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有攝影攝像的經驗,喜歡拍攝身邊的故事,能夠發現身邊的新聞,歡迎您加入「夜航拍客」。微信搜索 yehangpaike 加「新聞夜航」為好友,夜航拍客大家庭歡迎你的加入!
從小學習跳舞的人,
往往擁有完美的天鵝頸、一字肩,
氣質甩普通人一條街。
所以,
現在很多家長都把孩子送去學跳舞。
然而,
有些孩子卻在練習下腰等舞蹈動作時發生意外,
不僅沒有練成絕佳氣質,
反而付出了終身無法挽回的代價。
浙大兒院神經外科副主任沈志鵬說,他們最近接診了5位因為舞蹈而引起脊髓問題的小患者,年齡從6~9歲都有。其中一位患者因為病情過重,手術前肌力就為零,手術後沒什麼改變,導致截癱;其他4位患者經過手術治療或保守治療,目前恢復良好。
圖片來源:IC Photo(圖文無關)
這位截癱的患兒丫丫(化名)才7歲,暑假一直在一家舞蹈機構學跳舞。在某次練習中,一排小伢兒站在鏡子前下腰,丫丫下到第3個時,撲通一聲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摔倒後,她還很勇敢地站了起來,繼續練習動作。但大約15分鐘後,丫丫站不牢了,癱坐在地上無法動彈,馬上被送到浙大兒院。
沈志鵬說,小姑娘到達醫院時,下肢的肌力已經為零,「這是個很危險的信號,意味著手術、藥物治療後的效果都不會太好。」
醫生馬上給她做了磁共振,發現脊髓水腫嚴重,脊髓遠端終絲增粗,最後被診斷為脊髓栓系症候群。沈志鵬副主任介紹,脊髓栓系症候群常見於新生兒和兒童,人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如果脊椎管的生長速度大於脊髓,脊髓下端相對於椎管下端逐漸升高,那就會引起疼痛、感覺障礙等。
一般來說,脊髓栓系症候群患者的腰部、骶尾部會有毛髮增生、血管瘤、小寄生物、凹陷等提示風險,但丫丫從外觀來看沒有什麼異樣,所以一直沒有查出這個毛病。
當晚,醫生就緊急為她做了手術,但由於病情嚴重,最終小姑娘還是下肢癱瘓,再也無法站立。
沈志鵬提醒,從醫學角度來說,患有脊髓栓系症候群的人群,不適合做下腰這個動作。因為這可能會引起他們的胸腰髓損傷。目前接診過因為舞蹈脊髓損傷的患者中多數為脊髓栓系症候群患者。
學跳舞怎麼就癱瘓了呢
學齡前兒童普遍缺乏收腹和繃緊大腿肌肉的控制力,從而無法控制、穩定骨盆位置。此時,讓孩子學做扭腰、下腰等動作,易造成骨盆前傾。再加上舞蹈中頸椎過伸、過度快速旋轉的動作,容易造成環樞椎旋轉半脫位,這些最終都可能造成腰椎、頸椎問題。
兒童脊柱在發育過程中,許多骨骺尚未閉合,骨質還未長結實,反覆下腰、過度用力、過度負重劈叉等動作,都可能造成腰椎骨質損傷,甚至腰椎峽部斷裂。若未及時診斷處理,今後就可能出現慢性腰痛,甚至可能腰椎滑脫,影響正常生活。此外,孩子平衡能力較弱,在高強度的舞蹈練習中站不穩,摔倒受傷更是常見。
而「下腰」這個動作,需要牽拉到脊髓。而人體脊髓的牽拉超過限度,或「下腰」時有失去重心的摔倒等危險動作,就可能造成脊髓損傷。這種情況,一般是即刻發生,也有少量的在10~20分鐘後出現,而且這種病有數小時到數天的進展高峰期,其中大部分是輕中度的損傷,發現後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導致的。
如何避免舞蹈中出現損傷
每個孩子的肌肉力量、柔韌度都不一樣,家長也要考慮孩子是否適合學習舞蹈。
要在正規舞蹈機構學習舞蹈,跳舞之前要做好熱身和一系列的準備活動,活動開了,動作才會靈活,意外發生概率會相應降低。
圖片來源:IC Photo(圖文無關)
孩子在練習下腰等高難度動作時,應有專業老師的輔導和保護。下腰時,要在身體負荷範圍內量力而行,特別是要集中精神,不要因為說笑等原因,導致摔倒,發生意外。
天氣轉涼神經或脊髓損傷高發
臨床中發現,每年的11月-12月,神經受損和脊髓損傷的小患者特別多。沈志鵬認為,這可能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這段時間病毒流行,受傷的孩子本身也許就患有脊髓炎,練舞只是誘因;另一方面,天氣轉涼,如果沒有做好充分的熱身準備活動,人的肌肉靈活度和關節活動度變差,更容易受傷。
「不管是跳舞,還是體育課做較劇烈的運動前,一定要做好熱身!」一般來說,健康人群的熱身時間應該在5-10分鐘,天氣寒冷的情況下可適當延長,身體微微出汗為宜。以達到促進心率提高,刺激呼吸頻率,增加血流量和幫助運送氧料及營養物質給肌肉,幫助提高肌肉溫度,達到儘量降低受傷概率的目的。
一旦發生意外了 該怎麼辦?
如果發生了跌倒等意外,建議首先要判斷損傷的部位,腳能否抬起是神經功能是否受到損傷的重要判斷指標,及時到醫院就診非常關鍵。
另外,如果判斷為脊髓受損,那麼在轉運過程中,需要用硬板固定整條脊柱,最好呼叫專業急救人員進行轉運,避免悲劇產生。
沈志鵬副主任提醒,脊髓脊柱受傷後8小時是治療黃金期。但現實生活中,有不少孩子發生扭傷後,還能站起來走路,所以家長並沒有在意,以為只要休息一下,就可以恢復,但殊不知這樣就錯過了黃金治療時間。
「一些及時送醫的患者,在8小時內,我們可以通過激素抗炎,脊髓減壓等治療方法,最大程度保留脊髓的功能。」沈志鵬說。但若超出8小時,治療效果就比較差,脊髓的損傷也比較難可逆。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預防學舞蹈時脊髓意外損傷外,孩子過早練舞蹈、學輪滑,也容易傷身體。
關於這一點,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主任中醫師劉剛的建議是:舞蹈最好是在3歲甚至4歲以後再練,此時孩子柔韌性還很好,表達能力也好些。
舞蹈中,不乏超過關節活動度或脊柱生理曲線的動作,如下腰、一字馬等,柔韌性好的孩子也可能吃不消。太小的孩子,受傷了也未必會表達。
家長帶孩子去練舞蹈時,要多留心觀察,關注孩子有沒有喊疼、反饋不舒服。若疼痛持續好幾天都無法緩解,要及時就醫,評估是否有拉傷等。
劉剛還建議:孩子學習舞蹈,應以舒展形體、培養形象氣質為主,可選擇民族舞、芭蕾舞等,循序漸進。而且,每個孩子的身體狀況不同,不能過分苛刻地以統一的高標準來做要求。
輪滑:
8歲後再學 過早易致「八字腿」
很多小區及周圍都有輪滑興趣班,三四歲學輪滑目前很普遍。劉剛對此表示憂心:
其一,練習輪滑時,身體的重量幾乎都集中在踝關節和膝關節上,對下肢力量要求較高。而年幼的孩子肌肉力量還不足,韌帶也未發育完善,練輪滑時,如果關節得不到足夠的保護,就很容易扭傷。一旦骨骼受損,還可能造成發育的畸形,長大後甚至會因此出現習慣性關節脫位。
其二,練習時,髖、膝、踝經常要保持固定的姿勢,長此以往會影響骨骼正常發育,出現「八字腳」「羅圈腿」 「膝外翻」等情況。
建議8歲以後再學輪滑,這時孩子的骨骼發育相對穩定。
羽毛球、籃球、足球等:
10歲以上接觸也不遲
劉剛建議,單邊旋轉以及競技類運動,最好等10歲以上再進行。
單邊旋轉的運動,即網球、羽毛球等,姿勢的不正確,長此以往有可能導致肢體不對稱,比如高低肩。像遊泳、騎自行車等對稱性的運動,更值得推薦。
有身體接觸的競技類運動,如籃球、足球等,是針對成人設置的,對兒童而言,有一定的不合理性和不安全性,因為強度過大,也容易造成體育損傷。
10歲以後的孩子,骨骼發育較為完善,懂得防範和保護自己,體力也跟上來了,進行這些運動則不易受傷。
來源:東北網(ID:dbwhlj)
綜合:錢江晚報、都市快報、升學寶
封面來源:IC Photo(圖文無關)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新聞夜航》熱線:0451-82898289
商務合作:18646368811
責 編:郭芷晴
審 核:劉 兵
監 制:李建宏
總監製:邢 喆
在看的你正在變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