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叢心
在「隴上江南」甘肅金昌等地感受古絲綢之路妙音的悠揚,於魅力古城河北正定聆聽經典曲目餘音嫋嫋,走進「林中之邑」湖南郴州重溫故事裡的紅色記憶,「馳騁」於內蒙古烏蘭浩特的草原放聲幸福牧歌,在海天一色的廣東陽江海陵島上放歌大灣區……
國慶節期間,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0唱響新時代》來到甘肅金昌、民勤、清水,河北正定,湖南郴州,內蒙古烏蘭浩特,以及廣東陽江,在音樂中展示祖國美麗河山,全面反映中國在經濟、民生、生態等領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故事裡感受建設者們在奮鬥中激蕩出的中國力量。
邊「走」邊唱,在歌聲裡見證當地發展
將地域特色與節目內容有機結合是《2020唱響新時代》創新力表現的重點體現。作為國慶節期間的特別節目,《2020唱響新時代》走出演播室,走進祖國大好河山,精心挑選南北多個城市或地區,將地域特色融入會場布置中,通過節目更深度挖掘這些地域背後的深厚內蘊,為各地高速發展追本溯源。
將當地獨具特色的人文地理與精彩動聽的音樂相結合,賦予音樂演出濃厚的地域文化屬性的同時,各地發展成就也在歌聲中被細細講述。
為了打造出別具匠心的視聽內容,節目場地選擇了兼具展現時代主題、城市發展、自然風光、民風民俗等多維度的地域,並採取主會場與分會場聯動的形式進行錄製。
甘肅金昌演出現場。
進入甘肅,從金昌出發,途徑民勤、清水。在金昌和民勤,有建設者之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踐行故事,也有金昌作為「中國鎳都」的傲人成績;在「軒轅故裡」清水,從軒轅鼓表演中,感受厚重的歷史底蘊,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成果裡見證城市發展的欣欣向榮。
節目播出當天,部分清水市民在軒轅廣場大屏幕前進行了觀看。清水市民李淑芳表示,「節目從全方位多角度充分展現了清水的歷史文化底蘊,也展示了清水全面脫貧攻堅的決心和成果。築夢新時代,共赴奔小康是節目此次最想展現的精氣神。」
河北正定古城南門演出現場。
位於有16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河北正定,化身主會場的古城南門(長樂門)、塔元莊村,以及分會場榮國府、陽和樓,展示了當地古建築文物保護工作所取得的成績,也見證了正定作為省會石家莊經濟政治文化副中心在脫貧攻堅、生態發展、文化傳承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內蒙古察爾森水庫演出現場。
在北方會場的另一站,內蒙古主會場烏蘭浩特和分會場察爾森水庫,不僅有獨具內蒙古特色的自然風光與民族風情,也有當地脫貧致富成果的展現。
湖南郴州蘇仙區飛天山國家地質公園演出現場。
湖南郴州蘇仙區飛天山國家地質公園,緊鄰珠三角的廣東陽江海陵島也都化身成主會場,集中展現當地地理人文風貌。
廣東陽江海陵島演出現場。
一位熱心觀眾在看完節目後總結說,《2020唱響新時代》以節目中所選之地的地域美見中國之大美。主題清晰,定位精準,內容豐富,視覺清新優美,是一次全方位對地域文化的宣傳,意義非凡深遠。
此外,在「唱響」的同時,節目也進行了直播、外拍等立體傳播的多元嘗試,以更加高效的方式,帶領觀眾全面了解當地的人文景觀,以及在經濟、民生、人文方面的發展變化。
於歌曲和故事中,傾聽時代強音
如何將精彩紛呈的節目進行合理編排並有條不紊地推進?結合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的時代主題,節目組基於地域風貌多樣性,在內容編排上圍繞讚美祖國、歌頌生活、鼓舞青春、地域特色等多個篇章細分展開。配以甘肅金昌、民勤、清水,河北正定,內蒙古烏蘭浩特,湖南郴州、廣東陽江等地獨具特色的地域人文,讓宏大主題、新時代價值在具體節目篇章內容安排中「落地」,層層遞進「走」進觀眾內心。
以大主題為引領,豐富節目交織並行。既有《我和我的祖國》等讚美祖國、歌頌時代的主旋律作品,也有《我們都是追夢人》《少年中國說》等充滿奮鬥力量和青春氣息的流行音樂;既有軒轅鼓、舞龍、呼麥等頗具地域文化氣息和民族特色的表演,也有進行民歌改編、老歌新唱的《瀏陽河》+《龍的傳人》的「混搭」嘗試……多種文藝節目表演,讓觀眾「悅耳悅心」的同時,也喚起了國人心底的愛國之情和國家強大的民族自豪感。
李治廷在甘肅金昌演唱《我和我的祖國》。
包含流行、通俗、民族等多種元素的《2020唱響新時代》,在動聽的旋律中,既展現了人民幸福美滿的生活,也再現了獨特的地域文化。通過豐富的內容編排,將「歌頌祖國、謳歌人民、致敬英雄」的主基調有機融入形式多樣的節目中,讓靈動的音樂成為「聽得見」的迷人風景,讓風景也化身為「看得見」的時代旋律。
精心打造的節目富有藝術性,且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同時,也飽含了對國家的敬意和對時代的致敬。以源於生活的創作,記錄和重溫近些年來國家的重大事件和重大主題,強化內容傳播穿透力,讓這場「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特別節目,真正「唱」進人心。
有觀眾表示,國慶期間看《唱響新時代》感受更佳,節目唱出了祖國自信、自強、澎湃前進的時代心聲。
可以看到,《2020唱響新時代》以「聽得見、看得著、甚至觸碰得到」的方式,在輕鬆祥和的氛圍中展現家國情懷、民族自信,實現口碑與收視的雙豐收。
用時代記憶致敬家國建設者,傳遞榜樣力量
為了生動講述新中國成立71年以來的偉大曆程,《2020唱響新時代》國慶特別節目聚焦了平凡而偉大的奮鬥者們,為觀眾講述身邊的榜樣故事。
湖南郴州,「半條被子」主人公徐解秀老人的曾孫女朱淑華來到分會場,與觀眾一同重溫一段令人難忘的紅色記憶;
朱淑華在湖南郴州與觀眾一同重溫「半條被子」的紅色經典故事。
在甘肅,金昌會場內,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金川集團冶金高級技師潘從明來到節目現場,講述「大國工匠」與大國工程的故事;
主持人在甘肅金昌採訪金川集團冶金高級技師潘從明。
位於沙漠戈壁上的民勤分會場,接過前輩們荒漠變綠洲的「接力棒」,現在的當地治沙帶頭人來到節目現場,講述他們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故事,激勵青年人學習他們紮根荒漠、甘於奉獻、頑強拼搏的治沙造林精神……
在這些被刻上時代印記的故事裡,有建設者們篤定的信念,也有散發在他們身上炙熱的信仰之光,照亮每一位正在奮鬥前行的人。
貼合時代律動,講好中國故事,是《2020唱響新時代》所遵循的創作主線。作為家國情懷在文藝作品上的映照,《2020唱響新時代》國慶特別節目緊跟時代步伐,以精心設計的多樣藝術表演與奮鬥故事緊密結合,為「聚民心、暖人心、築同心」貢獻了藝術的力量,也契合了觀眾的情感訴求,凝聚濃濃家國情懷。
編輯 | 饒文淵 朱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