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又快到了臘月,北京還是不下雪。人們總說,北京一下雪就回到了北平,這話不假,光是去故宮旁邊的角樓看看,從那一角的白,仿佛就能窺見整個北平茫茫一片的樣子。若此時鑽進羊肉館,和好友二三吃吃酒,涮涮羊肉,蒸汽升起來混雜著麻醬的香氣,模糊了窗外的大雪,那場景可真是一年到頭來最快活的事情。
可惜這樣的景象只能想像,一回過神兒來,北京還是北京,還刮著冷冽的北風,乾燥的樣子看不到任何下雪的前兆。我枯坐在窗邊,看著外面的景象,想起上次看到下雪,竟然是在臺北。
2
臺北下雪,這聽起來是件荒唐的事情。文人們愛寫四季景色,冬春尤甚,但也多是江南的雪、故都的冬,找不到一篇寫臺北的冬、臺北的雪的文章。似乎雪線從不會跨越福建,冬天也只給臺北留下了溼冷、多雨的個性。
三年前我住在羅斯福路時,領略了一整個冬季臺北的雨,連坐計程車都和司機開玩笑,臺北的一月可以下三十二天的雨。就在感嘆淫雨霏霏,連日不開的時候,一場大雪突襲臺北。這可能有些誇張,因為市區裡雪並不大,但卻能實實在在看到雪花飄落下來,別說臺北人,就連我也興奮得出去撒歡拍照,臉書上也都是下雪的視頻,一片熱鬧的場景。
記得應該是一月末的一個周末,雪來得突然,突襲了都市人還綿延著的夢鄉。我傳訊息回大陸,告訴早早回大陸的夥伴臺北飄起了雪花,大家都發來詫異的表情,非要我交出視頻方才能夠證明。由於時候尚早,心生念想去陽明山看看真正的大雪,只可惜好友們已經不在北市早早回大陸過年,我稍作準備,便獨自乘捷運到劍潭,搭公車上山。
3
在北市的半年,陽明山我也去過好幾次,但如此擁堵的場景,還是頭一遭。私家車爭先恐後,生怕這雪什麼時候兀的停了下來,即便從公車上看不清窗外行人的表情,但也能大致想像到那股新鮮與興奮。公車緩慢盤山而上,山中雪景也不斷變化,過了中國文化大學,再往窗外看,已經是銀色的一片了,「銀裝素裹」四個字實在難以形容這場景,只覺得整座陽明山都精神了起來,一掃連日陰雨的抑鬱,山也興奮,樹也歡欣,呼應這些擁簇著上山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