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辭職帶14歲厭學兒子遊走中國,惹千萬人圍觀:比起有錢,父母更應該看到這一點

2021-02-08 青欖家長地帶

點擊關注「青欖家長地帶」


近日看到了一則很讓人羨慕的新聞,微博有2700多萬人在圍觀。


一位14歲的孩子出現厭學情緒,作業不按時完成,不想上學……父親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但是孩子處於叛逆期,又不敢嚴厲地去教育,擔心適得其反。正是煩惱的時候,父親通過和孩子聊天溝通,商議出了一個方法:一起去一次全國旅行,結束後再讓孩子選擇要不要讀書。帶孩子開著房車進行全國旅行,看看中國的文化,讓孩子重新審視學習。父親覺得棒極了。說幹就幹,這位父親立即放下工作,給孩子辦理休學手續,選擇旅行路線做好計劃出發。
他們選擇了一條需要穿越很多中國文化古都的路線,從丹東東港出發,途徑山海關、西安、洛陽等古城,最後終點到達雲南麗江。
路上每逢看到歷史的痕跡,父親還會給孩子講解。比如來到西安,父親給孩子講西安的故事,「『西安人的城牆下是西安人的火車』,這首歌就是西安人寫的,寫西安的。」、「前面就是鐘樓,它是在西安的整個正中心,是洪武十七年建的,現在600多年了。」
帶孩子登泰山,會特別選擇夜爬的路線,晚上九點半爬到凌晨看日出,讓孩子體驗「一夜的堅持,換來黎明的那種美好景象」,讓他覺得自己的堅持是值得的。
不少網友看到都高呼:「希望我也有這樣的爸爸」,「這樣的爸爸也太棒了吧。」
但同時也不少網友說:「都是因為這位爸爸有錢」,「有錢有閒才敢這樣做。」
讚揚的很多,批評的也不少,爭議的聲音很大。但是,每個人都有教育孩子的方式,無需評判對與錯。父親的做法也許成本很高,但是得到的也許更多。陪伴和旅行的方式也的確「救」回了孩子。兒子在採訪中說:「以前我都不想看見他(父親),現在我倆講話處得像哥們似的」、「現在每天他都在拍視頻、剪視頻、做飯,照顧我;感覺他很辛苦,現在少惹他生氣,以後有錢再帶他出來溜達溜達。」、「我還是想讀書的,我以後要好好讀書」。
有一句教育名言是:但是也是要及時澆水、施肥、呵護,在對的時間用對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這位父親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可以放下事業,把教育好孩子作為第一要事,是養育孩子正確的方式。畢竟,對於父母來說,孩子就是一生的財富。以後即使父母事業再成功,如果孩子沒有未來,那幾乎是毀滅性的。教育好孩子,才是父母最大的成功。



俗話說,孩子的教育是有有效期的。如果父母錯過了教育有效期,不教育孩子,長大後孩子碌碌無為或者走錯人生的道路,後悔也沒有用。在江蘇衛視《傳奇故事》節目中,曾經講述過一個18歲少年突然喪命的故事。李傲因為愛上網,被父母送到了戒網癮的「合肥正能教育」,但是他到了發現教室是很簡陋,還被要求只能站著不能坐。李傲拒絕接受管理並要求回家。校長知道了立即安排兩位教官把李傲關入禁閉室,並用手銬把李傲銬在禁閉室窗戶柵欄最上面橫條上,教官輪班看守,讓李傲服從管理。甚至在看守過程中他們不給李傲休息,限制進食、飲水並對實施毆打。不到兩天,李傲倒下了,被送去醫院治療,但沒有搶救回來。父母事後一直痛哭,媽媽說:「是我不好,是媽媽的錯,不應該把你送到那樣的學校」,「渾身都是傷,很無助的,我都不知道在最後一刻他是不是很恨我」 。
到底發生了什麼,讓18歲的少年會被父母送去這樣強制戒網癮的學校?原來,李傲從小是一個可愛聰明的孩子,還十分體貼父母。李傲父母經商,經常要去店裡忙活無法顧及李傲,李傲也毫無怨言。
孩子漸漸長大,父母覺得孩子這麼乖,沒有什麼問題的,甚至漸漸放鬆了對孩子的約束,心思都在生意上。等到李傲初中畢業,怎麼樣都不肯上高中,父母才發現出問題了:李傲迷上電腦遊戲。為了玩遊戲甚至可以好幾天不回家。父母此時想要管教好孩子,去網吧找李傲,但是李傲無動於衷,甚至見到父母來找,自己就跑,父母通過其他人叫他回家,他也不回。
父母感到著急,他們放下了生意,把店都關門了,帶著李傲出去旅行,想要好好感化孩子,但是沒有想到,旅行一結束,李傲又拿著衣服住網吧去了。
就像貓抓老鼠一樣,還一直抓不著。父母實在沒有辦法管教李傲了,也想不通:「怎麼好好的孩子就這樣了,不甘心。」於是在網絡上找了戒網癮的學校,就把李傲送去了「正能教育學校」。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教育是有有效期的,一時偷懶,終生懊悔。說的不就是李傲的父母。教育在開始的時候就應該親力親為,一旦偷懶,毀的是孩子的一生,也是一個家庭的未來。管教孩子不能圖省事,每個階段我們應該關注孩子在做什麼,即使很乖的孩子,我們也要做好掌舵人。管教孩子更不能怕麻煩,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不能只想著學校把孩子教育好,孩子一旦出現問題,要父母陪伴慢慢更正。為人父母,要把教育孩子當作我們一生的事業,孩子教育的成功,才是父母最大的成功。



俗話說,孩子是一張白紙,父母在上面寫下什麼,孩子就是什麼樣的。曾仕強教授也說過:我們通常把教育的方式分成三大塊: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其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對孩子來說,最好的教育,不是名校,而是家庭中父母的言傳身教。
所以,言傳身教就是父母的筆,好的家教才能「書寫」出優秀的孩子。演員馬伊琍曾經上過《朗讀者》講述自己的成長經歷。她的父母是雙職工,連初中都沒有上過,不是高知識家庭也不是富裕家庭,但是父母給了她很多愛,很多好的為人處世方式。父親從來沒有把她當作柔柔弱弱的女孩子,從小告訴她:「女孩子不比男孩子差。」她喜歡藝術,經常參加學校的藝術團活動,父親知道了,每天拿著報紙看,看到哪裡有藝術團招生,就會立即就會帶馬伊琍去考。最後,帶著馬伊琍考到了上海電視臺的一個舞蹈隊。馬伊琍在上課的期間,一節課兩個小時,父親就會在門口等兩個小時,等到放學再載他回家。
媽媽呢,每天都在家裡織毛衣,馬伊琍從小到大穿的都是媽媽織的毛衣。到了青春期馬伊琍覺得穿毛衣太土了,告訴媽媽想買衣服穿,但是媽媽說:「你有沒有想過媽媽給你織的是獨一無二的呢。」
母親就這樣默默地給予她母愛。在讀高中一年級的時候,也發生過一件讓馬伊琍印象深刻的事情。老師在學生手冊上給了馬伊琍的思想品德一個「差」,父親看了問老師問什麼,老師說因為馬伊琍和多個男生早戀,父親聽了非常平靜說:「老師,我女兒我最了解她,我不和你說了,我和校長說吧。」
當時馬伊琍就哭了,非常感謝父母的信任,也努力做到讓父母更相信她。父母尊重、信任、支持、愛的教育方式,讓她的成長如魚得水,一步一步朝著目標前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正確地教育孩子,是孩子成長最大的禮物。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給孩子的煙花彈,終有一天會絢麗綻放。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想要教育好一個孩子,這3點父母要知道:如果孩子不聽管教,很多父母怒火攻心,就會拿起鞭子揍一頓。但是打罵有效一時,不能有效一世。2018年,陝西鹹陽發生過一件事情,一個熊孩子在電梯乘坐電梯時,在電梯的角落撒尿,導致小區電梯出現故障。
這位孩子父母知道了,沒有打罵,而是立即在業主群裡給大家道歉,然後教育孩子。讓孩子自己也手寫了道歉信,反思自己的行為。還讓孩子負責打掃這個電梯一個月。
讓孩子真正知道錯在哪裡,知錯能改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想要孩子變得向上,父母首先要向上;想要孩子追求優秀,父母也要追求優秀。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學一位49歲的宿管阿姨原夢園和兒子同期考研,兒子考取了復旦大學,原夢園則被廣西大學錄取。原夢園說,從兒子中學開始,她就用「陪讀」方式考了會計師、中級按摩師等證書,還通過成人大學在復旦讀本科……去年兒子想讀研,她也有想法,所以一起考研了。考研期間連續700多天背單詞,1天都不敢懈怠。
俞敏洪說過:如果家庭是一臺複印機,父母是原件,那麼孩子就是複印件。有母如此,孩子又怎敢懈怠。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前段時間鍾美美又上了熱搜。這個因為模仿老師走紅的孩子,拒絕了百萬的房子,也有了自己的目標。他說不想做沒文化素養的演員,以後想做一名演員,會報考北京電影學院。
面對孩子喜歡演戲,鍾美美的媽媽一直在支持,並沒有因為學習或者輿論阻止孩子,而在孩子走紅的時候又可以做孩子的燈塔,指明方向。尊重孩子,帶領孩子,鍾美美也在母親的引領下越飛越高,人生越走越精彩。羅蘭說過:父母的教育方法是鼓勵,而不是逼迫和苛求。是隨孩子的個性發展,而決不是強迫把孩子鑄成固定的模式。鍾美美的父母就是。尊重孩子,學會放手,是給孩子最大的自由,最好的成長。


*青欖家長地帶(ID:educool):百萬中小學生家長聚集地,專門研發趣味小課,讓孩子愛上學習。《跟著青欖,學課本中的成語》音頻節目正在熱播,每天5分鐘,趣講一個成語故事,幫孩子解讀統編版語文教材中的成語。

建議大家將「青欖家長地帶」設為星標

就不會錯過我們的消息啦


青欖家長地帶&明見少年共同推出

《名人博物館第一季》

1月23日-1月27日

限時5天,寒假直降

原價¥99限時僅需¥49.5!!!

掃描下方二維碼報名

▼▼▼

文章不錯,點在看吧

相關焦點

  • 辭職帶14歲兒子週遊全國的父親回來了,厭學的兒子徹底改頭換面
    ,決定辭職帶兒子週遊全國,幫他找回學習的動力。這個男孩今年14歲,讀初二,馬上要升初三了。之前他反覆跟家人說自己不想學習,討厭學習。爸爸才重視起來,下定決心辭職帶娃去旅遊。這個年紀的孩子厭學奇怪嗎?一點也不奇怪。在某種意義上說,家庭和學校合謀,剝奪了孩子的童年,侵蝕了孩子內心的能量。
  • 父親辭職帶14歲厭學兒子旅遊遭網友怒批,真正的教育,到底拼什麼?
    前兩天看到了一則很讓人羨慕的新聞,微博有2700多萬人在圍觀。一位14歲的孩子出現厭學情緒,作業不按時完成,不想上學……父親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但是孩子處於叛逆期,又不敢嚴厲地去教育,擔心適得其反。正是煩惱的時候,父親通過和孩子聊天溝通,商議出了一個方法:開著房車,陪伴孩子遊走中國,「讓他重新思考一下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 14歲孩子厭學,父親辭職帶其週遊全國:很酷,但不值得提倡
    14歲少年因學習狀態不佳,父親果斷辭職,說服家人,陪伴孩子遊走中國,真實體驗生活。聽起來是不是很酷,是瀟灑,很開明?近日,丹東市民徐先生駕駛一輛拖掛式房車,帶著14歲的兒子進行著萬裡徵程,把整個中國當成「課堂」,踏上尋找快樂學習的旅途。
  • 父親「任性」辭職,帶14歲兒子環遊中國,現實版《銀河補習班》
    父親「任性」辭職,帶14歲厭學兒子環遊中國遼寧丹東的這位父親徐先生,最近也遇到了14歲兒子青春期叛逆的問題,問題比較嚴重,孩子還出現了厭學的不良情緒。為了孩子的未來,他考慮了良久,最後下定決心辭職,放棄如今的事業,駕駛著一輛拖掛式房車,開啟了一段屬於父子倆的旅行。身邊的人聽說老徐要辭職帶著兒子去旅行,都覺得他是不是瘋了!
  • 14 歲少年厭學,其父辭職帶孩子週遊全國:世人都想拯救世界,你卻陪我當條鹹魚.
    前兩天,鈴鐺看到一則新聞。遼寧有一位父親徐先生。因為14歲兒子厭學,果斷放下事業,說服家人。開著房車,陪伴孩子遊走中國,「讓他重新思考一下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大多數人看到新聞標題第一反應,這家長是不是瘋了?14歲,才初二。還一年就中考了。
  • 孩子為什麼厭學?殘忍的「小阿爾伯特實驗」證明,這和父母有關係
    大家應該都在網上看到過那些父母輔導上小學的孩子做作業的視頻,視頻中的父母呵斥著做錯題的孩子,孩子在一邊手足無措,我們只覺得好玩,沒有意識到這在為家長們傳遞一個非常錯誤的教育觀念,在孩子做錯題的時候呵斥他們,這樣的做法非但不能促進孩子的學習,反而可能會毀了他們對學習的熱情。
  • 兒子14歲這一年,我從零開始做媽媽,經歷過才懂做父母有多艱辛
    在過去10多年的育兒經歷中,可以說是順風順水,孩子聽話懂事、上進好學,有獨特的、超前的興趣愛好,人見人愛。看到過很多為孩子焦慮的父母,以前想不通,養孩子有這麼難嗎?真是只有經歷過才懂做父母有多艱辛!做父母不是把孩子生下來、讓他吃飽喝足那麼簡單,在某一個時刻,總要迎來最困難的時期。有一種「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的感覺。孩子14歲這一年,各種問題紛至沓來兒子上課不認真聽,即使有老師在線監控,他還是看起了火箭發射。
  • 童星張峻豪3歲成名,5歲就上了春晚,如今張俊豪厭學父母后悔
    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娛樂圈的這一句話,叫做「成名要趕早」吧,當初不少明星像張一山、楊紫、張雪迎、關曉彤等明星都是童星進展出來的,或者是從小演戲的緣故原由吧,他們長大後的演技都非常的好,完全可以獨當一面,也許正是看到這群前輩們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所以很多家長希望他們的孩子能夠從小在娛樂圈中成長。
  • ...父親一句重話,14歲兒子帶課本離家出走,地鐵口邊的荒地上支起帳篷
    民警一問,兩口子14歲的兒子小敏不見了。1】14歲的少年帶著書本、帳篷、被褥出走了14歲的孩子怎麼可能無緣無故不見?小敏跟爸爸「不熟」——對的,他一年前才來杭州,一家三口一起生活。這頂帳篷還是小敏畢業旅遊時她特意買的。「最近和孩子吵過嗎?」民警問。兩口子說,前段時間由於身體原因,學業落下不少,因此兒子在學習上壓力挺大。離家出走前一天,因為作業沒有及時完成,被父親訓了一句:滾出去。
  • 鍾南山兒子聊父親:希望他準時一點回家吃飯!媽媽很孤獨!
    近日,央視《故事裡的中國》節目採訪鍾南山兒子鍾惟德,曝光了一段兒子拍攝的家庭視頻,引網友圍觀。 這是一段鍾南山兒子親自拍攝的一段視頻,畫面中84歲的母親李少芬,一個人孤零零在空蕩的球場上投籃。
  • 3歲上央視,5歲上春晚的男孩張峻豪,如今獨來獨往,還厭學?
    在這篇文章中,筆者要給大家帶來的話題是——3歲上央視,5歲上春晚的男孩張峻豪,如今獨來獨往,還厭學?在我國春晚的舞臺上,曾經出現過一位年僅五歲的小男孩。他的名字叫做張峻豪,是來自山東的一個天才兒童。也正因為如此,他才會在年僅三歲的時候就得以上央視,到了五歲時,更是有幸上了春晚。按理來說,既然這孩子如此聰明,那在學習方面也應該表現得非常好才對。然而實際上,隨著年齡的增長,已經到了該上學的時候的張峻豪卻被曝出了厭學的負面信息。那麼,後來張峻豪怎麼樣了呢?
  • 霍啟剛郭晶晶帶兒子插秧:有遠見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苦
    前些日子,霍啟剛在微博曬出一組照片,他和郭晶晶帶兒子霍中曦到農田體驗插秧,並配文說:現在的孩子們成長在幸福的時代,沒餓過肚子,挑食和浪費變成了習慣,他們更需要知道食物從哪兒來,學會珍惜,學會知足!兒子4歲時,帶他去地鐵站,幫婦聯義賣籌款。
  • 黃子韜悼念父親,讓人淚目:那個遠去的男人,給了兒子最好的親情
    我從來沒想到一個那麼有錢的男人,竟然可以對自己的兒子疼到如此地步,他讓我看到了一個真正的有擔當的父親是什麼樣子。」 一個男人如此疼愛自己的孩子,我們也能想到他該有多疼自己的老婆。 這個男人給了老婆和孩子最好的愛的擔當,也是所有已婚男人的榜樣。 我所說的這個人,就是黃子韜的父親。
  • 「兒子,父母年紀大了,3歲弟弟交給你了」兒子的回答讓父母心涼
    兒子,父母已經老了,3歲弟弟交給你了,兒子的回答讓父母心涼 林阿姨就是追生大軍中的一員,她在50歲的時候生下了小兒子,而她的大兒子已經23
  • 在「我討厭學校,討厭學習,」孩子厭學真相的背後
    這使母親小劉不知所措,她不能把孩子鎖在家裡限制她的自由?可孩子這麼叛逆,厭學情緒只增加了,怎麼辦?俗話說:兒子不孝,父親的錯。老師如果不嚴格地教,他們是懶惰的。兒童教育離不開家長和老師的共同影響,一旦孩子出現了一些問題,家長和老師就需要關注和引導孩子走上正確的道路。
  • 為什麼中國孩子最不尊重的人是父母?
    美國孩子最尊敬的人排名第一的是父親,第二是喬丹,第三是母親;日本孩子最尊敬的人排名第一的也是父親,第二是母親,第三是坂本龍馬(明治維新的英雄);而在那批接受調查的中國的孩子心中,最尊重的人根本不是父母,父親被排在最後一名,第10名,母親更慘,擠出前10,排在第11名。孩子不說謊,心目中就是這樣認定的。
  • 父母離婚孩子輟學沉迷遊戲急壞父親,母親:讓我帶孩子每月1萬塊
    自暴自棄的孩子、焦慮失望的父親,互相理解不了對方。父親理解不了孩子的絕望,孩子也不能體會父親的焦慮。父子倆未來的路該怎麼走?兒子生病不願上學,父親著急又無奈來自合肥市肥西縣的劉大哥說兒子今年13歲,十幾年來父子倆過得很是艱辛,劉大哥一邊打零工,一邊獨自撫養著兒子,他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想要給孩子全部的愛,不讓自己缺失親情的經歷在孩子身上重演。
  • 張智霖兒子步入叛逆期?孩子14歲是分水嶺,做好這些讓他停止叛逆
    一直以來,張慕童也因為隨父母的高顏值而受許多網友關注。但是最近,張智霖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自曝自己14歲的孩子張魔童到了叛逆期,已經開始有了抗拒父母的情緒,在父母嘗試跟他交談的時候也總是表示出不滿的情緒,甚至叫爸爸不要碰他。
  • 兒子14歲退學,女兒200斤,身家千萬的大衣哥的無奈
    更令人難以接受的是,朱雪梅非常排斥工作。嫌超市幹的活累,嫌去衛校學護士麻煩,揚言「在家裡吃的用的都好,為什麼要出去受累?」,就整天在家裡領快遞和買烤腸。在一次採訪中,大衣哥還說女兒16歲那年還因為自己的粉絲進過傳銷組織,被坑了不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