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董小姐的專欄『好歌獻給你』分享經典歌曲,追溯音樂往事
專欄的前幾篇推文中,我們記取了香港歌壇的最高榮譽金針獎。這個獎項充當著殿堂歌手們「入場券」的角色,頗有點兒金庸小說中,華山論劍的意思。
以下是經過金針獎「認證」殿堂級歌手,16人的大名單,排名有先後。
(2000年之前)許冠傑、徐小鳳、羅文、林子祥、鄧麗君、譚詠麟、梅豔芳、張國榮。(2000年之後)張學友、汪明荃、鄭少秋、杜麗莎、陳百強、葉倩文、甄妮、鍾鎮濤。
仔細觀察金針獎的獲獎榜單,不難發現金針獎對歌手們進行了多方面的考量,綜合各人的歌壇影響力、出道先後、巔峰時間,評定出他們的拿獎次序。
這幾乎就是最權威的香港殿堂歌手排行榜。
其間,大致可以梳理出三個不同時期的主力陣容:
以歌神許冠傑為首的早期歌壇五絕,巔峰時間在七十年代中到八十年代初。
以譚張梅陳為代表的四大天皇,巔峰時間在八十年代中後。
以歌神張學友、葉倩文領銜的90年代天王天后方陣,目前僅此兩位,其他天王天后們需要加油了。
(排在張學友之後拿獎的歌壇前輩,算是拾遺補闕的替補陣容)
歌壇五絕,指的是最先拿到金針獎的5位歌手:許冠傑、徐小鳳、羅文、林子祥和鄧麗君。
許冠傑,開粵語流行歌壇第一人,地位之尊無人能及。他「以唱出小市民的心聲見稱」,將港人掙扎生存、默默爭上遊的精神用歌曲記取,成為第一代香港歌神。
徐小鳳是同時代女歌手中的翹楚,雍容端莊、華貴優雅,梅豔芳就是模仿她起家,鄧麗君在香港歌壇的地位也要矮她一頭。
羅文,香港歌壇的教父、歌聖,把粵語歌曲搬上「臺面」,有實力與許冠傑掰手腕的人。甄妮是他最經典的搭檔,再加上汪明荃、鄭少秋,都是電視劇歌曲的代表人物。
林子祥,當世歌隱,唱功PK羅文,足以吊打百分之九十九的同輩及後輩歌手,氣定神閒唱出萬馬千軍的氣勢,放眼整個華語世界都無人能出其右,
此四子堪稱香港歌壇的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再加上去世後追頒金針獎的鄧麗君,構成五絕陣容。
鄧麗君的歌壇成就更多要放在兩岸三地的華語世界來講,金針原本只為表彰本土藝人,為她首度破格,稱為「中神通」也不為過。
這個陣容裡面還有汪明荃、鄭少秋、甄妮,不過,這三位在2000年之後拿獎,屬於查缺補漏的選手,與五絕的領獎時間差了10-20年,但歌壇地位還是要高過劉天王,畢竟他還沒有拿到金針獎這尊殿堂級的入場券。
再往下數就是四大天皇譚張梅陳。
四大天皇的稱謂,是為了對應90年代香港歌壇崛起的四大天王之說,亦有人稱之為三王一後,指的就是譚詠麟、張國榮、梅豔芳、陳百強。
四人拿到金針獎的順序是譚詠麟、梅豔芳、張國榮、陳百強,梅豔芳尚在張國榮之前,可見她的歌壇地位之高。譚梅張都在90年代拿獎,只有陳百強是在2009年被追頒。
理論上來講譚張梅陳四位一體,比較遺憾的是陳百強1993年去世,他去世的時候,金針獎還沒輪到他們這代人,譚張梅三人在90年代也都各有建樹,早逝的陳百強失了先機。
以譚校長為坐標,這個梯隊裡應該再加上金針獎後來拾遺補闕的鐘鎮濤和杜麗莎。
鍾鎮濤與譚詠麟同屬溫拿五虎,早期建樹地位大致等同,單飛發展之後,譚詠麟沿襲日本曲風制霸歌壇,鍾鎮濤的創作則深受歐美影響,各有所長。校長的受眾廣,鍾鎮濤則受到比較資深樂迷的青睞。
杜麗莎雖然與甄妮一樣,位列香港五大巨肺之一(其餘葉麗儀、肥媽瑪利亞、陳潔靈),但她出道晚、資歷相對低,90年代功成身退,從事音樂教育,成了世外散仙一樣的存在。
最後就是張學友和葉倩文為代表的90年代天團,目前受到金針冊封的也僅此二位。
相較於其他90年代的天王天后(劉德華、王菲),兩人在歌壇出道的時間,都要早一大截,80年代都已經成名,打好了基礎。
90年代四大天王成軍不久之後,張學友就被內定成了新一代歌神。同樣的道理,梅豔芳退位之後,葉倩文抓住機會迅速坐穩天后交椅。
與二人同時期發光發亮的天王天后們(劉德華、黎明、郭富城、林憶蓮、王菲、彭羚),在金針獎的路上,可能還要摸索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