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2000字左右,分為3個部分。期待您的關注、點讚、評論和轉發!謝謝!】
《以家人之名》播到第24集了。
賀子秋的媽媽賀梅終於被找到了,她兩年前回來了,還開了一家美容院。
可是她仍然不願認子秋,而且話說得很絕情。
作為一個母親,不願意認自己的親生兒子?太反常了。
這是為什麼呢?
就算一開始自己經濟條件不行,可後來可以了,為什麼還是不願認兒子呢?
就算是不好意思主動,可人家李海潮都找上門來了,她還就是不肯借坡下驢。
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我認為,她主要是難以面對3個人,前2個大家都能想到,但第3個人才是主因。
一、她覺得自己對不起賀子秋
子秋是賀梅的兒子,是賀梅執意要把他帶到這個世界上的。
可是,之後她並沒有盡到一個母親的責任。
在子秋最需要媽媽的時間裡,她把他一個人丟在別人家裡將近20年。
作為一個女人,她深知這對子秋的傷害究竟有多大。
可以這麼說,子秋27年的人生中所遭受的苦基本上都是她給予的。
媽媽,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詞彙之一。
而她---賀梅,覺得自己不配。
子秋越懂事,越優秀,她越覺得自己不配。
二、她覺得自己有愧於李海潮
當年,她設法把子秋丟給李海潮撫養,或許只是一時之間的權宜之計。
她覺得自己可以很快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
可是,她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和運氣,低估了去深圳打工會遇到的困難。
她還低估了一樣東西,那就是李海潮的善良程度。
她之前知道李海潮很善良,可萬萬沒想到他能善良到讓人驚訝的程度。
李海潮對子秋是那麼好。
不僅供子秋吃穿,還關注子秋的內心成長,親爸對親兒子也不過如此了吧。
關鍵是,這種愛,它不是持續一個月兩個月,也不是一年兩年,而是19年。
作為人,聽到這樣的事,不感動的,一定是石頭人。
作為親生母親,聽到這事,不又感動又愧疚的,一定是冷血獸類。
賀梅很愧疚很愧疚,愧疚到不知如何面對李海潮----這個她利用了的男人。
三、賀蘭對她姐姐的評價使我有了新的思考
我之前也認為,賀梅一直不願回來,回來兩年了也一直不願見子秋,就是因為覺得對不起李海潮和賀子秋。
可後來,看到賀梅妹妹賀蘭說的話,我又突然想到:這裡還有更重要的第三個人!
在第21集,賀蘭來借錢時,曾這樣評價賀梅:
她是「那麼要強的一個人」。
「要強」,我們需要細細琢磨一下這個詞。
什麼叫要強?
內心不屈從於現實,什麼都想達到強,這才叫要強。
要強的人不僅需要經濟上的強。
還需要生活質量上的強。
當然,在情感上,他們需要的也不會是普通。
所以,和趙華光結婚後,賀梅會因為趙的窮(趙華光說的)而離婚。
所以,當她見到李海潮以後,內心深處接受不了這個只是開了家麵館的男人。
所以,她才會拋棄子秋去深圳尋找感情,那裡或許有自己看得上的,實在找不到闖一番事業也好。
▲那麼,事隔多年以後,賀梅為什麼就是不願見子秋呢?
如前所說,她覺得自己對不起賀子秋和李海潮。
對賀子秋的虧欠,她雖然不知如何解釋,但還可以竭盡全力去彌補。
可是,李海潮的恩情,該如何回報呢?
給錢嗎?
且不說賀梅拿不出很多錢,關鍵是李海潮不是為了錢呀!
她意識到自己報答不了李的恩。
其實,她也許想到了該怎麼還----與李海潮結婚(我不相信賀梅再婚了,她帶的那個小孩十有八九是她收養的)。
可是,她又不願那樣去做。
▲賀梅對李海潮的感情是非常複雜的。
她很感激李,想報答他。
可是賀梅又不願嫁給李海潮,畢竟他只是一個麵館小老闆,不夠優秀。她之前已經嫁過一個不怎麼樣的趙華光了,她不願第二次選擇的仍然是世俗眼中的不夠優秀的男人。
當然,也有可能是賀梅覺得自己配不上李海潮,怕李會嫌棄自己,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感覺可能會越來越強烈。她可不願自討沒趣、自作多情,她是一個要臉的人。
也就是說,她的內心很矛盾,雖然她內心很渴望與子秋相認,可深思之後,她還是覺得不能相認。
她的內心不肯屈從,這才是主因。
自私是人類的共性,面子是很多人的軟肋。
其實,也不能完全說她自私。也許,她覺得維持現狀是最好的:子秋不用重新適應自己,李海潮也不至於白忙一場,雖然自己想兒子,但可以偷偷地去看,還可以收養一個。這樣,對誰都好。
▲顯然,在這個問題上,賀梅是想當然的。
她自以為是地做出了一個「正確」的決定,一個李海潮和子秋所不願看到的決定。
她其實根本不知道子秋的心裡是多麼希望與媽媽團聚。重新適應雖然需要時間,但適應之後,便是治癒,而治癒對於子秋來說是多麼的重要。
她不知道善良的李海潮是多麼希望看到她和子秋能解開心結,快樂地生活。李海潮是那種會逼迫別人的人嗎?
她根本不知道李海潮和子秋更需要的是什麼,只是憑著自己的想法做著決定。
有一種「正確」,叫自己認為的正確。
為了保證這種正確的順利落實,即便在被李海潮發現之後,在被賀子秋跟在車後追跑之後,她仍然要不斷提醒自己「別回頭」。
她怕回頭。
她的內心深處,其實並不知道自己的做法到底是對,還是錯!
她只能默默忍受著這種糾結的痛苦,苦苦掙扎。
她希望有人能幫自己,又不希望有人幫。
賀梅,是一個悲劇人物。
她這樣複雜的心理,只有李海潮能幫她打開,只有李海潮執著的追求能使她有個舒服的臺階。
她需要卸下!
編劇很善良。
最後,她卸下了……
【評鑑熱點人物,記錄真實故事。一切基於成長!】
喜歡的朋友,可以點個讚,評個論,轉個發,收個藏,當然也不要忘了點個「關注」。
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