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關於「親情」的電影,但不止於親情,它更是一個「如何成為親人」的故事。
她——一個72歲的老人,她叫卞末順。
她——一個7歲的孤兒,她叫羅恭珠。
生命中的某一天,她們相遇了。從此,兩個原本陌生人的命運被緊緊聯繫在一起。她們從彼此生疏,到互相依靠,再到難分難捨,最後成為了「天衣無縫」的她和她。
末順是一個獨居的老太太,她的女兒孝善很早便離家出走,杳無音訊。末順早已習慣了獨居生活,靠擺攤賣手絹為生。
一天,末順正在擺攤,卻有人領來了一個小女孩,小女孩身上還背著一個嬰兒。人家告訴她,這兩個孩子是孝善的女兒。末順一頭霧水,但至少她隱隱有了希望,以為可以知道女兒的下落了。
然而她等來的卻是小女孩懷中的骨灰盒。
一下子什麼都明白了,她的女兒已經去世,站在她眼前的是外孫女恭珠和襁褓中的珍珠。事隔多年,失去女兒的痛苦也顯得不那麼激烈了。現在末順唯一的親人只有這兩個孩子了。她收留了恭珠和珍珠。
從此,末順的生活變了。如果說孤獨讓人變得乖僻,那麼恭珠的到來給末順打開了一扇窗,讓她變得開朗起來。
末順的擺攤生意並不好,常常一整天沒什麼生意,但是恭珠會把學校的紅薯拿來給外婆吃;買不起尿布,就和外婆合夥去超市裡偷贈品;買不起珍珠的奶粉,就去拿免費試吃裝;不捨得買便當,就買過期打折的紫菜卷;沒有零食,就吃食堂的免費糖包……
誰說貧賤家庭百事哀?
末順和恭珠總是共同策劃各種省錢方法,在小聰明得逞時開懷大笑,彼此依靠的生活變得有滋有味。
恭珠不是那種嬌滴滴的小女孩。她早早地懂事了,也長出了堅硬的保護殼。
在學校,她遇到了看她不順眼的女同學,被語言挑釁,惡意中傷。但是恭珠毫不畏懼,她用「硬氣」的腦門教訓了對方,一臉鄙夷地將霸凌她的女同學撞倒在地。
另一方面,她也得到了同桌小胖的喜歡,和他成為了好朋友。
恭珠有自己的夢想,她想要成為攝影師。但她也有自己的自卑,她買不起相機,甚至買不起學校的運動服。
在別人去上體育課時,沒有運動服的恭珠只能在教室自修,她無意間看到了同學的錢包,想起了外婆的老花眼,如果能給外婆買一副老花眼鏡就好了。
發現錢包不見了,家長叫來老師訓斥恭珠,外婆也趕來為恭珠辯護,兩人幾乎廝打起來。最後還是小胖子偷偷將錢包找出來還給老師,解除了恭珠的嫌疑。
小胖猜到了恭珠的難處,於是想出各種辦法幫助恭珠。他甚至還騙來了討厭恭珠的女孩的相機,讓她隨時能拍照,記錄真實的生活。但是小胖對恭珠說:你說過照片是不會騙人的,所以從今以後,你一定不能撒謊哦。
恭珠說:那就不知道了。
小胖問:為什麼不知道?
恭珠說:你不是說不能撒謊嗎?所以我才這麼說的。
說完,他們都笑了。
也許正是小胖的友誼挽救了恭珠。貧窮不是犯錯的理由,也不是自卑的藉口。恭珠經歷了這件事後,變得更積極,更樂觀了。
另一方面,恭珠和外婆的感情越來越好,放學回家,她會給外婆按摩,讓外婆舒舒服服,兩個人總是有說有笑,充滿歡樂。
有一次,恭珠提議和外婆玩一個遊戲,對彼此說出一個對方不知道的秘密。在遊戲玩到高興時,恭珠無意中說出:其實我的媽媽並不是我真的媽媽。
這意味著,末順並不是自己的親外婆。
恭珠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突然緊張起來。可是末順卻釋然地說:我早就知道了。從恭珠的某些應激反應和身上的傷疤,她早就猜到,恭珠在女兒那裡受到了虐待。孝善只是恭珠的後媽。
其實末順對恭珠是存有愧疚的,她借著遊戲規則說:你遊戲輸了,我就不罰你了,那你能不能也原諒一下我的女兒呢?
我的女兒孝善犯了錯,請你原諒她吧,拜託你了。
原來,末順一直在用自己的愛為女兒贖罪。而恭珠也一直在用愛來回報這個「騙來」的外婆。
她和她彼此「欺騙」地愛來愛去,可誰能說這份愛是假的呢?
可是故事並沒有止於美好,很快,不幸接二連三地降臨到這個組裝的家庭裡。
先是妹妹珍珠被發現患有一種罕見的血液病,不能流血,否則很難止住,然後是外婆末順發現自己得了老年痴呆症,會突然忘記一切。
醫院裡有一位科長願意收養珍珠,讓她去美國治病。可是這意味著恭珠要和妹妹分離了,她痛苦不已。更令她痛苦的是,外婆竟然對自己惡言相向,拳打腳踢,要將她趕出家門。
其實她知道,外婆故意這麼做,因為她不想連累自己。所以,當外婆罵她、打她,叫她滾蛋的時候,她會更大聲地頂回去:我就是不走,好啊,你試試看,我不會離開你的!
但是末順知道,她不能再拖累恭珠了,她逐漸喪失了理智,把給恭珠準備的飯菜吃光,和鄰居打牌時突然大發雷霆……在多次失憶失控的發作之後,末順不小心燙傷了珍珠。在醫院,她痛苦地喃喃自語:哪怕沒法看著你走進禮堂,至少學會走路之前,也想陪在你身邊,可這該死的世界,又不成全我。
末順找到了鄰居,拜託她將兩個孩子的名字紋在自己手上,然後去了護理院。
與此同時,科長一家也敞開大門歡迎恭珠加入。
雖然生活條件變得優越了,可是恭珠卻無論如何都惦記著外婆,她偷偷溜出了領養家庭。
在護理院,她見到了外婆,可是外婆卻認不出她來,反而問她:你是哪家的孩子啊,是不是走丟了?恭珠哭著說:也許是我把外婆弄丟了!
末順又問她:你叫什麼名字?
當恭珠說出自己的名字時,外婆說:恭珠,這是絕對不會忘記的名字呀!
那一刻,眼淚奪眶而出。
也許我將不記得你的模樣,可是我卻記得你的名字,不是因為我把它紋在了手上,而是它早已刻在了心上。
恭珠將外婆接回了家,悉心照顧。在外婆精神好的時候,她總是和外婆有說不完的話。在給外婆洗頭的時候,末順說出了真心話:其實恭珠的到來讓她非常快樂,儘管她總是說一個人生活慣了,照顧兩個孩子真要命。
可是內心深處,她非常開心,在獨自生活那麼久之後,終於有人來陪她了。
所謂的親情,最珍貴的不就是一種陪伴嗎?
不久後,末順在恭珠的陪伴下安然去了另一個世界。臨死之前,末順仍然記得她們一起唱過的歌,那是她永遠不會忘記的。
時光飛逝,轉眼恭珠已經長大了,她成為了一名出色的攝影師。當年的小胖依然在,有過爭吵的女同學也成了她的好朋友,在一次攝影展上,他們都前來捧場。而在眾人散去之後,恭珠獨自徘徊在作品前,回想她人生的一幕幕,這時,有人叫出了她的名字——那是一個眉目清秀的女孩,手中拿著當年外婆送她們最後的禮物——一條圍巾,那條圍巾和恭珠脖子上戴著的一模一樣。那是珍珠,她多年未見的妹妹。
於是記憶像潮水般淹沒了恭珠,她想起她最初,最溫馨的一張照片,便是和外婆、妹妹一同躺在榻榻米上,舉起相機按下的一張自拍。
從那時起,她始終沒有忘記,「外婆」末順曾經給了她一個溫暖的家。她也沒有忘記,外婆並不是真的外婆,但她比親人更親,比世上任何人都更愛自己。
這份愛超越了時空,穿透了人和人的隔閡,永遠感動著,激勵著自己。
親人也許是假的,但愛和親情是真的;親人也許會離開,但愛會留下來。
這就是她和她,末順和恭珠——天衣無縫的她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