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別二維碼☟關注
【擴展閱讀】點擊標題,可看全文
臺灣創作歌手馬兆駿,1959年5月6日出生於臺灣臺北市。馬兆駿的家庭是經商的,他自己在大學裡面讀的也是商科。
"家裡面也希望我能夠經商,如果不是做音樂,可能就是一個奸商了。哈哈,你們看我長的這個樣子,像不像奸商?"馬兆駿一直認為,自己寫歌是屬於無心插柳的事情。
他之所以這麼想,是在上大學的時候,看別人彈吉覺得蠻帥的,遂決定自己也要學吉他,這樣比較容易追女孩子。他17歲(1976年)開始寫歌,成功地引起高中同班女生的注意。
18歲(1977年)和洪光達合作創作發表第一首歌曲《七月涼山》,同年在去成功嶺的火車上獨立創作第一首歌曲《微風往事》,歌曲由洪光達譜曲。當時正值臺灣民歌時期,他的這首歌很快引起臺灣樂壇注意。
馬兆駿
馬兆駿
20歲(1979年)當兵期間創作了《風中的早晨》,洪光達填詞。1981-1984年時,他為鄧麗君、劉文正、黃鶯鶯、鳳飛飛等許多的大牌歌星都創作過歌曲。
1987年,推出首張個人專輯《我要的不多》,此即張國榮《無需要太多》的原裝版本。
1989年,父親過世的打擊,讓他頓失人生目標,開始以酗酒、吸大麻方式來宣洩鬱悶情緒,而誤入歧途。1990年因攜帶大麻而中斷演藝事業。
1999年與妻子一同受洗,成為基督徒,開始了全新的人生。2006年12月,馬兆駿推出最後個人專輯《奶粉與便當》。
馬兆駿一生創作了上千首歌曲,曲風多元豐富,從清新到通俗路線皆有涉獵。包括《我要的不多》、《散場電影》、《那年我們十九歲》、《微風往事》、《木棉道》、《寬容》、《會有那麼一天》、《心雨》、《告別夕陽》、《好好把握》、《愛像什麼》、《風中的早晨》、《奶粉與便當》等,幾乎首首膾炙人口、深入人心。
馬兆駿還為費翔、巫啟賢、張信哲、伊能靜等許多知名歌手製作過專輯,經過他手製作的唱片幾乎張張大賣。
馬兆駿
2007年2月23日,馬兆駿與妻子一起到頂好超級市場永和店購物時,突然昏倒並呼吸不順,送到醫院急救時已無生命跡象,得年48歲。
有人評述:馬兆駿的去世代表著臺灣一個輝煌的民歌時代逝去,三十年起浮的音樂歲月,可謂「一曲未央,終成絕唱」。
花椒很喜歡的馬兆駿的歌,如《我要的不多》《第二名也無所謂》《我住在十四層樓的第七層樓》等等,都花椒非常喜歡的。
儘管馬兆駿在歌詞裡說不在意第一第二,但是花椒不能釋懷的是,知道馬兆駿名字的人越來越少了,知道他住在十四層樓的第七層樓的人、就更少了。
版權聲明:歡迎轉載、轉發|投稿信箱:xiaonian@xiaonian.com|商務合作:13361023835*本文涉及原始素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第一時間妥當解決。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進入素衣輕語原創長篇小說《等你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