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遊深閱讀丨聽重慶籍著名作詞人梁芒講述他的音樂人生

2021-01-11 上遊新聞

「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裡,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朱自清《背影》裡這樣煽情的一幕,並不是所有的父子都體會過,但重慶崽兒梁芒感受頗深:時隔多年,每每想起爸爸時,都會有相似的一幕浮現在他眼前:「看著爸爸上了機場大巴,他對我揮了揮手說:『你走嘛,莫擔心我!』」

那是1999年10月。梁芒記得自己沒哭,但心頭空落落的。他說這種感覺用「漂」來形容最為貼切。

那時的梁芒,還沒寫出歌曲《拯救》,也不知道孫楠、那英、楊坤、馮小剛、吳宇森這樣的大咖在將來的日子裡會「排著隊」跟自己合作。

2018年1月下旬,梁芒回到重慶看望爸媽。看著嘉陵江一波碧水,和從小玩到大的河壩,他跟我們聊起了自己的「北漂」20年。

重慶1980年代

蘸著詩的青春,多了一把吉他

2017年12月底,梁芒去了一趟雲南開遠。

站在那個年代感十足、已有些老舊的操場主席臺邊,他迎著和電影裡一樣刺眼的陽光給老朋友馮小剛打了個電話,祝賀他的新片大賣。那裡,正是電影《芳華》的取景地之一。

最初,他是喜歡寫詩的

《芳華》裡,劉峰、何小萍、蕭穗子、林丁丁們肆意揮灑著自己的青春,對很多人來說,銀幕上的這些光影,也照進了現實。梁芒就是其中一員,「我們部隊當年駐地就在開遠。」

撥通馮小剛電話那一刻,前文工團「創作員」梁芒仿佛看到了電影裡的青春和自己「那些年」的重疊。

如果把時間回撥30年,初進部隊營區的梁芒還是一個高中剛畢業的毛頭小子。人雖年輕,但他的「來頭」已不簡單。在從重慶第二十九中畢業前,已經有三本詩集都印著「作者:梁芒」。

耳濡目染、子承父業,這個梁芒應該最有發言權。

父親梁上泉是著名詩人,更是當年紅遍大江南北的那首《小白楊》的詞作者。母親曾是達州市歌舞團演員,重慶觀眾熟悉的方言系列劇《街坊鄰居》中周么嬸的第一位扮演者。也正因如此,梁芒印象中自己喜歡上詩歌,比音樂還早一點。

「我跟你說,我一般寫詩都是在化學、物理課上。」他伸出手:「喏,作業本撕成差不多手板心大,一節課的時間剛好夠我寫一首詩。」說這話時,梁芒的眼睛裡既有調皮,也有自得。

梁芒說,那時自己還有一個習慣,每首詩寫完除了留下日期,「當時在上什麼課,是雨是晴,我都會記上一筆。」

這些手稿,梁芒大多保存至今。「其中有一首叫《遙念》的詩,就是那時寫的。後來還譜上了曲,張咪唱過。」

後來,愛上磁帶和吉他

梁芒青春期所在的1980年代,收音機電波和雙卡錄音機「嗡嗡」轉動的磁頭,帶來了鄧麗君「甜甜膩膩」的靡靡之音。和那個年代無數文藝青年一樣,這成了梁芒的流行音樂啟蒙老師。

高曉松在聊到自己青春歲月時也不止一次說過,自己的1980年代最重要的標籤之一就是「茬琴」(指比拼彈奏吉他)。當時,梁芒也開始喜歡上了吉他。

「我寫歌詞也差不多是從那時開始的。」梁芒是從磁帶附贈的歌詞單上悟出詩和(歌)詞的共通之處的。

在他印象中,自己參軍入伍到雲南之前,聽歌口味上也有了不小的改變。「我現在都記得,第一次聽蘇芮的歌時,簡直驚為天人。那種唱功,那種歌詞的深度,完全顛覆了我對流行音樂的印象。再後來就是聽姜育恆的歌,還有就是聽好像那個年代全世界都在聽的重金屬音樂。」

1980年代的娛樂圈還有一件大事:《第一滴血》橫空出世,捧紅了史泰龍。但梁芒對這部熱血電影更多的印象是那首主題歌《It is a long road》,「那個旋律我哼給你聽聽……」

成都1990年代

曾是專職作家,也曾串場彈唱

「宣傳隊創作員」這個身份陪伴了梁芒5年左右的時光,其中大部分是在成都軍區戰旗歌舞團。那時的梁芒並不知道,十多年後,自己的名字將和「戰旗歌舞團」一樣,成為央視春晚節目單上觀眾們最熟悉的署名。

最初,他羨慕北漂的人

1994年,梁芒轉業,成了四川省歌舞劇院創作室專業作家。同一年,後來成為國內搖滾樂隊標杆之一的指南針樂隊到了北京。

「羨慕啊,怎麼不羨慕?沒敢那麼早就去(北京),兩方面原因吧:一、確實還沒勇氣放下當時的工作;二、到北京的吃穿住用怎麼解決?」

後來,自己組了個樂隊

之所以羨慕「指南針」,是因為1997年梁芒在成都就已和幾個朋友組建起了「普通人」的樂隊。「吉他和主唱是我。」梁芒印象中,自己的串場生活也是從那時開始的。

「我們樂隊5個人,一個場子(歌廳)每天晚上給我們300~400塊錢,分到手每個人有60塊錢左右。」但在旺季,梁芒的樂隊一晚最多可以串3個場,「算下來每個人一天收入就有近兩百。」這份收入,在當年絕對算高了。

前後約一年的串場駐唱生涯,也給梁芒打開了音樂圈的一扇窗。窗戶的另一邊通往北京……

而立之年北漂,他寫的歌紅了

北京1999年之後……

梁芒坐在我面前,穿著一件深色的套頭衫。因為感冒喉嚨不舒服,他每說一段話就要喝兩口水。說起自己的北漂經歷,他對很多細節都有清晰記憶,好像就發生在昨天。

最初,去廣州「混圈子」

在去北京之前,梁芒先去了一趟廣州。這裡有著當時除北京外、全國最集中的音樂圈人脈。

「你這個水平,趕緊!抓緊!去北京吧……」這是張全復在廣州跟梁芒說的。嶺南音樂的代表人物張全復,寫出了捧紅林依輪的《愛情鳥》、《透過開滿鮮花的月亮》。

梁芒至今非常清楚地記得,張全復當時還說,他的歌已經可以賣到一萬塊一首。「我完全聽傻了。」梁芒說,他當時想的是「我寫的歌,有人唱就好了」。

時間轉眼就到了1999年。發生了文章開頭父親送他那一幕,地點是北京西長安街上的民航大廈前。這一年梁芒31歲,父親梁上泉68歲。

父子倆在北京的落腳處是達川駐京辦事處,「那是一個四合院,住得還算不錯。」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那個四合院房子的屋頂是可以上去的,我經常爬到屋頂看月亮。」從此,這個而立之年的男人開始了北漂生活。

後來,在北京「等機會」

1999年,梁芒初到北京時,CD機還算得上是奢侈品,在磁帶隨身聽領域,愛華和索尼正「打」得難捨難分。周蕙的《約定》剛剛發行;那英憑藉頭一年的《徵服》紅得發紫,繼而又推出了《乾脆》專輯,並一舉拿下了第一屆CCTV-MTV音樂盛典內地最佳女歌手;《謝謝你的愛1999》把謝霆鋒捧成了「小鮮肉」的代名詞……

但寫歌,對這時的梁芒來說還有點遠。「送走爸爸後,我第一件事就是去新華書店買了一本關於怎麼做策劃的書。」他說,這是為了儘快進入新工作的角色。

梁芒在北京的第一份工作來自重慶老鄉、同時也是後來的金牌製作人郭亮的介紹。「在星工廠唱片做企劃宣傳。」三個月試用期結束後,梁芒拿到手的工資是1200元。「租房子就花去600塊。」梁芒記得,那時公司能管一頓午飯,「麥當勞的漢堡好像是10元一個,但我都不敢多吃(笑)。」

「說實話,真沒覺得有多苦。」梁芒說,之後很多年自己都還在回味那種感覺,「能找到一個土壤讓你發揮就是幸福的。找不到組織才是真的苦,而不是吃不飽穿不暖。」

再後來,成了搶手的作詞人

那年的星工廠唱片旗下可謂星光熠熠:羅中旭正紅,孫楠也在冉冉升起。「那時,光是想寫歌的人就在門外排長隊。」

梁芒說的「門」,既是公司大門,也是歌廳、夜總會的大門。「那時我幹得最多的事,就是在夜總會、歌廳門口守著,就等老總喝完酒出來。他一出來我就趕緊上去說:老總,這個讓我寫寫試試看。」

出眾的才氣讓梁芒很快在圈內嶄露頭角。跨進2000年,他先後寫了6版的《逍遙遊》被田震唱紅。緊接著,正當紅的趙薇、羽泉、孫楠相繼找上他希望合作。「當時一首歌(報酬)大概4000元吧,狀態好的時候,一月我能寫兩三首。」

到北京後不久,梁芒迎來31歲生日,沒有生日蛋糕,「但也不算特別冷清、落寞。」

那天晚上他參加了兩個局。「先是我和潘慧強(知名作曲人,重慶人)、汪峰喝了一臺。轉了一個場子,又碰到了陳坤。」當時還在拍廣告的陳坤湊上來給梁芒看了自己新拍的廣告,「很乖巧的樣子」。

沒事時,梁芒喜歡和指南針樂隊在一起玩。「時任主唱劉崢嶸、吉他周笛、郭亮都是重慶人,「打平夥也從來不要我給錢。」這種幫扶的溫暖,梁芒一直記得。「陳琳和後來到北京的黃媽(黃綺珊),我們都這樣幫過。」

「想家!當然想,但想得更多的是如何生活下去。」現在回想起來,梁芒愛用「混沌」來形容那兩年的生活。

「和家裡聯繫多還是多,但漂在外面的娃兒,肯定都是報喜不報憂的。」

梁芒

重慶籍著名作詞人,1968年出生於文藝世家。1989年應徵入伍,歷任成都軍區戰旗歌舞團、四川省歌舞劇院創作室專業作家。1999年前往北京發展,先後成為歌手孫楠、導演馮小剛電影作品的「御用」詞作者。他創作的《拯救》、電影《集結號》主題歌《兄弟》紅遍全國。馮小剛的電影《非誠勿擾》,熱播劇《醜女無敵》、《末代皇妃》、《黑冰》、《紅粉世家》等的主題歌或片尾曲歌詞均出自其手。2013年央視春晚上那英演唱的《春暖花開》,詞作者也是梁芒。

■說作品

《拯救》歌詞裡,有解放碑的彩色氫氣球

梁芒已經不清楚現在北京王府井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門前還能不能看到那燈火闌珊的小吃街了,但18年前,就是這片溫暖的燈火給了他寫出《拯救》的靈感。

「其實《拯救》上得很匆忙。」梁芒印象中,這首後來讓孫楠紅透了的歌先有曲,並且一度打算讓輪迴樂隊先唱。「他們一直沒有做出來,周笛(知名作曲人,重慶人)就說讓孫楠聽聽,看他願不願意唱。」

很快孫楠回話OK,周笛的編曲也完成了,但此時這首歌還沒有填詞。那時的錄音棚就在王府井中國兒童藝術劇院。「我走出門想冷靜一下,開始填詞。一抬頭就看到了不遠處王府井小吃街的那片燈火。」《拯救》的第一句「燈火輝煌的街頭」由此而生。

「遙遠的溫柔,解不了近愁……」雖說這首歌和鄉愁無關,但梁芒笑著說,這句從自己心裡冒出來時,想的的確就是家鄉重慶。「夢是氫氣球,向天外飛走」則源於他小時候在解放碑街頭看到彩色氫氣球飛走的一幕。「我們小時候氫氣球還是有點稀罕嘛,街上看到飛走一個,都要仰起腦殼望好久。」

■說夥伴

馮小剛眼尖,吳宇森沉默,和楊坤一拍即合

在廣告業中,有個行話叫「比稿」,作詞圈裡也有。「我不怕比稿,當年不怕,現在也不怕。」梁芒說這話時,非常自信。

自信更多是源自他的童子功,「寫的時候我沒有喝茶、喝咖啡這些習慣,也不抽菸。」梁芒說,靈感「來登了」一般一個小時就能拿出一首,東想西想改個十版八版的時候也有。

心頭一直有東西想要表達,這是梁芒看重的。也正因如此,和他合作過、有故事的大咖從孫楠、那英、楊坤,排到了後來成為老朋友的導演馮小剛,還有吳宇森。

2001年,楊坤第一次找到梁芒時,兩人都還沒大紅大紫。「他開起一個爛奧拓來的,我當時有的也只是一腔熱血。」一說起這一幕,梁芒就笑。「他找我也只是曉得我可以寫詞。」楊坤隨身帶來一張碟,問了梁芒一句「你看我(聲音)可以嗎?」梁芒暗自嘀咕,剛好自己心裡有話需要用這種有質感的聲音來表達,兩人一拍即合。

在北京音樂圈裡,更多的就是這種心靈交流,有的話不用點破就懂……

2007年,馮小剛的電影《集結號》,找到梁芒為主題歌《兄弟》寫詞。成品拿給馮小剛之後,他只看了一遍就跟梁芒說:「第三句,對你來說真的就有點『便宜』(沒體現出梁芒的水準)了。」

梁芒說:「他是懂我的。那一句我寫的時候,覺得是過渡,確實還沒有想得特別完美。」

還有一個並不為大眾所知的細節是,梁芒和吳宇森也有過合作。

梁芒記得,2014年元旦,自己提前近一年就在吳宇森家裡看到了最初版的《太平輪》。「他想我寫主題歌,汪峰唱。」沉默,是吳宇森留給梁芒最深的印象。「我想曉得他喜歡什麼風格的音樂,他也不說話,只是放了一首自己喜歡的。過了一會,他又說你看這種風格的怎麼樣……」

■說自己

我不出名,我在意的是別的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你的歌裡寫過很多「青春」,那你覺得自己的青春是怎樣的?

梁芒:匆匆而來,絕塵而去。其實我現在都還在「青春」起的。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寫過這麼多作品後,有沒有哪一首是自己最喜歡的?

梁芒:《禮物》吧。和我的生活、和我們這代人的精神狀況都有關。我記得寫這首歌的時候也是憋了很久,算是積累了很多內容之後的一氣呵成。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對於出名你怎麼看?

梁芒:我出名嗎?一點兒都不出名。或者說出名是要看圈子的。

但說我的歌倒是大家都曉得的。我的歌從播放量來說應該是按億計算的。其實我看重的、我最大的樂趣不是這個,而是(歌)給別人帶去了什麼。我至今都記得《兄弟》(《集結號》主題歌)火了之後,有一天,在外面吃飯,朋友把我介紹給了他的朋友,說我是《兄弟》的詞作者。我沒想到的是,說到這首歌,有一位做生意的女老闆直接在飯桌上就哭了,她說這首歌陪她熬過了最艱難的時段。還有朋友告訴我,他的朋友失戀了,聽《當愛情經過的時候》聽了一整夜……

聽到這些的時候,我真是心頭一暖。我在意的是這個!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你有提到女兒今年也18歲了,你對她的教育是怎樣的?

梁芒:我希望她是自由和講禮貌的,對她還有一個要求就是學會幫助人。

■採訪手記

他說他的「貴人」,是重慶

對梁芒的三次採訪,其實都更像是老友之間的吹牛。

前一次,他履新剛成立的重慶流行音樂協會副主席。說到一半時,他問包括我在內的記者有沒有吃的,「起得早,沒吃早飯,有點低血糖……」他很親近。

上周這次,聊完臨走時,他說:「下次我們再約,就莫搞恁個正式了(指採訪),可以一起吃個飯。」他也很隨和。

採訪中,我問他,走到今天有沒有遇到過「貴人」?本以為他會說出哪個大腕的名字,哪知他幾乎想都沒想就說:「有,重慶!我的內心活動、思維、語感都受母語直接影響。只要家鄉人拜託的事,我一般都不會拒絕。」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裘晉奕 攝影 高科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獨家揭秘|今天刷屏的抗疫MV《親如一家》背後,是重慶籍詞作家梁芒...
    梁芒(受訪者供圖)「我是在江邊長大的娃兒,很小的時候就等過船,曉得只要船出了三峽,第二天就到武漢了……」電話那頭傳來梁芒的講述時,記者仿佛看到了五六歲的他守在朝天門江邊翹首「接船」的情景。2月9日一早,由上遊新聞·重慶晨報、中共重慶市九龍坡區委宣傳部、重慶市九龍坡區文聯、重慶廣電集團(總臺)重視傳媒聯合出品,著名詞作家梁芒作詞、重慶音樂人楊飛作曲,楊飛、陳崢嶸、謝濤、文靜寧、程翀、楊晨星等演唱的抗疫主題MV《親如一家》首發上線。與此同時,梁芒和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聊起了這首新歌的創作初衷以及自己的武漢情結。
  • ...上遊新聞聯合詞作家梁芒推出抗疫主題MV《親如一家》上線發布
    2月9日,由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攜重慶籍著名詞作家梁芒、重慶知名音樂人楊飛聯合推出的抗疫主題MV《親如一家》正式首發上線。這一次,重慶崽兒梁芒用這樣簡單但又充滿深情的問候,為身在湖北省、武漢市抗疫一線的普通市民和醫務工作者送去誠摯的祝福。這也是繼他為成龍、王力宏、肖戰等群星創作了《堅信愛會贏》之後,再度為抗擊疫情創作新歌。
  • 音樂人梁芒講述銘心記憶,大愛面前 沒有不可逾越的冬天
    而在此之後,傳遞城市互助深情的《親如一家》,也為武漢帶去了上遊城市重慶的暖暖問候……這兩首引發熱議的歌曲,均出自音樂詩人梁芒之手。  創作不是編造,唯真情實感方能觸達人心  大年初三,梁芒就接到中國文聯的創作邀請,鼓舞全國人民抗擊疫情的信心和決心。當時武漢封城已經到第四天,全國上下抗擊疫情的「戰況」已經開始白熱化。每天看到的、聽到的都是來自前線的新聞報導。
  • 上遊深閱讀丨重慶音樂往事:「山城鄧麗君」施惠群 1984年跑攤巡演...
    重慶妹子施惠群是1980年代重慶著名歌星,曾被譽為「山城鄧麗君」。她是本碼頭當時流行音樂界唱鄧麗君唱得最好的女歌手,也是唯一灌錄了個人專輯的重慶女歌手。施惠群和同代一大批重慶和全國歌手,雖然後來因各種原因,並非大紅大紫,但我今天也樂於打望他們走過的重慶音樂往事,因為他們的歌唱生涯,見證了中國流行音樂的發展歷程,也曾經是我們青澀可愛的民間音樂生活的一部分。
  • 上遊深閱讀丨 得意壩壩曾經是重慶夜生活地標,如今站在了轉型路口
    重慶人都曉得,得意壩壩指的是渝中區較場口得意世界。那裡曾是重慶城夜店酒吧最多的場所,音樂搭配上酒精,把單調的夜生活顛覆成了一種享受。然而,如今的得意壩壩逐漸遠離了喧囂,成了不少70/80後憑弔青春的場所。只能通過他們的記憶,來回味得意壩壩曾經的精彩。
  • 著名作詞人崔恕現身酷我音樂《酷我青年說》講述「歌詞即人生」
    4月23日,酷我音樂《酷我青年說》再迎重磅嘉賓,華語樂壇金牌音樂製作人,著名作詞人崔恕空降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精彩開講,以「歌詞即人生」為主題,聊聊自己的音樂,唱唱那些熟悉的歌曲,一起分享有關音樂的點滴人生。
  • 風雨中凝聚民族的力量——訪《堅信愛會贏》詞曲作者梁芒、舒楠
    他16歲讀高一時寫的詩《看海的日子》,被選入高二《語文》教材課後練習。1993年,從安徽淮南走出的音樂才俊舒楠放棄了家鄉安逸的工作,帶著吉他來到流行音樂前沿地廣州,成為創作型歌手。兩年後,梁芒也捨棄了四川省歌舞劇院的工作,去廣州追尋音樂夢想。幾年後,舒楠和梁芒先後為了更大的音樂夢,不約而同成為北漂。
  • 孝感這首歌,送給重慶和黑龍江丨17歲重慶女孩拿下美國音樂戲劇學院...
    由孝感市群眾藝術館副館長彭文志創意製作了MV,邀請孝南區文化館館長李紅兵和他的愛人段春莉共同演唱。詳細>>17歲重慶女孩拿下美國音樂戲劇學院offer,夢想走進百老匯眼下,大多數高三學生正在全力備戰高考,而重慶德普外國語學校17歲的高三女生張婉清已經拿下美國音樂戲劇學院的offer,同時,她還正在等待美國曼哈頓音樂學院的面試結果。
  • 金牌作詞人姚謙現身酷我音樂《酷我青年說》講述:我們都是有歌的人
    6月10日,酷我音樂《酷我青年說》全國校園巡講活動,在洛陽理高校迎來了金牌作詞人姚謙老師專場,活動現場姚謙老師以「很高興,我們都是有歌的人」為主題,分享了他在音樂道路上的成長故事與人生感悟。眾所周知姚謙是一位著名音樂人,1988年開始填詞,歌詞代表作有《我願意》、《味道》、《魯冰花》、《最熟悉的陌生人》、《記念》、《如果愛》等大家耳熟能詳的作品。
  • 重慶籍導演胡藝川新片《德皮》入圍坎城 自稱是中國版《阿甘正傳》
    華龍網消息,記者今(15)日獲悉,重慶籍導演導演胡藝川的新片《德皮》,在法國當地時間5月14日晚8點在坎城電影節上舉行了展映,該片入圍了平行單元將與來自全球的電影人一起角逐「金蝶蘭」獎。
  • 37000人參與、29萬票選!重慶音樂廣播選出了這樣一份屬於重慶人的...
    那重慶人愛聽什麼?或許下面這份歌單更有說服力——12月30日晚,由重慶音樂廣播FM88.1發起的「風尚881. 2020年度歌單」正式揭曉。《光點》《琉璃》《在一起嘛好不好》《奉勸》《呼吸》《誰不是》等20首歌曲成為重慶聽眾票選出的年度熱歌榜最受歡迎歌曲。
  • 【專訪】著名作詞人王海濤:流行音樂歌詞創作
    王海濤 國際著名的Sony/ATV音樂版權公司首位籤約內地專業詞人,歌詞創作十六年,前後為中港臺三地多位藝人的與輯以及電影、電視劇主題音樂填詞。寫下王菲的《流浪的紅舞鞋》、羽泉《超乎想像》、李泉《島中央》、瞿穎《加速度》、許巍《第三極》、江映蓉《我是你的貓》等膾炙人口的歌曲。
  • ...合唱新作品音樂會——追思南京籍著名指揮家、音樂教育家楊鴻年...
    沉寂半年之久的長江路南京市文化館音樂廳即將唱響——8月7日晚,將舉行由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市文化館和南京合唱協會承辦的抗疫情合唱新作品視唱教學音樂會——「大愛無疆」,這是抗擊疫情以來南京市首次以抗擊疫情為主題的合唱音樂會,也是南京籍著名指揮家
  • 老外在重慶丨來自摩爾多瓦的李瀟瀟,是個人見人愛的重慶通
    {"title":"老外在重慶丨來自摩爾多瓦的李瀟瀟,是個人見人愛的重慶通", "url":"/yxzx/video/qita/2018-11-10/1223822.html", "image":"https://image2.cqcb.com/d/file/yxzx/video/qita/2018-
  • 上遊•夜雨丨我當證婚人 - 呂俊傑
    我想尤其是當今,離婚率高居不下,恐婚的人也不少,如何傳遞正能量,教育人們相信愛情、經營好婚姻,講述婚姻生活的美好與強調婚姻的責任對當代年輕人尤為重要。我陷入長久的沉思,講點什麼?如何講才讓出席婚禮的嘉賓們不失望?也有別於網上的雷同、重複話語。現將我之前一次準備的簡短證婚詞獻上。
  • 電影《孤島中的錄音棚》重慶九龍坡開拍
    2020年8月27日,由重慶市九龍坡區委宣傳部、重慶書影映畫影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微電影《孤島中的錄音棚》在重慶市舉行了開機儀式,出品方代表、導演臧連榮和主創團隊共同出席了本次開機儀式。故事根據原型人物著名詩人、詞作家梁芒的部分真實經歷和情感,藝術的展現了抗疫主題歌曲《親如一家》創作背後的故事,表達文藝人對抗疫一線的工作者和市民的誠摯祝福。影片將參加中宣部宣教局、中央文明辦等主辦的第四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微電影徵集展播活動。影片被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選定為此次徵集活動的重慶市重點創作項目。
  • 第三屆「全民閱讀·青聽南岸」留聲閱讀大賽總決賽完美收官
    阿爾維託在《閱讀史》中說:「書本的象徵功能,仿佛就是一種結盟的符號。」當琴,棋、書、畫、詩、酒、花、茶這人生八雅遇上熱愛閱讀的靈魂,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2020年12月21日下午,以「閱人生雅事·讀傳世經典」為主題的第三屆「全民閱讀·青聽南岸」留聲閱讀大賽總決賽,在重慶市南岸區青少年活動中心舉行。
  • 不聽這十首古典音樂,人生將是錯誤!
    沒有音樂,人生將是一場錯誤。9、歌單丨巴赫與小步舞曲;10、舒伯特入門歌單丨八首即興曲(D.899&935);11、莫扎特入門歌單丨來聽他六歲時創作的曲子(K.1-5);12、歌單丨阿什肯納齊給兒童推薦的古典音樂;13、歌單丨十首讓早餐香溢融通的大提琴名曲;14、歌單丨讓人愛上古典音樂的舒伯特精選集;15、歌單|古典音樂作品裡的女性美;16、歌單丨薩蒂、莫扎特、傑蘇阿爾多的奇葩人生;17、歌單丨爆款鋼琴曲《伊斯拉美》到底誰彈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