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駐美公使梁誠到美國後,為什麼要求美國退還庚子賠款

2021-01-12 網易

2021-01-11 11:08:16 來源: 小美美魅

舉報

  晚清時代的「留美散兵」和女子留學雖然見證了中美文化交流的歷史,但在19世紀末與20世紀初的交替之際,中國留學生留學美國一直未形成熱潮。這種現象既有清政府的原因,也與美國政府的排華政策有一定的關係。

  在中國留學史上,美國是最早接受並樂於接受中國留學生的國家,但美國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拒絕接受中國軍事留學生。1890年,容閎曾擬送數名中國學生入美國陸海軍學校學習,遭到美國國務院拒絕並輕蔑地說:「此間無地可容中國學生也」,[1]容閎因之深感弱國孑民的屈辱。

  美國政府不願接受中國派遣軍事留學生,但又很希望中國留學生到美國留學。在這種尷尬的局面中,身為駐美公使的梁誠,得到這樣一個訊息。他聽說,列強超索庚子賠款,美國政府正在討論超索部分的去向。梁誠得此消息,立即向美國國務卿海約翰提出退回庚子賠款超索部分。梁誠的積極努力,不僅為中國爭得了利益,也使得陷入低谷的留美教育走向高潮。

  

  1900年侵略中國的八國聯軍

  對於庚款,根據《辛丑條約》規定,清政府向各國賠款總額達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連利息滾成9.8億兩。當時,中國人口約4.5億。這樣折合起來,每人要承擔2兩白銀的賠款。但是當時各參戰國提出的賠款數字總額高達4.6億多兩,比後來合約規定的數字總額高出1000萬餘兩。因此,各國就賠款的分配問題繼續談判。談判期間,美國政府表示願意按比例消減賠款,並指示美國駐中國公使康格轉告各參戰國,美國政府願意在庚子賠款消減到4.5億兩後,繼續做進一步的消減,前提是其他參戰國也同意作等比例的消減,美國政府的這個建議,沒有得到各參戰國的回應。各參戰國只是同意按比例將賠款消減到4.5億兩,而不同意作進一步的消減。

  

  晚清駐美公使梁誠

  4.5億兩的巨額賠款,美國約得總數的5%,折合美金2500萬元。對於這個數字,無論是美國國務卿還是當時的美國駐華公使康格以及參與條約談判的駐華全權代表柔克義都明白,美國分得的庚子賠款這個數字,包含了超出美國贏得的部分。對與這個數字,美國國務卿海約翰說,中國應該賠給美國的實際款數只是條約規定的一半。他曾給柔克義的信中說,「我們準備把我們的要求縮減一半,如果其他列強也這樣做的話」。[2]當時,條約正在談判階段,柔克義認為在這個時候提出這個問題,有點不恰當,容易引起列強的不滿,因而就沒有提及。1903年2月,梁誠赴美出任駐美公使,很快獲得這一消息。當時,美國官方也沒有確認超索庚子賠款的消息。

  梁誠到美國之初,他奉朝廷之命主要是就庚子付款問題進行交涉,當時交涉的主要內容是用金還是用銀支付。朝廷傾向使用銀支付,為此,1904年12月1日,梁誠拜唔海約翰,力陳「中國財政支絀……現籌賠款已窮羅掘,一概還金,勢須加增租稅,民間艱於負荷,仇洋之念益張,大局或有動搖,禍患何堪設想」。[3]對此,海約翰表示有些為難,他婉轉地說,恐怕議會不會同意用銀支付,他將把此事告知西奧多·羅斯福總統,當全力促成此事。但又說,西奧多·羅斯福總統剛剛蟬聯,此事也不可操之過急。

  

  本文根據《少年行》改寫

  12月5日,梁誠再次拜會海約翰。這一次,海約翰說,總統和議員們都認為,收銀之說,難以實行。因為政府不能不考慮民意的趨向。這樣,梁誠再次向海約翰闡明中國政府的困難。如果一定要用金支付,將給中國百姓造成的負擔,因之而造成的仇洋情緒,是美國政府也不願意看到的。梁誠又說,庚子賠款對於美國的軍費、商民教會撫恤各項開支是微不足道的,而對於中國人民卻是巨大的負擔。為此,他建議美國政府將賠款數目重加勘算,將賠款核減。這次拜見,梁誠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海約翰為之動容,他沉默了一會兒,似乎思考該不該說下邊的話,但他還是說出,「庚子賠款原屬過多」[4]的話。這是海約翰第一次向梁誠談及庚子賠款的真相。見海約翰承認庚子賠款列強超索,梁誠把話題從用金還是用銀支付方式轉移到超索部分能否退賠上。梁誠說,美國「如能倡首,義聲所播,興起聞風矣」。[5]

  梁誠明白,如果能夠說服美國政府把庚子賠款的多餘部分退還中國,比起還錢用銀支付,好處要多得多。梁誠的建議,海約翰認為很有道理,答應將幫助促成政府退還超收的庚款。對海約翰的承諾,梁誠當天即電告了清政府外務部。此後,梁誠放棄付金或是付銀問題的交涉,他多方奔走,要求美國政府考慮超索庚款的退還。

  [1]容閎:《西學東漸記》第140頁,嶽麓書社1985年版。

  [2]梁碧瑩:《梁誠與近代中國》第249頁,中山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3]《清華大學史料選編》第1卷,清華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第74頁。

  [4]梁碧瑩:《梁誠與近代中國》,第248頁,中山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5]崔志海:《關於美國第一次退還部分庚款的幾個問題》,《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1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拿到庚子賠款的美國,為什麼要退還賠款?其實,美國人很聰明
    而「庚款興學」則是指美國退還給中國的部分賠款,然後,將這些錢用在推進中國教育事業發展上。在美國近代的對外交往政策上,政府一向有「退還賠款」的傳統。比如:1883年,美國曾退還部分馬關賠款給日本;1885年,又退還部分廣東洋行的賠款給中國。如果,要說起「庚款」退還,美國的立場最早可以追溯到《辛丑條約》的談判期。
  • 美國想要新《庚子賠款》?百年前的辛丑條約
    曾經有人說美國將庚子賠款退還中國,建立清華大學,培養留學生,但事實究竟是怎麼樣的呢?美國在《辛丑條約》籤訂談判過程中便要求其他幾位強盜將賠款總額限定在「中國政府有能力償付」的範圍內,之所以這麼做不是因為美國這個強盜善良,而是他的的眼光還是非常長遠的——如果索賠過多,導致清政府垮臺,「美國必定失去我們現在正極力想弄到手的那幾百萬美元。」
  • 清朝滅亡後的債務如何處理了
    清朝滅亡後,留下了天量賠款爛帳,最後都如何處理了清朝從道光帝開始,進入敗家模式。等到鴉片戰爭的時候,又進入了快速敗家模式。在70多年裡,大清與西方列強籤訂了30多個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開放商埠。▲梁誠先生插一句,關於《辛丑條約》的「庚子賠款」,在數額上有相當程度的減少,要感謝一位大牛:當時清廷任命的駐美公使梁誠先生。
  • 美國率先退還庚子賠款,建立清華、教會學校、協和醫院、派飛虎隊
    赴美學生1908年6月23日美國國會終於通過退還庚子賠款案,同年7月11日,美國駐華公使柔克義向中國政府正式聲明,將美國所得「庚子賠款」的半數退還給中國,作為資助留美學生之用。留下的那部分「實應賠償」,用於包括美國出兵中國的軍費賠償及美在華商人與傳教士的損失賠償。經羅斯福總統決定,從1909年1月1日開始實行「退款」。這筆錢被用於設立「助學基金」,由美國政府監督使用,專用中國留學事宜,而當時其他七國都拒絕退還賠款。
  • 《庚子賠款》只給了十年清朝就滅亡了,那後面的賠款是怎麼付清的
    鎮壓義和團革命運動之後,帝國主義列強在《辛丑條約》裡又強迫清廷付出一筆數額達4.5億兩白銀的巨大賠款。這筆賠款按規定分39年還清,如果加上利息額,到全部償清時數額將達到9.82多億兩,再加上各省地方性的賠款近2000萬兩,庚子賠款的總數就超過了10億兩白銀。
  • 美國為何幫助清政府,要求其他七國,降低《辛丑條約》賠款金額
    《辛丑條約》的籤訂,有一個非常奇怪的事情,美國竟然聯合清政府,一起對抗俄、英、日、 德、法、意、奧七個國家,讓他們將賠款金額從4億兩白銀,降低為2億兩。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美國的目的是什麼呢。庚子年間,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運動為由,開始大規模的入侵中國,因此《辛丑條約》的賠款,也叫做「庚子賠款」。
  • 《辛丑條約》賠款分39年還清,但僅僅過了10年大清就亡了,剩下的債呢?
    對於當時的美國來說這應該是一筆龐大的額外收入。 而在1904年的時候,駐美公使梁誠獲知美國在《辛丑條約》中要求的賠款數額遠遠高於實際出兵費用和損失時,他便抓住這個幾乎,引導輿論,要求美國退還部分賠款,而當時的清政府也派出大臣伍廷芳與美國人談判,希望能夠還款。但此時的美國人自然不會鬆口,畢竟這也是一份龐大的誘惑。
  • 八國聯軍中最卑鄙無恥的國家,中國賠款十億兩,這個國家要的最多
    另外,清朝還有奧地利-匈牙利帝國這個國家後來崩潰了,崩潰後的奧地利和匈牙利分別表明了放棄原賠償金的意向因此,清朝對奧匈帝國的賠款也沒能賠完既然是俄羅斯的國民,自己就保留支付,日後停止支付,最後,俄羅斯直接放棄了這個國民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俄國國內的不安,開始考慮國民對他們的中斷1920年新成立的俄羅斯政府停止了國內外資金,凍結了存款1924年籤訂俄羅斯新協約後,
  • 庚子鼠年的「庚子賠款」絕不會重演
    慈禧太后對英、美、法、俄、德、日、意、奧八國宣戰,八國遂組成侵略聯軍,於1900年6月,進攻北京,佔領了北京紫禁城。進入北京城的八國聯軍,特許軍隊公開搶劫,給中國人民造成了深重災難。這場災難被稱為「庚子國難」。隨後,清政府與德﹑法﹑俄﹑英﹑美﹑日等11國駐華公使,於1901年9月7日在北京籤訂了《辛丑條約》。
  • 臺灣巾幗英雄黃智賢怒懟美副總統:中國從來不虧欠美國
    中國從來不虧欠美國什麼,也對美國充滿善意。歷史上,當中美兩國合作,總是對人類的和平有益,而美國得利尤巨。當中國被列強侵略,幾乎遭瓜分。美國雖地大物博,但並沒有缺席。英國在天津取得租界時,美國也分到了一塊租界。懶得用,甚至私下轉讓給英國。您提到了庚子賠款。
  • 為啥有些國家會主動退還賠款?
    為啥有些國家會主動退還賠款?眾所周知,在中國上下5000年的歷史中,清末是一段比較昏暗的歷史。在這段歷史中,泱泱中華就像案板上的魚肉一樣,被列強隨意蹂躪踐踏。一個個不平等條約,更像是一座座大山一樣,壓在了人民的頭上,喘不過氣來。在晚清政府和列強籤訂多個不平等條約中,《辛丑條約》是賠款最多,涉及面最廣的一個條約。
  • 皇甫崢崢:駐英使館與晚清外交轉型
    2020年10月24日,美國斯基德莫爾學院(Skidmore College)歷史系皇甫崢崢副教授以「駐英使館與晚清外交轉型」為題,在復旦大學歷史學系進行線上講座,介紹了其新近整理史料《晚清駐英使館照會檔案》。本次講座由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戴海斌教授主持。
  • 臺灣女主持人致「美國副總統」的評論!
    10月7日,臺灣女主持人黃智賢媒體上發文《對美國副總統彭斯的回應》,黃智賢被稱為「愧煞藍軍,羞死綠營,乃臺灣奇女子」,而她的這篇回擊美副總統的文章也是有理有據有節,非常值得大家認真閱讀。正文如下:副總統先生閣下:1當川普總統的信賴度和威望,已經低到使世界震驚時。
  • 駐美公使李克新:美國軍艦抵達臺灣之日,就是解放軍武力統一之時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美國軍艦抵達高雄之日,就是解放軍武力統一臺灣之時!」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公使李克新這樣告訴美國國會。 據中評社8日報導,中國駐美公使李克新在當天晚間參加駐美使館面向華盛頓僑學界的中共十九大精神宣講會。談到中美關係今後面臨的挑戰時,他提及,之前美國國會通過的「國防授權法」涉及美臺軍艦互訪,這違背了中美建交公報的基本精神。
  • 中國駐美公使談「武統」紅線 臺當局成驚弓之鳥
    原標題:銳參考| 「武力統一」紅線剛從中國公使口中說出,臺當局成驚弓之鳥「美國軍艦抵達高雄之日,就是我解放軍武力統一臺灣之時!」今天距中國駐美公使李克新在華盛頓作出上述表態已過去了三天,但這番振聾發聵的警告,在臺灣島內所形成的震蕩效應仍在持續。
  • 假如光緒逃入美國大使館|晚清陳卿美
    首先要說的是,庚子年的美國大使館,實為美國公使館。「大使」與「公使」,一字之差,但級別不同,「大使」高於「公使」。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根據《天津條約》與《北京條約》,列強獲得外交代表駐紮北京的權利。在歐美中心論的背景下,歐美列強並未將中國視為同等的文明國家,在派遣大使時,故意降低了一格,由「大使」變成「公使」。同時期的中國,享受與非洲埃及、突尼西亞一樣的待遇。
  • 中國從來不虧欠美國!臺灣主持人回應美國副總統「檄文」演說
    中國從來不虧欠美國什麼,也對美國充滿善意。歷史上,當中美兩國合作,總是對人類的和平有益,而美國得利尤巨。當中國被列強侵略,幾乎遭瓜分。美國雖地大物博,但並沒有缺席。英國在天津取得租界時,美國也分到了一塊租界。懶得用,甚至私下轉讓給英國。您提到了庚子賠款。當八國聯軍攻入紫禁城,中國被劫掠之後,還被迫付出天價賠償金,4億5千萬兩紋銀。這是中國5年的財政收入。
  • 崔志海:近十年來的國內晚清政治史研究
    美國駐華公使與公使團一道就戊戌政變後北京兩起排外事件向清政府交涉、施壓,甚至調派軍隊進京保護使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一年之後庚子事變的預演或序幕。《外國駐滬領事與「東南互保」——側重英、日、美三國》一文認為,英國駐滬領事霍必瀾是軍事幹預論的始作俑者,日本駐滬領事小田切萬壽之助則為「互保」發軔者之一,美國駐滬領事古納則表現出矛盾的心態。《庚子事變時期中美關係若干問題補正》一文認為美國在庚子事變時扮演了一個比較特殊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