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A股打新收益不少,但你知道今年最掙錢的新股賺了多少錢嗎?
據統計,今年以來康華生物(300841)以24.37萬元的單籤盈利位居榜首,其次是甘李藥業(603087),中一籤可賺19.42萬元。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中一籤可賺5萬元以上的新股有36隻,其中註冊制新股21隻,佔半壁江山。而中一籤賺10萬元的大「肉籤」共有13隻。
具體來看,若按上市首日收盤價計算,有21隻註冊制新股單籤盈利超過5萬元,其中6隻中一籤可賺10萬元。
在其他新股中,按照開板日的收盤價計算,今年共有15隻個股單籤盈利超過5萬元,其中「中一籤賺10萬元」的肉籤有7隻。
隨著IPO家數的增多,新股上市後走勢的分化程度也在加大。
連板天數方面,今年非註冊制新股上市後一字漲停板的中位數是6天。萬泰生物(603392)、立昂微(605358)、斯達半導(603290)的連板數分別達26、22、22板。而中金公司(601995)、洪通燃氣(605169)、北元集團(601568)、廈門銀行(601187)、京滬高鐵(601816)等5隻新股上市首日即開板,此外還有20隻新股在上市次日開板。
就註冊制新股而言,從上市首日的漲幅看,數據顯示,今年科創板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收盤,下同)漲幅達186.5%,創業板註冊制新股首日平均漲幅達250.5%。康泰醫學(300869)以首日1061%的漲幅居首,其後是國盾量子、卡倍億(300863),首日分別上漲924%、743%。
2021年打新收益還能延續嗎?
不過,隨著註冊制市場化定價的推進,新股破發現象屢有發生,廣發策略戴康認為,展望2021年,2021年打新紅利或將延續,但是預期收益率可能將「下臺階」。其認為2021年有三個核心變量將影響打新收益。
第一,2021年打新模型核心變量預估。按照基本模型:產品預期收益率=獲配份額*新股漲幅/產品規模。明年三個核心變量假設如下:
第一個變量假設是,IPO常態化:截至本周,科創板已發行規模合計2062億元,正在發行規模65億元(預計今年合計2100億元),2021年科創板面臨流動性收斂、全面註冊制擠佔,預計發行節奏較今年略微放緩,2021年上半年約800億元/下半年約1200億元(暫不考慮螞蟻上市)。
第二個變量假設是,「玩家」增長有限:9月以來科創板網下申購配售家數激增,12月均值已達7364家,預計2021年數量增長有限,主要在於打新與底倉預期收益率下滑。
第三個變量假設,首日溢價率梯度下降:稀缺性溢價趨勢性降低(10月以來新股首日平均漲幅約147%,比上半年均值187%);存量註冊制分流。預期明年中性新股首日漲幅為100%。
第二,2021年打新收益率測算。除以上核心假設變量外,加上底倉5%(明年股市預期收益率降低)、網下發行60%(其中A/C類獲配75%/25%)、有效報價率A/C類分別80%/75%,3億元A/C類產品打新收益率預測值為7.7%/3.6%。
第三,首日溢價率規律復盤。一是,看短期發行節奏:如9月上旬節奏加快導致溢價率迅速下降(50%水平以下),11月下旬節奏趨緩後明顯回升(200%水平以上)。二是,看市場流動性:7月市場成交額破萬億元,單月新股首日平均漲幅274%,遠超歷史均值。三是,關注存量註冊制可能的分流效應。自8月底創業板註冊制首批上市以來,科創板平均首日溢價率133.21%(低於此前200%以上水平)。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