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幾年,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蹦出一件殺妻案。
杭州53歲的來女士,被丈夫分屍後丟進化糞池;上海姑娘楊儷萍被丈夫掐死後,藏匿在家中的冰櫃裡;港大教授張祺忠,將妻子殺害後,藏在辦公室的一個行李箱中……
很多人看完高呼「不婚不育保平安」、「再也不相信愛情了」、「再也不相信婚姻了」。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類故事看多了,我們會不由自主地,對自己的感情作出消極詮釋,影響我們對伴侶的信任感。
生活已經夠苦了,我還是建議大家,多看一些甜蜜,能溫暖我們的故事。
美國作家尼古拉斯斯帕克思寫的《戀戀筆記本》,就講述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男女主角活到老、愛到老,羨煞旁人。
愛過,才不枉活過
1940年6月6日,是個旖旎多情的日子。諾亞,遇見了他的一生摯愛,艾莉。
這天傍晚,小鎮舉行嘉年華晚會,新鮮刺激的娛樂項目,吸引著男孩女孩們走出家門。諾亞和朋友,在街上百無聊賴地閒逛。
一轉身,諾亞看到了玩碰碰車的艾莉。她纖瘦白皙的身體,包裹在紅裙中;齊肩的波浪捲髮,在夏日清風中輕輕搖曳;整個人笑得花枝亂顫,更確切地說是前仰後合。
小鎮青年們,都被這個像罌粟一樣性感惹眼,又像小鹿一樣嬌俏可愛的女孩吸引了,諾亞也不例外。
一眼鍾情也好,見色起意也罷,諾亞瘋狂地迷戀上了艾莉。他不想錯過這個女孩,於是勇敢地走向艾莉,直勾勾地盯著她問:你願意和我跳舞嗎?
艾莉被諾亞熾熱的目光,盯得有些不自在,她拒絕了:NO!
這時候,有個富家子弟約艾莉坐摩天輪。艾莉聽到「摩天輪」三個字,眼睛都亮了,她挽著男子的手臂離開了。
諾亞意味深長地盯著摩天輪上的艾莉,笑得像個壞小子。突然,令所有人驚呆的一幕發生了,諾亞跳上了摩天輪,擠在艾莉和富家子弟之間。
他深情又直接地對艾莉說:我叫諾亞卡宏,我想跟你約會。
艾莉被嚇壞了,她衝諾亞大喊:我根本不認識你,你這個瘋子。
艾莉的怒氣,沒有擊退諾亞,反而讓他越挫越勇。
諾亞做出了更瘋狂的舉動,他單手抓著摩天輪,整個人懸在半空中,隨時都可能掉到地上。他逼問艾莉:你到底願不願意跟我約會,如果你說不願意,我就鬆開手。
艾莉驚得雙手捂住嘴巴,她怕諾亞做出更瘋狂的舉動,便答應了。
就這樣,諾亞和艾莉的故事開始了。
第一次約會,是在電影院。
諾亞無心觀影,一顆心全在艾莉身上,他時不時就瞅瞅艾莉,和艾莉的目光對上了,就衝她深情一笑。
或許是諾亞的笑太蠱惑人心,也或許是那晚的氣氛太好,艾莉竟對諾亞產生了別樣的情緒。
電影散場後,兩個人捨不得分開,壓起了馬路。
夜晚的長街,空無一人,兩個人走著走著,竟孩子氣地躺到柏油馬路上,聊起了心事。曖昧的氣息,在兩個人之間流轉,羞紅了少男少女的臉,也羞得月牙躲進雲層裡。
此情此景,讓我想起了顧城的那首詩: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
這晚的種種,拉近了兩人的距離,他們瘋狂地愛上了彼此,一有時間,就膩在一起。
艾莉是個鬼馬精靈,最喜歡把冰淇淋,弄到諾亞臉上。然後,旁若無人地親吻他,直到把所有冰淇淋,吻得一乾二淨。
而諾亞會「以牙還牙」,把自己臉上的冰淇淋蹭到艾莉臉上,也一口一口吻乾淨。
愛情,怎麼可以甜到這種程度,我慕了。
作家張小嫻說:愛情不是陽光、空氣和水,它就像夜空上絢爛的煙花,煙花不是必需品,每個人卻都想看一回煙花。
是啊,愛情不是生活的剛需,沒有它,我們也不會餓著、渴著、凍著、熱著,依然可以歲月靜好地度過餘生。
但愛情缺席的生活,總覺得少了一些繾綣的滋味,寡淡的像沒放鹽的麵湯,暮年時連回憶都是蒼白的。
現在,如果你18歲,沉迷學習之餘,也要給愛情騰一塊地方,和白衣少年好好戀一場;
現在,如果你28歲,別讓生活局限在升職加薪上,多結識異性,讓愛情有機會靠近你;
現在,如果你38歲,別讓孩子霸佔全部的生活,花點心思在伴侶身上,讓愛情重新滾燙起來。
只有愛過,才不枉活過。這一生,你一定要好好愛一次呀。
有緣人,兜兜轉轉終會再相遇
艾莉的父母得知兩個人戀愛的事,極力反對,原因俗氣又老套:門不當戶不對。
艾莉家境殷實,是個富家小姐,因為避暑才和父母來到小鎮。而諾亞是個兩袖清風的窮小子,在木材廠當工人,每小時掙4毛錢,還沒有艾莉家的司機多。
兩個人的家世背景,有著雲泥之別。
艾莉的父母,不想女兒的青春浪費在窮小子身上,便使計讓諾亞知難而退。
他們邀請諾亞參加家宴,席間,親友們一個勁兒地問諾亞,每個月掙多少錢,是做什麼工作的,場面一度很尷尬。
艾莉的母親更是瘋狂補刀,她告訴諾亞,艾莉即將赴紐約求學,而紐約是他用雙腳到不了的地方。
諾亞失落地望向艾莉,像是在說,為什麼沒有告訴我。艾莉有些心虛,把頭扭向母親,質問母親,為什麼要告訴諾亞。兩個人後來大吵一架,賭氣說了分手。
那時的他們,還是愛情裡的差等生,誰也不肯先低頭說「對不起」,他們以為來日方長,還有一生的時間去解釋,不必急於一時。可他們不知道,命運這個狡黠的傢伙,最愛剝奪人們說「對不起」的機會。
吵架的第二天,艾莉的父母強逼艾莉離開小鎮,提前結束避暑之行。
艾莉離開後,諾亞每天都會給她寫一封信,將濃到化不開的相思,傾訴到文字裡。
但因為艾莉母親從中作梗,艾莉一封信也沒收到,她以為諾亞真的忘了她。
而諾亞一直在等艾莉回信,他等了整整一年,也沒等到,那顆滾燙的心,漸漸涼了下來。
兩個彼此相愛的年輕人,就這樣分開了。
有人說:正緣兜兜轉轉還會回來,有緣分的人最終會重逢。
諾亞和艾莉,真的兜兜轉轉又遇到了彼此。只是,時過境遷,兩個人都有了枕邊人。
艾莉有了門當戶對的未婚夫,男人帥氣多金又體貼,對艾莉愛之入骨。諾亞也有了情人,那是一個死了丈夫的女人,把諾亞當成命運饋贈的禮物,深愛著諾亞。
理智告訴諾亞和艾莉,他們不能在一起,他們應該珍惜眼前人,他們應該放下過往,奔赴不同的人生。可情感卻像森林中失控的大火,越燒越猛,越燒越烈,根本由不得他們自己。
他們又瘋狂相愛了,情到濃時還發生了關係。
他們這一次相愛,不高尚,甚至不道德,在未處理好和現任的關係時,就津津有味地吃起了回頭草。
但看電影的時候,我卻狠不起心罵他們,因為他們的愛太流光溢彩,讓人只想成全,不想拆散。
生活中,那些再相遇的人,即便被命運垂憐,有了在一起的機會,很可能也只把悸動藏在心底,向生活妥協、向責任妥協,心已動,但行不動。
這種珍惜眼前人的做法,真的更高尚嗎?我不這麼覺得!
如果我的伴侶,肉身與我相伴,心裡另有他人,就像《奇葩說》辯手艾力說的:枕邊人已不是心上人,心上人已是夢中人。
那我寧願他趁早把我踹了,我趁早把他垃圾分類,然後他吃他的回頭草,我找我的小鮮肉,大家相忘江湖,各自安好。
畢竟,一輩子不長,何必把自己囚禁在一段心不甘、情不願的感情裡,委屈了自己,也耽誤了別人。委屈自己還是小事,耽誤別人可是罪過啊!
不過,有孩子就得另當別論,因為愛情再大,也大不過一個生命。
活到老、愛到老,人生之大幸
生活中,我見過一些吃回頭草的人,最初津津有味,慢慢味同嚼蠟。為什麼會這樣?不是口味變了,而是人變了。
最初在一起時,他們有相同的磁場,有說不完的共同話題,愛得轟轟烈烈,愛得盪氣迴腸。可分開的那段日子,他們各自被生活打磨成不同的形狀。
皮囊看著依舊如故,可裡子早已不復當初,於是心生幻滅,滿腔怨懟:你怎麼變了?你以前不這樣的啊?
而分開後,他們各自的感情生活,也會成為一根綿長的刺,深深刺向彼此的心頭。
平時不痛不癢,一旦生活出現信任危機,就會隱隱作痛,忍不住猜疑:其實,他也沒有那麼愛我,和我分開之後,還不是有了別人。
其實,說到底,那些回頭草吃得不快樂的人,有重修舊好的魄力,卻沒有重新開始的睿智和放下過去的瀟灑。
他們是帶著彌補過去的遺憾,重新牽起彼此的手,而不是深刻了解過,發現依然深愛,才選擇相伴終生。
《戀戀筆記本》中的男女主角,回頭草雖然吃得不道德,卻一直有滋有味。他們很快善後了和他人的關係,以自由身慎重審視兩個人的關係。
最終,他們發現彼此心頭的愛,不曾消減半分,於是決定放下過往,不計較過去,不爭論對錯,重新在一起。
後來的日子,他們真的很幸福,有了兒女,一直相伴到老。但他們沒能像《最浪漫的事》裡唱的那樣:一路上收藏點點滴滴的歡笑,留到以後坐著搖椅慢慢聊。
因為晚年的艾莉,得了阿爾茲海默症,她忘記了過去的一切,嚴重到必須住進休養院。諾亞為了喚醒艾莉的記憶,天天往休養院跑,他每天捧著泛黃的筆記本,讀兩個人之間的故事。
艾莉像聽別人的故事一樣,時不時品頭論足,時不時一臉羨慕,時不時義憤填膺。
有時,她會難得清醒一下,意識到這是她和諾亞的故事,然後眼眶蓄滿淚水,瘋狂親吻諾亞。但清醒的時間,往往不超過五分鐘。
醫生對諾亞說,不要再做無用功了,艾莉的情況會一天比一天糟,直到忘記一切。
諾亞的兒女也希望諾亞放棄,因為諾亞的心臟病越來越嚴重了,需要靜養。
但諾亞,就是守著艾莉不離開。
有一次,諾亞心臟病復發,從鬼門關走了一遭後,逃出醫院後,他趁夜晚溜進了休養院。艾莉躺在病床上,她認出了諾亞,緊緊握住諾亞的手。
艾莉問諾亞:你相信,愛會創造奇蹟嗎?
諾亞回道:我相信,那讓我遇到了你。
艾莉又問:我們的愛,能讓我們一起去死嗎?
諾亞回道:我們的愛,能讓我們達成心願。
諾亞說完,和衣躺到艾莉身邊,他們一起閉上了雙眼,再也沒有醒來。
看到這裡,我淚如雨下。這世間,原來真有人活到老、愛到老。
最近這幾年,我的眼窩變得特別淺,聽到老年人的愛情故事,就有噴淚的衝動。
在大街上,看到手牽手的耄耋伴侶,我會特別羨慕,一直盯著他們看。要是擱以前,我會覺得老不正經,可現在我覺得那是何其有幸,才能一生深愛。
生活是一口大鍋,最會偷梁換柱。明明丟進去的是愛情,可熬著煮著,就成了親情。
擁抱不再悸動,牽手覺得矯情,雖然還躺在一張床上,但卻睡在兩個被窩。
可生活中,卻也有些伴侶,能逃脫生活的惡意,活到老、愛到老,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
婚齡只有1年零兩個月的我,還不知道答案,希望將來我能自己悟出答案。
生活實苦,有愛卻甜,願有人一世愛你,待你如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