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山術: 學習英語詞彙的3個殺手鐧策略
你可能會覺得學習英語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
對的.
你學了又學,學了又學,似乎永遠也學不完.就像一個無底洞.
感覺就像《星球大戰》裡那個奇怪的東西,在裡邊你被活活消化了1000多年。
像往常一樣,這裡有個but.
這次是好消息。
你可以簡化這個學習過程.
首先得知道從哪裡開始
比如把整個英語語言想像成一個巨大的米堆,你需要吃,一次一粒......
好大的一座米山,
每一粒米都代表著英語的一個獨立元素
無論是 "th "的發音,還是 "used to "的使用方法"
任何看到這座山的人都會看著它說:"不......算了吧。"
......然後走開
變成了一隻憤怒的小鳥
飛走了
但是
這堆積如山的英語詞彙大部分都是不必要的--剩下的比你想像的更容易處理。
為什麼這麼說?
第一,英語就是48個音素
就是48個,不多不少
語法條目
我們要學的,
為了說出英語而需要學的語法條目,
350條
包括簡單句型,簡單從句
複雜一點的話
3500條
哇,好多
這是個約數,很碎的
慢慢掌握就好
不影響你說就行
但是詞彙......
一座珠穆朗瑪峰
英語中到底有多少詞彙?沒人知道。但至少有一百萬個。
語法和語音(聲音)似乎不再是這樣的優先事項哈?
為之奈何!!!
好消息
#1記住,大部分的山是無用的(不要試圖學習所有的東西)
#2更快地讓山變小(一起學習相關單詞)
現在這個米山小得多--但仍然非常大
所以我們現在可以開始一個一個地吃每一粒米,對嗎?
不!還不行!
記住,每個英語單詞並不是憑空出現的,單詞有其他與它們相關的單詞,
所以我們可以把相關的米粒放在一起,一次吃完,而不是一次吃一粒米。
有些詞有反義詞--所以當你學習 "necessary "這個詞時,你也可以學習 "unnecessary「。
詞語往往還有其他形式--形容詞 "neccessary "也有名詞形式 "necessity "和動詞形式 "necessitate"。
詞語往往也有同義詞--意思相同的詞語。"Necessary "很常見,"obligatory"、"compulsory "和 "required"也是如此。
最後,詞語往往還有其他相關的詞語。
所以當你想到 "necessary "時,你也會想到 "permission"、"rules "等相關的詞語.
OK.Great!
當你學習的時候,儘量用這樣的組詞來處理新詞,
因為它們都是用來談論同一種情況的,
所以一旦你把這些詞歸類,
你就能更好地談論這個話題,
而且你會吃到更多的"米粒"。
#3 混合語法山和詞彙山(在語境中學習詞彙)。
這才是好玩的部分,
比方說語法米真的很粘,
會粘到詞彙米上,
那是因為語法和詞彙根本就不是一個獨立的東西,
沒有詞彙就沒有語法。
而且你絕對不希望這樣說話.當你把語法米放進詞彙米裡,然後拉出一些詞彙,你會得到一種 "vocabgrammar"(不是真正的單詞)的團塊。
那麼,這在英語(而不是大米)中有什麼作用呢?
嗯,單詞不是孤立的 - 它們總是與其他單詞一起.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你來判斷這個句子有什麼問題?
"I want that he leaves the room now "
語法上講沒什麼錯誤......因為語法是有意義的.
但沒人這樣說.
我們傾向於說:"I want him to leave the room now."
再看一個
"I feel myself tired "
語法上講沒問題,但沒人這麼說。
你會說:「I feel tired.」
你知道每一個詞的意思
你也知道語法本身是如何運作的
但不一定知道如何把它們放在一起,
直到
我們看到它們在一起。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
這是我的建議.
每當你學習一個新單詞(以及它的同義詞和反義詞以及我上面提到的所有東西)時,
再做一件事.
看看這個詞在句子中經常如何表現.
有幾種方法可以做到這一點.
其中一種方法是使用一個工具,
如英國國家語料庫
你會看到它如何在成千上萬的現實生活中使用.
下面一個以 "worth "為例的例子。
你這樣做
你就知道了語法和詞彙不可分割
但你不需要到使用語料庫
我只是拿語料庫舉個例子
你要做的
注意
當你在閱讀時遇到一個新單詞時,
注意它在句子中是如何使用的.
當你在與別人說話時遇到一個新單詞時,
不要只是拔出單個單詞--讓一個漂亮的糯米糰(語法)與它一起。
然後你就能更快地把那座小山的米飯弄下來,
而且你會說得更自然,更容易。
Bon appétit!
現在你對學習新詞彙的感覺更積極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