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敘利亞戰爭爆發後幾年時間裡,該國可謂亂成了一鍋粥。各路反對派武裝紛紛現身,在相互攻擊的同時,他們還目標一致地進軍大馬士革,試圖一次將阿薩德政權推翻,而美國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主導作用。其中,在前期對敘反對派武裝的支援,美國及其西方盟友可謂提供了大筆的武器、資金以及情報支持,把敘利亞軍隊打得節節敗退,但隨著俄羅斯介入,戰場態勢開始逐步發生改觀,而各路敘反對派武裝又時常爆發內訌,無法整合成一支統一的力量對付俄敘聯軍。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意識到扶植反對派武裝只會白白浪費資源,同時自己又不想親身投入這場無謂的消耗中,因而自開始支持敘利亞庫德民兵,美國就已經展現出了逐步從敘局勢退場的姿態。更為重要的是,在阿富汗、伊拉克等國的教訓令華盛頓意識到,一味地向中東地區投入大量軍力,不僅會使其成為耗費美國國力的無底洞,同時還會讓美在中東形象大打折扣,因而川普上臺後,從敘撤出軍事力量的主基調就已經確立,這給了俄敘很好的翻盤機會。
此外,美國的「讓步」並非在敘利亞全境,比如敘東部地區在五角大樓宣布撤軍後,仍然保留了一支規模不大不小的美軍地面部隊,後者的任務也很簡單,那就是「保護」當地的油田,這一點川普在之前的公開講話中曾毫不掩飾地表達過。所以,美國從敘利亞退出其實是算了一筆精細帳後做出的決定,這既有利於其保存實力,也找到了一個合適的地方拖住俄羅斯,最終使得局面一步一步發展到今天。
最後,多年來俄敘聯軍在收復國土上可謂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不僅敘利亞軍隊付出了數以萬計的傷亡,就連俄軍在敘境內也有上百人傷亡,其中包括多名高級別將領。而在美國從敘抽身後,他們依舊頂著諸如以色列、土耳其等國的壓力,對反對派武裝發動一輪又一輪反攻,正是這種堅持不懈的戰鬥精神,讓俄敘至今已收復了該國8成以上的土地,殲滅反對派武裝力量只不過是時間問題。總之,決定敘戰爭勝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美國的態度是其中之一,但並不代表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