在這部電影中的倪妮,真的讓人眼前一亮。首先她是反恐精英,美是真的美,但是智商也是一直在線的。是她提出用潛意識的方式改變潘乘風,不然她既救不了潘乘風,也無法有效地制止復生日的計劃。
而電影中的劉德華就更不用說了,扮演殘疾人的他需要用綠布套在腿上,而自己的膝蓋跪在假肢上,看起來好像很輕鬆,但是在所有觀眾能看到他使用假肢的鏡頭裡。
劉德華都是靠膝蓋的力量支撐自己行走、奔跑。
據說為了很好地適應假肢,劉德華用了兩個月的時間磨合。
另外比起上一步的《拆彈專家》,這一部給了劉德華更多的演技空間。善良樂觀的潘乘風、迷茫無助的潘乘風、成為潛在炸彈的潘乘風、回頭是岸的潘乘風。
角色的複雜性給足了劉德華的表演空間,而劉德華也確實用演技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如此看來,這部電影勁頭很足的票房成績真的不是靠運氣得來。
總而言之,《拆彈專家2》確實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小細節可能會導致觀眾瞬間的出戲,但是電影的精彩其實也在時時刻刻緊抓著觀眾的眼球,尤其是在節奏上也給了觀眾全程無尿點的觀影體驗。
很多人說《拆彈專家》這個IP太老套了,只是單純的賣弄香港警匪片的情懷。但是如此看來,第二部的作品真的成功扳回了一局。
在這部電影中有著大家懷念的港片味道,也有著很多讓人出乎意料的精彩反轉。
現在想想,上映不到一周以每天近1億的票房飛漲的《拆彈專家2》,確實有著明顯的漏洞,但是他的優點已經讓大多數的觀眾完全忽視了這些漏洞。
作為觀眾,反而期待這個IP能夠繼續做下去,繼續給觀眾帶來精彩的故事,也繼續給港片打個樣。
就像王晶說的那樣,港片還未死,港片依舊能夠成為市場上獨樹一幟的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