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記憶】食餅筒

2021-02-17 莫老闆的味道


一個鐵鍋或者鐵盤,手抓一團麵糊,三兩下,不到一分鐘就糊出一張柔軟透明大小一致的餅皮來,包裹噴香餡料,捲成圓筒狀,一頭折進去一小段防露餡,雙手握緊往嘴裡送一大口,香軟滋味,那叫一個妙!

台州人對這畫面必然不會陌生,今天莫老闆向大家介紹的是一款台州有名的小吃,餅皮用麥粉做成,因包裹餡料呈圓筒狀,稱為食餅筒。這款小吃有意思,在台州各地做法類似、叫法不同,裡邊包裹的餡料也是各有名堂。而能糊出薄如紙,軟如帛的餅皮僅僅是這道小吃的第一步工序。

Boss Mo 的調調還可以吧!

食餅筒的叫法可謂五花八門,光溫嶺,就有拭餅、食餅、席餅等;臨海更多的稱之為「麥油脂」;椒江、路橋、仙居都叫「食餅筒」,三門叫「麥焦」;玉環叫「錫餅」,因所攤餅皮薄如錫箔而得名。而在天台則被稱之「餃餅筒」。

台州各個地方包裹的餡料不同,涵蓋了山海特色,靠近北部山區會包豬肉、豆腐、粉絲、豆面、蘿蔔、豬肝、豆芽、芹菜、蒿菜、菜頭絲、雞蛋絲、芋艿、海帶等,菜品越多,食餅筒越豪華;而靠海的縣(市、區)以包裹海鮮為特色,如溫嶺、玉環,鮮味十足。在仙居則流傳著食餅筒包得越大,表示萬事越圓滿,卷得越長,表示好日子越長久的說法。所以吃的時候不能把食餅筒切斷來吃。而在天台,做「餃餅筒」講究點,稱為「五虎擒羊」。不知道啥是「五虎擒羊」?且聽莫老闆給您說道說道「『五虎擒羊』就是以肉片、豬肝、蛋皮、魚肉、豆腐片等,分別與金針、木耳、粉絲、筍絲、菜梗等依照一定順序放在糊拉拖皮上卷制而成。相傳濟公在國清寺為僧,見每餐剩下很多菜餚,就把這些採餚裹在糊拉汰裡供下一餐食用,受到僧眾歡迎,而被提拔為衣缽僧。這便是餃餅筒的來歷。此後每逢歲時佳節,鄉民往往把「餃餅筒」當作祭品。尤其在清明節、七月半、大年夜的時候,更是不可或缺。」

把粉糊重新攪了攪,手放清水裡沾一下,拉出一個劑子,靈活地拿在手中上下來回提拉,放入鏊盤。手放平,輕壓在粉糊上,順時針攤成圓形。不一會兒,粉糊從透明的顏色變成白色,邊角開始翹起,用手輕輕一揭,一張薄如紙、圓如鏡、透光亮的餃餅皮散著香味出鍋了。

有人喜歡在鏊盤上抹一點油,將包好的食餅筒兩頭一拎,煎著吃。豐富的餡料透過薄韌的餅皮,與鏊盤的熱度不斷發生碰撞,飄出特有的薄脆酥香,咬一口,回味無窮。

郭記食餅筒

椒江經濟開發區康平路165號

郭記食餅筒在康平路165號,是椒江為數不多的主賣食餅筒的店,小店不是很大,但人卻很多,從早上開始老闆娘便忙的不可開交。莫老闆中午去剛遇人流高峰,排了很久的隊終於可以點單,食餅筒普通的6元一筒,另外還可以加雞蛋、五花肉、香腸、大腸,搭配的湯有骨頭湯、雞湯、豆麵湯、豆腐湯,雞湯。老闆娘包食餅筒手法嫻熟,只是幾分鐘的時間,食餅筒已經包好上桌,手握食餅筒,不大不小剛剛好,迫不及待往嘴裡送一口,各種食物的香味滿溢口中,品出了一個舌尖上的中國。

方娥麥油脂

臨海市區藍天路165號

臨海人稱之麥油脂,在臨海,很多人喜歡煎起來吃,莫老闆趁著工作的空閒,來到臨海搜羅美食。俗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這小巷裡的食餅筒也是香飄萬裡,引得我找到了這同樣以賣食餅筒為主的美食小店。方娥家的食餅筒勝就勝在料足。臨海是休閒美食的城市,這裡的人們沒有大城市的忙碌和急功近利,樸實的老闆娘一心想著把最好的美食帶給大家。鄰裡鄰外的生活氣息更加的濃重。不過莫老闆作為一個吃貨,味道還是很關鍵的評判條件,這家的餡料是很美味的但油量也很足,適合重口味的朋友們來組團品嘗!

張記麥油脂

臨海天寧路紫陽古街路口附近


臨海這地方吃的果然是多,本想去紫陽古街感受古街韻味的,沒想到又讓莫老闆發現了一家隱藏的食餅筒的小店。小店開在老街附近,光顧的人也是相當的多,在這裡,你可以嘗到煎來吃的食餅筒,煎食餅筒絕對不是一項簡單的活,首先火不可太旺,同時要勤翻,免得一面焦了,另一面仍冷冰冰的。等到兩面都已焦黃,內餡冒出熱氣,就可以吃了。咬上一口煎好的麥油脂,脆脆的,又香又鮮又上口。莫老闆不禁要給上36個贊!

穿梭於各個大街小巷尋訪美食,但莫老闆卻驚奇的發現,食餅筒的店是特別的少,雖然食餅筒的製作工序相當繁瑣,除了餅皮的製作,還要七八道菜的烹煮,但是勤勞的台州人民卻更接受家裡自己親手製作的食餅筒,這也不難看出食餅筒在台州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如果你是個吃貨 可以更莫老闆結伴同行

請掃碼關注

Copyright © 2013 - 2015 BOSS MO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相關焦點

  • 【我給父親做道菜】顏瑤卿委員:卷在食餅筒裡的父愛
    我的老家在台州。食餅筒是台州的一種特色小吃,又叫麥餅筒,不認識它的人也許會誤以為是超大號的春卷。我從小愛吃食餅筒,但食餅筒的製作過程很麻煩,需要準備很多材料。上世紀80年代,我們家生活尚不富裕,但只要是我愛吃的東西,父親再辛苦也會滿足我。所以,即使現在離家多年,食餅筒在我心裡,是鄉愁,更是父愛。
  • 舌尖上的台州年味
    美食向來是我們過年的重頭戲,那些流淌在舌尖上的年味,不僅蘊含著對於新年的期待和祝福,更有一份歡樂和團圓沉浸在心底。「七山一水兩分田」,多樣的地理環境造就了台州多元的食文化,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那裡的年味如何撩動人心。1、食餅筒要說台州家喻戶曉的年味,非食餅筒莫屬。
  • 我在台州剛剛好,何必羨慕北上廣?
    縱覽台州大事小事新鮮事及社會熱點新聞文章近期熱播電視劇《北上廣不相信眼淚》,有多少台州人看過了?賞劇之後,各種觀後感紛至沓來,總結下來莫過於以下幾種:北上廣不相信眼淚,江浙滬不相信郵費,京津滬不相信好肺,黑吉遼不相信喝醉,港澳臺不相信物價很貴,青島不相信蝦貴,那麼,台州呢?在台州挺好的,你說呢?在北上廣是這樣的▼
  • 台州的早餐這麼豐富!我該怎麼選?
    小編每天晚上睡覺前,一想到睡醒之後可以吃到糯米飯糰子和豆面碎,就覺得人生實在太美好啦,下面跟小編一起來看看我們台州都有哪些早餐,你最愛吃的是什麼?糯米飯是蒸的,上面放點五香乾、蔥油,再配碗油條湯,又是絕配!
  • 一言不合就上菜,無法忽略的台州美食
    ,為台州小朋友和家長們送歡樂,送安全,歡樂暑期安全隨行!嵌糕,也可以叫夾糕(方言gie gao), 台州人做食物奇用心,用料十足,絕對不怕吃不飽,配上一碗豆腐湯,可以說是咱們台州人從小到大的味蕾記憶。台州炒米麵。這個炒米麵實在是台州美食的重要角色,因為在食餅筒,嵌糕中均有他的身影,有時候早餐什麼的單獨來上一盤味道也很不錯,而且特別的香!
  • 百餘名臺胞臺屬聚浙江台州:根連心連 兩岸相連
    範宇斌 攝   中新網台州12月1日電(記者 範宇斌)「兩岸一家親,大陳人更是根脈相連、相親相愛。」12月1日,2020兩岸大陳鄉情文化節期間,踏上母親的故鄉浙江台州大陳島,大陳籍臺胞邵介鈺如是感慨。大陳島風情——曬蝦幹 範宇斌 攝  連日來,來自浙江杭州、溫州、義烏及江蘇崑山等地的百餘名臺胞臺屬走進國家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大陳島,參與為期4天的2020兩岸大陳鄉情文化節。  歷史上,大陳島與臺灣淵源深厚。
  • 1碗手打面,10家老店,20年手藝,是台州人的獨家記憶!
    這是台州深夜食堂的第248篇分享,截至2017年8月22,請邀請你的朋友與您一起訂閱公共微信號
  • 中國特色食品浙江-台州
    台州旅遊以「佛、山、海、城、洞」五景為特色,包括天台山、張裕洞天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臨海。1、三門潛水魚Skipper,也叫mudspipper,是台州市民的三大特色菜和常見食品。7、椒江雞蛋派椒江蛋餅是椒江的特色小吃,承載著不少海門老人的記憶。8、台州蛋糕容器薄煎餅管起源於黃巖,當地記載為紀念戚繼光。又稱麥餅筒。將麥粉放入糊鍋中,烤成大圓餅,放入肉片,綠豆芽,蛋皮、竹筍、豆腐乾、米粉等餡料,捲成筒狀食用。
  • 台州這些餐飲企業有條件恢復堂食
    之前因疫情防控需要台州各地恢復經營的餐飲商家僅提供外送服務大家只能選擇外賣現在台州各地逐漸放寬堂食有需要的可以到店用餐啦!來看看都有哪些店椒 江為進一步解決群眾實際生活需求,自即日起,有條件恢復部分餐飲單位堂食經營。
  • 台州人卻說...
    今天,我們就去台州通過後臺徵集,我們選取了以下10個推薦吃什麼,上哪吃看看有打動你的那一道嗎?★「杭州吃貨老鄉季」感謝紅旗出版社《食美浙江》傾情助力食餅筒薄皮包餡,呈圓筒狀肉片、蛋皮、蝦幹、綠豆芽、豆面、蒿菜、雞蛋絲不管什麼節日,一定會做已經成了「過節必吃」推薦人:胡薰尹
  • 暢遊鮮甜之旅 | 三門縣舉行台州職工療休養專場推介會
    暢遊鮮甜之旅 | 三門縣舉行台州職工療休養專場推介會 2020-06-11 02: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