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當我有車有房時,我就不結婚了!」
「當煙花升起,萬家燈火,看大街手牽手你能忍住不哭就可以」
01
不結婚的晚年生活註定悽慘
現如今大齡女青年越來越多,相信也有很多人考慮過這個問題:女人的歸宿 一定是婚姻嗎?
我的好友佳佳也有這樣的困擾,
談過幾場無疾而終的戀愛,受過幾次情傷後 ,
她便不願再去觸碰愛情,覺得一個人也挺好,灑脫 自由,
可是她也害怕,是否承受得起以後老了,身邊連個伴都沒有的孤獨 。
我跟她講述了我看過的一個日本紀錄片,《無緣社會》
79歲的若山缽子,因年輕時忙於工作 耽誤了婚姻大事,一直單身,
在她的母親去世後,她唯一的依靠只剩自己,
生病了無人知曉,她在家靠喝水支撐一周。
所以她的冰箱裡總是塞滿食物,因為她怕自己生病,連飯都吃不上。
儘管年輕時獨立又要強,如今的她也不得不會有這樣的擔心 :「我死在這個房間裡,化成一堆白骨,都沒人知道。」
與她有同樣想法的年輕人,也不是沒做過努力,
註冊婚戀網站、頻繁相親,好像一定要在35歲之前嫁出去,晚年生活才能有一個保障。
所有的人都像在給單身女青年傳遞一個觀念:不結婚,你老了真的會很慘。
02
有了婚姻就不會有孤獨了嗎?
很多順應大時代,在35歲之前草草將自己嫁出去的人,
她們過的真的幸福嗎,她們真的不會體會到孤獨了嗎,
婚姻真的是孤獨的避難所嗎?
電影《驢得水》裡,銅匠出軌女教師張一曼,甚至為了張一曼不惜對自己的老婆動手,
她不明白,當初言聽計從,低眉順眼的男人,為什麼 一夜之間變得如此陌生,
曾經以為永遠不會離開的人,卻輕易的放棄了自己,
這種孤獨,是否敵得過不進入婚姻 晚年卻要一個人的悽涼。
03
其實不結婚,一樣可以活的精彩
日本有一個團員只有七位老奶奶的單身養老團,
其中最年輕的一位奶奶 71歲,最大已經83歲,
她們有的終身未婚,有的嘗試過戀愛後,還是選擇一個人過,
有的結過婚,但最終遵從內心,回歸單身生活 。
多年前,她們共同買下一棟公寓,分成七個單間居住 ,
平時,她們各自過著自己的小日子,互不打擾,
牆壁設有緊急SOS按鈕,一旦發生緊急情況,只要按下按鈕,每個房間都會收到警報,
鄰居們會立刻趕來幫忙。
但她們彼此間制定的原則是:不提供護理幫助。
就是不會幫助任何一個人洗衣做飯,照顧起居,
因為她們的初衷並不是找一個護工,而是身邊有人陪伴的心安,
能讓彼此更有尊嚴的面對老去、面對死亡。
她們偶爾聚在一起,談天說地,聊一聊年輕時候的事,
即使說到死亡這樣的話題,她們也從不避諱,
甚至熱烈的討論起死後要化什麼妝,葬在哪裡......
其中一位老奶奶說,以後自己的墓碑上只寫四個字:阿,真有趣。
能夠在晚年,獨立安享餘生,過得快樂而有尊嚴,這種生活真的令人羨慕。
04
孤獨終老的費用是多少呢?
養老院費用,一個月保守估計4K,
醫療費用一年存個2w-3w,年紀大了病痛自然無可避免的,
B站up主曾統計,即使不生孩子,無需補貼子女,不結婚,80歲立即死亡,那麼工作到60歲退休之時,你最少要存夠 160w,才能應對剩餘20年無人照顧的生活。
這20年期間或許你還得給自己買個房,按照150w算,一年 最少要存夠8.8萬,
這還沒算幾十年後 的通貨膨脹比例。
所以如今的我們這麼拼命,不僅僅是為了老了以後的生活不拮据,也是為了有選擇用哪種方式孤獨終老的權利。
05
最後的話
「你要明白,孤獨是生命存在的背景,只要有勇氣去承受,人才能真正愛別人。如果因為恐懼才愛人,你無法建立真正的聯繫。」 ——心理學大師歐文·亞隆
所以,婚姻並不是孤獨的避風港,
女人的歸宿是遵從內心,是有尊嚴的活著和老去 。
希望你最終嫁給一個人,是因為愛他,
希望你有勇氣面對社會對於單身女青年的惡意,
希望你有面對婚姻的勇氣 ,但同樣也不懼怕孤獨終老。
結束語:
還要給你們分享偉大的蕭伯納的一句話:「想結婚就去結婚,想單身 就維持單身,反正到最後你們都會後悔。」
到最後,其實你是在選擇 更能承受哪種後悔所帶給你的遺憾而已~
希望你幸福。
作者|蘇庸子編輯|蘇庸子圖片|來源網絡參考資料|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