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葉建明:政商才能兼備的賢達

2021-01-09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

1月中旬,葉建明收到了全國政協辦公廳的通知,告知他已成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委員」。欣喜之餘,他將通知書裱進鏡框,放在家中最顯眼的位置。葉建明立即開始了今年全國兩會前的履職準備。

作為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的一名「新兵」,葉建明將首次與2000多名全國政協委員一起參與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但實際上,他是一名「老政協」了。從香港回歸那年,即1997年算起,他已有21年從事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的經歷。從最基層做起,細數下來,他先後擔任了兩屆福建泉州市鯉城區政協委員、兩屆泉州市政協委員,一屆福建省政協委員,一屆福建省政協常委。多年來,他提交的諸多提案建議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獲得群眾的廣泛好評。

而如今,那鏡框裡的通知書,更是隨時提醒著他肩負的是沉甸甸的責任,提醒著他要繼續加強學習,會參政、善履職,發揮好港區全國政協委員的雙重積極作用。

艱難中鑄就的堅毅性格

人生是一場修煉,對於葉建明來說,更是一番千錘百鍊的洗禮。他出生在福建泉州一個普通家庭。窮孩子出身的他,是蜷在奶奶賣貨擔子裡長大的。每到夜晚,他就得到左鄰右舍詢問,「能否給我一個小位置,打地鋪也行,就讓我睡一覺。」這隔三差五換一家睡覺,是他少年時的常態。

在葉建明的記憶中:穿過化肥布袋染色做的衣服,踏過木板做的鞋;半夜在泥濘的地裡挖蚯蚓餵豬餵雞鴨,清晨還得蹬著老舊自行車到冰棍廠取貨售賣,卻因疲倦打盹,連人帶貨摔倒路邊,以至於如今身上、手上都有那時受傷留下的傷痕……但小小年紀的他卻明白一個道理,改變自身的命運不能靠別人,只能依靠自己的雙手。

為了生存,葉建明就像一個獵人尋找獵物一樣,找尋著發展機會。在他心裡,始終記住父親的樸實教誨:行正道,做正事。

機會來得很偶然。一次,葉建明來到一個工業手套配料廠,跟廠裡的熟人聊天。善於觀察的他發現,廠裡的生意十分火爆,供不應求。「為什麼我不能去辦一間這樣的工廠呢?」有了這個心思,他開始多方打聽如何買機器,如何買原材料,並在螺紋袖口的機器上看到「上海機械三廠」的字樣。

迴蕩著「嗚嗚嗚」的火車轟鳴聲,年僅19歲的葉建明開始往來福建和上海兩地,買來了機器,購到了原材料,手套廠就這樣開工了。

蹄疾步穩,行穩致遠。以踏實、誠信、高效率的做事風格,葉建明大批的手套訂單紛至沓來,幾年下來,工廠初具規模,有了100多臺機器,產品銷路也逐步打開,為他積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1985年,23歲的葉建明帶著200港幣,拿著赴港證件,踏上了香港這片陌生的土地。一段草根蛻變、破繭成蝶的傳奇人生正式上演。

人生無處不戲劇。放下行李的第二天,葉建明就找了一份工,在流水線上幫人包棉紗。地點就在九龍牛頭角建豐染廠大廈——也正是今天葉建明公司總部所在地萬泰利廣場。這裡是他香港經歷的起點,也是他事業輝煌的見證。

自古英雄多磨難。為了養活自己,他白天在工廠包棉紗,夜晚出外跑兼職。一次意外,他在瀰漫著蠟油的車間裡,因守著20多臺模具,不慎腳被燙傷,最終辭掉工作。

之後,他決定開始做墊肩生意。「人生創業初期的艱辛我都經歷過:到處求借生意本錢,別人不信任我;為了推銷墊肩,四處遭人白眼;合作企業跑路,50多萬貨款打水漂……」說起那段經歷,葉建明沒有埋怨,他相信,苦難是最殘酷的老師,也是最好的老師,是人生成長最堅固的基石。幾年下來,葉建明獲得了經驗,錘鍊了意志,對人生有了全新的感悟。

國家改革開放經濟起飛,葉建明在1986年成立嘉鴻公司,重新做熟悉的事情———手套生產。他和許多港商一樣,開始以香港接單、內地生產的模式走向世界。30年前,當葉建明的手套業務剛起步時,香港有200多家相關企業。經過市場大浪淘沙,如今,大的企業,有30年以上歷史的企業,僅剩20多家。而葉建明的企業不但躋身前3名,他還獲得了「手套大王」的讚譽。每月,公司更有百來個貨櫃的產品、數以百萬計的手套被銷往世界各地。

30年櫛風沐雨,30年辛苦拼搏。葉建明的努力,成功詮釋了獅子山下的拼搏精神。

愛國愛港的社團領袖

從基層起步的葉建明,雖然已是成功企業家,但始終保持著一顆平民心,一如既往地關愛基層,關注貧窮。

2016年11月13日———早在數日前,葉建明已訂好這天前往美國的飛機,將與美國貿易夥伴進行談判。不過,此刻,他卻站在香港立法會前,與他的團隊和香港泉州社團聯會的志願者一起參加香港「反港獨」「撐釋法」集會,支持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條做出的釋法決定。

於葉建明而言,這已不是第一次為了參與香港愛國愛港團體組織的重要活動而放棄自己的事情。他已連續兩屆擔任香港泉州社團聯會會長,社團工作是接觸鄉親、團結民眾的平臺,是愛國愛港的戰鬥力群體之一。而他作為社團領袖,更是深感責任重大。多年來,他出錢出力,將鄉親們凝聚一起,創造性地舉辦了各種活動。

在葉建明看來,增強鄉會凝聚力,將鄉會建成愛國愛港的堅強堡壘,是「一國兩制」順利實施的必要保障。因此,他一直在努力。在擔任會長期間,他發現,不少打工階層,包括地盤工、服務員、銷售員等閩籍老鄉因為各種原因,並沒有加入到社團這一群體中來。「關心鄉親一個都不能少!」於是,他通過各種渠道聯絡、關心他們,並承諾由他本人為每一名新增加的基層會員繳納會費。「這一切只為團結更多鄉親!」如今,香港泉州社團聯會會員單位已有14個,總人數達八千多人。

在擔任香港泉州社團聯會會長(原名香港泉州同鄉會)後,葉建明組建了一個義工團隊,積極參加香港的各項愛國愛港活動。無論是「反辱華、反港獨」、「反港獨」「撐釋法」集會,還是主動幫助與本社團有共同理念、共同社會政策認知的愛國愛港參選人助選,都有香港泉州社團聯會義工的身影,而葉建明,總是站在隊伍的最前面。

2017年9月,香港發生一連串令葉建明感到擔憂的事:有高校學生在校園貼出「港獨」標語,還有學生公開辱罵內地學生為「支那人」等。「那些天,我一直在思考,能否在香港舉辦一場公開的、開放的、可以讓普遍民眾都可以參與的公眾活動,提升正能量,幫助社會對『港獨』、對日本侵華歷史有一個明確的認識,並幫助社會增加對國家的認識。」葉建明說。

10月14日,由葉建明自己出資,香港泉州社團聯會主辦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八周年嘉年華活動在灣仔修頓球場舉行。活動吸引了3000多人參與,香港中聯辦領導、香港其他社團領袖和部分立法會及區議員都親臨現場。通過慶祝國慶活動,正面展現愛國愛港的情懷,展現閩籍香港同胞的精神面貌,以此影響社會和普通民眾。當天的活動既有大家喜聞樂見的歌舞節目,也有專程從泉州運來的地方特色小吃。而在各種遊戲活動中,最具特色的是知識問答,主要包括「祖國成就知多少」「日軍侵華罪行知多少」「我們為什麼要反『港獨』」等重要議題。問答以簡潔生動的語言表述,並匯集成宣傳小冊,向參加活動的嘉賓派發,令他們在生動活潑的活動中認識國家成就和「港獨」的危害。

青年是香港的希望,也是社團得以永續的基礎。葉建明和歷任泉州同鄉會會長都十分看重鄉會年輕一代的培養,會員優秀子女獎學金評選至今已經舉辦了十多個年頭。葉建明也注重加強閩籍青年的引導和關懷。在他的提議下,鄉會首次撥出青年活動專款,在財務方面支持青年委員會開展各項活動。包括本會青委和家鄉政府聯合舉辦青少年尋根夏令營,和其他鄉會的青年人舉辦遊艇派對等康樂活動,組織本會青年拜訪香港名商等。葉建明還主動參加青委們舉行的座談會,聆聽青年人意見,解答他們的問題,並鼓勵青年們長大後能為鄉會、為香港、為祖國獻出一份力。

葉建明還在其他社團擔任了不同職務,包括香港福建社團聯會副主席、香港樂群慈善基金會常務副主席、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會榮譽主席、香港福建同鄉會副會長、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副會長、香港泉州同鄉會會長、香港手套業商會有限公司名譽會長等等,以服務香港。雖然十分忙碌,但葉建明樂此不疲:「這也是我回饋香港、回饋社會的一種貢獻吧。」

從最基層走上來的全國政協委員

回憶21年前開始擔任政協委員履職經歷,葉建明自言當年「太年輕」,一切都需從頭開始學習。葉建明來自於基層,從社會最底層起步,了解基層百姓的喜怒哀樂和各種訴求。他善於交朋友,朋友提出的任何社會問題他都會在自己的腦子裡轉一轉,然後再跟各方朋友交流。正是因為深感基層奮鬥不易,對民眾的訴求與關注感同身受,他更珍惜「政協委員」這一身份,期待通過政協這個平臺,我們國家這種獨樹一幟的民主制度,交流地方發展中的成就與問題,以這樣的方式參政議政,盡到一名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公民的責任。

葉建明回憶說,剛開始的提案寫得最多的是關於招商引資、投資環境的問題與建議等,以及關注內地希望工程、貧困地區學童的問題。隨著參政議政範圍的擴大,他開始把視線投向更廣闊的區域,尤其在擔任福建省政協委員和政協常委這10年中,他調研多個領域,不斷提出接地氣的獨到的見解。

前幾年,內地實體經濟遭遇改革開放以來最為嚴峻的考驗。許多外貿公司出口遭遇印度、越南等國低成本的強勁衝擊。在沿海地區,不少港資臺資紛紛撤走,往成本更低的越南、印度、菲律賓等地投資。葉建明在美國大客戶的要求下,也到印度等地考察,發現當地確有一些優勢有助於實體經濟發展。「但是我不甘心!」苦孩子出身的葉建明說,「內地那麼大,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難道就找不到適合實體經濟發展的地區?我依然希望給內地同胞更多的工作機會,幫助他們脫貧致富。」

適逢國家正全力推進新農村建設、扶持大西北發展。機緣巧合,葉建明公司有名小夥子來自陝南安康平利縣,那裡是陝西省貧困山區。他向葉建明辭工,希望回鄉創業及照顧家庭。葉建明就此產生了投資大巴山區平利縣的計劃。

投資很順利。當地居民多是政府幫助從生存困難的大山深處遷移出來的。但居住的社區卻沒有工作,外出打工又造成大量留守兒童。葉建明建在社區的企業恰好幫助解決了這些困難。據當地介紹,前去調研的國務院秦巴山區城鎮化建設課題組認為,這種「社區工廠」是中國城鎮化推進過程中的一個創新模式,填補了城鎮化經濟的一個空白。2017年,社區工廠(平利縣嘉鴻手套製品有限公司)更被有關部門認定為國家級就業扶貧基地。

這期間,葉建明「七進七出」山區,詳細了解情況,積累了許多一手資料。他並沒有因為投資當地實現雙贏而沾沾自喜,他想得更遠。他希望更多有條件的企業前往西部山區、貧窮地區發展,帶動當地扶貧。根據調研的情況和自身投資體驗,他向福建省政協提出,《政府應協助港商將製造業向未發展地區轉移》,省政府有關部門給予積極正面的回應。

葉建明的不少提案都是來自於基層,來自於對身邊事務的敏感。其中,《加強香港社團工作以應對更複雜的政治局勢》等提案,就是在香港政治生態日趨複雜的情況下的思考。他也善於將香港經驗與內地分享,撰寫了《借鑑香港經驗,加快福建乃至全國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需要社會各方努力》《政府幫助中小企業穩定發展的幾點建議》《創新科研體制機制組建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利用香港優勢建立閩港合作平臺加快福建海絲核心區建設》等。

「作為一名港區省級政協委員、政協常委,我既希望為家鄉、為福建做點什麼,也希望為香港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對這座打拼了30多年的城市,葉建明有著深厚的情感。

做香港「一國兩制」的守護者,20年來一直是葉建明的信念。他常說,從一個低下層的打工仔發展到今天,我是國家改革開放的受益者,同樣也是香港回歸的受益者。理所當然,我會盡我之力捍衛香港的繁榮穩定,捍衛基本法和「一國兩制」在香港的順利實施。

2014年9月下旬,香港爆發震驚中外的「佔領運動」。葉建明在海外看到這一消息,「我的心沉到了海底。」回到香港他注意到一些人借「正義」之名,行破壞香港穩定之事,煽動少不更事的青少年破壞法治,破壞香港的穩定。他們為主導話語權,誤導市民大眾,往往指鹿為馬,混淆黑白。

葉建明義憤填膺。很快,他在報上刊登廣告旗幟鮮明地反對佔領運動,還通過街站宣傳、發動市民籤名等方式,發出民間強大的反對「佔領運動」、希望香港穩定的聲音。同時,他也開始思考給媒體寫稿,希望通過大眾傳媒針砭香港時弊,鞭撻不良之風,向社會傳達民間的主流聲音,與反對派搶奪話語權。11月19日,第一篇文章《清場有強大民意支持》在《大公報》刊登。事後證明,正是強大的民意使得警方在12月中旬順利清場,最終結束79天的佔領運動。稿件刊登後,各方朋友來電肯定他表達的心聲。在大家鼓勵與肯定中,葉建明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地寫了下去。

香港知名人士、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香港福建社團聯會主席吳良好在葉建明出版的第一本《香江風雨家國情》上撰寫序言說:「古往今來,在人們的印象中,商人都是在商言商,少理政治。事實上並非如此。被稱為『手套大王』的福建鄉賢葉建明,就是一個長袖善舞、關心『一國兩制』建設、論證精闢、政商才能兼備的賢達。」

踏上新徵程新起點

今年2月初,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與港區新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第一次集體見面。在這個新春茶話會上,王志民提出,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身份,既是具有崇高榮譽的政治光環,也是沉甸甸的政治責任。特別是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一直秉持愛國愛港的光榮傳統,既參與國家事務管理,又參與香港社會事務,發揮著雙重積極作用。對此,葉建明深有觸動。

春節前後,葉建明就開始了他首次全國政協委員履職的準備工作。他細讀十九大報告,撰寫提案,思考將在全國政協分組會上說些什麼。「今年兩會是十九大後第一次兩會,是貫徹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格外重要而特殊。」葉建明說。

針對此次兩會對憲法部分內容作出修改,他認為,非常有必要,這是與時俱進的需要,將為國家未來發展、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保駕護航。他同時認為,憲法修改的過程應該成為港人認識國家憲法的學習過程。他說,過去20年,不少港人知道香港基本法,卻不知道憲法,不知道憲法才是「根本法」和「最高法」。香港基本法、「一國兩制」,源頭來自於國家憲法。認識憲法,才能準確理解、正確實施香港基本法,對於「一國兩制」的實踐,才能做到不走樣不變形。

葉建明還特別關注從現在到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決勝期的發展,關注中央提出的精準脫貧舉措。「習近平總書記春節前在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堅持社會動員、凝聚各方力量,充分發揮政府和社會兩方面力量作用,形成全社會廣泛參與脫貧攻堅格局。」葉建明表示,將會加快在西部地區和貧困地區的社區工廠建設,積極投身這場偉大的扶貧攻堅戰,為我們國家實現第一個一百年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儘自己的綿薄之力。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一個葉建明發出的光和熱,固然不足,力量有限。但是,當千千萬萬個葉建明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中華赤子壯志揚!一起「共享」祖國強大中華復興的夢想與榮光!

 

相關焦點

  • 包氏頭條:全國包氏政協委員名單匯總
    畢業於中央黨校函授學院政法專業,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央委員、社會服務部部長,是第九屆、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一屆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常委。2003.1.16內蒙古自治區九屆政協副主席。2008年3月任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
  • 白氏頭條:全國白氏政協委員名單匯總
    現任中央電視臺《新聞1+1》節目評論員、《新聞周刊》節目主持人,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 (兼),2018年3月,任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委員。2018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白虹光(女)第九、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革命委員會)人物簡介1949年9月生,河南省許昌市人。1968年3月參加工作。大學文化程度。副研究館員。全國政協委員。河南省婦聯執委。歷任許昌師範專科學校圖書館館長,政協許昌市第三屆委員會副主席,許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現任許昌市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主委,許昌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 重慶梁平區委書記與政協委員面對面
    「在區政協積極協調和相關部門幫助下,我們拿到房產證了!」日前,在重慶市梁平區政協優化營商環境專題協商會上,重慶市梁平區政協委員、重慶捷爾士顯示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孫祥敏激動地向區委書記楊曉雲報告。在今年1月,梁平區政協全會聯組討論如何優化營商環境時,孫祥敏將自己的煩心事向與會的楊曉雲「傾訴」。楊曉雲要求區政協做好協調工作,並現場交辦相關部門加緊解決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梁平區委、區政府把2020年確定為「營商環境建設年」,並安排區政協就「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開展專題協商。
  • 全國政協委員賴應輝:做糧食安全的守護者
    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中央委員、福建省委會副主委,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賴應輝難掩激動。  習近平總書記去年全國兩會期間參加福建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做好革命老區、中央蘇區脫貧奔小康工作。一年多以來,賴應輝多次參加全國政協、省政協組織的調研活動,深入了解老區蘇區脫貧攻堅進展。「四好農村路」建設,是他關注的重點。
  • 港澳代表委員的「兩會公事包」
    新華社北京5月20日電(記者劉歡)前來出席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港澳代表委員20日陸續抵達北京。記者在採訪中獲悉,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維護公共衛生安全等議題,受到港澳人士的高度關注,列入不少代表委員的「兩會公事包」。
  •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金臺律師事務所主任皮劍龍—— 發揮專業優勢...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金臺律師事務所主任皮劍龍—— 發揮專業優勢 圍繞熱點建言獻策 發表時間:2020-05-14 21:43:12 作者:蔣若靜 來源:北京青年報 分享到:微信新浪微博QQ空間
  • 秀峰區政協委員為桂林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助力
    今年是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的決戰之年,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桂林市秀峰區政協主席郭琳始終心系包聯社區——桃花江社區的創城工作,為支持社區創城工作,她親自發動委員們為秀峰區的創城工作助力,委員們也積極響應,紛紛表示鼎力支持。
  • 讓知識真正成為力量——全國政協無黨派人士界別委員「文化領域...
    11月3日至7日,全國政協無黨派人士界別委員專題視察團赴浙江省,就「文化領域智慧財產權保護」主題開展視察,實地了解文化領域智慧財產權的保護能力和保護體系,感受這項工作的社會滿意度和激勵創新作用。前天(11月11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正式通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決定。全國政協無黨派人士界別委員的微信群裡立刻轉發熱議。
  • 答澎友|政協委員是「當選」的麼?
    這8處含有「選舉」一詞的條目,全都是針對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和地方委員會的委員,在本會會議上擁有選舉或者被選舉為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和常務委員的權利。       根據新華網此前的梳理,政協委員產生的具體運作步驟一般為:       一、提名推薦。
  • 全國政協委員韓愛麗:「藝考熱」該徹底降溫了
    3月2日,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教育廳總督學韓愛麗接受澎湃新聞專訪。她表示從2014年開始為規範藝考,教育部已逐漸減少校考,同時提高藝考的文化課分數線。 31507505,.全國政協委員韓愛麗
  • 馬飈率全國政協無黨派人士界別委員「文化領域智慧財產權保護」專題...
    人民政協網浙江11月4日電(記者廉維亮)全國政協副主席馬飈3日率全國政協無黨派人士界別委員專題視察團就「文化領域智慧財產權保護」赴浙江省開展專題視察。3日下午,視察團一行與浙江省有關方面召開座談會。馬飈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
  • 最年輕港區全國政協委員蔡加贊:港青應敏銳把握大灣區發展方向
    3月4日,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港區政協委員在北京舉行小組會議,審議常委會工作報告和提案工作情況報告。圖為全國政協委員蔡加贊會議間隙接受記者採訪。中新社記者 於海洋 攝 (兩會速遞)最年輕港區全國政協委員蔡加贊:港青應敏銳把握大灣區發展方向中新社北京3月12日電 (記者 楊喆)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廣西社團總會會長蔡加贊在全國兩會期間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香港青年應敏銳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方向,找到適合自己的機會。33歲的蔡加贊是目前港區全國政協委員中最年輕的一位。
  • 兩會雲訪談:連線全國政協委員、百度董事長李彥宏
    兩會雲訪談:連線全國政協委員、百度董事長李彥宏
  • 「國歌立法」背後:哈薩克族全國政協委員艾克拜爾的愛與堅持
    「國歌立法」的背後,湧動著許多普通人的動人故事,也凝聚著一位哈薩克族全國政協委員的愛與堅持。5次提案「在今年10月1日祖國68歲生日這天,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立法,我很激動!這是我國法制史上的一件大事。」
  • 政協委員報到,共話心聲!
    5月25日下午,全縣政協委員陸續前往和瑞逸雅酒店報到。全縣政協委員陸續前往和瑞逸雅酒店報到亮健康碼、測量體溫、全程戴口罩……政協天全縣第九屆委員會第四次會議的報到現場布置簡樸務實,報到秩序井然,衛生防控措施十分到位。工作人員熱情地為政協委員們提供指引、籤到服務,並遞上相關證件和裝著會議材料的手提袋。
  • 重走長徵路的全國政協委員又上路,為80年老報業傳經送寶
    (原標題:重走長徵路的全國政協委員又上路,為80年老報業傳經送寶)
  • 政協委員風採||彭詩傑:踐行委員職責關注民生實事
    涪陵區政協委員,區工商聯總商會副會長,重慶市青年聯合會第五屆委員會委員,重慶市僑青會常務副會長。2017年榮獲得重慶市青年商會優秀會員。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是彭詩傑對自己的勉勵,也是他的信條。自2012年成為涪陵區政協委員以來,彭詩傑認真履行著政協委員的責任和擔當,一直關注涪陵發展,聚焦民生熱點盡心履職,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彰顯著新時代政協委員的風採。
  • 全國政協委員黃寶榮談「白銀脫貧」:共享時代發展 推進鄉村振興
    (兩會訪談)全國政協委員黃寶榮談「白銀脫貧」:共享時代發展 推進鄉村振興中新社北京5月19日電 題:全國政協委員黃寶榮談「白銀脫貧」:共享時代發展 推進鄉村振興中新社記者 杜燕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國資委巡視組副巡視員、甘肅省白銀市副市長黃寶榮談到脫貧攻堅戰時指出,重要的是要「提升」,即把「基礎版」脫貧攻堅提升為「升級版」鄉村振興,讓貧困人口共享時代發展的條件和技術,持續穩定增收,實現脫真貧、真脫貧。「剛到白銀市就聽到甘肅新聞廣播的一句話:今天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還有606天。」
  • 2020年山東省政協委員藝術團擔當履職展政協風採
    今年以來,山東省政協委員藝術團全年舉辦和參與了12個場次的文化活動,藝術團的委員藝術家們現場參與人數累計達到近200人,觀眾累計達到近2000人次,累計線上觀看人數達到32萬人以上。藝術團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受到社會廣泛好評。
  •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宏偉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偉忠: 「把茶種好了...
    ■全國政協委員陳偉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