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出品」,好嘢!電影《掬水月在手》《點點星光》金雞獎捧杯
羊城晚報 作者:李麗 2020-11-29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麗
圖/海報
第33屆金雞獎於11月28日晚在廈門揭曉各獎項歸屬,廣州本土出品的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獲「最佳紀錄/科教片」獎項,兒童勵志電影《點點星光》獲「最佳兒童片」獎項。粵劇電影《刑場上的婚禮》獲本屆金雞獎「最佳戲曲片」提名表彰。
近年來,廣州本土電影優秀新作頻出。值得關注的是,這些影片雖題材和體裁各有不同,但均以創新電影語言和先進電影技術體現了新時代中國電影的人文情懷。在金雞獎頒獎當晚,羊城晚報記者採訪了上述三部「廣州出品」電影代表作的主創代表,他們共同認為,隨著觀眾審美的日益提高,曾經以「明星+大場面」為主要特徵的商業大片已非當下市場的唯一選擇,「觀眾正在呼喚和擁抱那些能給予他們靈魂滋養的電影精品,對此電影人應責無旁貸」。
《掬水月在手》傳統文化從廣州「出圈」
一部以中國古典詩詞為切入點的傳記電影,在當下的電影市場能有多大作為?由廣州市委宣傳部指導,廣州行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廣東方所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掬水月在手》交出了一份漂亮答卷。影片於今年10月16日起在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專線上映。截至11月27日,影片票房超過733萬元,成為全國藝聯紀錄片的票房新冠軍。
《掬水月在手》是被譽為「中國最後一位女先生」葉嘉瑩的唯一一部傳記電影,97歲的葉嘉瑩一生歷經烽火硝煙和家道變遷,但她依舊活出了如詩一般的鏗鏘人生。作為中華古典詩詞的吟誦人和傳承者,她的故事是中華民族文化自豪與愛國情懷的生動寫照。影片《掬水月在手》由《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文學電影總監製陳傳興執導,劇組花費三年採訪了包括白先勇、席慕蓉、瘂弦、宇文所安等文化界名人,在特邀音樂家佐藤聰明創作的《秋興八首》古樂中,以4K電影技術娓娓道來葉嘉瑩先生的傳奇一生。
隨著影片的上映,那個「會用特別腔調吟誦古詩詞」的97歲老太太成為國內外不少文藝青年的新「愛豆」。對於這部非商業大片的「出圈」,出品人毛繼鴻在得獎當晚接受記者採訪時總結:「把有深度的文化內容用一種大眾熱愛的形式去表達,在信息碎片化傳播的環境中,它傳播的力度可能會比其他套路化的方式更大。」
毛繼鴻將這次《掬水月在手》在金雞獎獲獎看成一次「裡程碑式」事件:「這次獲獎的時間點剛好是在電影上映40天之後,影片已經突破了全國藝聯紀錄片的票房。這意味著我們對傳統文化內容的追求能同時被專業領域和市場所肯定,也說明過去中國消費者更支持爆米花電影的觀影習慣正在發生改變——大眾的觀影選擇正慢慢走向更高質量的追求,正在對人文電影以及藝術電影產生熱愛。這是一個特別大的進步,我們也從中看到了更多優質內容存在的可能性。」
在金雞獎的頒獎典禮上,毛繼鴻致辭:「感謝葉嘉瑩老師用她的人生見證了中華民族的近代史,讓我們珍惜現在的時光,也讓我們意識到她提出的『弱德之美』如何深植於我們的DNA。她用她如詩的生命教會了我們,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血液中的養分,它的生命力可以抗爭所有不可知的未來。」他表示,他和團隊將繼續以中國傳統文化「傳燈人」的身份,繼續努力。
在金雞獎得獎之前,《掬水月在手》的人文品質已被業界關注。在近日剛舉行的2020廣州文交會主體活動之一 「2020粵港澳大灣區電影之夜」上,首批「2020粵港澳大灣區電影之夜」人文電影致敬影片名單被公布,《掬水月在手》便是其中一部。當晚,來自京穗兩城的多個機構——中國電影資料館(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北京十月文學院、北京電影家協會、北京作家協會、廣州市大灣區文化交流促進中心、廣州市電影家協會、廣州市作家協會,聯合發布了「中國新人文電影計劃」,在國內首次倡導以新人文精神打造電影藝術精品,為以廣州為文化中心地的粵港澳大灣區電影產業發展指出了一條新路徑。
《點點星光》廣州「跳」出的勵志故事
原創兒童勵志電影《點點星光》獲本屆金雞獎「最佳兒童片」獎項。影片由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指導,以廣州花都七星小學跳繩隊為真實原型,展現了花都七星小學的孩子們「一根繩子改變命運」的經歷,是廣州廣播電視臺第一部由自建團隊拍攝完成的4K院線標準電影。
影片講述了一個真實故事:沒有跳繩經驗的體育老師和孩子們齊心協力,刻苦訓練,他們用一年時間奮力「跳」出了27個世界冠軍,打破了十幾項跳繩世界紀錄。七星小學從此蜚聲世界,而跳繩隊的教練賴宣治老師也在今年榮獲了「全國優秀教師」稱號。
「電影是一個夢工廠,敢想敢做才能實現電影夢想。」影片導演謝德炬來自廣州市廣播電視臺,他表示,自己帶著一個從沒拍過電影的團隊做成了這部作品,要感謝所有相信和支持過他們的人。「在今晚金雞獎頒獎的過程中,我腦海裡不停地回想著拍這部電影的點點滴滴,那一段歲月特別難熬,也特別珍貴,每一步都不容易。」原本懷著「提名已是肯定」心態的他最終迎來了影片得獎的消息,欣喜之情溢於言表。他笑著透露,之前他回七星小學,孩子們見到他都繞道走,「在他們看來,拍電影可比跳繩難多了」。
今年的金雞獎上,幾部廣州出品的電影以深厚的人文關懷精神獲得業界關注。謝德炬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尤其提出,人文關懷對兒童電影領域來說非常重要,「兒童電影近年來太缺乏經典之作,我們還需要繼續努力」。他透露,《點點星光》將於2021年1月份跟觀眾見面,「觀眾在任何時候都需要溫暖勵志的故事,希望這部電影能給大家帶來一些溫暖、一些力量」。
《刑場上的婚禮》紅色經典的「廣州表達」
獲得本屆金雞獎「最佳戲曲片」提名榮譽的超高清粵劇電影《刑場上的婚禮》,由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指導,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市廣播電視臺、佛山文化發展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廣州粵劇院有限公司、長影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出品。影片以大型現代粵劇《刑場上的婚禮》為藍本,講述1927年中國共產黨人周文雍、陳鐵軍假扮夫妻進行革命活動,在廣州起義失敗後被捕,但兩人寧死不屈,以刑場為婚姻殿堂獻身革命的歷史故事。
粵劇是嶺南文化最重要的載體之一,更是世界性的文化遺產。而作為中國革命經典傳承的陳鐵軍與周文雍的故事同樣根植於廣州,是廣州紅色文化的代表。粵劇電影《刑場上的婚禮》將二者相結合,創新式再現了廣州起義的革命歷程,被業界譽為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電影佳作。影片第一輪放映總票房為221萬元,觀影人次、放映場次及票房均為近三年來戲劇類電影的最高紀錄,並在中國戲劇類電影觀影人次與票房中名列前茅。
「把傳統戲劇拍成電影,是源於我們保護與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使命感。」《刑場上的婚禮》製片人徐斌當晚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刑場上的婚禮》舞臺劇20年前就開始公演,迄今演出了近700場,一代又一代的粵劇人為了這部劇的提升和完善付出了辛勤的勞動。所以,雖然這部電影只拍了一年,但實際上我們戲劇電影界、粵劇界已經為之準備了二十年。」
徐斌還著重提出,《刑場上的婚禮》由已故藝術大師紅線女擔任總藝術指導,因此影片在本屆金雞獎所獲的肯定,「也是獻給我們永遠的大師——『女姐』的最好禮物」。
編輯:小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