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爸媽進化論 ,作者進化媽
爸媽進化論
父親的大格局,母親的好情緒,就是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
作者:小貓喵喵喵
文章來源:爸媽進化論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段視頻,內心氣憤不已。
在北京地鐵4號線上,一名男孩突然指著自己的奶奶,態度囂張地說:「警告你給我起來!」
有路人出口勸阻,卻招到男孩的回嗆:「幹你的事去,不要管我!」
小小年紀就如此目中無人,不懂得尊重長輩,實在讓人寒心。
從奶奶的話裡可以聽出大概,爸爸媽媽日常工作太忙,所以才請奶奶來幫忙接送孩子。想來若不是心疼孫子,奶奶何必每天如此辛苦地接送孩子,為孩子的事情操勞忙碌。
但奶奶的辛苦付出,非但沒有得到孩子應有的感謝,反而變成可以隨意辱罵的「傭人」。
為什麼孩子會變成這樣?
出版過很多家庭養育書的珍妮·艾裡姆認為,孩子的身上存在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
可能辱罵奶奶的男孩,父母平時就是這樣對待家中長輩,孩子只是看樣學樣;也可能男孩的父母有打過他,但男孩表面認錯,內心卻並不服氣。
因為他不能理解,同樣的事情,為什麼父母能做就對,他做卻是錯。
但無論如何,孩子的一言一行中,已經照見了家庭和模樣,藏著未來的樣子。
任何一個家教好的孩子,從來都不是靠父母打罵就可以輕鬆養成,而是靠著父母對孩子的尊重和溝通,用自身的行動讓孩子有所悟,並願意主動去完善成長。
1
打罵,教不出內心有「禮」的孩子
看過一檔節目,父母是為了孩子而來。
爸爸說,以前他對付孩子的手段就是「打」。
直到有一次,他和孩子雙雙躺在地上,互相控制住對方。孩子用拳頭和腳,把店裡的一堵石膏板的牆,完全砸碎了。
他才後知後覺,暴力的方式對孩子已經不起任何作用,因為他已經打不贏孩子。
他向孩子妥協,指責媽媽對孩子冷暴力,經常脾氣一來,就罵孩子「你怎麼跟個豬一樣的」,一點都沒有當母親的樣子。
媽媽也不甘示弱,舉例爸爸「棄打」之後,孩子是如何越來越不像話。
自己身為媽媽,竟然還不能說他。
只要她多說一句,孩子就敢把吃過的櫻桃核吐到自己臉上。氣得她當場就把孩子吃剩的排骨骨頭,向孩子砸去。
在場的觀察員,恨鐵不成鋼地說:「孩子的教育是有保質期的,主要集中在3-12歲這十年時間。但很可惜,這麼重要的時候,父母選擇的管教方式卻只是打罵。」
是啊,當你對孩子掄起拳頭,得到的並不是孩子的理解和改正,反而是堆積很多憤怒與委屈。
知乎上,也有知友回答「怎麼樣的人或行為會被認為是家教好」時說:
父母不可能教會你所有的事情,所以家庭教育教會孩子的不是細節,而是態度。
這種態度,需要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引導孩子,讓孩子在父母的關愛之中,感受到被尊重的幸福,從而將這種幸福變成「做事先考慮下別人的感受」的習慣。
畢竟,好的家教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從內心深處散發出來的。
2
懂禮貌的孩子背後
是懂「尊重」的父母
不久前,有一段5歲男孩做完核酸檢測後,向醫務工作者鞠躬表達感謝的視頻火了。
從視頻的對話可以聽出,媽媽一開始想拍攝孩子「勇敢」的視頻留念。
因為做核酸檢測需要用一根長長的棉籤,進行採樣,整個過程會稍稍一點不適,尤其還沒有媽媽的陪伴。
沒想到,小男孩全程非常配合。雖然緊張,但是他一直努力堅持張大嘴。
直到取樣完成,小男孩才慢慢從座位上站了起來,雙手的中指緊貼著褲縫,真誠的向一直忙碌並穿著厚厚隔離服的醫務人員,深深鞠了一躬。
看到這一幕的我,眼眶忍不住有些發酸發脹。
多好的孩子啊!
他的感謝不需要媽媽在旁邊不斷強調提醒,而是他將醫務工作者的辛苦看在眼裡,將他們辛苦的付出珍藏在心裡,發自肺腑地用自己認為最適合的行為,表達著自己最深的心意。
李玫瑾教授曾說:「孩子是養育者的折射。任何孩子的任何表現,基本上就是他父母的水準。」
孩子有教養,教養他的人一定有教養;孩子有智慧,教養他的人一定有智慧。
確實如此。
在男孩做檢測時,可以聽見媽媽在遠處的鼓勵「張嘴,堅持住」!
這裡面蘊含著,不僅僅是一位母親對孩子的關心,也是對醫務工作者的一份支持。
也正是因為有這樣尊重他人不易的媽媽,才有了這樣小小年紀懂得尊重並感恩的孩子。
3
好的家教,從尊重開始
英國教育家洛克曾認為:父母不要採用讓孩子無地自容的方式,來教育孩子面對自己的過錯。
因為一個不被父母尊重的孩子,根本就不會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
他們的內心早就千瘡百孔,就更別提去理解、尊重他人了。
那麼,身為父母,我們要怎麼做呢?
1、能溝通,不打罵
我認識一位很有意思的媽媽。
當孩子面對眾人的表揚,不知所措的時候,她採取的方法不是強行讓孩子道謝,而是悄悄問孩子:「你覺得大家表揚你的話,是不是真的?」
得到肯定後,媽媽告訴她:「如果你覺得大家表揚你是真的,就要說謝謝。因為只有你說了謝謝,這些表揚才會真正屬於你。」
從那之後,每當小女孩得到表揚,她都會開心地向稱讚她的人表達謝意。
我覺得這位媽媽就像有魔法的仙女,短短的幾句話,不但尊重了孩子、帶給孩子快樂,還教會了孩子感恩。有她這樣的媽媽,小女孩的未來,想必會更幸福、燦爛。
2、以身作則,尊重長輩
楊瀾在自己抖音視頻裡說,在養育孩子的這個問題上,父母和長輩之間總是很難達成一個共識。
爺爺奶奶寵愛孫子,造成父母對孩子難以管教。
但就算是這樣,她也建議父母要尊重老人,尤其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去批評和指責老人。
父母可以私下溝通,或者採用能讓老人信服的方式,給孩子創造一個和諧的生活環境。
因為孩子對長輩不禮貌的行為,例如指手畫腳、大呼小叫、推搡打架,多數和父母有關,在教育學中,被稱為「權重身份出現錯誤認知」。
孩子一旦產生這種錯誤認知,他就會學著父母的樣子,不再尊重長輩。並在父母進行教育的時候,感到委屈和不被尊重。
3、言傳身教,引導孩子
我表妹跟我說了一件特別丟臉的事。
因為她們夫妻感情不錯,經常會在孩子面前鬥嘴開玩笑。有一次,孩子也學著她的模樣,奶聲奶氣對爸爸說:「吃飯不能說話,閉嘴!」
夫妻倆都覺得孩子這副小大人的模樣太有意思了,卻沒有想過孩子「教訓」爸爸有哪裡不對。
結果有一天,家裡來了客人,大家聊得正開心。孩子冷不丁地指著客人的鼻尖說:「你閉嘴!不許說話!」
場面一下子尷尬了。
幸好客人也不介意,樂呵呵地問孩子:「是不是你調皮的時候,你媽媽就是這樣訓你的呀?媽媽要批評!」
表妹在一邊賠著笑,心裡真是後悔極了。
王人平老師曾說:「我尊重,是因為我被尊重過;我文明,是因為我感受到了文明。」
深表贊同。
因為心中對尊重全無概念的孩子,父母再怎麼強求,他也沒辦法理解和付出。
只有被父母尊重孩子,才懂得尊重的可貴!
作者簡介:小貓喵喵喵,富書專欄作者,富書寫作營學員,爸媽精讀系頭條號籤約作者,國家一級人力資源師,堅信沒有理所當然的成功,只有日復一日的努力,夢想能陪伴孩子長大的同時,再感受一次成長的喜悅,文章來源:爸媽進化論(ID:bmjhlc),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掃一掃關注光明網微信視頻號
點分享
點點讚
原標題:《男孩地鐵辱罵奶奶:孩子沒禮貌,真的打一頓就好?》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