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極致分裂!新能源一天暴漲3500億,銀行股卻罕見大跌,發生了什麼?成交重回萬億,抱團資產已捅破天花板?
摘要
1月4日,兩市股指2021年迎來開門紅,上證指數收盤站上3500點。上證指數收盤報3502.96點,漲0.86%;深證成指報14827.47點,漲2.47%;創業板綜報3196.49點,漲2.75%。成交金額高達1.15萬億元,較上日增加超2000億元。
新年伊始,股市大紅!
1月4日,兩市股指2021年迎來開門紅,上證指數收盤站上3500點。上證指數收盤報3502.96點,漲0.86%;深證成指報14827.47點,漲2.47%;創業板綜報3196.49點,漲2.75%。成交金額高達1.15萬億元,較上日增加超2000億元。
在這場大漲背後,全市場市值最大的板塊:銀行卻出現了大幅殺跌,整個板塊市值大跌近900億元。那麼,究竟發生了啥?分析人士認為,節前,央行、銀保監會發布《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目前,有不少銀行超越規定之紅線,進而引發了市場的擔憂。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市場上近期最猛的板塊:新能車繼續高歌猛進。寧德時代狂漲15%,新能源車指數大漲超5%,整個板塊單日市值大漲2500億元。與此同時,消費等抱團板塊表現也十分強勁。
那麼,抱團資產的天花板在哪?
最大板塊暴跌900億
今天,整個銀行群裡都鴉雀無聲,因為興業、招行、平安、成都、杭州、鄭州、青島這些各位研究員的心頭肉,現在全被砸懵了。總市值超過9萬億的銀行股,一天市值就跌去了900億。
那麼,究竟發生了什麼?
2020年12月31日,央行、銀保監會發布《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根據該通知,中小型銀行超監管紅線情況較為嚴重。根據華西證券的資料,從2020H1數據來看,第一檔銀行目前均未超過房地產貸款佔比紅線,第二檔銀行中有6家超監管紅線(7家未超),樣本第三、四檔銀行中有13家超紅線(15家未超),中小銀行相對而言面臨更大調整壓力(中原銀行、成都銀行、江西銀行、鄭州銀行、青島銀行等樣本中小銀行調整壓力相對較大)。剔除政策行和廣發、恆豐銀行,目前一二檔銀行房地產超限比較嚴重的為招商銀行和興業銀行,此外建行個人住房貸款超限較為嚴重。但若將樣本一、二檔銀行合併來看,目前中大型銀行房地產貸款仍有約8000億元空間,房企及購房者尚有充足騰挪餘地;需要注意的是,從結構來看,2020上半年中大型銀行個人購房貸款空間較2019年有所上行,但房地產對公貸款空間較2019年末有所收縮。
華西證券認為,對房企、購房者而言,從目前情況來看,尚有充足騰挪空間更換銀行的餘地;對銀行來說,新規規定了超限過渡期(2-4年),銀行仍有調整時間。整體來看,中小銀行超限情況較大型銀行更為嚴重,因此相對來說,更加依賴中小銀行貸款的中小房企受本次新規的衝擊或大於大型房企。
最猛板塊卻狂飆3500億
在銀行大舉殺跌的同時,最近半年最猛的新能源板塊卻出現暴漲行情。其中,寧德時代大漲超5%,市值突破9000億元。
新能源車板塊市值狂飆2500億元,特斯拉指數上漲超5%,新能車ETF大漲超8.4%。如果加上太陽能、風電等兩大新能原板塊,新能源一天市值飆漲超3500億元。
2021年1月1日,Model Y國產車型定價公布,Model Y長續航降至人民幣33.99+萬、高性能降至人民幣36.99+萬。與此同時,Model 3國產改款版車型也公布最新定價,Model 3標準續航維持人民幣24.99+萬、高性能降至人民幣33.99+萬、長續航版本取消此外,Model 3改款和Model Y國產車型均採用熱泵/電動尾門/內飾升級等配置更新。
光大證券認為,預計2021年特斯拉全球交付量約90萬+輛,其中國內交付約30萬+輛。滲透率方面,隨著國內消費者對智能電動車接受程度不斷提升,預計2021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約180萬輛,滲透率抬升2.0個百分點至7.5%;預計2025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約630萬輛,滲透率進一步提升至20%。特斯拉爆款的「鯰魚效應」會加速國內汽車供應鏈電動化、輕量化及智能化進程,三條賽道上的A股龍頭均值得重點關注。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近期的漲速已經下滑,而且在上周末盤後還出現了小幅調整。
抱團資產天花板在哪裡?
除了新能車外,太陽能和消費等近期抱團較強的板塊漲幅也較大。金龍魚漲14.6%,隆基股份、比亞迪、洋河、瀘州老窖、伊利等大漲。那麼,抱團資產的天花板在哪裡?跨年牛市是否真的已經到來呢?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市場將逐步進入到業績披露期。在此期間,業績較為確定的消費類個股可能依然會是資金抱得最緊的一個板塊。但當預期差出現的時候,也不排除出現暴跌的行情。此外,券商板塊也是一個業績預期比較確定的板塊,只是券商的走勢緊跟著大盤的走勢,當指數出現背離狀態時,券商股也是需要迴避的。
此外,當下的新能車和太陽能與2020年上半年的晶片極為相似,資金屬性可能相同。但在今年上半年過後,晶片和半導體板塊都出現了近30%的調整,類似的情況後來也發生在生物醫藥板塊上。成長股的估值跟故事有關,但很多時候也跟資金面的情況有關。在晶片和生物醫藥殺跌的過程當中,10年期國債收益率也處於上升過程當中。如果未來,10年期國債收益率持上升,新能車和太陽能也可能面臨著類似的局面。而且,可以看到,雖然股票的數量在增加,但從成交量來看,去年8月份之後的成交量也在慢慢收縮。
中信證券認為,未來局部的投機性抱團將瓦解,業績預告將驅動抱團品種分化。其中,估值與基本面失調的二、三線品種的投機性抱團趨於瓦解,而一線核心資產則仍將繼續受益於基金新發和外資流入。
(文章來源:券商中國)
(責任編輯:DF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