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道明《傳承者》現場發飆:連常識都沒有就敢否定傳統文化!

2021-02-19 人民日報

來源:觀察者網(ID:guanchacn)

作者:徐書婷

  近日,一段陳道明發飆的視頻在網上火了。


  一向給人沉靜、儒雅印象的陳道明在北京衛視《傳承者》節目現場,竟然頗為嚴厲地教育幾位年輕人:「你們好大的膽子啊!」

  怎麼回事呢?

  這是12月27日的《傳承者》節目,這一期,幾十個來自山西稷山的農村孩子表演了一出高臺花鼓,滿堂喝彩。

  稷山高臺花鼓是一種古老的漢族民間舞蹈,相傳是為祭祀農耕文明始祖后稷,由農民創造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2008年,稷山高臺花鼓作為奧運會開幕式前文藝節目亮相鳥巢。

  按照節目流程,表演結束後,幾位青年評論員率先點評。

  先是這個年輕的妹子,一上來就很直接地說:傳統文化節目形式沒有變化,沒有創新……


  一個小哥接話,上來就很霸氣:孩子們可能憑藉表演走上很大的舞臺,但這技能能當飯吃嗎?


  這是一出。

  接著,第三位青年團成員說:人這麼多,都找不到焦點,不知道該看誰……


  他想看到的是「一個個人英雄」,認為這非常有助於推廣傳統文化……

  接著一位長發青年團成員反駁他,他認為藝術有兩套標準,一套是精英的,一套是群眾的,不能用前者的標準要求後者。潛臺詞好像是,技術難度上本來就有差別,不能一概而論。


  這時,一位戴著眼鏡、有點「專業人士」架勢的青年評論員不服了,一上來就說:群像藝術也要有領舞!要看到每個人不一樣的形象!

  話題就被帶到了群體和個人的對立上,長發小哥回擊:孩子們是犧牲小我,成就大我。

  聽到「小我大我」,眼鏡哥更激動了,直接吼起來:「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事幹得太多了這幾千年!小我都沒了!」

  幾位青年評論家咄咄逼人,此時,臺上的演員和帶隊老師明顯忍著淚水……

  陳道明老師終於聽不下去了!

  於是就出現了文章開頭那一幕!

  看到青年團的年輕人這麼盛氣凌人,陳道明講了自己的看法。

  先是就技術論技術。

  陳道明說:「這個群體性節目就是群體性的,它需要整齊劃一的,有些節目就是需要這樣的。儀仗隊,你體現個性行麼?總體的要求它是整齊劃一的,難點也在整齊劃一。它的難點也在整齊劃一上,這麼多人,讓他做成一個制式的動作,是很難的。」

  所以,不只個人表演有難度,集體性節目也講難度,講技術……

  陳道明說,他曾經看過天津歌舞團的鼓表演,一條很長的繩子,繩頭栓著墜兒,從很遠的距離擊打鼓面,難度極高。

  鼓文化的表現形式豐富,而青年團成員因為沒看過,就認為鼓文化技術簡單,比不上一些以個人表演為主的藝術形式,陳老師不同意。


  陳道明認為,更應該就傳承論傳承。

  他說,青年團的成員可能讀過不少書,有很高的知識水平,但對中國傳統文化和農耕文明卻知之甚少、理解不深。

  「無知者無畏」……

  幾位年輕人不知道受教了沒,拿出「綜藝範兒」插科打諢……


  陳道明接著說:「不要就事論事。」不能孤立的看待藝術表演,而是要看到,每個獨立的節目,都是為延續文化傳統,所以要就傳承論傳承。

  年輕人都重視自己的夢想,演員、藝術工作者更希望能站在臺前,受人矚目。陳道明回憶起曾經7年的龍套生涯:「我有七年的時間,在臺上一句臺詞沒有,這一場演匪兵,下場演偽軍,再下場演特務,再下一場演八路……」

  儘管如此,卻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主角、英雄,大部分人勤懇一生也只默默無聞。

  陳道明說,傳統文化需要傳承,這是文藝工作者的責任。「文化也需要接力……需要一個過程。」這不是「小我/大我」的二元對立。

  陳道明鼓勵這群來自農村的小演員,他說並不是每一張臉都是一樣的,而「是你沒看見他們……」,不能因此否定他們的努力

  他們不能成為主角,也可能一輩子默默無聞,但他們是文化傳承的基礎。

  這個節目獲得了陳道明、王紀言幾位評委的認可。

  王紀言在選擇「高臺花鼓」的時候說:「我選擇你,我是選擇中國的鼓。它是中國農民發明的、承載的、傳承的。它代表了中國農民的淳樸、敦厚和樂觀。所以你們來了,讓我們看見了農民的氣息,看見了中國農民的風流和三晉的風流。」

本期編輯:崔鵬、田豐

覺得不錯,請點讚↓↓↓

相關焦點

  • 陳道明現場發飆,裝b的人都沉默了!
    北京衛視《傳承者》節目現場,青年評論員評價高臺花鼓表演沒有創新、沒有個人英雄……陳道明表示,「我說你們可能有很高的知識
  • 《傳承者》:傳承的是傳統,更是文化自信
    來源:傳媒內參節目研究組(轉載請標明出處)文/納蘭驚夢當人們處於崇尚創新的熱潮之中時,對於傳統的傳承則應該是對於文化的另一個維度。昨天,北京衛視首播的國內首檔傳統文化展示真人秀《傳承者》,正是這樣一檔展示傳統文化項目、傳遞文化精神內涵的節目。
  • 從《傳承者》到《傳承者之中國意象》 北京衛視極致打造文化高峰
    ,用大眾文化表達傳播傳統文化的氣度和決心,堅守並不斷強化。將無形的意象進行有形的傳達,《傳承者之中國意象》在延續文化傳承內核的同時,試圖將文化傳播的視野和範圍進一步拓展,用大眾文化表達傳播傳統文化的氣度和決心,堅守並不斷強化。
  • 敢罵馮小剛,炮轟小鮮肉,妻子曾是央視一姐,陳道明有什麼不一樣
    敢罵、敢說、敢幹、敢拒,這樣的陳道明總是讓人們眼前一亮。敢罵:罵小鮮肉寡廉鮮恥,為年輕演員發聲陳道明曾經送給一些小鮮肉和年輕演員四個大字:「寡廉鮮恥」。陳道明現場表演的時候,直接指著小鮮肉接連怒罵∶「你聾了嗎?你是傻瓜嗎?耍威風就滾!」
  • 朱丹現場請學陳道明 即興上臺歡快起舞
    文化真人秀《傳承者之中國意象》最新一期於周日在北京衛視播出。當天,朱丹身著高雅藍上衣氣質脫俗,半身裙的印花設計更顯幾分詩意,唯美動人。節目中,朱丹不僅被邀上臺跟隨音樂即興舞蹈,更開啟賣萌模式,請教表演藝術家陳道明臺詞技巧,虛心求學。  朱丹隨心歡快起舞 追求生命本真純粹  本期開門紅節目是由維吾爾民族表演者帶來的《刀郎麥西來甫》,表演過程中,朱丹始終面帶微笑,跟隨音樂鼓掌打著節拍,被歡快的氛圍所感染。表演結束後,朱丹展現出點點小女生的好奇心,試探詢問領舞者的年齡並幽默表示:「我對老頭子們比較感興趣。」
  • 陳道明:我不高也不冷,我也只是凡人
    不過,即使跑龍套,陳道明也非常用心鑽研演技,因為他知道,不是所有人都能成為主角,但只要把一件事做到極致,就總會有所收穫。後來他回憶說:「那個時候我就知道,能站在舞臺上說話,這是一個很光榮的存在,所以我跑了7年龍套,但毫無怨言,對於這個行業戾氣,我從沒有過。」
  • 惹怒陳道明是什麼後果?怒懟小鮮肉不算什麼,馮小剛都得乖乖站好
    娛樂圈如今已經是小鮮肉幾乎霸屏,就是一些節目的評委,也大多都是年輕藝人們。自己都不怎麼懂都就上陣去評判選手,也是引來了不少觀眾的吐槽。而其中陳道明就因此事,曾在某節目中教育一眾評委,沒有一人敢出聲反駁。
  • 被馮小剛逼赤腳跳舞、讓陳道明發飆爆粗口的女孩,現已成人生贏家
    為其現場發飆爆粗口,而這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呢?在2018年的大年初一,為了慶祝《芳華》的成功,馮小剛在自己的家中舉辦了一場慶功宴,很多圈中的大腕大佬級別的人物都悉數到場,有陳道明、葛優等人,還有新人苗苗。
  • 《奇葩說》辯手們敢說敢評,不知敬畏,人民日報批巧舌如簧
    正如李誕不帶惡意的揶揄黃執中:「他自己都不是這麼想的,他就是為了贏」。所以,節目只能引發思考,而思考本身需要觀眾個人完成。而試圖通過《奇葩說》來形成觀點的觀眾,往往發現,看了六季,一個觀點也沒記住,一個觀點都沒形成。把辯論技巧用在生活上是危險的隨著《奇葩說》的火爆,辯手也被各類節目邀請為嘉賓,在《傳承者》節目中出現了特別尷尬的一幕。
  • 陳道明最想演的角色竟然是大反派「屠岸賈」?
    好巧不巧,程伯伯自己也有一個和迷你富二代差不多大的孩子……(嗯,請準備好你們的眼淚,虐心的部分就要來了。)陳道明都淚光閃閃了……但是,陳道明卻表示,自己一直很想演的角色就是屠岸賈。沒錯,你沒有聽錯!陳道明老師最想演的角色就是因嫉妒心殘忍摔嬰,屠戮三百多人的屠岸賈!是不是驚呆了?陳道明老師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願望呢?想知道原因,就去看節目咯!
  • 做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弘揚者
    要把凝結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文物保護好、管理好,同時加強研究和利用,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在傳承祖先的成就和光榮、增強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時,謹記歷史的挫折和教訓,以少走彎路、更好前進。」活動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的同時,引導大學生增強文化自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5年來,陝西積極推動博物館教育由認知教育向文化教育轉變、青少年教育向全民教育轉變、由講解型教育向專家型教育轉變。
  • 陳道明:對弱者的態度是最真實的教養
    在《我的前半生》,陳道明有一些客串,但每次結束時,他仍會留在現場。馬伊琍很困惑,去問原因,陳道明說:「我們這一代的老演員的表演都有時代的痕跡。如果在當今時代表演,我們可能會脫節。儘管我從資歷上來說是前輩,但我帶著學習的態度來到這裡。我來看一下你們年輕人的表演方法,學習一下。」
  • 面對娛樂圈亂象,陳道明當場爭執,而「老好人」何炅卻無底線縱容
    就是何炅他站在了一個高位上,作為中國最知名的主持人之一,卻並沒有起到他應該起到的作用你比如陳道明上的那個花鼓的節目有個年輕評委指責花鼓表演者們沒有自己的特色,太整齊,不知道該看誰,只有大我然後陳道明直接說話了,首先,肯定花鼓表演的模式就是整齊劃一,而這個整齊劃一是最難也是最重要的,擊打很難要擊打的很好看更是困難。從這幾句話可以看出,陳道明首先他懂花鼓這個東西,他知道那些小演員們表演這個所付出的艱辛,他給予他們肯定。
  • 王明倫:嶗山民間文化的傳承者
    王 明 倫> 嶗山民間文化的傳承者 <作為土生土長的嶗山人,王明倫對民間傳統文化有著與生俱來的熱愛。出生於60年代的他,童少年時代唯一的文化生活是大約一個月才能看上一回的露天電影。尤其是他的父親,更是裝了滿肚子故事,這讓他從小便得到了民間文化的薰陶。可惜這些優美的民間傳說都是口口相傳,精彩的故事往往隨著傳承者的逝去而銷聲匿跡。如何讓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傳承下去?也就是從那時起,王明倫產生了用筆記錄下來的想法。從此他便處處留意,悉心搜集那些流傳於民間的故事傳說。這種積土成山的原始積累,為他後來從事民間文學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 陳道明變陳懟懟,痛批「神劇」,現代裝+短裙,確定這是上戰場?
    陳道明,作為一個老戲骨,優秀的實力派演員,向來都是娛樂圈中的一股清流,更是可以被娛樂圈的「懟人大師」。因為性格清高不做作,他向來對看不慣的人和事都是有不滿意就直接說。總體要求它是整齊劃一,它難點也在整齊劃一上……你們可能有很高的知識,但是對於有些文化,我們傳承的文化,你們連常識都沒有,你們因為沒看過,你們就否定了它的存在。」
  • 圈裡人為什麼都不敢惹陳道明?
    但凡看到一點對演戲不尊重的行為,他都要懟,但在娛樂圈也有一位是李誠儒不敢惹的,就是演員陳道明。當時陳道明就說:你這樣連個配角你都不配,學問面前,我覺得自己那點名氣連屁都不是!他北京的家中連有線電視都沒裝,書房裡的床堆滿了書,自己就睡在一堆書中。
  • "你多不要臉吶",在陳道明之後,又有一位老戲骨發飆了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們的認識水平也都或多或少有著相應的改變,有好的一面,同樣,也有不好的一面,就拿其中的演員演戲來說,以前的演員都是兢兢業業的,從來都不用替身,甚至都不知道替身,現在的演員動不動就用替身,時至今日,繼陳道明之後,又有一位老戲骨發飆了,看到這裡,大家應該都會好奇,又發生了什麼事情吧
  • 「你多不要臉吶」,在陳道明之後,這位老戲骨也發飆了
    「你多不要臉吶」,在陳道明之後,這位老戲骨也發飆了!做了明星就意味著失去了自由,明星在臺前說的每一句話,都必須肩負起一定的責任和義務。口沒遮攔地隨意訴說自己的心裡事,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但是也有敢於在眾人面前表達自己觀點的明星,她們為人正直公正,所以說出的話也不會招人厭煩,比如陳道明,又比如寧靜。
  • 陳道明的「風流歲月」
    可進入話劇團後的陳道明卻並沒有因此一鳴驚人,他多數時間都在舞臺上跑龍套,並且一跑就是7年。 回憶起這段時間,他說:「我在天津人藝,有七年的時間,在臺上一句臺詞都沒有,這一場演匪兵,下場演偽軍,再下場演特務,最後演八路。」那時候他意識到,能站在舞臺面前說話,是一個很光榮的存在。
  • 陳道明因新身份再度爆紅背後:世人多媚骨,唯有君如故
    7年的龍套站在臺上一句臺詞都沒有 《圍城》熱播之後,陳道明更紅了成了全中國炙手可熱的男演員連錢老本人都寫信告訴他「你讓我看到了一個活的方鴻漸。」2016年1月陳道明首次參與綜藝節目錄製擔任北京衛視傳統文化展示真人秀《傳承者》評委 幾十個來自農村的孩子傾盡全力表演了一段高臺花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