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中甄嬛從一屆秀女,成長為地位尊貴的皇太后,離不開槿汐的陪伴。
槿汐其人,是甄嬛宮鬥路上最大的導師。在她剛入宮,不知所措,憂愁於宮中的生存環境時,是槿汐對她多加勸告,給她指明了道路。
在甄嬛心灰意冷,離宮前往甘露寺修行時,也是槿汐陪伴她共度了那段最為苦難的時光。更甚至,甄嬛能夠回宮,導火線是蘇培盛在皇上面前百般提點,而蘇培盛做這一事,絕對有求而不得的槿汐願意與他結對食的原因。
在劇中,我們每次看到槿汐,都會驚嘆於她的睿智和聰慧,她的眼神中無時無刻不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可在四阿哥登基為皇后,江山易主,甄嬛長久以來的夙願一朝達成,為何槿汐會變成另一個樣子呢?
其一,為甄嬛的境遇擔憂。
甄嬛與槿汐一路相伴走來,甄嬛對她非常信任,所以甄嬛知道的事情,槿汐基本上也都知道。初時槿汐身為碎玉軒的掌事宮女,對剛剛入宮的甄嬛提點眾多,原因在於甄嬛擁有一張和純元相似的臉,而純元曾對槿汐有恩,無以為報的她,想要照顧下這個與自己恩人相似的主子。
後來,在兩人的相處過程中,槿汐對甄嬛越發了解,發現甄嬛是個極其富有魅力的人,她有原則,又善良,從未有害人的心思,卻又有勇氣面對後宮嬪妃使出的各種防不勝防的手段。
槿汐,會因恩情去照顧甄嬛,也會因忠心,為了甄嬛不惜犧牲自己。甄嬛離宮前往甘露寺的時候,沒有人覺得她能夠再次以勝利者的姿態回歸,與她一同走,前路莫測,生活必定不會容易。可槿汐毅然決然的與甄嬛離開,更是為了甄嬛的回宮,向蘇培盛奉獻了自己。
甄嬛與槿汐,兩人曾共享過富貴,但卻也遭受過最大的苦難,比起主僕,兩人之間的情感更像是親人,姐妹,互相扶持,彼此成全。
四阿哥的登基之時,按理來說,槿汐應該表現出快樂的態度。
畢竟,甄嬛終於為果郡王報仇,站在後宮權勢的最高端,不會有人再欺負她,和她相爭。可沒想到,四阿哥在皇位剛到手後,就對甄嬛進行試探,用典故去暗指弘瞻的問題。
槿汐在聽到此話後,臉上多了絲愁容,眉頭緊鎖,有一種謹慎又小心的感覺,這與平常槿汐睿智又樂觀的狀態完全不符。
槿汐在為甄嬛的未來擔憂,這位四阿哥,表面上和善,又孝順,可卻能夠在剛剛登上帝位後,就向甄嬛暗示六阿哥的問題,可見他骨子中的多疑和不安有多強烈。
現在四阿哥只是對甄嬛進行暗示,若他執掌帝位幾年,內外皆穩定後,甄嬛若是沒能夠處理好弘瞻之事,甄嬛與弘瞻的結局可想而知。
對於槿汐來說,她即便再有能力,也不過是可以幫助甄嬛對付後宮其他嬪妃,讓甄嬛在他人的詭計下,倖免於難。若將來甄嬛與槿汐的對手,變成了四阿哥,以四阿哥能夠完美偽裝這麼多年的心計,她們兩人未必能夠鬥得過四阿哥。
那句皇上怎麼這樣,是槿汐對於甄嬛的提點,告誡她現在的情況處於非常尷尬的境遇,甄嬛若想要當一個尊貴的皇太后,必定要給四阿哥一個完美的答覆。結局弘瞻被過繼給果郡王,四阿哥可以坐穩皇位,對甄嬛再無後顧之憂。
甄嬛這麼多年的宮鬥,她實則已經身心俱疲,能夠堅持到今日的是內心對為果郡王報仇的恨。現下,她所期盼的不過是過悠閒又自在的生活,不貪戀權勢,也不想掌控權勢。
其二,為蘇培盛擔心。
槿汐與甄嬛,早已密切地捆綁在一起,若甄嬛有事,槿汐必定不會有好下場。
蘇培盛,原本是皇上身邊的太監總管,對任何人都笑臉相迎,只忠心與皇上,但也不吝嗇對聰明且受皇上喜愛的妃嬪多加提點。
因甄嬛對蘇培盛一向以禮相待,她與蘇培盛之間的關係還是不錯的。槿汐與蘇培盛結為對食後,本處於中立態度的蘇培盛,實則已經開始偏向甄嬛這一方。慎刑司一事後,蘇培盛向甄嬛投誠,因他的效忠,為甄嬛在皇上面前,掩蓋掉不少她未注意到的漏洞。
事實證明,蘇培盛的確選對了投靠對象,皇上身體走向衰敗,蘇培盛若想要活命,必定要選好隊伍。否則,只忠誠於皇上的掌事太監,很可能結局是與先帝陪葬。
在甄嬛的謀劃下,四阿哥順利登上了皇位,蘇培盛最後一次出現是在先帝的葬禮上,主持完後他便再也消失不見。
在一切都塵埃落定後,槿汐的人生,其實沒有什麼願望,只希望和蘇培盛找一處宅院,兩個人平安快樂地過日子。
可四阿哥的這個態度,不由讓槿汐擔憂起蘇培盛的處境。身為皇上的貼身太監,蘇培盛知道的秘密太多了,他的處境實則很是危險。若四阿哥執意要讓蘇培盛陪葬先帝,那麼任何人都不會有辦法。畢竟,保守秘密最好的方式,就是知道秘密的人都死了。
所以槿汐的這般態度,實則是在擔憂與自己相伴餘生的人。
也許,最初與蘇培盛結成對食,是迫於情勢。可在後來與蘇培盛的相處過程中,以及慎刑司蘇培盛一力保護槿汐的做法,觸動了槿汐的內心,她開始正式這個男人。
蘇培盛,或許是個太監,但他重情重義,有責任感,有擔當,比起很多人都要強。慶幸的是,最終四阿哥並未對蘇培盛下手,在甄嬛的安排下,他出宮前往自己的蘇宅安享晚年,陪伴他的自然是槿汐,這對他來說是最好的結局了。
總之,槿汐一直都沒有變,她的改變實則是因當時情況下的不得不變。她的擔憂和不安是在情理之中的,任何一位皇帝,都避免不了的是內心的多疑,四阿哥絕非池中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