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兩位主演王硯輝、王傳君再次合作,出演一部新片《馬賽克少女》,還未上映,在歐洲據說已經引起極大關注,還成為唯一入選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的華語片,角逐2019年度第54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水晶玻璃地球儀獎」。
中國電影上一次獲得這個電影節最高獎的是1988年由姜文、劉曉慶主演的《芙蓉鎮》,這也是中國電影首次獲得這個電影節的最高獎,而當年是電影節創立的第40年。
30年以後,中國電影能否再次折桂,將在兩周後揭曉。
2019年6月28日至7月6日,五大國際頂級電影節之一的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將於歐洲古鎮卡羅維發利舉行。
其實卡羅維發利等待這個電影節等了600年!今天我們實地探訪歐洲知名溫泉養生與文旅小鎮卡羅維發利,看看這座世界名鎮的成因。
卡羅維發利(Karlovy Vary)位於捷克首都布拉格以西120公裡。公元14世紀時(1349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波西米亞國王查理四世在一次獵鹿的過程中發現了當地的溫泉,命御醫對泉水進行化驗,結果證明泉水對治療多種疾病有奇效。因而在此修建了城鎮,作為皇家溫泉療養地。
為此,人們在山上為礦泉的第一個受益者——小鹿豎起一座雕像,小鎮也有了「卡羅維發利」的名字,即「查理溫泉」的意思。
普普大飯店是小鎮歷史最悠久的酒店,擁有228個房間,到訪的名人、貴族及皇室成員不計其數,也時常舉辦各種宴會,舞會。同時,也是一年一度卡羅維發利電影節的主會場。
1701年,這裡只是一個名為波西米亞廳的小規模社交場所,1775年,英國商人約翰·普普到卡羅維發利結婚,買下該處建築,作為自己的住所,後經改建、整修後成為今天新巴洛克風格,一舉成為了19世紀中歐地區最豪華的高級社交場所及享有盛譽的頂級旅館。
卡羅維發利的郵差用小號演奏的一首曲調是貝多芬創作C大調前奏曲的主要靈感。1812年,貝多芬與義大利小提琴家 Giovanni在普普大酒店大廳同臺表演,也曾多次在酒店住宿。
貝多芬在卡羅維發利創作的第八交響曲真實再現了沐浴溫泉時感受到的愉悅氛圍。這位充滿浪漫情懷的德國作曲家對溫泉的美好回憶至今仍停留在此。
小鎮定期舉辦的號稱"貝多芬紀念日"的八月音樂節一次次把這種美妙回憶帶回現實。
2003年,成龍主演的《 上海正午2:上海騎士》在 卡羅維發利拍攝,劇組不僅下榻在普普大飯店,還在這裡拍攝了幾場戲。這裡也是華人導演王穎執導的電影《終極假期》(Last Holiday,2006)的主要拍攝地。
007首部曲的《007大戰皇家賭場》也相中了普普大飯店,用它取代片中的「華美酒店」,《布達佩斯大飯店》故事的靈感來源於此。
作為溫泉小鎮的旗艦,普普大飯店形成了一個以溫泉為核心、多主題環圍的小社會。
世界知名水晶品牌Moser的工廠位於卡羅維發利,已經有150年的歷史,是該地區波希米亞水晶製作的先驅。
Moser水晶是捷克的國寶,也是捷克的國禮,也是捷克總統澤曼贈送貴賓的禮物。
Moser玻璃博物館展現了Moser玻璃製造的歷史和發展,同時也珍藏了2000多件玻璃展品,做工精湛,每一件都堪稱藝術精品,尤其是那些彩色的帶切工的器皿裝飾品。
在小鎮有兩個制高點可以欣賞到河谷、民居和周圍壯觀的景色:黛安娜觀望塔(Rozhledna Diana)和鹿跳臺(Jelení Skok)。
「沒有去到黛安娜瞭望塔的人,就不算看到過卡羅維發利。」
這句話被寫在一座以礦物溫泉聞名的城市的宣傳語上。
黛安娜觀望塔有1800英尺高,是卡羅維發利的最高點,可以乘坐纜車到達,黛安娜纜車使用至今已經超過百年,它順著友誼丘(Výšina)上行。每日9點至17點運營,每15分鐘一班,這裡可以從高空看卡羅維發利,欣賞到驚豔的鳥瞰景觀。
鹿跳臺是一尊麋鹿雕像,傳說由於追趕受傷的鹿才發現的卡羅維發利,被麋鹿眺望,正是發現之意。瞭望臺的旁側有小鎮歷史最古老的木製涼亭,在1804建造,因由當時的梅耶(Mayer)出資建造,故命名為梅耶觀景亭。
瑪利亞教堂由捷克巴洛克名建築師丁岑霍費於1732年所建。藍色屋頂白色牆壁,是小鎮最美麗的巴洛克式建築。
教堂常年舉行Ave Maria音樂會,有男高音演唱和管風琴演奏,城市音樂會也時常在此舉行。
整個小鎮藏身於山谷之中,中間流淌著名叫泰普拉河。這裡依山傍水,環境清幽,非常適合療養。泰普拉河穿城而過,將小鎮一分為二。
河兩岸的大街都叫草地街,右岸為舊草地街,左岸是新草地街,草地街兩側的文藝復興風格建築,小鎮內的商鋪、酒店以及餐廳大大小小分布在兩岸的古老建築中。
這裡的商家一般是上午10:00以後才開始營業,小鎮雖然在山裡,但是國際品牌的珠寶首飾店到處都有,物價不低,主要服務於電影節期間明星們的消費需求。
1896年,世界上最早的一批電影——盧米埃爾兄弟和愛迪生的電影,就已經在捷克的布拉格和卡羅維發利這兩座城市放映。
歷史上,從影片《白毛女》1951年獲特別榮譽獎開始,華語電影共在11屆電影節上獲得21個獎項。
中國影片《芙蓉鎮》在1988年第26屆卡羅維發利電影節上獲大獎——水晶玻璃地球儀獎。
電影節是卡羅維發利小鎮產品的爆款,它吸引並帶動了歐洲更多的音樂節、美食節、療養節進入並長駐小鎮,並成為小鎮繼續生長的細胞。
國王的溫泉帶動了小鎮度假體系的建立,終於在600年後等來了電影節,時髦的氣氛籠罩著小鎮,生生不息。
就這樣,卡羅維發利將一直時髦下去。
今天是上篇,下篇將關注這座小鎮的核心產業:溫泉。可以喝的溫泉、溫泉長廊的散步療法、70℃溫泉吸霧療法……溫泉小鎮的700年實踐究竟形成了怎樣的實力,讓國王為之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