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外灘畫報》
2013年第564期
文:王奇婷
英俊高挑、舉止得體、學識淵博,說一口標準英語,在中國觀眾面前,希德勒斯頓將什麼是「英倫紳士」詮釋得淋漓盡致。
「He came. He danced. He conquered.」(他來,他舞蹈,他徵服。)
這是英國演員湯姆·希德勒斯頓(Tom Hiddleston)希望被後人記住和評說的方式。10 月 14 日,他為宣傳即將於 11 月 8 日上映的電影《雷神 2:黑暗世界》來到中國,在接受微博訪談時如此說道。
這句對古羅馬愷撒大帝名言的戲仿,從這位新晉好萊塢男星口中緩緩道出,就像是一位年輕「帝王」稱霸銀幕的宣言。
短短三五年間,他確實在全世界徵服了無數觀眾。憑藉在《雷神》、《復仇者聯盟》和即將上映的《雷神 2》系列中扮演獨具一格的反派「洛基」(Loki),湯姆·希德勒斯頓突然成了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在中國,粉絲們親切地稱他為「抖森」。
抖森在全世界擁有一支浩大的「洛基軍團」(Loki’s army)(欣賞抖森本人的粉絲則自稱「Hiddlestoner」)。在 14 日媒體發布會開場前,記者見識了其中一個「分支」的威力。她們拿著「洛基」海報和 DVD,把媒體入口擠得水洩不通,大聲叫喊他的名字。這令身為媒體的我們第一次覺得能參加發布會是一種「特權」。即便是今年 4 月小羅伯特·唐尼來京宣傳《鋼鐵俠 3》,都不曾出現這般場面。而當抖森亮相時,連部分在場記者都興奮尖叫的情形,更是前所未見。
湯姆·希德勒斯頓畢業於劍橋大學古典文學系,通曉多國語言,能歌善舞,在採訪中對莎士比亞的詩句信手拈來。
湯姆·希德勒斯頓現在究竟有多紅?有人比較了他在美國聖地牙哥動漫展上的兩次亮相:2010 年,他在《雷神》導演肯尼思·布拉納(Kenneth Branagh)帶領下首次來到這一動漫聖地,當時沒人知道這個年輕的英國演員是誰,當天他得到的提問數為——一次,險些遭遇無人問津的尷尬;2013 年,《雷神 2》的專場湧進了超過 6000 名瘋狂粉絲,尖叫著洛基的名字,而當身著全套洛基戲服的希德勒斯頓出現在大廳時,他們的歡呼聲幾乎掀翻了屋頂。
今年,他演繹的「邪神」洛基被 MTV 評為年度「最佳反派」,而希德勒斯頓本人也入選英國電影雜誌《帝國》(Empire)評選的「百位最性感電影明星」,位列第二,僅次於同樣是這幾年火起來的同胞「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英俊高挑、舉止得體、學識淵博,說一口標準英語,在中國觀眾面前,希德勒斯頓將什麼是「英倫紳士」詮釋得淋漓盡致。而劍橋大學古典文學 double first(英國大學中兩門學科獲優等成績——編注)畢業、通曉多國語言、能歌善舞、在採訪中對莎士比亞的詩句信手拈來,這些區別於許多演員的特質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洛基——「狼與蛇的結合體」
希德勒斯頓畢業於聲名卓著的英國皇家藝術戲劇學院(RADA)。在加盟漫威超級英雄電影之前,他只是個中規中矩的英國本土演員,通過出演莎士比亞戲劇電影抒發自己的文學情懷。
他把同為 RADA 畢業生、英國多才多藝的演員兼導演肯尼思·布拉納(《海盜電臺》、《冷戰風雲錄》)視為自己的導師。他們倆曾在英劇《維蘭德》(Wellander)和倫敦西區的契訶夫戲劇《伊萬諾夫》中搭檔。布拉納主演的《亨利五世》也在日後希德勒斯頓出演同樣的角色時給了他很多啟發。
契機發生在 2009 年。同年,迪士尼收購漫威,布拉納受邀執導第一部漫威電影《雷神》。兩人在洛杉磯碰面時,布拉納推薦抖森去試鏡。金髮碧眼的他原本衝著天域王子「雷神」而去,最後輸給了健壯的澳洲男演員克裡斯·海姆斯沃斯,卻陰差陽錯成了全世界最受歡迎的反派。
「當時影業高層對起用新人很緊張,因為電影預算如此之大。」希德勒斯頓在接受《每日郵報》採訪時說,「但肯尼思改變了我的命運。他對高層說:『相信我。你能起用湯姆,他會有所表現。』他給了我職業生涯突破的機會。」
透過洛基,抖森也找到了飾演反派的過癮之處。「洛基是雷神的弟弟。從所有弟弟的言行中我都能感到一種自由。他們肩上的責任更少,更能隨心所欲。」在他眼裡,受奧丁領養的「邪神」洛基是心靈破碎之人,他不是英雄也不是惡魔,而介於兩者之間——就像一個硬幣的兩面,是陰和陽的博弈。若用一種動物形容,抖森認為是「狼與蛇的結合體」。
「他是悲劇性的人物,是一個被遺棄的王子。莎士比亞的作品裡也有很多這樣的角色。」聊回自己的「本行」,他得心應手,一一道來,比如《李爾王》裡的私生子埃德蒙、野心勃勃的麥克白、《奧賽羅》裡詭計多端的伊阿古。「肯尼思·布拉納希望洛基的形象是一副精瘦的餓鬼樣(A lean and hungry look,莎士比亞語),《愷撒大帝》裡的卡西烏斯便是這番模樣。」抖森說道。
2011 年《雷神》的成功讓希德勒斯頓——一位英國本土莎劇演員第一次躋身美國商業大片,在好萊塢佔得一席之地。經過《復仇者聯盟》和《雷神 2》的洗禮,他已是迪士尼影業一顆奪目的掌上明珠。雖然他表示將不會再出演《復仇者聯盟》續集,但在後幾年中,他還將為迪士尼動畫《小叮噹與海盜仙子》(Tinker Bell and the Pirate Fairy)配音,並在《布偶大電影 2》(Muppets Most Wanted)中客串一個配角。
《雷神 2:黑暗世界》劇照。短短三五年間,湯姆·希德勒斯頓在全世界徵服了無數觀眾。憑藉在《雷神》、《復仇者聯盟》和即將上映的《雷神 2》系列中扮演獨具一格的反派洛基,湯姆·希德勒斯頓成了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
在今年 8 月的迪士尼粉絲大會 D23 上,抖森現場獻唱 1967 年迪士尼動畫《森林王子》主題曲《The Bare Necessities》,引發轟動。他說,這是他從小最喜歡的歌曲。
採訪中,這位從小接受英國精英教育的演員也告訴記者,自己小時候反而熱衷美國文化,「在我成長的 1980 年代,美國電影幾乎是世界爆米花電影的領軍者。」他回憶道。當時,像史匹柏的《奪寶奇兵》這類電影,是那個年紀的青少年繞不開的作品——幾天後,澳大利亞演員休·傑克曼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提到了同樣的電影,說了類似的話,「這部電影,以及哈裡森·福特的銀幕形象讓我深深為之震撼。」回望現在,希德勒斯頓在好萊塢立足,或許在某種意義上,可被解讀成一個英國演員童年美國夢的實現。
這也是為什麼他在接到史匹柏的電話,邀請他在《戰馬》(War Horse)中飾演一名英國軍官時,他興奮得幾乎要捏自己看是不是在做夢。「我記得那晚回家的路上我在想,發生了什麼?我是怎麼走到今天這一步?我真的要和兒時的英雄見面了。」
更大的驚喜接踵而來。沒過多久,他又收到一封來自伍迪·艾倫的信,簡單明了地寫道:「親愛的湯姆,這是劇本。我希望你能演這個角色,我們夏天會在巴黎開拍。」於是在第二年坎城首映式上,我們看到了他在《午夜巴黎》中扮演了美國文學史上最著名的作家之一菲茨傑拉德。2011 年,他出演了泰倫斯·戴維斯導演的《蔚藍深海》,與「英倫玫瑰」蕾切爾·薇茲演對手戲。「一切都發生得那麼快。令人受寵若驚。」他說。
10 月 14 日,湯姆·希德勒斯頓為宣傳新片《雷神 2:黑暗世界》來到北京。在中國觀眾面前,希德勒斯頓將什麼是「英倫紳士」詮釋得淋漓盡致。
去年,《復仇者聯盟》的成功使抖森的人氣達到了最高點。但同時,我們反而能看到他並沒有選擇一直留在好萊塢走康莊大道——對許多演員來說,這是一條更簡單的道路。有意無意地,他選擇回歸自己植根的古典文學和戲劇舞臺,先是拍了 BBC 電視電影《亨利四世》和《亨利五世》,作為倫敦奧運會時的文化輸出作品。明年,他又將在莎士比亞的另一部戲劇《科利奧蘭納斯》(Coriolanus)中擔任主演。
「《復仇者聯盟》於我,是生命中出現的一個前所未有的奇怪的巧合。」他說,「但我尊敬的演員都是不斷地飾演不同的角色,無論大小。他們是約翰·赫特、伊恩·麥凱倫、安東尼·霍普金斯。他們都還在演。所以無論我經歷了多麼輝煌的時刻,那都是暫時的。能讓你感到踏實的,只有做你熱愛的事。」
粉絲的「人生導師」
圓桌採訪時,有記者打趣道:自從很多孩子把你當成偶像後,媽媽們再也不用擔心她們的學習了——因為她們會跟著你去讀莎士比亞。抖森大笑。
在得知他最喜愛的莎士比亞作品是《李爾王》,今年最喜歡的文藝片是保羅·索倫蒂諾導演、入選坎城主競賽單元的《絕美之城》(The Grand Beauty),甚至最近在洗澡時愛唱 The National 的歌后,「Hiddlestoner」們也紛紛將這些書和電影列入近期的 to do list。仔細想想,這其實是件挺美好的事——她們並不盲目追星,而是在學習一種生活方式,並在他的影響下變得更優雅,更有品位,更懂生活。
BBC 電視電影《亨利五世》劇照。該系列電視電影是倫敦奧運會時的文化輸出作品
博學、善思的抖森甚至成了很多人的「人生導師」。比如對於求職,他會提議,「每當你考慮一份工作,你必須捫心自問,它是否符合你對這份工作真正意義的理解。它是否會很有趣,同時又是否對這個世界產生價值?他認為,最重要是要想清楚自己要成為誰。「能勇敢承認自己的脆弱和無知,這些人都令人感動。當比你年長、比你有作為的人仍然在說,『我不知道這件事該怎麼做……』那令人深受震動。史匹柏就是這樣的人。」
今年初,他跟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去了一趟西非的幾內亞,這段經歷也使他感觸良多。4 月,他又參與了「在平均線下生活」的活動,度過了忍飢挨餓的 5 天來募集善款。「我是一個樂觀主義者。這是我的選擇。世界上有很多黑暗和痛苦。你可以選擇看到這些,也可以選擇看到快樂。如果你積極應對這個世界,你會過得更好些。」在接受 FLANT 雜誌採訪時,他發出這樣的感慨,「人生苦短。最重要的是如何利用時間。」
希德勒斯頓 1981 年出生於英國倫敦,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妹妹。他的父親詹姆斯是一個製藥廠經理,母親黛安娜是一名藝術管理者。抖森的藝術品位部分來源於她——在抖森迷戀美國商業片的時候,黛安娜常帶他去當地影院看很多藝術電影。
13 歲時,他被送到著名的伊頓公學讀寄宿學校,直到高中畢業。理論上,他還是威廉王子的學長。當被問及學習好的秘訣,他回答:「不要急功近利,目標長遠,跟隨你的好奇心。」
然而,他也曾在採訪中說,自己的高學歷並未讓他變得更自信,更有優越感。「我從不相信愛屋及烏的信任和尊重。我不希望別人對我表演的認可來自我的父母、我的中學和大學等外界因素。我知道這種信任是假的。」
並且,他對標籤非常謹慎。「像伊頓人、劍橋畢業生、RADA 校友,其實某種程度上,這些標籤反而是我身上最不有趣的地方。我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卸下這些帽子。給自己分類,這是我最不想做的事。」
湯姆·希德勒斯頓在伍迪·艾倫的《午夜巴黎》中扮演美國文學史上最著名的作家之一菲茨傑拉德。
作為演員,為避免給自己「分類」,抖森不斷嘗試各種角色——最近,他又在吉姆·賈木許新片《唯愛永生》中與蒂爾達·斯文頓搭檔,扮演兩個生活在現代世界,無所適從的吸血鬼亞當和夏娃。該片入選今年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首映後評論兩極。但迷戀賈木許憂鬱而詩意風格的觀眾,則都給了極高評價。
電影講述亞當和夏娃跨越千年的愛情故事,他們分別生活在荒蕪之城底特律和北非城市丹吉爾。他們睿智而又脆弱,對人間碌碌無為和愚昧之行深感厭倦。在這一日漸崩塌的摩登世界,如何繼續存活?賈木許的選角可謂恰到好處——這對生活不羈,見多識廣,久經世故的吸血鬼,讓同樣高智商的抖森和蒂爾達來演,再適合不過。
抖森說,在演亞當的時候,又回家重讀了《哈姆雷特》,突然發現許多詩句以一種他從未理解的方式呈現在自己面前。對他來說,莎士比亞就像一盞明燈,又像一個港口,在任何時候都歡迎你靠岸,並重新獲得出發的力量。抖森曾說,莎士比亞之所以經典,可以一遍一遍地讀,也許是因為他的價值觀,甚至愛情觀,放在當下依然可以適用。
前不久,《復仇者聯盟》導演喬斯·韋登改編了探討兩性情感的莎士比亞戲劇《無事生非》(Much Ado About Nothing),令抖森十分欣賞。而談及他自己心目中的完美愛情,他引用《十四行詩》第 116 首說道:「若是真愛,矢志不渝。」(原文:Love is not love which alters when it alteration finds.」)
湯姆·希德勒斯頓在吉姆·賈木許的新片《唯愛永生》中,與蒂爾達·斯文頓搭檔,扮演兩個生活在現代世界,無所適從的吸血鬼亞當和夏娃。
分食美漫文化沃土的英倫男星
在當今的影視圈中,湯姆·希德勒斯頓、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湯姆·哈迪等英國演員正受到越來越多的矚目。在好萊塢,這些高學歷、擁有深厚底蘊和修養的男星也如一陣風潮,給好萊塢銀幕帶去一抹別樣的色彩。
上周,康伯巴奇剛入選《紐約》雜誌評選的百名「2013 年最有價值影星」。他和抖森曾共同出演過《戰馬》,在生活中也是好友。他如此評價抖森:「他要長相有長相,要才華有才華。他是我們這代演員中的佼佼者。」
而若稍加留意便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近幾年的美國超級英雄電影主角,也幾乎由英國演員包攬。「蝙蝠俠」克裡斯蒂安·貝爾、「超人」亨利·卡維爾、《X 戰警》中的「X 教授」詹姆斯·麥卡沃伊、「新一代蜘蛛俠」安德魯·加菲爾德等,猶如新大陸的開拓者,分食著美漫文化這塊肥沃之地。
2011 年,湯姆·希德勒斯頓出演了泰倫斯·戴維斯導演的《蔚藍深海》,與「英倫玫瑰」蕾切爾·薇茲演對手戲。
《每日電訊報》認為,從《豪斯醫生》的修·勞瑞到《國土安全》裡的戴米恩·路易斯,這些劇本將英國影星的形象帶到了大洋彼岸。他們塑造的角色身份模糊,充滿矛盾,與新一代美國人心目中的英雄形象產生共鳴,改寫了過去正邪不兩立的死板衝突——陽光向上四方臉的喬治·裡夫斯版超人,已經無法在如今這個複雜的世界裡維護正義。
而且,在最新的這波超級英雄電影中,主角陰鬱的外形和病態的自戀,很大程度上都真實反映了他們內在的複雜性。從他們的反英雄主義性格和錯綜複雜的故事背景來看,「如莎劇一般」是最容易想到的形容詞。同時,他們還要打扮誇張地去表演笨拙的格鬥。站在綠幕前,他們必須配合電腦動畫生成精彩的特效,想像自己身處虛擬的舞臺上——既然如此,還有什麼理由不找那些戲劇表演科班出身的英國演員呢?
湯姆·希德勒斯頓飾演的洛基雖不是超級英雄——相反,他是被超級英雄們聯合起來對抗的超級反派——但他卻是那麼深入人心。現在,已經很難想像,還有誰比抖森更能勝任這個角色了。「文學專業的高材生,知道什麼樣的故事是好故事,或許是他能在表演時拿捏得如此準確、將角色詮釋得如此到位的原因之一。」有人如此猜測。
在 2011 年刊登於《金融時報》的一篇日記中,抖森拿《雷神》的故事與荷馬筆下的《奧德賽》作了類比。這一直是他最愛的文學作品之一。
他寫道,荷馬筆下的英雄奧德修斯是所有人的嚮往。他機變靈活,有多重身份:航海家,旅行者,戰士,戀人,以及冒險家。但或許使他英名永垂不朽的最重要原因只是因為,經歷了十年特洛伊戰爭、十年的航海漂泊後,他最終回到了家園,回歸家庭,回到他的妻子佩內洛普、父親拉厄爾彌忒斯以及兒子泰雷馬修斯身邊。他的英雄地位取決於,他成功地達成了「歸鄉」這一永恆的主題。
「而《雷神》可看作是一部漫威版,或北歐神話版的《奧德賽》。因片中的雷神索爾被神域驅逐,他必須找尋一條回鄉的路。」抖森寫道。
2012 年 1 月 8 日,劍橋公爵在《戰馬》倫敦首映式上接見片中幾位男主角,右邊兩位就是這幾年紅得發紫的「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和湯姆·希德勒斯頓。在近期英國電影雜誌《帝國》評選的「百位最性感電影明星」中,兩人名列前茅。
自 2005 年戲劇學院畢業之後,希德勒斯頓也一直處在前所未有的奇妙「奧德賽」之旅中。從巴黎到莫斯科、紐約、米蘭、雷克雅未克、布魯塞爾、瑞典的斯塔德、新墨西哥的聖達菲、洛杉磯,最後回到故鄉倫敦。「我不知道接下來風將把我帶去何方,在離家時,我常會想家。然而每一部電影、每一個故事在某種意義上,也都是家庭的觀照。」他說。
他特別提到一個細節。在《雷神》拍攝期間,安東尼·霍普金斯曾湊近他耳語道:「你知道,所有偉大的演員,詹姆斯·梅森,羅伯特·米徹梅,彼得·奧圖爾,理察·伯頓,他們無不個性開朗、迷人、樂觀。但每個人也都帶一個裝著痛苦的小小手提箱,而正是這造就了他們的偉大。」
「我有過許多這樣的手提箱,我的職業時常需要我出現在片場,去挖掘某些痛苦。有時候,你必須跋山涉水,才能返鄉。」他寫道,「縱使我未曾如奧德修斯一般迎戰諸多怪物與神祗,但迄今為止,這仍是一段最好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