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會遇到不得不隔著玻璃拍攝的場合:旅途中,在車內向外拍風景;博物館,隔著櫥窗拍展品;水族館,隔著玻璃拍魚...
隔著玻璃拍攝會帶來諸多問題,而玻璃反光是其中最嚴重的一個。你的照片上會出現許多虛影,嚴重地幹擾了視線,影響畫面內容的表達。
在這些需要隔著玻璃拍攝的場合,如何儘量減少乃至徹底消除玻璃反光,成了我們必須解決的問題。
今天要為您講述的就是4個減少、消除玻璃反光的方法,讓您能夠從容輕鬆應對玻璃反光問題。
越靠近玻璃,能進入鏡頭的反光也就越少。儘量貼近玻璃進行拍攝,能有效減少身後景物反光進入畫面的機率。
有人提出異議,「鏡頭靠那麼近,磨花了怎麼辦?」想辦法不要讓鏡頭直接碰到玻璃不就行了嗎!
比如說,在鏡頭邊緣貼一塊具有一定厚度的小物件,如硬幣、橡皮泥等,實現對玻璃表面和鏡頭表面的隔離。
如上圖,在博物館拍攝展櫃內物品,緊貼玻璃,配合大光圈,基本上能完全消除玻璃反光,極大弱化玻璃的存在感。
玻璃的反光光源來自拍攝者背後,想辦法減弱環境光線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首先是最首要的一點,關掉閃光燈,關掉閃光燈,關掉閃光燈。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不關閃光燈就會拍出這樣的效果:
閃光燈如同太陽一般耀眼奪目
關掉閃光燈只是開始,你還需要想辦法降低環境亮度。尤其是不能讓身邊的環境光比玻璃對側的環境光強。
如果不注意這一點,例如隔著玻璃拍夕陽下的景色,室內卻很亮,你的照片就會變成這樣。
如果能控制身邊的光照環境,那就再好不過。關上燈,拉上窗簾吧。
如果你沒辦法控制身邊的光照條件,可以用遮擋法:讓鏡頭貼近玻璃,取好景,然後用深色的布蓋上去,利用快門線拍攝。
這樣的動作一點都不優雅,但卻很有效。
偏振鏡的最大用途之一,就是消除反光。進入數碼時代後,我們使用的偏振鏡基本都是環形偏振鏡(CPL).
CPL 一般由兩個可旋轉的環圈組成,帶鋸齒的下圈起固定作用,用於將偏振鏡鏡體固定在鏡頭上;旋轉上圈則可以改變光線角度。
使用時先擰緊下圈,固定鏡體,再不斷旋轉上圈,對著取景器觀察,尋找最好的消光方位就行了。
那麼,是不是用了偏振鏡,就可以完全消除玻璃反光了呢?我們來看看效果。
先隨便對著玻璃拍一張。可以看到玻璃上出現了明顯的反光,映出了清晰的大樓圖像。
旋轉偏振鏡,反光逐漸減弱。選擇反光最弱的角度,再拍一張。
可以看到反光已經消除大半,玻璃後的景物也十分清晰,但仍能看見部分大樓的殘影。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偏振鏡能大幅減弱玻璃反光,卻不能將其完全消除。需要配合其他減弱反光的手段,方能取得最佳效果。
前期忘了消除反光?你可以通過後期手段進行一定程度上的補救。我將以手頭的 Photoshop CS 6 為例,為您介紹處理照片上玻璃反光的方法。
就拿文章開頭,序言中曾出現過的這張照片作為例子吧。
用 PS 打開圖片後,首先複製一下圖層作為備份——這是所有後期技術中必備的第一步驟,留下備份,給你備好一份後悔藥吃。
第二步,選擇上方菜單欄的「圖像」——「調整」——「亮度/對比度」。
手動調高對比度,讓玻璃反光部分變得更為明顯。最後一部記得再重新調回來。
消除反光是一項比較費時間的細活,我們以左上角暗背景反光最明顯處作為例子,畫面的其他部分用同樣的方法處理即可。
我們要消除的玻璃反光,實質上就是下圖中的白色高光部分。
在左側工具欄如圖所示的位置,選擇「仿製圖章工具」。
這個工具的作用是,將取樣點的圖像複製,覆蓋到其他區域上。
按下鍵盤上的 Alt 鍵,選擇反光區域邊緣附近,一個非反光底色區域作為取樣點。
紅圈處為取樣點
取樣之後,對高光部分進行塗抹——按著左鍵,在你想要變色的區域上抹過去就可以,效果如下圖所示。
可以看到,左上角的高光反光部分,已經有部分消失,變成了底色。
每塗抹一小塊區域後,就要重新按 alt 進行取樣,您可以理解成給畫筆加墨水。必須在待塗抹區域邊緣附近的底色區進行取樣。
多次重複這一過程,畫面很快變成這樣。
可以看到,被塗抹的反光高光部分已經消失,但邊緣仍有明顯的塗抹痕跡,看著不太自然。
這就要用到下一個工具了。在左側工具欄如圖所示的位置,打開「修補工具」。
修補工具的用法是,框選中你覺得不自然的色塊邊緣,按下左鍵,將選中區域向旁邊的「正常」部分拖拽,拖到指定位置後鬆開左鍵。
這一工具的效果,可實現被框選部分與指定「正常」部分之間的顏色正常過渡,弱化不自然的邊緣。一次性不要框選過大面積,以保證匹配計算的精度。
多次在畫面不自然的區域重複這一操作,直到沒有明顯不自然的邊緣為止。
經過長時間的塗抹、修補,最終得到的效果如下圖所示:
可以看到,反光最明顯的暗背景高光已經消失,畫面整體的玻璃反光大為減弱,但仔細看仍能看出明顯的塗抹、修改痕跡。
這種後期方法極度費時費力,效果也不盡如人意,只能算是「死馬當活馬醫」的無奈之舉。所以,消滅玻璃反光還是儘量從前期做起吧。
以上就是本期要為您介紹的全部內容,感謝您的收看,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