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生育率逐年下滑,尤其是以東北為最。
據數據統計,2019年東北三省的總和生育率估計僅有0.7%,成為全球最低水平。
其中黑龍江出生率全國最低,僅有5.73‰,遼寧和吉林出生率分別為6.45‰和6.05‰。
一個國家的生育率要高於2.1才是正常水平,才能保證人口的正常遞增。日本2019年的生育率只有1.36,人口數量呈現逐年下降趨勢,人口老齡化現象異常嚴重,老齡化率達到28.4%。
生育率低,不僅反應在人口增幅小,更反應在的是經濟的衰退。
問題來了,發展更快、資源豐富的東北三省,為什麼人口出生率如此之低呢?
第一,東北城市化程度高
東北地區1950年的人口就達到了4000萬,再加上優質的土地、森林、礦產等豐富的資源,為東北發展奠定基礎。
後來俄羅斯在東北修建起了四通八達的鐵路網,建立起了大量的工業基地,帶動東北成為中國較早發展工業的地區之一,早早進入了工業化社會。
當時中國還處於積貧積弱的時代,但是東北已有四成人生活在工業化城市裡。到了上世紀80年代,遼寧省有一半人實現城鎮化,而當時全國也僅有24%的城鎮化率。
1976年時,GDP各省排名中,遼寧全國第2,黑龍江前十,吉林第16。
提早告別農業社會,讓當地人清晰的認識到並非人越多越好,人民群眾普遍接受高等教育,追求小兩口的幸福生活。
在國家沒有計劃生育政策的時候,東北其實已經開始有這個自覺行動了。
上世紀90年代,由於改革開放的浪潮,讓東北一些國企遭遇強大的競爭,許多企業不得不裁員,東北三省有將近253萬企業員工下崗。
沒有正式工作,家庭生活拮据,更不用說生更多的孩子了,他們認為,人口可能會淪為其它人的紅利和時代浪潮的犧牲品。
90年代後期東北出生率再次遭遇低谷。
第二,計劃生育政策影響
作為中國的東北三省,必然受到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
但是周邊省市如河北、河南等都有兩個孩子,而東北基本上是獨生子女。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東北城鎮化較高,更容易將計劃生育政策推行到底。他們大多數是雙職工,違反計劃生育政策將受到相應的懲罰,工作被開除,自己的收入都沒有了,哪還有能力養大孩子呢?
其次東北進入了城鎮化社會,不像農村一樣一定需要男孩來給自己養老,他們有健全的養老制度,自己養老已經不是問題。而且宗族意識並不強,並沒有一定要有兒子來傳宗接代的想法。
而我們知道,一般的農村為什麼一定要想方設法生孩子,更多的原因在於前面生了女孩,想再生個男孩給家族延續香火。
第三,大量年輕人口外流
人口外流是東北三省當著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
特別是隨著改革開放,東北有能力的人紛紛前往沿海發達城市,處於育齡時期的青壯年人口大量外流。
據21世紀經濟報導稱,從2013年開始,東北地區常住人口持續7年淨流出,人口淨流出從2013年的0.79萬增加到2019年33.17萬,合計流出164萬人。
而黑龍江省更慘,幾乎所有城市人口都在淨流出。
大量人口的外流,導致人口基數下降,而外流人口中經濟狀況不穩定,也會降低生育意願。
據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平均出生率為10.48‰,而東北三省中黑龍江僅有一半,為5.73‰。
人口增長率方面,黑龍江2014年開始下滑,當年為-0.05%。
吉林人口增長率從2016開始下滑,當年為-0.73%;遼寧的人口增長率從2015下滑,當年為-0.2%。自此之後,東北三省的人口增長率全面下滑,沒有絲毫抬頭的意思。
這麼算下來,東北生育率達到世界最低,確實不為奇。
第四,人口衰退是經濟的反應
東北三省在全國來說都是較早實現工業化的地區,但是他們的產業大多是重工業,比如鋼鐵、煤炭、製造等產業。
前期發展得相當不錯,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但是隨著國家對環保要求的越來越嚴格,以及產業結構的調整,大量重工業得不到國家支持,而5G通訊、智能製造、航空航天、網絡信息等高興產業又不青睞東北地區,致使東北成為時代的落伍者,經濟發展滯後,後勁乏力。
據統計,1970年東北三省GDP佔全國的比重高達15%,然而2019年的佔比不足5%。
再看2020年三季度GDP,東北三省總量為3.5萬億元,甚至不如河南的3.98萬億元,僅有廣東7.8萬億元的一半。
經濟的衰退,直接影響到了老百姓的生計,比如就業崗位少,崗位工資低,社會福利差,社會保障不到位等,越是這樣,越容易給百姓增加經濟負擔,負擔重的情況下生育願望自然不高。
從另一個數據也可以看出人口問題,那就是離婚率。全國離婚率中東北三省居前三,吉林的離婚率更高達71.5%,全國之最。
超高的離婚率,進一步降低了人們生育的願望。
東北地區要提高人口生育率,避免過早進入老年社會,振興產業是根本,只有把產業發展起來了,人們的工作穩定了,生活水平高了,自然有條件提高生育率,否則一切都是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