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 片】電影《血戰鋼鋸嶺》

2021-03-03 高檢影視中心


導演: 梅爾·吉勃遜

編劇: 安德魯·奈特 / 羅伯特·申坎

主演: 安德魯·加菲爾德 / 薩姆·沃辛頓 / 文斯·沃恩 / 雨果·維文 / 盧克·布雷西 / 更多...

類型: 劇情 / 傳記 / 歷史 / 戰爭

官方網站: www.hacksawridge.movie/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 澳大利亞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16-12-08(中國大陸) / 2016-11-04(美國)

片長: 139分鐘(中國大陸) / 140分鐘(美國)

又名: 鋼鋸嶺 / 鋼鐵英雄(臺) / The Conscientious Objector

劇情簡介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作為邪惡軸心重要成員的日本,其囂張態勢已成強弩之末。是年,決定戰局走向的衝繩島戰役拉開序幕,成千上萬鬥志昂揚的美國大兵被派往衝繩,等待他們的則是敵軍重兵防守、兇險異常的鋼鋸嶺。在這群人中間,卻有一個不願拿起武器的軍醫。他名叫戴斯蒙德·道斯(安德魯·加菲爾德 Andrew Garfield 飾),來自美國的維吉尼亞。太平洋爆發之際,瘦弱的戴斯蒙德志願成為救死扶傷的軍醫而應徵入伍。可因童年和家庭的原因,他始終不願拿起槍枝操練,為此寧願背上拒服兵役的罪名被送上軍事法庭。幾經周折,戴斯蒙德最終和戰友來到了鋼鋸嶺。槍林彈雨,轉瞬之間無數人應聲倒地。在信仰和信念的支持下,戴斯蒙德僅憑一己之力拯救了數十條瀕死的生命……

本片根據真人真事改編。

影評:《血戰鋼鋸嶺》的真正戰場,並不在鋼鋸嶺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人踴躍應徵入伍。

在戴斯蒙德·道斯所在的堪薩斯小鎮上,甚至有人因為體檢不合格無法從軍而自殺。

道斯也滿腔熱血,一心報效祖國,他的入伍得到了家人的首肯和未婚妻的支持。

在軍營中,他結識了一群戰友,並在體能測試中表現優異,獲得上級的肯定。

但隨後尷尬的事情發生了,因為不能殺人的信仰,他拒絕觸摸槍械,成了一名違抗命令的拒服兵役者。

堅持信仰的後果令他飽受屈辱:戰友侮辱他是懦夫,軍方企圖用精神障礙做藉口把他趕走,上級慫恿團隊排擠毆打他,一切都失敗後,他們把他送進監獄,接著又要把他告上軍事法庭。

但所有這一切,都無法阻止這個年輕人註定要手無寸鐵走向戰場的命運。

也許一開始,我們也跟片中的其他人一樣,覺得他有點傻,有點軸。

就像薩姆·沃辛頓所飾的上校說的,我們都清楚,文明世界的法則在戰場上是失效的,不是你殺我就是我殺你,不帶槍就上去,那不是腦子有病自尋死路嗎?

電影沒有迴避戰爭的殘酷,新兵蛋子們在奔赴戰場之路上領教了打仗不是鬧著玩的。

他們看到迎面而來的卡車上,屍體被胡亂被堆疊在一起,死去的士兵就像骯髒的貨物一樣從戰場上運走。

還有滿車的傷員,有的面容被毀慘不忍睹,有的滿臉紗布鮮血還在滲出,也有的失去了手臂,他們雖然活著,眼中卻已沒了生氣,仿佛他們的靈魂已經留在了戰場,只有一具具軀殼逃了出來。

而這一切,跟真正的人間地獄鋼鋸嶺相比,又顯得灑灑水了。

方君很喜歡看戰爭片,從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黑白老片,到公認的反戰傑作《現代啟示錄》《全金屬外殼》,再到新世紀的熱門美劇《兄弟連》《太平洋戰爭》,都是我心目中的經典。

看多了之後,戰爭電影中斷手斷腳,肚破腸流的血腥場面,已經很難激起我的生理反應了。

但《血戰鋼鋸嶺》卻讓我找到了第一次看R級戰爭片時的震撼和驚駭。

死神在戰場上遊蕩,高效無情地收割靈魂。一個龍套角色,前一秒鐘還在說著臺詞,下一秒就被子彈穿透了鋼盔。

你死我活的衝鋒和廝殺中,一個美軍戰士被射成了噴血的布袋,一排日本兵被火焰點燃成串燒,匕首胡亂地扎入敵人的眼珠,人體被手雷撕成兩截。有傷員拖著血肉模糊的雙腿,喊著我好害怕,鮮血和泥漿混在一起,模糊了他的面容。

當然,我沒有見過戰爭的真貌,但毫無疑問《鋼鋸嶺》是我在銀幕上所見過的尺度最兇猛的戰爭戲。最起碼,它絲毫沒有遮遮掩掩那些破碎的肢體、橫流的內臟、狂湧的血漿,它最大程度地接近我們想像中的二戰戰場。

曾經有人討論,為什麼世界上每隔幾十年就會爆發戰爭,是人類永遠也學不會和平的重要嗎?

恰恰是因為,和平年代,人們會將戰爭浪漫化、娛樂化,尤其是在影視遊戲等娛樂高度發達的今天,許多年輕人甚至覺得上戰場殺人是一件很酷的事。

而《血戰鋼鋸嶺》這樣的電影讓人們清醒。老天作證,戰爭沒有絲毫美的地方,那是人與人之間,用盡一切可能的手段奪取對方生命的過程,人性中任何醜惡不堪的東西,都在戰場上暴露到淋漓盡致。

就在這片血與火交織、撒旦的化身肆虐之地,道斯的戰友們也震驚了,這個曾經被他們視為膽小鬼的瘦弱男孩,竟然身懷出常人難以想像更無法匹敵的勇氣。

戰場上,每個人都在拼命抓住一把槍,就像溺水的人的把手伸向一把稻草一樣急迫。而這個手無寸鐵的年輕人,卻堅定無畏地穿梭在槍林彈雨中,奔向每一個「醫療兵救救我」的發聲之地。

當大部隊撤離,他決然戴上鋼盔,再度衝向那所有人都不想多停留一秒的烈焰焦土中。他腦中唯一的念頭是,上帝啊,請讓我多救一個吧。

本片導演是梅爾·吉勃遜,他自編自導的史詩片《勇敢的心》國內影迷都非常熟悉,在奧斯卡贏得了多項大獎。

當年《勇敢的心》上映後,有影評人表示,那種幼稚的英雄主義,並不符合歷史真實。我估計《血戰鋼鋸嶺》在國內公映後,也多少會招來類似的批評之聲。

公平地講,他們的批評並沒有錯。但《勇敢的心》也好,《血戰鋼鋸嶺》也好,它們的職能並不是亦步亦趨臨摹歷史(而且其實歷史上的道斯比電影裡牛逼多了,比傳奇更傳奇)。

觀眾需要的,是影片中那份高度純粹的英雄主義。不管有多少戲劇加工的成分,它們確實有著讓人淚流滿面的力量。

當美國大兵與野獸般的日本兵廝殺的同時,真正的戰爭,也在道斯的靈魂中上演。

就像梅爾·吉勃遜另一部導演作品《耶穌受難記》中的耶穌一樣,他也曾幾度懷疑信仰,幾度情緒失控。最終,他憑藉意志守護了信仰,並贏得了人們對他信仰的尊重。

他讓所有人明白,信仰不是一樁可以功利計算的生意,它是文明世界的人們賴以自我支撐的基石。就像道斯對未婚妻說的,如果我連信仰都沒有了,無法想像還能怎麼活著。

從實用主義的角度,如果每個反法西斯戰士都能拿槍,可以殺敵和保護自己,當然能更快結束戰鬥,拯救更多的人。

但這樣所贏得的,只是一個人人缺少信仰、對心懷信仰者毫無尊重的世界。如果世界變成了那樣,和被法西斯佔領,又有多大的區別呢。

道斯的信仰之戰的勝利,意義不亞於鋼鋸嶺戰役的勝利,甚至不亞於二戰反法西斯的勝利。

信仰是人類最強大的武器,義無反顧奔向死亡之地的勇士們,為了所愛之人的生命,為了祖國的尊嚴,為了人性的自由,為了身為士兵的榮譽而戰,歸根到底,他們都是為了一份信仰而戰。

相關焦點

  • 電影《血戰鋼鋸嶺》
    《血戰鋼鋸嶺》12月8日全國正式上映導演梅爾·吉勃遜《血戰鋼鋸嶺》Hacksaw Ridge        自11月4日北美公映以來,這部講述二戰真實故事的影片就刷新了媒體、影評人對「奧斯卡最佳導演梅爾·吉勃遜、「蜘蛛俠」安德魯·加菲爾德、「阿凡達」薩姆·沃辛頓、「精靈王」雨果·維文等一票好萊塢巨星,共同成就了這部即將載入電影史冊的戰爭巨製———《血戰鋼鋸嶺》(Hacksaw Ridge)★「繼《拯救大兵瑞恩》後最震撼的戰爭場面」        《血戰鋼鋸嶺》改編自二戰英雄戴斯蒙德·
  • 被砍大半排片,《血戰鋼鋸嶺》依然堅挺
    ▲如圖所示,《血戰鋼鋸嶺》排片被砍去三分之二,但跌幅並未超過一半,後勁堅挺而在第二周末,《血戰鋼鋸嶺》面對《長城》與《羅曼蒂克消亡史》,排片被砍掉三分之二,僅剩下8%,但在這樣的情況下票房依然十分堅挺,甚至在上座率上超過了《羅曼蒂克消亡史》和《長城》。
  • 《血戰鋼鋸嶺》的真正戰場,並不在鋼鋸嶺……
    昨天晚上,方君觀看了《血戰鋼鋸嶺》的點映場。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人踴躍應徵入伍。 在戴斯蒙德·道斯所在的堪薩斯小鎮上,甚至有人因為體檢不合格無法從軍而自殺。 道斯也滿腔熱血,一心報效祖國,他的入伍得到了家人的首肯和未婚妻的支持。
  • 《血戰鋼鋸嶺》為什麼能再次逆襲?
    一部在題材,受眾等各個方面都不佔優勢的影片,原本是很難有任何機會爆發的,但越是這樣,越能彰顯出《血戰鋼鋸嶺》如今成績的可貴。憑藉過硬的質量和病毒似擴散的口碑,《血戰鋼鋸嶺》在次周末上演反超好戲12月16日,因為《長城》與《羅曼蒂克消亡史》的大規模開畫,《血戰鋼鋸嶺》的排片被壓縮至僅僅
  • 《血戰湘江》VS《血戰鋼鋸嶺》 國產戰爭片雄起就靠它了
    劃重點,這部能與《血戰鋼鋸嶺》抗衡,能為中國戰爭片洗白的好電影《血戰湘江》於6月30日上映啦。去年上映的《血戰鋼鋸嶺》想必眾多影迷還在回味。觀眾對影片幾乎是清一色的好評。@飲歌  這部電影工整的格局,宏大的場面和充沛的感情都足以放任重試久違的新潮澎湃。
  • 《血戰鋼鋸嶺》威尼斯展映 衝奧勢頭被看好
    《血戰鋼鋸嶺》威尼斯首映主創合照  當地時間9月4日,《勇敢的心》導演梅爾·吉勃遜攜新作《血戰鋼鋸嶺》和主演安德魯·加菲爾德、雨果·維文、泰麗莎·帕爾默及盧克·布雷西等,在威尼斯電影節特別展映單元舉行全球首次公開放映
  • 《血戰鋼鋸嶺》的真正戰場,並不在鋼鋸嶺 藝文錄
    ▲《拯救大兵瑞恩》(1998)中的登陸戰曾經是尺度巔峰但《血戰鋼鋸嶺》卻讓我找到了第一次看R級戰爭片時的震撼和驚駭。死神在戰場上遊蕩,高效無情地收割靈魂。當然,我沒有見過戰爭的真貌,但毫無疑問《血戰鋼鋸嶺》是我在銀幕上所見過的尺度最兇猛的戰爭戲。最起碼,它絲毫沒有遮遮掩掩那些破碎的肢體、橫流的內臟、狂湧的血漿,它最大程度地接近我們想像中的二戰戰場。
  • 梅爾·吉勃遜十年磨劍 《血戰鋼鋸嶺》展現奇蹟
    由熙頤影業全球出品的軍事史詩片《血戰鋼鋸嶺》,目前國內定檔12月8日。《血戰鋼鋸嶺》改編自二戰美國軍醫、二等兵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實經歷,講述了他拒絕攜帶武器上戰場,並在衝繩戰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戰友的傳奇故事。
  • 《血戰鋼鋸嶺》讓梅爾·吉勃遜成功翻身了
    信息時報12月13日報導   專題策劃/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馬澤望 在院線上映的電影中,沒想到豆瓣評分最高的居然是一部能把不少觀眾嚇到哇哇大叫的電影。也怪不得觀眾,畢竟能在內地大銀幕看到諸如子彈爆頭炸彈把人炸成肉醬等血腥暴力場面的經驗也不多,如今看這部《血戰鋼鋸嶺》,被一些鏡頭嚇到也是情有可原。
  • 為什麼《血戰鋼鋸嶺》在第二周末能再次逆襲
    一部在卡司,題材,受眾等各個方面都不佔優勢的影片,原本是很難有任何機會爆發的,但越是這樣,越能彰顯出《血戰鋼鋸嶺》如今成績的可貴。憑藉過硬的質量和病毒似擴散的口碑,《血戰鋼鋸嶺》在次周末上演反超好戲12月16日,因為《長城》與《羅曼蒂克消亡史》的大規模開畫,《血戰鋼鋸嶺》的排片被壓縮至僅僅7.84%,不及《羅曼蒂克消亡史》三分之一,但僅僅兩日的時間,兩者的票房處境再次易位而處。《鋼鋸嶺》在這一過程中逆襲的原因,是我們需要重點分析的。
  • 另類的戰爭片《血戰鋼鋸嶺》
    《血戰鋼鋸嶺影片劇照我心中的戰爭片經典《血戰鋼鋸嶺》,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它的另類之處。風語者》、某豆評分7.9的《珍珠島》、某豆評分8.4的《敦刻爾克》等等,包括今天介紹的《血戰鋼鋸嶺》某豆評分8.7。片子各有各的特點,有突出愛情的,有還原戰爭本身的,有刻畫某個人物的,而《血戰鋼鋸嶺》深刻的是突出戰爭中的「信仰」,一本《聖經》貫穿全劇。
  • 熙頤影業獨具慧眼 《血戰鋼鋸嶺》成業內典範
    熙頤影業獨具慧眼 最早投資引進版權   據了解,熙頤影業是最早參與《血戰鋼鋸嶺》項目的國內公司,並第一時間 確定引進國內。在好萊塢,由於導演梅爾·吉勃遜蟄伏十年後首度出山,且《血 戰鋼鋸嶺》本身屬於獨立製片電影,並非典型的好萊塢商業大片,一開始並沒有 順利拿到足夠的融資。
  • 電影《血戰鋼鋸嶺》劇情介紹 創造了「零差評」口碑
    電影《血戰鋼鋸嶺》劇情介紹 創造了「零差評」口碑時間:2017-01-25 07:28   來源:系統天堂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電影《血戰鋼鋸嶺》劇情介紹 創造了零差評口碑 電影《血戰鋼鋸嶺》在北美上映以後獲得了很好的口碑,這部電視劇創造了零差評的口碑,相信電影一定很好看,你知道電影講述了什麼樣的故事嗎
  • 電影《血戰鋼鋸嶺》精神解讀
    最近幾年很少看電影,究其原因,一則到了不惑之年,對那些故弄玄虛、壞人眼球的玩意兒沒了興趣;二則電影已遠離心靈,在自顧自的意淫中瘋狂爭奪著票房;三則和其他藝術一樣,進入後現代,電影被商品和技術販賣和宰割成了霧都孤兒。
  • 信仰的力量——影片《血戰鋼鋸嶺》
    從《勇敢的心》、《耶穌受難記》到《啟示》美國導演梅爾吉布森導演的每部電影,都直面人性、死亡、宗教和救贖,《血戰鋼鋸嶺》也不例外。衝繩島戰役是美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最後一次登陸戰役,也是太平洋戰爭的最後一戰,還是二戰歷史上最為慘烈、最為血腥、傷亡最大的戰役。
  • 《血戰鋼鋸嶺》:美式復古主旋律閃光芒
    回來就看到了這個《血戰鋼鋸嶺》,這片實在太硬了,硌的我牙疼。看了這片我感想挺多的,但卻大多和片子本身無關,只想說點與這片相關的題外話。1歡迎來到戰場地獄《血戰鋼鋸嶺》這麼受到我們國內的觀眾的熱烈歡迎,很大程度上是片子赤裸裸地展示了戰爭的殘酷。我們國家公映的電影、電視劇中,罕有這麼直白地將戰場景象擺在檯面上的。
  • 新片.預告《血戰鋼鋸嶺》:真的猛士
    在CG特效和PG分級泛濫的今天,《血戰鋼鋸嶺》與上個世紀的梅爾·吉普森戰爭片之間有著跨越時空般的一脈相承,似乎是在提醒我們:這才是真正的戰爭電影,這才是真正的戰爭。《血戰鋼鋸嶺》很可能是近年來最無情和血腥的電影,甚至比《拯救大兵瑞恩》或《兄弟連》還要令人感到不適——許多場景都足以讓觀眾如坐針氈。梅爾·吉勃遜對暴力的熱愛幾乎是病態的——但通過聚焦於戰爭對人物心理造成破壞,《血戰鋼鋸嶺》很好地平衡了這種潛在的不道德感。電影花了巨大的時間和精力,在高度讚揚這種忠於信念的勇氣的同時,將這位現實生活中的和平主義者的故事描繪得扣人心弦和滿懷敬意。
  • 《血戰鋼鋸嶺》口碑好 梅爾·吉勃遜真實還原戰場
    :張曦 劇照  中新網11月30日電 由熙頤影業全球出品的軍事史詩片《血戰鋼鋸嶺》,目前國內定檔12月8日。該電影由梅爾·吉勃遜執導,主演啟用了由安德魯·加菲爾德、盧克·布雷西、薩姆·沃辛頓、文斯·沃恩、泰莉莎·帕爾墨和雨果·維文等組成的全明星陣容。電影中對戰爭場景的真實還原與殘酷展現,上映期間收穫零差評。  《血戰鋼鋸嶺》改編自二戰美國軍醫、二等兵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實經歷,講述了他拒絕攜帶武器上戰場,並在衝繩戰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戰友的傳奇故事。
  • 《血戰鋼鋸嶺》版權方CCP發聲明,力挺麒麟影業
    前不久,斬獲兩項奧斯卡金像獎的《血戰鋼鋸嶺》中國公映版本裡,全球聯合出品方麒麟影業(Kylin Pictures)的署名或被中國分銷方熙頤影業無故刪除。為此,麒麟影業方面於2016年12月26日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並於同月28日,開始步入司法程序:麒麟影業海外全資子公司(Kylin pictures .Inc)向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法院對熙頤影業提起關於電影《血戰鋼鋸嶺》署名被刪侵權的民事訴訟;熙頤影業也在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法院及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高等法院對麒麟影業提起名譽權訴訟。戰爭電影=電影戰爭?
  • 淺析《血戰鋼鋸嶺》的藝術魅力及思考
    《血戰鋼鋸嶺》是導演梅爾·吉勃遜自1995年拍攝奧斯卡最佳影片《勇敢的心》以來「最出色的作品」,被認為是他「十年磨一劍」的偉大回歸之作。自2016年11月4日在北美公映以來, 以超高的票房和口碑橫掃全球, 被公認為「繼《拯救大兵瑞恩》後最真實、最為震撼的戰爭電影」, 再塑美國電影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