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老家過完年回來,郫都區犀浦街道金糧社區居民劉先生回到小區的第一件事,就是辦理臨時出入卡,因為疫情防控需要,小區之前使用的業主卡、停車卡都暫停使用了。辦卡的同時,小區物業也就對劉先生前段時間的行程進行了了解和登記。「這樣也好,相當於大家到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報告行蹤。」劉先生對此點讚。
與此同時,在成華區,對小區居民進行分類管理的「五色卡」正在發放中,綠卡黃卡橙卡紅卡藍卡,五色定位、分色標識、嚴格管控;在溫江區萬春鎮和林村,以七種不同顏色作為封面的 「七色臺帳」應運而生,七色臺帳既是帳,更是指揮棒。
「臨時卡」「五色卡」「七色臺帳」……隨著返程高峰到來,成都疫情防控進入了第二波防止新輸入與第一波存量防擴散相交織的新階段,形勢倒逼我們必須把工作抓深抓實抓細,我市各地探索各種「笨辦法」築牢防疫基礎,卡住防疫關口。
小區進出使用「五色卡」
分色標識嚴格管控
小區的3道門,關閉了2道,僅留1道門進出,其餘兩道門的保安,充實到這道門來,把好小區出入關。昨日,記者來到成華區青龍街道致強社區領地海納小區,只見小區的防控級別已經」升級」,小區門口,門衛和黨員志願者,正在為居民測體溫,引導大家掃描「指尖守望」二維碼填行程,申領「五色卡」。
什麼是「五色卡」?正在幫助居民辦卡的致強社區黨委書記劉平告訴記者,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實施的「證卡合一、顏色標識、分類管理」,是為了居民的健康安全考慮而進行的精細化管理。記者看到,這種專門為疫情防控而製作的小區出入卡,分為綠黃橙紅藍五種顏色,每張卡片的正面都寫有「人人盡責 共克時艱」幾個大字,卡片的背面,除了統一編號外,還要填寫姓名、性別、身份證末四位、門牌號、辦理日期等。
據介紹,成華區試行的五色卡,分別以不同的顏色卡對應不同的人群,掌握每棟樓的人員分布情況,做到五色定位、分色標識、嚴格管控,以便於疫情防控工作的動態化、精細化:綠卡,14日內未離開成都,無發熱呼吸道症狀的本社區小區(院落)常住居民。黃卡,近期從省外或省內市外來(返) 蓉人員。橙卡,近期與疫情較重地區外來人員有密切接觸史人員;近期未離開成都,但出現發熱呼吸道症狀的人員。紅卡,近14日內(自抵蓉之日起算)有過湖北旅居史的人員;與疑似或確診病人有接觸的人員。藍卡,辦理對象為本小區(院落)常住居民的親屬。
線上線下雙軌運行
採用「網際網路+五色卡」防控機制
顏色卡作為疫情防控期間居民出入本小區院落的憑證,成華區有嚴格的規定:持綠卡、黃卡或橙卡的,攜帶居民身份證等有效證件,可出入本小區(院落),持藍卡和居民身份證等有效證件,僅用於有效期內臨時出入本小區(院落)拜訪親屬。持紅卡人員,按規定進行居家醫學觀察,期間不得外出。
與此同時,顏色卡也將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更換,比如,持綠卡人員出現發熱呼吸道症狀,就將更換橙卡,並將相關情況報社區。
「五色卡」的推行在成華區各街道社區贏得了大家的歡迎。龍潭街道臨時成立了7個由科室工作人員和社區工作人員組成的「五色卡」發放工作小組,連夜領取卡片深入各小區院落開展卡片蓋章、登記、發放工作。聽聞即將發放「五色卡」,對小區居民實施分類管理,龍潭街道華泰社區金科天籟城小區鄧阿姨對此表示支持,「其他小區的人不能來亂串門,本小區也可以通過顏色標識,互相監督共同防控,這對大家來說,是一種很好的保護。」青龍街道致強社區結合轄區疫情防控的特點,採取「五色卡+」線上線下雙軌運行的精細化群防群控新機制,僅半天時間致強社區豫府新街坊A座就實現了「五色卡」線上線下宣傳動員和基礎數據採集等工作全覆蓋管理服務,將疫情防控工作向精細精準化方向推進了一步。
「以領地海納小區為例,我們對人員和車輛進入小區進行嚴格管控,所有人員憑所辦卡和身份證(雙證合一)進入小區,同車人員如無卡不得進入小區。」劉平告訴記者,致強社區堅持關口前移,優化設置小區(院落)的出入口,以「五色卡」分類防控為重點,輔以「指尖守望」智慧健康(疫情監測)系統,變上門排查為入口排查,對所有進出行人和車輛司乘人員進行逐一體溫檢測、驗證身份、在線登記備案。
分類管理「七色臺帳」
既是帳更是指揮棒
溫江區萬春鎮和林村,毗鄰溫江城區,村域路網密集,交通便利。村民外出務工、求學者多,外來從事花木種植、經營者多。考慮到道路出口多、人員流動大、設路卡管控困難,和林村採用了七色臺帳的管理辦法,做到了知己知彼。
顧名思義,「七色臺帳」就是七種不同顏色作為封面的臺帳。它包括《體溫監測登記表》《來(返)溫人員居家觀察登記表》《武漢來(返)溫人員名單》共計七冊,既全面詳實,又突出重點,既精確細化,又一目了然。「臺帳封面搞得『花裡胡哨』並非大家的初衷。」 黨總支副書記、村委會副主任黃秀說,臺帳分類細、類別多、內容有交叉,如果清一色的白皮黑字,每天登記時難免會搞錯弄混。黃秀靈機一動,給不同內容的臺帳用了不同封面的顏色,直接稱呼其為「小黃」「小藍」「小綠」……拿起來用也順手,還為緊張忙碌的疫情防控工作增添了一抹亮色。
七色臺帳既是帳,更是指揮棒。每天,和林村的巾幗志願者要根據臺帳各項類目緊鑼密鼓地展開疫情防控工作。騎著電瓶車宣講政策,張貼通告,引導村民;領著聯防隊員檢查民宿、農家樂、麻將館、餐飲店等的關閉情況;村委會廣播全天12小時循環播放《疫情防控歌曲》、快板《抗擊疫情來宣傳》;巾幗志願者挨家逐戶採集村民信息,密切關注人員動態;衛生院吳醫生隨機抽查村民體溫,重點檢查返鄉人員體溫;村民王成駕駛「網紅一號消灑哥」沿途噴灑消毒劑。全村上下一盤棋、一條心、一股勁,腳踏實地,努力工作。因為大家每天想著的第一件事,就是不讓屬於自己的七色臺帳內容留白,要為七色臺帳增色。
專家點評
四川省社科院教授 胡光偉
非常時期要有非常之舉
非常時期,要有非常之舉。「臨時卡」「五色卡」「七色臺帳」,成都各地基層開動民間智慧,推出的這一系列舉措,對於防控疫情傳播應該是有利的。
這些辦法,看起來有些繁瑣,使用起來也可能給居民帶來一些不便,但是對於防控疫情的關鍵階段,居民應該給予理解、支持和配合。這些分類管理的辦法雖然有些「笨」,但是使用起來還管用,因為它卡住了防疫的關口。做基層工作,做直接面對市民的工作,那些最原始、最樸素的方式方法,事實證明,往往也是最有效的。對於顏色卡的推行,胡光偉認為,也不存在歧視的問題,「因為你如果從疫區來,該隔離的就必須隔離,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同時他也強調各種辦法的推行,必須在依法治國的前提下進行,不能違反國家的法律法規。本報記者 李娟 文/圖