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臺灣不同族群,他們都喊出了「身為中國人自豪」!

2021-02-07 人民政協報


和以往不同,今年兩岸各界關注的海峽論壇,不是大陸又會對臺灣民眾送出什麼樣的大禮包,出臺哪些惠臺新政策,而是關注臺灣都有哪些人參加了論壇。


出席本次論壇的親民黨代表團團長、臺灣知名政治評論員黎建南坦言,這是一個怪現象,而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是蔡英文當局今年對海峽論壇的阻撓力度空前,不僅出臺「三禁」,還搬出「國安五法」與「反滲透法」恐嚇民眾。


9月3日,臺灣「陸委會」發言人邱垂正召開記者會,針對海峽論壇拋出「三項禁止」:一是禁止在臺灣舉辦海峽論壇相關活動;二是禁止當局機關人員參與,無論實體還是網絡,同時不樂見地方政府人員參加相關活動,「奉勸民眾及民間團體勿輕易參加」;三是禁止機關(構)、個人或團體、政黨以任何形式參加涉及民主協商等活動。據多位參加海峽論壇的臺灣民眾反映,很多人都在來大陸前受到臺當局相關部門人員以各種方式相威脅,而要義只有一個,就是「最好不要去參加海峽論壇」。


自2009年以來,海峽論壇每年都如期舉辦,至今年已經連續舉辦了12屆,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比往年推遲了兩個月。海峽論壇創辦的初衷就是要為兩岸同胞搭建一個相互溝通、推進交流、促進合作、增進感情的交流平臺。更為重要的是,海峽論壇與其他兩岸交流活動的不同之處在於,它具有獨特的民間性、草根性、廣泛性與包容性。這樣一個平臺在主題設計、內容安排等各方面都更加貼近兩岸普通民眾的生活,從而也更容易為兩岸同胞特別是廣大基層民眾理解與接受。經過11年的發展,海峽論壇愈加成熟,在海峽兩岸間的知名度更高,活動更接地氣、成果更加顯著,因此每一年的海峽論壇備受兩岸關注,也更為兩岸同胞所期待。


黎建南表示,民進黨當局正是看到海峽論壇在兩岸間的巨大影響力,特別是它在兩岸基層民眾之間、兩岸青年之間無可替代的橋梁紐帶作用,所以才害怕兩岸如果充分交流,就會加速兩岸社會的融合,這對民進黨向來善打的「反中」牌或「危機」牌,只會抵消它的作用,讓民進黨在未來的選戰中沒牌可打,這才是他們害怕兩岸交流之因。


其實,阻撓臺灣民眾參加海峽論壇,已經不是蔡英文上臺以來的第一次,每年都有規定,只是一年比一年力度更大,毒招更損。


出席本次海峽論壇的臺灣人民共產黨主席林德旺表示,因為組團參加海峽論壇或來大陸部分省市交流,去年以來多次遭到臺灣當局「調查局」的偵搜,「但無論蔡英文當局怎麼威脅和恐嚇,兩岸關係無論怎樣,都阻隔不了兩岸同胞的骨肉親情。」


林德旺說,擴大和深化兩岸交流與合作本就是民心所向、大勢所趨。但蔡英文和民進黨當局出於一黨一己之私利以及謀求「臺獨」的政治目的,大開歷史倒車,為兩岸同胞之間的往來和交流設置人為障礙,破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果,損害兩岸同胞切身福祉,必將遭到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兩岸廣大同胞的共同反對和唾棄。


林德旺說,不可否認,蔡英文這兩年通過「修法」,尤其「國安五法」和「反滲透法」的修訂和出臺,在臺灣島內的一定範圍內形成了「寒蟬效應」。儘管如此,在兩邊都需要做防疫隔離各14天的情況下,仍然有近2000名臺灣鄉親來參加論壇。這本身就表明,在兩岸交流的大趨勢面前,任何勢力也難以阻擋。民進黨和蔡英文逆流而行,企圖切斷兩岸聯繫,阻斷兩岸親情,是根本辦不到的。



就在民進黨當局在臺灣島內大搞「去中國化」,企圖割裂臺灣與祖國大陸歷史和血緣聯繫的氛圍下,在十二屆海峽論壇上,卻有幾位分別代表著臺灣不同族群和年齡段的與會者發言,在兩岸各界引起強烈反響。


吳成典,金門人,現任新黨主席,其一貫主張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


吳成典說,今年是庚子年,大陸遇到新冠肺炎疫情和洪澇災害,在大陸黨政軍民共同奮鬥下轉危為安,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護。而在120年前,另一個庚子年,八國聯軍入侵中國,這是西方帝國主義給我們留下的血淚和恥辱。這也是我們兩岸同胞都必須深刻記取的歷史教訓:唯有民族團結、國家富強、共同努力,才能抵禦外侮!對於臺海形勢與兩岸關係,吳成典說,新黨和我本人一向堅持「一個中國、和平統一」的立場,認同孫中山先生所說「大家都是中國人」的理念,堅決反對「臺獨」,反對分裂國土!


吳成典說,過去20多年來,新黨一貫堅持「清廉制衡、公義均富、族群和諧、國家統一」的立場,一路走來始終如一,未曾動搖,也未嘗變節,堅持理念矢志不渝;我們認同一個中國與「九二共識」,反對「臺獨」,並追求兩岸互利共贏,進一步和平統一!


吳成典說,在臺灣很多人不敢說自己是中國人,「而我是臺灣的中國人,我為自己是中國人而驕傲。我吃臺灣米喝臺灣水,我認為只有統一,兩岸同胞才能雙贏,民族才會偉大復興。」


為了民族復興也為了臺灣好,吳成典呼籲,應該提倡臺灣民間團結起來發動自救行動。而這個自救行動核心是:1.支持「九二共識」,堅決反對「臺獨」,擋住「臺獨」,才不會引來戰禍。2.我是中國人,至少不能否認自己是中國人,只有這樣才能取得「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的保證」。3.堅決不做美國等國際強權對抗中國的棋子。4.去除「一國兩制、和平統一」的汙名化,進而推動臺灣參與其中的保臺利臺「一國兩制臺灣方案」,深化金馬先行先試的兩岸融合及兩岸同胞心靈的契合。


他說,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歷史不能選擇,現在可以把握,未來可以開創。正處在兩岸同胞大發展大作為的時代,兩岸同胞一定可以攜手共創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張欣頤,一位來自臺灣南部地區的90後大學生。幾年前她帶著理想和她的小夥伴們一起來到大陸,一到福建,她們就一頭扎進了福建貧困的山村——三明市泰寧縣一個叫際溪村的地方。從那時起,張欣頤和她的臺灣上趣智業鄉村規劃項目管理團隊,在泰寧開始了第一個鄉村改造項目「耕讀李家」。從那開始,她們啟動了「美麗鄉村」的建設夢想。


張欣頤說,別人介紹我的時候常說,這位是臺灣建築師、景觀設計師。但現在大家會調侃我說「你是拿著規劃設計圖的福建農民」。


「是的,我們到泰寧就是泰寧人,到寧德的下黨就是下黨人,和當地村民一起生活、一起勞作,我和團隊夥伴都很喜歡現在的身份——福建新村民。」


據了解,6年來,張欣頤和她的團隊足跡遍布福建100多個鄉村,服務了20多個村落。而他們的目標是——用設計點亮鄉村,把他鄉變成故鄉,讓遊人成為家人。


大陸農村的孩子們一般要努力考大學往城裡走,而張欣頤和她的團隊卻成為了新時代農村振興的「逆行者」。


張欣頤說,剛到泰寧時,很多人問她,「現在的年輕人都喜歡往城裡跑,為什麼你們會想來鄉村呢?」


「其實,我們只是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情,我們剛好有能力,而大陸剛好有舞臺。」張欣頤說,在福建,這裡有一群樂於幫助我們的各級領導,一群願意接納我們、把我們當做家人的村民朋友。這裡有好山好水好政策,讓我有靈感去勾畫美麗鄉村的未來。


張欣頤說,臺灣一些地方發展的理念,強調以人文故事延續空間生命力,我們在大陸鄉村振興的宏偉藍圖中找到完美契合點,給了臺灣鄉創青年築夢圓夢的機會,也就有了團隊現在「臺灣經驗,大陸實踐」的做法。「我們堅持紮根鄉土,經歷過前期的摸索、磨合與適應,累積出一套適合大陸鄉村營造的方法。」


談起這幾年在大陸的感受,張欣頤說在她心裡留下了很多美好記憶。比如,2016年,張欣頤團隊有幸參與寧德下黨村的鄉建工作,下黨村是當年全省旅遊扶貧的重點村,「一杯草藥茶」是她們在下黨村與地方幹部、當地村民孩子共同建設的一個「社區客廳」。


張欣頤說,草藥茶是當地的家常飲料,每家每戶都有,也是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習近平三進下黨時,村民為他獻上代表真心和感激之情的禮物,因此團隊將它作為這家小茶館的名字。「我們在這裡舉行敦親睦鄰的活動,看著村民們從旁觀者變成積極主動的參與者。」張欣頤說,在每個鄉村建設過程中,大陸各部門從上到下對地方建設、對扶貧工作的堅持,始終如一而且堅定不移,讓我們深刻感受到,每一個鄉鎮政府和村委會門口的「為人民服務」五個大字,不是一個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而每當這時,她都為自己是中國人而驕傲。


幾年來,張欣頤的團隊在投入鄉村規劃設計之外,還提供臺灣大專生實習崗位,促進兩岸青年互動。目前已累計有30多位來自高雄實踐大學、崑山科技大學、金門大學的學生和設計師到福建駐點工作,為期半年的大陸鄉建體驗讓臺灣學生們獲益良多,也對大陸有了深入的了解與體會。同時,她們也組織臺灣鄉村考察團,帶領她們服務的鄉鎮幹部到臺灣的鄉村進行考察訪問,更全面地理解臺灣村落發展歷程,相互借鑑、共同成長。2017年,張欣頤和夥伴回到臺灣校園分享大陸鄉建的工作經驗與心得,促成更多臺灣青年追隨她們的腳步,到大陸發展。


「2019年,我們在『耕讀李家』舉辦了兩岸鄉村論壇,邀請兩岸鄉創青年針對不同議題熱烈討論,結下深厚的友誼。」張欣頤說,以上做的這些,只是她們的小小起點,也是一份初心,她們會努力成為兩岸鄉創交流的橋梁與平臺,慢慢在鄉土之間蕩起漣漪。


據了解,去年國慶期間,張欣頤有幸獲邀赴北京參加國慶70周年活動,親歷天安門廣場上萬眾一心的活動現場,近距離感受大陸人民的生命力和使命感。她說她的感受就是「非常激動」,深切感受到祖國的強大和勃勃生機。


她說,70年時間,大陸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是全體人民加倍努力奮鬥的成果,「置身新時代進程的我們這一輩,對先輩們的奮勇充滿感激和崇敬,我們應該更多地思考怎麼傳承和創新,讓前人種的樹變成林。」


楊品驊是來自臺灣少數民族高山族青年音樂人。


楊品驊說,2020年是充滿挑戰的一年,也是他到北京創業的第13年。一直以來,他努力打造臺灣少數民族產業價值生態鏈,通過音樂和民族文創開啟了在大陸的夢想之旅。他已經走遍了大陸68個城市,以歌手和創業人的身份,從海洋到高原,從北京前門到西南邊境,在舞臺上完成了500餘次演出,讓寶島的音樂千裡相連。


「多年的北京生活,讓我從一個不知道什麼是『靠譜』這個詞的年輕人,變成一個與眾不同的創意人。」楊品驊說,4年前,他在北京的最美胡同創立的第一個臺灣少數民族音樂餐廳,讓有理想的族人可以落地在北京發展,在店裡實現兩岸少數民族融合,「包括臺灣的阿美族人、布農族人、賽德克人,大陸西南方的苗族、彝族、藏族,北方的蒙古族、俄羅斯族等等的小夥伴,用共同的熱情,漢民族的魅力,在餐廳裡交織出無數的歡樂時光。」


楊品驊說,今年疫情發生後,兩岸訊息溝通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尤其是臺灣地區很多抹黑大陸疫情的信息滿天飛。面對這一情況,他選擇走上京城的大街小巷,用短視頻來真實記錄北京的情況,讓臺灣的家人及朋友了解。同時他發動了「心手相連,傳遞信心」的短視頻接龍活動,得到了大陸各地城市的響應。尤其中緬邊境的城市滄源,佤族學生也拍了短視頻來展現村落的防疫工作。「作為一個新時代的年輕人,應該勇於挖掘真實,比疫情更可怕的,是人心的隔閡。兩岸同根同源、血脈相連,少數民族是中華文化的璀璨力量。我更有自信向全世界展現我來自臺灣的部落,也是驕傲的中國人。」


相關焦點

  • 張學友因身為中國人而驕傲,我們因為歌神的成績而自豪!
    張學友因身為中國人而感到驕傲,我們因為歌神的成績而自豪!在我們國內,有許多實力派歌手,且不說國寶級的宋祖英和蔣大衛等等歌唱家,只說實力派歌手就數之不盡,相比之下,也許張學友只是實力派歌手裡面的一員,可在流行歌壇中,張學友卻是「神」級般的人物,許多人都覺得歌壇有張學友而自豪!
  • 洪素珠辱罵老榮民,臺灣族群仇恨嚴重
    洪素珠在高雄228紀念公園作訪問,對著一位老榮民咄咄逼人地說:「臺灣人不是中國人,你們為什麼要一起騙臺灣人?你們趕快回去了;難民趕快回去,平潭都蓋好了,金門馬祖都是你們的,我們會祝福你們趕快回去,你替臺灣人打過仗嗎,什麼叫榮民,難民就難民什麼叫榮民!」
  • 網友:身為中國人很自豪
    看到成員們這樣誇中國的萬裡長城,小編頓時覺得身為中國人很自豪!到了長城以後,成員們開始做踢毽子的遊戲,就這樣,誕生了「世界三大把毽子踢到萬裡長城下面的人」第一組的第一位:HAHA。第二組的第二位:嘉賓李沇熹。。第三組的第三位:李光洙。由此可以看出,Running Man真是一個很有魔性的節目!
  • 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以身為中國人為榮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旺旺集團1月23日舉行歲末迎春聯歡會,董事長蔡衍明表示,兩岸好,臺灣才會更好,而「愛臺灣就是讓臺灣人民日子過得更好」。他強調,「九二共識」就是「兩岸一家人共識」,要「以身為中國人為榮」,做中國人根本不丟臉。他大聲喊出「兩岸一家親,我們都是中國人」,期待2019年兩岸要加強溝通,累積互信,「兩岸中國人大團結」。
  • 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做中國人不丟臉 要以身為中國人為榮!
    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致詞時表示,要「以身為中國人為榮」,做中國人根本不丟臉。中國臺灣網1月24日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旺旺集團23日舉行歲末迎春聯歡會,董事長蔡衍明表示,兩岸好,臺灣才會更好,而「愛臺灣就是讓臺灣人民日子過得更好」。
  • 為什麼當臺灣人不稱自己為中國人時,中國人很生氣
    「當臺灣人基於『不同的價值觀』與大陸人保持距離時,主要是由於他們被灌輸了太多日本人的價值觀,並將大陸稱為落後、古老、傳統的地區。這是一個嚴酷的、痛苦的提醒。當代中國人的身份是從世紀屈辱中恢復過來的,每當有人(包括中國臺灣人)因為與外國勢力交往而聲稱自己優越時,他們就會受到主流的憤恨和鄙視,有可能被視為叛徒。」「因為臺灣是中國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臺灣人與大陸人一樣都是中國人。如果你不以中國人自豪,大陸人自然會生氣。」
  • 承認中國人的臺灣藝人,三位男星不同遭遇,他們的回答很霸氣
    中國臺灣男歌手、演員、賽車手。任賢齊在臺灣演藝圈摸爬滾打的打了七年雜,主持人、嘉賓,演員等都有它的身影,但一直不溫不熱,直到一首代表作《心太軟》在中國大陸走紅,成為了亞洲天王。作為演藝圈的老大哥,其代表作備受大陸人民的喜愛,在內地紅到無人不知,在臺灣反應卻依舊平平淡淡,這樣的反差,使他遭到臺灣娛樂圈的排擠。
  • 【臺灣研究】孫斌 曹茜:臺灣族群問題政治化淺析
    他們以臺灣本土人自居,在本土化運動中提出「福佬人就是臺灣人」、「閩南話就是臺灣語」等口號。福佬人的族群意識萌發是在與原住民和客家人的爭鬥中形成並發展的,上個世紀80年代達到高潮。3.客家人。客家人是從清朝到1945年期間湧入臺灣的大陸人,主要來源於廣東和福建等地。客家人佔臺灣總人口的大約15%,歷史上因經常與福佬人產生衝突並「幫助」清朝鎮壓福佬人起義,而產生「義民」信仰。
  • 中國臺灣女藝人喊出「我是中國人」後,島內「炸了」,國臺辦回應→
    他還格外批評,蔡英文上臺以來,造成兩岸關係冰凍互相不往來,至今無法破冰,導致「以前有的諒解、體諒跟包容和諧」都沒有了。3月23日,CCTV6《中國電影報導》微博發布了一條視頻,歐陽娜娜又在視頻中強調自己以身為中國人而驕傲。 在採訪中她還特別提到,「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祝我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我愛我的祖國」。隨即,她還唱起了《我和我的祖國》。
  • 我是中國人,來自臺灣!
    「我是中國人,來自臺灣!」「我是中國人,家住臺灣!」曾幾何時「中國人」三個字成為部分臺灣人不能觸碰的三個字。
  • 【國內】支持臺灣婚姻平權公投 美國LGBT族群募款相助
    美國部分LGBT維權人士為支持臺灣婚姻平權公投募款,並打算把籌措到的資金用於宣傳廣告同志族群能否合法結婚議題,臺灣將於24日進行全民投票,美國部分LGBT(男女同志、雙性戀及跨性別者)維權人士為支持「公投」而募款,並打算把籌措到的資金用於宣傳廣告。
  • 臺灣颳起「素珠風暴」 撕裂族群引兩岸各界譴責
    內容提示:2月28日自稱是公民記者的洪素珠在高雄228和平紀念公園對一位外省族群的老人進行所謂的採訪,並於6月9日將其錄製的影片傳上網,在影片中她對老人進行激烈的辱罵,直指對方是中國難民。
  • 這些來自於臺灣的藝人,公開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你最喜歡誰?
    這些來自於臺灣的藝人,公開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你最喜歡誰?臺灣藝人很多,可能是因為地區文化不同的關係。可我們熟悉的臺灣明星卻沒有幾個,其實呢,兩岸一家人,都是中國人。在臺灣藝人中,有不少是愛國的,也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的,真的也挺多,比較被大家熟悉的有以下幾位。
  • 臺灣藝人紛紛喊出「我是中國人」!
    倡辦▲—文章不代表本公眾平臺觀點—「我為身為中國人驕傲!」更有臺灣網友在相關報導評論中明確表示,自己同樣以身為中國人而驕傲。事實上,近年來,已經有越來越多來自寶島的藝人在公開場合強調自己是中國人,並以中國人的身份為傲。
  • 他們用音樂穿透不同背景的青年族群
    「傷心欲絕」,這支來自臺灣的樂隊,主唱許正泰有著極具爆發力的沙啞嗓音,編曲中的鍵盤加入讓音樂的能量更加充沛飽滿。
  • 為了搞「臺獨」 臺灣有人竟自稱「臺灣人基因與中國不同」!
    然而,有些綠營人士,連這一點都要否認,他們竟聲稱,臺灣人和中國漢人是不同民族,因為「臺灣人基因與中國不同」!得出這一「研究成果」的是臺灣馬偕醫院名譽顧問醫師林媽利。日前,她在參加綠媒政論節目《政經看民視》時,稱根據她的「研究」,有資料佐證臺灣人多為「孟買血型」、「米田堡血型」,這樣的血型在北方相當罕見。
  • 1982臺灣的族群及 外省人 (1)
    我的家庭還算美滿,生活一切還都過得去,就跟許多臺灣20世紀70年代組成的家庭一樣。父母都是中南部來的人,落在臺北定居,父母間對話以及跟朋友們對話幾乎都是講閩南語。但因為環境的關係,我跟他們對話反而都是用國語,爸爸到現在還一直很後悔,說是他沒逼我好好學閩南語。
  • 大陸臺胞申請免費接種新冠疫苗:「身為中國人很幸福!」
    事實上,中國疫苗不僅在國內試用狀況良好,在世界各國接種過程中,疫苗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都得到了多個國家的高度認可。印度衛生官員評價中國疫苗效果「相當好」,巴西也稱讚中國疫苗「最安全」。 儘管中國疫苗的安全性已經得到了多方認可,但中國臺灣地區的民進黨卻仍堅持詆毀大陸疫苗,聲稱大陸疫苗風險高,並拒絕讓臺灣地區各方採購大陸的疫苗,叫囂著不願意做大陸疫苗試驗的「小白鼠」。
  • 新黨前秘書長批評侯漢廷「不夠統」:敢在臺灣說自己是中國人嗎?
    新黨今年選舉慘敗後,鬱慕明請辭黨主席,改由吳成典當選黨主席,今年8月22日新黨黨慶大會上,吳成典大談「中華民國」,甚至還喊出久違的「三民主 義統一中國」口號。不過,同年月24日新黨青年軍王炳忠、林明正與蘇恆公開點出,新黨內部存有選舉派與理念派,選舉派認為不要走太激進路線才有選票,但身為理念派的他們則仍積極談統一,希望喚醒民眾,從國民黨的實踐來看,當選者從此受制於選民的偏好,不敢再談統一。
  • 我們臺灣這些年:臺灣族群和外省人
    有一次被我問煩了,她就答「爸爸給媽媽打針就有你了」, 嗯……現在想想這樣的回答充滿了禪機, 倒是挺有道理的 。我的家庭還算美滿,生活一切還都過得去,就跟許多臺灣20世紀70年代組成的家庭一樣。父母都是中南部來的人, 落在臺北定居, 父母間對話以及跟朋友們對話幾乎都是講閩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