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人帶來的二次「犛牛革命」

2020-12-22 溫商網

摘要:從東海之濱的海平面,到海拔3500米的川西高原,時空的落差隔不斷溫州與阿壩牽手的情緣。2018年4月,根據國家新一輪浙川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的重要部署,溫州與四川的紅原、阿壩、壤塘、南部等四個縣建立起對口扶貧協作關係


牧區的孩子正在犛牛交易市場玩耍套犛牛。餘日遷 攝
 

編者按

從東海之濱的海平面,到海拔3500米的川西高原,時空的落差隔不斷溫州與阿壩牽手的情緣。

2018年4月,根據國家新一輪浙川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的重要部署,溫州與四川的紅原、阿壩、壤塘、南部等四個縣建立起對口扶貧協作關係,分批派出幹部和教育、醫療等專業技術人員,深入四縣積極開展工作。

其中,紅原、阿壩、壤塘三縣是浙川扶貧協作海拔最高、任務最重的地區。3年裡,溫州援川幹部克服高原反應、氣候嚴寒對身心的巨大考驗,把脈當地、依託溫州,發動全社會參與、全領域深度協作,把沿海開放城市的先進理念和雪域高原的生態優勢有機整合,以產業推動造血,以交融促進交流,為當地成功脫貧摘帽貢獻了「溫州力量」。近日,溫州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記者採訪團來到川西高原,尋訪小康大道上的溫州力量,聆聽17攝氏度溫差割不斷的愛心故事。

 

 

☉特派記者 李顯 鄒雯雯 陳恩欣

地處川西北的阿壩州,是紅軍長徵爬雪山、過草地的革命老區,1935年至1936年間,阿壩州的藏羌各族人民拿出他們視若珍寶的20萬頭犛牛等牲畜,無私支援紅軍。毛澤東同志譽其為「犛牛革命」。

80多年後的今天,在溫州市·阿壩州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中,昔日「犛牛革命」主要發生地的阿壩州紅原、阿壩、壤塘三大牧區縣均為溫州結對縣。犛牛依然是這裡的珍寶,但牧養水平低下、產業缺乏資金支持、市場能力不足等問題嚴重製約藏區人民脫貧奔小康。

圍繞「犛牛」這一最大產業,來自溫州的援建幹部們以提升「造血功能」為出發點,各顯神通,深刻改變當地產業生態,掀起新一波「犛牛革命」。

 

 

首個犛牛交易市場: 從「拒絕售牛」到「夜晚售牛」的破冰

犛牛,高原地區特有的珍稀牛種之一,多數溫州市民並不熟悉。但事實上,沿著「西牛東送」精準扶貧的線路,犛牛肉正成為溫州市民餐桌上的「常客」。僅今年上半年,樂清市「消化」阿壩壤塘縣犛牛1000多頭。9月,隨著阿壩-瑞安「西牛東送」項目的啟動,今年瑞安市民消費犛牛數量將達千頭以上。

位於阿壩州西部的壤塘縣,平均海拔3295米,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被視為全州「最窮」的地方。該縣犛牛年存欄約22萬頭,但由於交通不便、渠道不暢、牧民惜殺惜售等原因,年出欄不足1萬頭。

被譽為產業扶貧佳話的「西牛東送」項目便始於這裡。2018年11月28日,為搭建穩定的犛牛銷售渠道與平臺,樂清市與壤塘縣兩地政府攜手啟動首次「西牛東送」產業協作項目,費時2天3夜,25頭壤塘產犛牛成功送到樂清市場。

「對於壤塘來說,這是一場破冰之旅,但對於藏族群眾『惜殺惜售』觀念的改變,卻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溫州市掛職壤塘縣委常委、副縣長林鐵回憶說,「西牛東送」首列取得成功之後,第二列就面臨無牛可賣,因為牛主聽說犛牛要運到2000多公裡之外的溫州,反悔不賣了,「這麼遠的路途,牛會受苦的。」

為了進一步增強牧民的市場意識,2019年,林鐵等人牽線引入樂清牛肉加工龍頭企業——順金肥牛飼養有限公司,投資180多萬元,在壤塘興建了該縣首個犛牛交易市場。當地黨委政府也自村、鎮層層發動,大力宣傳引導,鼓勵牧民就近售牛。

「開業那天,市場裡是人比牛多。現在,一天可以拉運犛牛100—300頭。」談及一年多的賣牛經歷,市場投資人管端順感慨萬千,即便是現在,牧民依然會選擇天黑之後,偷偷來賣牛。但無論如何,「惜殺惜售」堅冰正在融化。

據其介紹,今年以來,僅壤塘縣犛牛交易市場拉運發出的犛牛,已超過1萬頭,每頭牛成交均價8000元左右。更令人振奮的是,在犛牛的去向上,溫州佔比已不足一半,從周邊的青海、甘肅省到500公裡之外的成都市,壤塘犛牛的銷售圈已漸漸打開。

 

 

犛牛全產業鏈: 把犛牛的「一身寶」轉化成商品

紅原縣既是阿壩州的海拔高地(平均海拔3600米),也是犛牛產業的高地。作為一個純牧業縣,紅原擁有天然草場面積1158.03萬畝,佔縣境總面積的91.8%,犛牛存欄量80萬頭,居阿壩州四大牧區縣之首,紅原犛牛交易市場是川西北最大的犛牛交易市場。

今天的紅原,犛牛的大批量交易、肉牛深加工已屬常態,人們熱議最多的是「犛牛全產業鏈」。

「你們的犛牛奶冰激凌什麼時候能做出來?我現在最期待這個產品。」進入紅原縣更攀合作社所在的產業園區,溫州市掛職紅原縣委常委、副縣長呂金記拉住合作社總經理羅布讓就問。

更攀合作社是「大集體」,於2019年正式投入運營,整合該縣41個村集體經濟、34個合作社抱團而生,以「合作社+基地+產業扶貧車間+貧困戶」的新模式運作,覆蓋1300多戶、5000多貧困人口,既是精準扶貧,又屬產業鏈重組。

在更攀合作社的產業園中,「肉可食,乳可飲,毛皮可用,連糞便都能生火取暖」的犛牛,延伸出許多細分的產業。以犛牛奶為例,其配置的車間包括常溫奶、酸奶、冰激凌、化妝品等諸多品類。其他如電商園、冷鏈物流中心、檢驗檢測中心等配套更是應有盡有。甚至在這個園區,你可以通過可視化的面板,通過植入牛耳的RFID晶片,對紅原縣的每頭犛牛進行查看,了解其近期每天的行走步數……

這個在硬體以及產業細分程度上毫不遜色沿海城市的產業園,總投資1.3億元,其中6200萬元資金來自以溫州為主的浙江援建資金。

羅布讓告訴記者,更攀合作社成立後,以酸奶為突破口,成功拿到食品安全許可SC認證,目前旗下品牌「喀唯央諾」酸奶已相繼進入成都紅旗連鎖、溫州供銷社等銷售渠道,另有一款固態酸奶被國航選中,將很快出現在航空餐中。

已經做出樣品的冰激凌、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合作研發的護膚品……羅布讓說,隨著產品資質審批到位,更攀合作社後續還將有新產品帶給市場驚喜。

 

 

投資百萬元建乳企: 迎來創業者「拎包入駐」

位於紅原縣100多公裡之外的阿壩縣,同樣也把發展犛牛奶產業作為產業扶貧的重點之一。距離縣城33公裡的麥爾瑪鎮便是其中一個重要試點。

在這裡,阿壩縣耗時數年,利用社會援助資金,陸續修建了通往牧區的60多公裡道路,這些可以實現小車通行的道路被當地形象地稱為「奶源路」。去年以來,他們又以來自溫州的援建資金為主,投入300多萬元購置專業設備、興建一座小型的犛牛奶加工廠,以此為當地莫哇洛村、色爾底村的村集體資產,希望通過乳製品深加工集體經濟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2019年9月,這家被命名為「央德色爾麼」的工廠正式開業。但很快,工廠被叫停了。

「當時最大的問題是村集體的經營能力和理念都達不到要求,無論生產標準化還是市場化都與規劃化運作的企業相差甚遠。」溫州市掛職阿壩縣委常委、副縣長梁彬力主,以招投標的形式引入社會資本,讓真正的企業家來經營企業。

今年7月,原本在成都從事軟體開發的阿壩青年旦真甲以每年保底20萬元的代價拿下這個工廠的經營權,「拎包入駐」工廠,由此「央德色爾麼」改名為「慈仁乳業」。

畢業於四川大學的旦真甲告訴記者:「因為出生於牧區,我一直對牛奶產業有著很大的興趣,但限於行業門檻,資金困難,現在有現成的工廠讓我們拎包入駐,實屬難得。」如今,他與妻子紮根家鄉,創業激情迸發。

「這裡地處川西北的藏族聚居區,資源優勢很大,無論犛牛還是藥材,品質毋庸置疑。重點是引進先進的經營思路,打通產品的供應鏈,建立起標準化的體系,這些方面的需求也正是東西部協作扶貧的出發點。」梁彬總結說。

「我看過《溫州一家人》,溫州人的創新意識和吃苦精神,都是我極佩服的。感謝他們給我們帶來的『奶源路』、加工廠和各種全新的創業思路。」麥爾瑪鎮黨委副書記澤讓寺爾吉這樣對來自溫州的記者說。

相關焦點

  • 紅鍋莊「犛牛王」進昆明 打響犛牛火鍋中餐雙響炮
    紅鍋莊「犛牛王」進昆明紅鍋莊「犛牛王」進昆明南華松茸配犛牛湯鍋+草原酸菜犛牛火鍋紅鍋莊藏文化餐廳昆明市新亞洲體育城星耀廣場S13-1,昆明市前福路160號兩個連鎖店,特別推出燒烤松茸犛牛肉、秘制老滷犛牛肉、犛牛涼片、
  • 為什麼溫州人是中國人的「異類」
    這一切都源自於溫州人的敢為天下先和愛「折騰」,背後支撐是勇於開拓的膽識。無膽識就不能起步,不能起步便不能遠遊,不能遠遊又何來探索,沒有探索就沒有遠見。有人把溫州人稱為「東方猶太人」,我覺得這是不對的,是對溫州人的誤讀。猶太人分散於世界各地,是被動的,因為沒有自己的國家。
  • 為什麼溫州人那麼有錢?看看這個就知道了!
    雄心壯志之二:精明過人溫州有700萬人,流往全國有200多萬人,超過1/4的溫州人在全國各地或海外經商。雄心壯志之三:人格魅力一個具有高尚人格的商人必須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博大的胸懷、誠實的態度和公正的行,尤其是對社會的責任感。
  • 犛牛的越冬「口糧」準備好了!
    犛牛的越冬「口糧」準備好了!收割犛牛「口糧」青貯玉米被收割、粉碎、裝進運輸車,旋轉的機械齒輪,正為全區的犛牛儲備著越冬的「口糧」。收割現場↓↓↓今年初,為破解現代畜牧業發展瓶頸——飼草問題,西藏農投集團聚焦「種草養畜一體化」項目,以企業+銀行+保險+合作社+鄉鎮企業+農牧民的模式開展「種草養畜一體化」項目,在曲水縣達嘎鎮、茶巴拉鄉、達孜區雪鄉共租地4800畝,用於種植青貯玉米和燕麥草,穩慎推進飼草種植產業發展,同時產業的發展也為農牧民帶來了可觀的收益
  • 溫州人有多會賺錢
    因為男朋友是溫州人,我接觸了不少溫州人的圈子,於是我採訪了他們,看看溫州人除了炒房,都是怎麼賺錢的。溫州永嘉人,47歲。小學沒畢業我就跑去做生意了。溫州人能有什麼壞心眼呢,只不過愛賺錢罷了。不管你去到全世界哪個偏遠的小鎮,總能看見溫州人在做生意。
  • 勇士雪豹:搶劫豺群,連殺34隻羊,與犛牛搏鬥
    雪豹殺羊,白天1隻,晚上多達十幾二十隻,最多34隻,犛牛也有印度拉達克,白天外出放牧,夜間關在室內的家畜都可能遭遇雪豹襲擊,前者一般單只,後者可能會殺死許多。夜間,雪豹從室內通風口進入,由於恐慌,一連殺死多隻家畜。有幾次,雪豹一晚上殺了10—15隻綿羊或山羊,1次34隻,斯皮提縣1次殺死21隻。
  • 2020澳門溫州主題周拉開序幕,在澳溫州人這樣暢談鄉情……
    林小冬說,在家鄉政府的號召下,旅澳溫州人積極回鄉投資,助力家鄉高質量發展。此外,旅澳溫州人還踐行公益回報社會,體現溫州人「商行天下、善行天下」社會責任感;抓住時機發揮青年力量,在澳門積極發聲,傳播溫州正能量。贈送《澳門賦》一份來自澳門的禮物,引起與會人員的注意。
  • 印度歸還中國17頭犛牛,印媒暗指:犛牛是被派過來的動物間諜
    印度歸還中國17頭犛牛,印媒暗指:犛牛是被派過來的動物間諜前段時間,中國的13頭犛牛和4隻小牛犢「漫步」到了印度士兵非法佔據的區域裡,但是卻被印度人「綁架」了。在自稱「精心照顧」7天,印度士兵歸還牛之後,印媒卻暗指犛牛是「間諜」。
  • 印軍歸還17頭犛牛,印媒:犛牛有可能是中國派遣的「動物間諜」
    據《今日印度》網站報導:於當地時間9月7日,印度將此前越過實控線遭扣留的17頭犛牛歸還給中國。文章在最後還特別強調印度此舉是出於「人道主義」,並且文章還列舉了多個西方國家利用動物來當間諜的故事,讓人不禁咂舌。難道印度是認為這幾頭意外走失的犛牛是中國派出的「情報工作者」嗎?
  • 康巴拉犛牛火鍋 精品犛牛肉讓你盡享藏式美食誘惑
    康巴拉犛牛火鍋 精品犛牛肉讓你盡享藏式美食誘惑時間:2018-09-14 09:58   來源:中華網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康巴拉犛牛火鍋,精品犛牛肉讓你盡享藏式美食誘惑 西藏是個美麗的地方。這裡是旅遊愛好者的天堂,也有著獨特的風土人情。
  • 劉強東:第四次零售革命意義將超網際網路
    作者:劉強東,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零售業公認的革命有三次:百貨商店、連鎖商店和超級市場。第四次零售革命是建立在網際網路電商基礎上、又超越網際網路的一次革命,它將把人類帶入智能商業時代。新技術正在給各行各業帶來巨大衝擊,也把零售業推到了風口浪尖。今天市場上會不斷地出現和零售有關的新名詞、新標籤、新概念、新模式。
  • 希望大家踴躍參加四月初八共修放生犛牛一百頭
    若三日內必定死亡,即放十三眾生,此人能延壽三年,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中說「諸餘罪中殺生最重諸功德中放生第一,印光大師總結了放生的十大功德,即無刀兵劫,集諸吉祥,長壽健康,多子宜男,諸佛歡喜,物類感恩,無諸災難,得生天上,消滅惡業及四季安寧,生生不息善心相感,一切有漏的善法中,無有能比放生功德大的了,是直接利益眾生,因此有不可思議的善果,放生家畜的功德與持戒比丘相似,放一隻綿羊清凈一次墮於惡趣之因,放一隻山羊,清凈七次墮於惡趣之因
  • 【脫貧故事】「犛牛王子」龍曉鋒 群眾致富領頭人
    走進香格裡拉市三壩鄉安南村,老遠就能看到坐落在密林中的養殖廠房和現代化加工廠房,那裡便是香格裡拉市龍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深加工廠房和安南村高原雪山犛牛養殖基地。安南村海拔高、氣候冷,非常適合犛牛生活,而且現在犛牛市場需求大,鄉親們也有養殖犛牛的基礎,思考到這裡,我知道養殖犛牛就是我要發展的產業,於是我就開始籌集資金,開始養殖犛牛了。」
  • 3次求婚娶到鳳凰衛視一姐!他才是情商最高的溫州人
    溫州人周秉鈞正是著名主持人吳小莉的老公。這裡有兩個原因:一是周秉鈞讓她不要說,怕戀情過早曝光後影響兩人感情的發展;二是吳小莉雖然成了周秉鈞的戀人,但那時並沒有一定要嫁給他的打算,還想考驗白馬王子的耐心。周秉鈞經過幾年的努力,總算贏得了吳小莉的愛情,但在婚娶的時候,他頗費心思和周折,歷經3次求婚才成正果。前兩次求婚雖然浪漫,但都以失敗告終。
  • 沒想到在雲浮,竟能吃到如此正宗的犛牛火鍋,好吃到高潮迭起!
    最近探店,發現一家美食餐廳,很適合秋季滋補的主題哦~這家店主打犛牛火鍋,好吃到鍋底都不剩的火鍋,湯底濃鬱鮮香;而食材新鮮,價格實惠,性價比很高的一家餐廳。是一個喝酒聊天宵夜的好去處!犛牛是生長在地球之巔的高寒、無汙染環境,獨特的半野半原始動物,與北極熊、南極企鵝共稱為「世界三大高寒動物」,犛牛終身無勞役,逐水草而居的半野生放牧方式、原始自然的生長過程,一生攝入不少蟲草、貝母等中草藥,使犛牛肉質細嫩,鮮美
  • 疫情下,肉牛犛牛產業自救自強技術指南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國家肉牛產業技術體系就疫情對肉牛犛牛產業的影響在全國27個省(區、市)238個縣市的700多個肉牛犛牛養殖企業(戶)進行了系統摸底調研。
  • 父親為革命隱姓埋名捨生忘死二、三事
    父親為革命隱姓埋名捨生忘死二、三事 文/鄭紹榮我雖然已到古稀之年,但父親為革命無私奉獻的高大形象一直激勵著我,每年的父親節我都會特別深情地懷念他。一、為革命隱姓埋名我的父親,原名鄭忠保,因參加抗日活動而化名鄭弼臣。但假名用久了,也就成了真名,後來他乾脆就一直使用這個已經伴隨了他大半個革命生涯的假名字,度過了革命勝利後他的離休生活。
  • 溫州人帶你分分鐘get!
    縣前頭的湯圓店開了一百多年,不僅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無數溫州人心目中童年的回憶。麻心的餡心選用上乘芝麻,經多道工序然後拌勻製成位餡心,香甜適口。炒粉幹是溫州人關於家的記憶味道。在溫州,橋兒頭公交車站這邊的姐妹家應該是最有名的一家。一份炒粉幹,加一碗牛肉湯,可能就可以治癒你的冬日寒夜孤獨症。
  • 走訪丨澤牧久遠技術總監黃正勇帶隊走訪甘肅犛牛和歐拉羊養殖場
    11月13日,北京澤牧久遠生物科技研究院(以下簡稱「澤牧久遠」)技術總監黃正勇一行考察來到甘肅犛牛和歐拉羊養殖場做技術指導,養殖場客戶熱情接待了黃老師,並帶著黃老師參觀了養殖場和飼料庫等區域。澤牧久遠技術總監黃正勇在甘肅犛牛養殖場澤牧久遠技術總監黃正勇在甘肅犛牛養殖場期間,黃老師對養殖場的情況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並對養殖場的養殖環境和飼料等進行了考察,找到其中的問題給出了針對性的指導意見,解決了牛羊拉稀、過料等問題,指出養殖場客戶養殖技術方面的不足並給出指導方案,為養殖場客戶細心講解
  • 溫州人為什麼那麼會掙錢?
    《溫州一家人》今天,給你帶來一部國產影片《溫州一家人》。透過這部影片,你可以清晰的看到:溫州,這個被譽為「東方猶太人」的棲息地,他們的創業史。周麥狗和禾禾溫州人周萬順一家的命運沉浮迭宕,是溫州一戶普通人家的草根創業史,濃縮了溫州人的創業奮鬥歷程,成為了改革開放30多年一個時代變遷的縮影。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