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動手指就能幫人砍價成功,讓其免費獲得某件商品,這樣的操作安全嗎?日前,市公安局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發布預警,提醒市民砍價需謹慎,不僅個人信息可能遭到販賣,還有可能陷入詐騙陷阱。
朋友圈內砍價的多,但免費拿到商品的少
「我經常收到微信好友幫忙砍價的邀請,甚至還有人在微信群和朋友圈內找人砍價。」市民林女士有過多次幫人砍價的經歷,她坦言對於這樣的邀請,她其實十分反感,「礙於面子,我不好意思不幫忙,其實砍價需要登錄自己的帳號,也挺擔心個人信息會洩露。再有就是,有的人不分時間、場合發連結,特別惹人厭。有一次我在開會,沒有理會砍價信息,朋友不斷發消息催促,說是再不砍價就要超時了。」林女士說,她也曾經在微信朋友圈內看到有網友發感慨,聲稱「投票和砍價已成為生活中的負擔,請您找別人吧」。
至於砍價的結果,不少市民吐槽免費拿到商品的次數少之又少。市民小麗告訴記者,別看每次商品砍價的金額都不高,但想要免費拿到卻並不容易。「至少需要幾百人甚至上千人幫忙砍價,才有機會成功。」小麗說,原因十分簡單,「每次砍去的金額都非常少,有的幾毛錢,有的甚至才幾分錢。」市民巖巖有過兩次砍價成功的經歷,但也因為這兩次經歷,讓她徹底放棄了砍價的念頭,「為了免費拿一個榨汁機,我邀請近兩百名好友幫忙,砍價倒是成功了,可到手的榨汁機質量實在太差了,第二次使用時,它的插頭位置就冒煙了。」
朋友圈的砍價,很可能是騙局
不過,有時候砍價成功與否並不重要,財產安全才是第一位。日前,市民牛先生就因為幫朋友砍價損失了2000多元。原來,他在朋友圈看到了一條求助帖,對方請求朋友們幫忙砍價購物,即可最低0元購買蘋果X手機。講義氣的牛先生立刻點擊了「砍價」鍵,隨後在頁面輸入自己的姓名和電話,頁面上顯示其成功幫朋友砍價188元,同時提示「因活動時間有限,填寫相關信息再轉發此連結,就有機會0元購機」。牛先生趕緊轉發,但隨即就收到了一條信息,提醒他微信綁定的銀行卡出現變動,其內的2000元錢被全部轉走。
「我們接到過類似的報案,被害人其實是不小心進入了釣魚網站,造成經濟損失。」市反詐中心的民警介紹,微信幫砍價最初只是商家的一種營銷手段,主要是為了在短時間內贏得關注。但是,因為這樣的方式成本低,所以才會被一些不法分子盯上,「有的是為了藉機盜取網民的個人信息,參與砍價者的個人信息、銀行卡號等會被高價賣給黑客;另一種是則是網絡詐騙陷阱,參與砍價者點開的連結是釣魚網站,這些網頁與商家的官網十分相似,消費者誤信後參與活動,然後銀行卡或者微信零錢裡的錢會被划走,造成直接經濟損失。」
反詐提醒:砍價需謹慎
民警為市民總結四種「砍價」詐騙套路:一、「砍價」只是噱頭,只為騙轉發。對方打著「免費」的旗號誘惑人們為其分享轉發,給他們帶來流量。殊不知當你消耗朋友圈友情,讓人砍價完成後,這個所謂免費的商品卻很可能只是莫須有的幌子,或者本身就是個偽劣產品,根本不值得你這樣一番大費周章。二、套取個人信息。很多時候,網友轉發了砍價的連結,價格也被砍到0元,但接著頁面跳出一個填寫收貨人信息的表格,內容包括姓名、電話、收貨地址、身份證號,無形中自己的個人信息就被洩露。三、騙取密碼。很多時候達不到要求的砍價人數,無法免費拿到商品,這個時候頁面就會提示砍到多少元就能以多少元購買。儘管不是免費,但有的人一看還是便宜不少也就買了,隨即訂單跳轉到微信支付,填寫密碼成交。沒想到購買的商品沒收到,微信綁定的銀行卡上的錢卻沒了。四、砍價連結植入病毒。不法分子會在砍價連結中植入病毒,受害人一旦點擊後,手機就會中毒,從而盜取受害者的錢財。
民警提醒市民,在日常生活中面對類似微信群、朋友圈發布的砍價活動時,應該保持高度警惕,切勿輕易填寫個人信息,特別是敏感信息千萬要謹慎填寫。對於要求轉帳匯款的,一定要核實好對方具體身份後再匯款,謹防詐騙。一旦發現被騙,應保存好證據並及時報警。
衡水晚報 記者:朱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