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周的2019「生態·映像」人與環境攝影大賽(展)啟動以來,組委會收到了許許多多的優秀作品,這些作品所展現出來的人文與美感真的讓小編感到「彈眼落睛」!這很好嘛!筒子們的投稿熱情很高漲嘛!
(此處只得借用《我愛我家》裡老爺子的口吻直抒胸臆)
2019年攝影大賽(展)基於對自然、人文生態記錄和傳播的直觀屬性,繼續主張讓攝影人「帶著思想和責任去拍攝」,用攝影作品來關注環境改善與生物多樣性保護。
此次作品的徵集,在往年的基礎上,徵集類別略做調整,也使生態攝影的主題性更強,更有針對性,跟著小編一起,掀開今年徵搞類別的紅蓋頭,也歡迎您用作品來砸。
尋找有故事的樹。可以是身邊的、故鄉的、他鄉的、旅行中所遇見的那一草一樹,只要讓你有所留意和關注,只要讓你有所記憶和思考,只要讓你有所心動和留戀,無論美或殘缺,無論青蔥還是枯萎,都可以記錄下來,注入情感,為草木寫傳,讓草木因你而有了情感和故事。
尋找有故事的河流。河流是人類文明的源泉和發祥地,源遠流長,就讓們透過鏡頭去捕捉、記錄、回望我們所經過的那河、那湖、那江、那海,以及那些曾經或現在遇見過的不同水源,或清或濁、或流曲形張、或豐盈充沛、或靜水流深、或乾涸枯竭……用攝影來表現人與河流獨特的對話方式,用藝術的角度闡述自身對大自然的感悟。
尋找有故事的人文。人文包含了地理環境、風俗民情、傳統文化、生產生活和人物性格等各個方面,用攝影作品呈現人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依存、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生態的相互影響和塑造。
尋找有故事的生物。人與生物同生活在地球上,生物屬於自然,也是環境的一個組成部分,歡迎廣大攝影人用攝影定格獸、鳥、蟲、魚等生物們的生態,用心去發現和記錄它們的美麗和故事。
也許在不經意間,你也曾想起這些身邊的故事,你也曾舉起過手機相機記錄過這些故事,還在等什麼?那就快快曬出來吧!
官網投稿:http://www.syds.org
郵箱投稿:shuu2010@sina.com
微博投稿:帶微博話題#人與環境攝影大賽#並上傳照片參與
微信投稿:關注大賽微信(syds2013)直投(備註:「作品名+作者+聯繫方式」)
諮詢電話:18016270608(微信)
本次徵集將持續到10月份,請大家繼續呼朋喚友,踴躍投稿哦~
1.參與者要求
活動不向參與者收取任何費用,專業攝影師、攝影愛好者均可參與,不分年齡、性別、國籍,所收稿件不予退還,請參與者自留底稿。
2. 設備需求
無論是帶有拍照功能的手相機還是入門級、專業級單反、微單都可參加,攝影最重要的是抓取瞬間的眼睛以及賦有審美的內心。
3.參與者作品上傳
每位參與者最多可提交20幅(單幅)或者20組(組照,4-8幅為1組)作品。作品採用「JPEG」文件上傳,且單幅不超過2MB。請務必按分類項投稿,避免1幅(組)作品同時提交多個類別。
4.參與作品要求
參與作品,彩色和黑白均可;謝絕裝裱,所有參與作品,僅可做亮度、對比度、飽和度、裁剪等方面的適度調整,除非創意作品和環保有關,且情懷滿滿,並請在作品說明中予以備註說明。
5.評選原則
公平、公正、公開。在所有投稿的基礎上,先初評出800幅作品,然後邀請知名攝影家、人文學者、環保及生物專家共同參與作品評選,並對入選的部分作品進行點評。入選作品、作者在「人與環境攝影大賽/展」官網、微信平臺、合作媒體公開發布。
詳細規則及章程請前往官網仔細閱讀:http://2019.syds.org
*本活動的最終解釋權歸人與環境攝影大賽組委會。
2019「生態 映像」人與環境攝影大賽(展),由上海市環境科學學會、上海藝術攝影協會、上海市民文化協會、人與環境影像傳播平臺共同主辦;東方有線、每周廣播電視報、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淮海路經濟發展促進會共同協辦;並得到興業銀行信用卡中心、富士膠片(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上海瑞茵健康產業有限公司等大力支持。
人與環境攝影大賽(展)自2011年起每年一屆,主張攝影人「帶著思想和責任去拍攝」,並延伸出攝影導賞、採風、賽事、傳播、展覽、科普、應用等內容,形成「人與環境影像傳播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